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相转变点法制备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和D-柠檬烯纳米乳液,采用抑菌圈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法研究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及其主要成分D-柠檬烯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桔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和D-柠檬烯纳米乳液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且同等浓度的D-柠檬烯纳米乳抑菌效果比甜橙精油的抑菌效果好,14%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桔青霉的抑菌圈直径直径分别为11.7、14.0、9.7和9.0 mm,而D-柠檬烯纳米乳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桔青霉的抑菌圈直径直径分别为19.0、23.7、13.0和12.0 mm。甜橙精油纳米乳液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约为7.7%,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桔青霉的抑菌作用较弱,其对这两种微生物的MIC均约为11%,对大肠杆菌的MIC介于7.7%~11%之间。甜橙精油和D-柠檬烯制成纳米乳液后均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为纳米乳液在食品中的抑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硅烷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A-151)对纳米Zn O进行表面改性,进而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酸酯/纳米Zn O复合乳液,并将其应用于涂料印花中。对A-151改性前后纳米Zn O进行了红外光谱和动态光散射(DLS)分析,对复合乳液进行了DLS和透射电镜表征,研究了聚合过程中改性纳米Zn O加入方式对复合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纳米Zn O相比,改性纳米Zn O粒径增大;聚丙烯酸酯/纳米Zn O复合乳液粒径大小较为均一,为190~200 nm;改性纳米Zn O的加入方式对复合乳液粒径的单分散性和粒径大小影响不大,但会对其粒径分布产生影响;将改性纳米Zn O在乳液聚合的第2阶段加入时,复合乳液的凝胶率较低;复合乳液涂料印花织物的各项性能与商品涂料印花黏合剂印花织物相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利用可食用纳米乳液包埋、保护和载运脂溶性功能成分(如油溶性风味物质、维生素、防腐剂、营养成分以及药物),已经引起食品和制药行业的广泛关注。相比于常规乳液,使用纳米乳液具有不少潜在的优势,能大幅度提高脂溶性成分的生物利用率。将其加入到光学透明产品中,能够调节产品的质地,具有很好的稳定性。食用纳米乳液也存在一定风险,例如纳米乳液可能会改变生物活性成分在消化胃肠道中的吸收途径。本论文综述了目前纳米乳液的性质、制备以及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稳定性较好的蛋白基Pickering乳液,实验采用pH循环法以绿豆蛋白和乳清蛋白为原料制备双蛋白纳米颗粒并进行表征,进一步以此为基质制备Pickering乳液,并对Pickering乳液微观结构、粒径及流变学等进行表征,同时探讨了乳液的加工稳定性。结果:获得了粒径为100~250 nm的蛋白纳米颗粒;其制备的Pickering乳液为水包油型,且具有良好稳定性;与单一蛋白纳米颗粒乳液比较,双蛋白纳米颗粒乳液的乳化特性及其本身的稳定性有所提高。乳液的流变学说明乳液出现了剪切稀化现象,形成了凝胶网络结构。随着双蛋白中乳清蛋白比例的增加,乳液粒径减小,稳定性增加。因此,双蛋白制备的纳米颗粒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可为混合蛋白构建稳定的乳液体系及活性成分的递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董曼  文红  黄亚平  张涛  范刚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2):358-363
精油纳米乳液具有高稳定性、高生物活性、高光学透明度的物理化学性质,在食品、化妆品和医药行业应用广泛。精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机制是通过向精油中加入适量脂质,增大分散相直径,降低奥氏熟化率。同时,脂质作为载体给香气提供环境使其不容易扩散,进一步延长纳米乳液香气物质的保留时间,从而提高精油的应用品质。本文综述了精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表面活性剂对香气物质释放的影响,脂质对奥氏熟化和香气缓释的作用及精油纳米乳液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旨在为研究精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机制及在食品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从而扩大其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纳米纤维素具备来源广泛、可再生降解和稳定性强等优点,其制备的乳液具有低毒、乳液稳定性高、乳化剂用量少、对环境友好和根据自身的理化性质赋予乳液独特的性质等优点,更多的研究者开始以纳米纤维素为原料来制备Pickering乳液。该文论述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及影响其稳定性的部分因素,并综述近些年来科研人员对纳米纤维素制备Pickering乳液的相关研究,最后对关于纳米纤维素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应用进行总结,为纳米纤维素制备Pickering乳液及其应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长链结构酯具有低热量,在体内不易积累脂肪等功能,其纳米乳液在食品加工中广泛使用。采用超声乳化技术制备中长链结构酯纳米乳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乳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对其稳定性及体外消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制备中长链结构酯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00 W,乳化剂质量分数3%,中长链结构酯质量分数为6%,所得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85 nm±1.43 nm。吐温80制备的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和储藏稳定性。乳液经体外消化后粒径显著增加,中长链结构酯纳米乳液的消化速率较茶油纳米乳液快,且最终游离脂肪酸的释放率达到70.58%。  相似文献   

8.
研究纳米复合丙烯酸共聚浆料对纯棉纱及涤棉纱的上浆性能。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3种纳米复合丙烯酸乳液共聚浆料,并测试了其浆液性能和浆纱性能。结果表明:在纯棉纱和涤棉纱上浆过程中,所制备的3种纳米复合乳液共聚浆料与氧化淀粉配合使用可以完全替代PVA浆料,其中TiO2纳米复合乳液共聚浆料的浆纱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2):169-175
乳清蛋白乳液易在乳清蛋白等电点(pI≈4. 5)发生液滴聚集,限制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广泛使用。为探索乳清蛋白和辛烯基琥珀酸酯变性淀粉(octenyl succinic anhydride modified starch,OSA变性淀粉)组合改善纳米乳液物理稳定性的可行性,以超声波均质法分别制备乳清蛋白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质量比为7∶3)稳定的纳米乳液,研究pH、离子强度和热处理对纳米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当pH=4时,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粒径显著增大至2 100 nm,而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粒径仅为280 nm,说明添加OSA变性淀粉能有效减弱乳清蛋白纳米乳液的液滴聚集。乳清蛋白-OSA变性淀粉纳米乳液的粒径在Na~+浓度0. 6 mol/L和40~80℃下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添加OSA变性淀粉有望扩大乳清蛋白纳米乳液在酸性食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超声及高压均质均可制备稳定的纳米乳液,通过高压均质制备的纳米乳液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其平均粒径及PDI值较小,浊度和TSI低,乳化产率和β-胡萝卜素保留率高。两种纳米乳液的界面吸附蛋白亚基组成接近,主要由分子质量20 ku的11 S球蛋白碱性亚基及分子质量35 ku的11 S球蛋白酸性亚基组成。超声制备的纳米乳液界面蛋白含量较高,而纳米乳液体系黏度较低。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DMY)水难溶性和不稳定的问题,构建DMY-Ag+纳米乳液体系,通过协同作用提高体系的抑菌性能,并对纳米乳液抑菌机理进行初探。结果表明,DMY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1.25 mg/mL;通过DMY-Ag+纳米乳液的表征结果,确认其水包油的结构,其水溶液稳定;通过全自动生长曲线、抑菌圈直径及平板计数的方法研究该纳米乳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能,相对于单种抑菌处理液(DMY或Ag+),DMY-Ag+纳米乳液达到了较好的协同抑制效果;对该纳米乳液的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纳米乳液通过破坏细胞壁膜的完整性和选择透过性,使得胞内大小分子物质流向细胞外,并使细胞呼吸代谢循环链中的脱氢酶活力下降或丧失,从而影响细胞正常的物质和能量需要,最终达到抑制或杀死细菌的目的。本实验可为DMY-Ag+纳米乳液作为一种天然高效的抑菌剂应用于食品行业提供理论参考,使其具有更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以酪蛋白酸钠(Sodium caseinate,SC)与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line cellulose,NCC)为壁材包埋甘油二酯(Diacylglycerol,DAG)的条件,改善开发功能性发酵乳制品品质。方法:以乳脂为原料,通过酶解反应制备出DAG,以SC与NCC为壁材制备水包油型DAG乳液,筛选乳液最佳制备条件下的SC和NCC添加量、粒径大小、均质压力,以及对添加了DAG纳米乳液的软奶酪进行流变分析、质构分析和感官分析,探究它们之间的稳定性差异,并作为脂肪替代物制备软奶酪。结果: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酪蛋白酸钠复合纤维素甘油二酯乳液的最佳条件为:NCC含量1.5%,SC含量5%,芯壁比1:1,均质压力100 MPa,此时DAG乳液均为水包油型,粒径大小在100~240 nm之间。通过分析软奶酪的特性,证实随着DAG乳液添加量的增加,软奶酪的弹性变大,硬度、稠度、粘聚性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当DAG纳米乳液添加量为2%时,软奶酪品质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在NCC含量1.5%,SC含量5%,芯壁比1:1,均质压力100 MPa的条件下,DAG纳米乳液包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超声波辅助均质工艺对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基人参皂苷纳米乳液品质的影响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条件。方法 以人参皂苷的包埋率和颗粒粒径为考察指标,研究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均质压力和均质次数对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的结果,应用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获得较佳的制备工艺。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制得的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其对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进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 超声波辅助均质制备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基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16 min、均质压力40 Mpa,均质次数12次。在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乳液均粒径为(263±4.96)nm,人参皂苷包埋率为70.0%。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大小顺序为:超声功率>均质次数>均质压力>超声时间。与单独超声和单独均质工艺相比,超声辅助均质工艺处理的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包埋率提高了23%,平均粒径减小了27%。由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可知,该乳液为O/W型结构。通过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证明,超声辅助高压均质处理以及蛋白质-多糖复合体系的纳米载体均能够提高人参皂苷纳米乳液的抗氧化活性。结论 超声波辅助均质工艺制备的大豆分离蛋白-菊粉基人参皂苷纳米乳液品质更优,可以作为制备纳米乳液的一种更高效、更省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纳米乳液包埋技术作为纳米科技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功能性食品组分(如:营养素、香精香料、着色剂、抗菌剂等)的运输载体构建方面显示出极大的潜力。本文立足于现阶段纳米乳液在应用于食品中存在的被包埋物的生物利用率及纳米颗粒的潜在生物毒性问题,综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一步明晰了纳米乳液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乳化法制备了二氢杨梅素纳米乳液。对其粒径、分散度、包封率、抗氧化能力以及体外释放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制备的二氢杨梅素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86.85±0.54 nm,分散度为0.099±0.002,包封率为92.4%±0.4%,稳定性、抗氧化性较好。体外释放的考察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纳米乳液对活性物具有缓释的效果。二氢杨梅素纳米乳液在功能化食品领域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磷脂酰胆碱(PC)为乳化剂,研究高压均质机制备的薄荷油纳米乳液的微观结构、稳定机制及抑菌特性。采用冷冻扫描电镜观察纳米乳液液滴呈球状,表明大豆蛋白完整地吸附于纳米乳液的油-水界面处,呈核壳状结构。理化稳定性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具有较高的pH值和盐离子抵抗性,碱性条件更利于薄荷油纳米乳液保持理化稳定性。氯化钙浓度对薄荷油纳米乳液理化稳定性的影响大于氯化钠。薄荷油纳米乳液在4,25,55℃下贮藏30 d后,乳液粒径增加30~50 nm,薄荷油保留率高于85%,乳液无明显分层现象。薄荷油纳米乳液的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对单增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0.5%,此结果与对照组薄荷油的抑菌效果相一致。两种微生物的36 h生长曲线表明,薄荷油纳米乳液具有时效更长的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_2溶胶,接着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TiO_2的团聚效应,制备出可与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改性纳米TiO_2溶胶。然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改性纳米TiO_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盐酸、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纳米TiO_2溶胶粒径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引发剂与改性纳米TiO_2溶胶用量对复合乳液粒径及凝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TiO_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且当引发剂、乳化剂和改性TiO_2溶胶的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5%、4%、1.5%时乳液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8.
食品及其加工设备和环境中的腐败菌和致病菌污染是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高效防控这些有害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重大需求。植物精油不仅具有快速杀菌的作用, 而且不易引发有害微生物对食品加工理化因子产生抗性。然而, 植物精油具有亲脂性和易挥发性等缺点, 限制了其在食品消毒领域的应用。纳米乳液技术可以将植物精油包埋在食品级表面活性剂中, 形成稳定性良好的分散体系, 从而较好地克服植物精油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瓶颈问题。因此, 本文综述了植物精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纳米乳液提升植物精油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的效果、纳米乳液在食品表面的抗菌膜作用, 以期为植物精油纳米乳液用于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印染》2015,(4)
介绍了纳米SiO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类型、特点和稳定机理。详细介绍了Pickering乳液的制备方法(传统法、微通道乳化法、借助表面活性剂法和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2协同乳化法),以及纳米SiO2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因素,包括纳米SiO2的润湿性、纳米SiO2浓度、油相种类和油水比、电解质浓度及水相pH值、SiO2粒子的初始分散位置等;并对其在药物缓释、萃取分离、功能材料以及纺织工业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工业制备纳米乳液新技术,通过仿真实验分析在槽式超声反应器中引入微纳米气泡对声场强度和分布的影响。以花生油为油相,吐温80和司盘80为乳化剂,在乳化过程中采用基于微纳米气泡强化的槽式超声反应器制备纳米乳液。利用正交实验探索了超声时间、进气量、复合乳化剂添加量对纳米乳液平均粒径与多分散指数的影响,并优化了纳米乳液制备条件。结果表明:加入适量微纳米气泡会提高声场强度和分布均匀性;制备纳米乳液的最优条件为超声时间12 min、进气量150 mL/min、复合乳化剂添加量3%(以水的体积计),在此条件下乳液平均粒径为190.9 nm,多分散指数为0.178,较未加入微纳米气泡所制备乳液的平均粒径减小73.3%,且表现出更好的动力学稳定性。该方法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和多分散指数均较小,且具有快速、体量大、成本低的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