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新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传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这类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懂金融和管理又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工科人才。本文为适应新兴产业和新经济的需要构建面向"互联网+金融"的"三型"融合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究应用型、复合型和卓越型三型子模式两两相互之间关联融合的内在机制,应用于金融信息产业的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定位与实施的现实问题。按照以成果为导向(OBE)教育理念构建的多学科交叉协同的课程体系。解决面向"互联网+金融"的计算机类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如何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地方性高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办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工科背景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人才知识体系,创新工程教育方法,强化教师工程背景,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多项措施,提升培养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建设水平,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新基建战略以及双碳目标背景下,契合新工科理念,本文提出电气类硕士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新要求:立德树人、学科交叉、科研服务产业。文章阐述了通过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工程实践,科研服务产业发展, 形成了“521”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5个培养阶段; 2类教育贯穿始终;1套管理制度),构建了校企无缝对接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有效机制,取得了持续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4.
构建适应新工科背景下具有行业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对于工科优势的地方高校来说是重要的转型发展机遇。我校自动化专业根据新工科特征、结合本专业特色、区域经济及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2018人才培养体系。首先以产业需求建专业方向;其次以技术促教学内容交叉融合,将目标培养分解为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又通过以课程模块知识为载体来达成;第三以学生志趣变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最后构建层层相扣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创新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地方本科高校应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主动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的需要来设置专业和确定专业方向,培养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人才.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结合区域经济对机电制造业工程人才的要求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模型,践行校企协同理念,进行了跨专业构建开放型、渐进式、复合型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航海新工科人才培养是落实国家智能航运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智能航运背景下航海类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及发展趋势, 系统分析了智能航海为高职航海教育带来的变革和我国发展智能航海教育所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从 构建面向智能航运时代的高职院校航海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AI+航海”的智能航海特色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航海新工 科人才培养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产教融合共建智能航运高职院校航海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四个方面,探究了智能航运 时代高职航海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7.
羊栋  李香菊  弭娜 《电子技术》2022,(1):278-279
阐述新工科中的大数据课程特点,学用结合的工程实践模式,实施新工科策略,包括工程场景教学模式、校内外专业实践基地、协同创新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新工科教育背景下的课程教学目标,对课程内容重构并将知识点趣味化、碎片化成微视频,开展探究式的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大作业的形式考核实课程内容的实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旨在探索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方法,也为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工科数学是高职专科工科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其教学内容的改革很多高职院校都针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有益的改革,教学评价如果仍然沿用传统教育的模式进行,势必偏离了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阻碍了改革的深入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别于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目标也异于普通高等教育,因此,教学评价体系也应该是不同的,尤其是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体系。多元智能理论倡导评价方式与评价指标多元化、多样性,注重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的培养发掘。这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电气绝缘导论”是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导论课程,是衔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方向的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纽带。为满足新工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交叉型、创新型、实践型和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要求,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上对“电气绝缘导论”课程进行探讨,提出符合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教学改革措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良好工程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科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从工程训练的课题来源及内容、课程的教学特点、评价模式以及训练效果等方面出发,探讨了"信号处理工程实践"课程对高等工科院校信息类大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新工科”体现学科交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对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微电子专业作为典型的“新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本文针对我校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创新理念要求,从实践教学体系、管理模式、考核评价制度,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通过建立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新工科”微电子专业人才培养多元化发展,为“新工科”背景下的微电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是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一环,是实现毕业要求的基本单元,也是促进毕业要求达成、建立持续改进机制的有效办法。以江苏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通过明确培养目标、解析毕业要求,从专业课程设置、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探索,旨在课程能够有效支撑覆盖通用标准的本专业毕业要求及其分解指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提升就业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刘罗仁 《电子世界》2014,(16):484-485
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综合分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现状,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笔者从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构建了具有测量和标准特色的创新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应用型电子信息类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及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电工学系列课程是非电类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工程基础课程,其教学方案和效果与新工科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相关。本文在新工科建设的指导思想下,对国内外电工学系列课程现状进行调研,在分析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与研究非电类理工科专业电工学系列课程建设方案和教学基本要求,以促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为新工科的建设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新环境下“全灾种,大应急”的应急人才培养目标,我校面向消防专业设置“电工学”课程,使学员从理论和实践上获得与消防救援相关的电工学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分析我校学员学情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应急人才培养背景下电工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挖掘与课程思政的结合点,针对学情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思政内容能够有效融入到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角度,介绍了几所国际知名高校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方面的情况,并与我校本科电气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探讨该专业教学改革的理念原则和具体建议。根据我校电气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既要向高水平的学校学习,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从而优化电气工程专业现有的课程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9.
我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组就"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农林信息化工程师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林业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努力方向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以满足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电子信息类专业对工程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中,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联合企业培养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文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机制的意义,介绍了在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与企业合作,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的一些做法,并对深度模式产学研合作的开展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