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微成形技术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快速增长的MEMS市场为微系统工程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对微金属零件的需求也日益增多,结合微成形技术和传统塑性加工方法,可以提高微零件精度和生产率,实现批量生产,但是也对微成形技术和塑性加工提出了新要求.尺度效应的影响使得微塑性成形成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传统的塑性加工理论无法继续使用.本文在介绍微成形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在塑性加工中的应用、进展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并阐述了相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塑性加工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 2 0 0 0年美国国际机械工程大会 (IMECE)的概况。介绍了该会议与塑性加工相关的 3个主题研讨会 (金属成形进展、材料热加工和快速成形技术 )的论文内容 ,讨论了塑性加工工艺控制与优化、板材加工、管材成形、材料数值模拟方法和计算模型方面的发展现状 ,介绍了液压胀管、半固态成形等热点研究工艺和一些新的塑性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2000年美国国际机械工程大会(IMECE)的概况。介绍了该会议与塑性加工相关的3个主题研讨会(金属成形进展、材料热加工和快速成形技术)的论文内容,讨论了塑性加工工艺控制与优化、板材加工、管材成形、材料数值模拟方法和计算模型方面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液压胀管、半固态成形等热点研究工艺和一些新的塑性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金属塑性力学理论在许多方面与实际存在着差异。本文阐述了流体与金属塑性成形的某些共性 ,并从流体力学的角度研究了金属塑性成形的可能性 ;根据流体运动学分析了圆柱体被镦粗时金属的动态流动情况并解释了实际生产中大型饼形件呈现内裂层缺陷的运动学原因 ;对塑性成形原理中传统相似理论之不足进行了分析 ,导出小试件对大锻件无直接模拟的可能性的结论。本文对研究应用金属塑性成形理论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十年来,塑性有限元方法在金属塑性加工成形数值模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顾了塑性有限元模拟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金属塑性加工成形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塑性加工成形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最后,给出了该领域的几个应用实例,并指出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技术是将超声振动与传统金属塑性成形相结合的一种加工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加工方法,获得较好的成形结果。为了分析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技术的成形机理,文章综合考虑成形过程中的应力叠加效应和软化效应,确定一维状态下金属在超声振动作用下的本构关系,实现基于理论推导的超声振动辅助成形机理分析,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制造中,有60%~70%的金属部件都需经塑性加工成形,而冲压加工是最基本、最传统,也是最重要的金属塑性成形方法之一.车身上的各种覆盖件、支撑件、结构加强件等大量汽车零部件都是由冲压加工成形.  相似文献   

8.
微细塑性成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随着计算机集成技术和微机电系统 (MEMS)的迅速发展 ,微细塑性成形技术作为一种微细加工技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宏观塑性加工不同 ,微细塑性成形不但加工对象尺寸小 ,要求精度高 ,而且在加工过程中材料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与宏观加工相比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尺度效应将会发生。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产生的背景 ,阐述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探讨了微细塑性成形技术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难点、微细塑性成形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铝-锌-镁-锆超塑性合金的变形力学特性与成形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属的塑性直接影响金属的加工使用性能,为了提高金属的塑性,增强金属的成形能力,材料工作者从材料的提纯、冶炼、锻压、热处理、强力成形等工艺技术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都未能大幅度地提高金属的塑性。半个世纪以前,人们发现了金属的超塑性现象,而后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用研究工作。到目前,人们把超塑性看成金属的一种重要属性。西方国家在五十年代开始逐步重视超塑  相似文献   

10.
近年,随着理论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工艺技术和产品技术的迅速发展,塑性加工工业作为制造业基础的作用更加强化,并带动了国内机械制造、钢铁、航空航天、汽车、兵工、能源等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塑性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不断涌现,塑性成形基础理论、数值模拟技术和系统仿真技术研究,体积成形、板料成形、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工艺技术开发,塑性加工装备及其自动化控制方法等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各种创新性成果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推动和促进塑性加工理论、技术、工艺、产品、设备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伺服压力机是近年来塑性成形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将伺服压力机以及基于伺服压力机的成形工艺统称为伺服成形技术.简要介绍了伺服成形技术的特点和目前的应用情况,重点论述了该技术当前的若干发展新动向,包括伺服压力机设计方法的研究、新型功能部件和储能技术开发、滑块运动路径设计与优化、伺服成形机理及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智能制造中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成形加工技术方面的一些新的进展,如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新材料的开发应用,以及拼接毛坯、液压成形、半固态成形、金属注射成形等新工艺.  相似文献   

13.
板料增量成形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板料增量成形是采用简单模具对板料进行逐次塑性加工的一种工艺,不需要专用的模具就可以成形较为复杂的零件,同时还具有成形力小、柔性高的特点,特别适合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的生产方式,因此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本文重点从板料的增量压弯成形、增量拉深胀形、增量微成形3个方面对板料增量成形的发展进行综述,还对板料增量成形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进行理论创新、开发新的模拟软件、探索新的成形方案、开发增量成形新设备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陈明和 《锻压技术》2000,25(1):21-22
简要介绍了板料塑性成形多媒体应用系统开发的过程。本文的开发工作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工程的一种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板料塑性成形是切实可行的,并且为以后的塑性成形研究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细观损伤力学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细观损伤力学对金属塑性加工的重要意义.在金属塑性加工中,对大部分塑性成形工序,应抑制损伤的产生与发展,以提高材料的变形能力;对分离工序,应创造合适的断裂条件,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断面质量.以细观损伤力学在精密冲裁和超塑性成形中的应用为例,分析了材料细观裂纹的形成过程以及材料损伤断裂的原因,提出了细观损伤力学理论和应用上的局限性,以拓宽细观损伤力学的发展和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半固态金属触变塑性成形上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固相率时,半固态金属的力学模型可简化为连续多孔体力学模型。针对半固态金属触变塑性成形的特点,本文发展了上限法理论在半固态金属触变塑性成形分析中的应用。提出速度间断值不仅要包括切向分量,还要包括法向分量。速度间断的法向分量是由金属通过速度不连续面时,材料固相率的变化而引起的。由此建立了半固态金属触变塑性成形的上限分析模型和理论方法,导出了上限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在实际触变塑性成形工艺分析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数值模拟塑性成形过程的并行计算现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鉴于塑性成形过程复杂,数值模拟工作量大而耗时,指出塑性成形过程弹塑性力学、热力学及其耦合等问题的数值模拟应采用高效并行的计算方法。简要分析了并行与串行的特点,简介了并行计算机和数值并行计算算法的发展概况,简述了并行计算程序的设计过程,对并行计算所涉及的关键性技术及性能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论述。简要叙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数值模拟并行计算领域特别是塑性成形过程的并行计算的研究进展,提出一种数值模拟弹塑性接触问题的高效并行凝缩算法,并对未来数值模拟并行计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轴对称塑性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的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将塑性有限元法及计算机可视化动画技术应用到轴对称件塑性成形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中 ,用颜色的改变表示金属毛坯内部各区域的应力或其它场变量值在成形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实现了在计算机的屏幕上以动态变化的图像来模拟塑性加工中金属毛坯的变形过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日本的镁合金旋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镁合金是面向未来、环境友好的实用结构材料,旋转成形是环境友好的材料塑性成形技术,镁合金旋压技术是非常有必要开发研究的环境友好的金属塑性成形高新技术。本文根据所收集的公开资料,对日本近年来针对AZ31、AZ31B镁合金板材所开展的旋压成形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情况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圆筒形件旋压、车轮旋压成形、旋压缩管以及圆管端部缩口、封头旋压工艺的旋压机床、坯料条件、工件尺寸、加热温度、成形参数、工艺过程以及材料组织和性能变化等。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双联塑料齿轮的结构特点和成型工艺性,阐述了4个分型面的设计依据和模具的工作过程,以及为了保证塑件的精度在齿轮型腔制造上采取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