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又名木犀、丹桂、岩桂、七里香、九里香,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灌木或乔木,原产于我国西南部和中部.桂花不仅是我国特产的观赏花木,也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  相似文献   

2.
《园林》2008,(12)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木本花卉。桂花在中国已有25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籍中就有"桂"的记载,如屈原《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期"。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一诗中的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使桂花有了"天香"的  相似文献   

3.
向其柏  刘玉莲 《园林》2008,(12):130-131
桂花是木犀科木犀属木本花卉.桂花在中国已有25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籍中就有"桂"的记载,如屈原<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期".唐朝诗人宋之问<灵隐寺>-诗中的名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使桂花有了"天香"的美誉.中国不但有丰富的桂花品种资源,还拥有众多的中华古桂.  相似文献   

4.
桂花史     
舒迎澜 《园林》2001,(10):40-42
桂即桂花,以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又名木犀、木樨、岩桂、天竺桂、山桂、月桂、九里香、七里香。多产于江南、华南、西南、江淮各地,以江、浙、沪、赣、闽、粤、桂、滇、川、鄂、湘、皖为常见,陕、甘、豫、鲁等地也有零星分布。  相似文献   

5.
于金平  任全进 《园林》2000,(10):12-13
桂花又名木樨、九里香、岩桂,属木樨科植物,是集观赏、药用、食用三者兼备的著名木本花卉,为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达2500年以上。“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密叶千层绿,花开万点黄。”桂花树冠丰满圆整,树叶光洁常绿,花朵繁茂密集,香味浓郁袭远,别具风韵,曾赢得无数文人墨客赞咏。李商隐诗云:“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杨万里诗云:“不是人间种,移是月里来,广寒得一点,吹得满山开”。可见桂花早为我国人民所喜  相似文献   

6.
金秋何处赏桂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独占三秋压众芳”的桂树,正以她独特的甜香笑迎八方来客,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赏桂品香的胜地吗? 桂林桂花甲天下“桂林桂林,桂树成林。桂林桂花,香飘万家。”桂林市只有30多万人口的市区,桂树却有20万余株。金秋时节,桂林城内,万树桂花,竞相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设上海辰山植物园木犀专类园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木犀属(Osmanthus)是木犀科(Oleaceae)中经济价值较大的一个属。该属植物主产我国,是优良的观花小乔木或灌木,尤其桂花,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色、相、形俱佳的园林绿化树种。在对我国桂花专类园及桂花风景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专类园现有的条件(如气候、地形、土壤等),提出了关于木犀专类园的定位、植物收集、植物配置和布局的建议,为以后专类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并提出了建设木犀专类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桂花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迎澜 《园林》2008,(10):22-23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犀科、木犀属常绿木本花卉。常见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宁波木犀等种类,但古籍所提牡桂、桂多系樟科樟属如肉桂之类经济植物,有的文献上也称桂、岩桂,故易与桂花混淆,须注意区别。木犀属植物约40余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于2004年10月27日,被国际园艺学会品种和登录委员会批准委任为“木犀属国际品种登录权威”机构。这是中国继1998年获得梅花品种登录权威后,第二个被国际公认的栽培植物登录权威。“木犀属国际品种登录权威”已拓展到了整个木犀属32个种群,  相似文献   

10.
桂花是中国10大传统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通过有关桂花的民间传说、象征文化、诗词歌赋与传统民俗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中国桂花文化的意蕴和内涵,对苏州古典园林中桂花的应用特点和品种进行了分析.苏州古典园林应用的桂花以银桂类品种最多,金桂较少,而丹桂和四季桂极少;桂花常与建筑、山石等相配,单株散植或数株丛植;以桂为名的景点极为常见,著名的有留园“闻木樨香轩”、网师园“小山丛桂轩”、沧浪亭“清香馆”、耦园“木樨廊”等.  相似文献   

11.
李良 《园林》2001,(9):38-39
茉莉(Jasminum sambac)为木犀科常绿灌木,原产印度和伊朗。在1700多年前汉代时从印度引入我国,在宋、元时期就已普及民间了。人们喜爱她的优雅和清香。茉莉花香纯正,有清而不淡、浓而不烈的特点,醇芳久远,芬馥宜人,百闻不厌,被誉为“人间第一香”。其花洁白莹润,玲珑剔  相似文献   

12.
杨康民  张静  肖颖 《园林》2002,(3):23-23
‘状元红’秦汉间《尔雅》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侵木,桂树也,一名木犀。花淡白,其波红者谓之丹桂.黄花者能子。丛生岩岭间”.由此可见,桂花命名的时间很早。花色有淡白、淡红和黄色三种。其中.只有淡红色一种被命名为丹桂。这可能是‘状元红’的远缘亲本丹桂最早的历史记载。同时也说明,当时丹桂花色是淡红色。  相似文献   

13.
潘胜利 《园林》2006,(11):54-55
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木犀科、木犀属。其常见的栽培品种有金桂(花黄色),银桂(花白色)和丹桂(花红色)。因桂花于中秋前后开花,故其又常与月亮相联系。段成式《酉阳杂俎》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南部烟花记》载:"陈后主为张丽华造桂宫于光昭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株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白兔,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古人对桂花有诸多描写,如:杨万里的《凝露堂木犀》:"雪花四出翦鹅黄,金粟千麸糁露囊。看去看来能几大,如何著  相似文献   

14.
《园林》2000,(7)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花开满园,香也香不过它……”茉莉花为木犀科茉莉属常绿灌木。汉代由亚洲西南部传入我国,迄今在我国已有1700余年的栽培历史。茉莉花的香味浓、清、远、久,沁人心脾。南宋刘克庄茉莉(《留山间种艺小绝》之九)诗:“一卉能薰一室香,炎天犹觉玉肌凉。野人不敢烦天女,自折琼枝置枕旁。”诗人对茉莉花的芬芳馥郁极度赞美,盛夏置一盆茉莉花于室内,芳香四溢,清香驱溽,令人肌肤生凉,炎热的暑气也就不那么可怕了。  相似文献   

15.
邢升清  黄永高 《园林》2003,(10):57-57
桂花别名木樨、岩桂,系木犀科木犀属常绿乔木或呈灌木状。高可达15米左右,芽叠生。单叶对生,叶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革质,全缘,或上部疏生细锯齿,幼时叶缘有锯齿,先端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叶柄长约2厘米。花色因品种而异,有黄白、浅黄、橙黄和橙红等色,花具芳香,花序聚伞状簇生、腋生,花梗  相似文献   

16.
蔡俊清 《园林》2003,(9):3-3
每到中秋佳节,院子里的桂花就会开放。轻风灵花,将芳香一会儿传到这里,一会儿又送到那里,人们在这天高气爽的日子有桂花相伴,美妙绝伦。记得吕声之有一首《桂花》诗我甚是喜欢。诗云: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自从分下月中种,果若飘来天际香。清影不嫌秋露白,新丛偏带晚烟苍,高枝已断欲生手,万斛奇芬贮锦囊。江浙一带桂树甚多,杭州西湖畔满觉陇一带到处都是大桂树,十分有名,现已开发成了旅游度假村,  相似文献   

17.
何处能容九里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正文 《园林》2008,(10):24-25
月窟飞来露已凉, 断无尘格染蜂黄。 纤纤绿裹排金栗, 何处能容九里香? ——宋&#183;范成大:《次韵马少伊木犀》  相似文献   

18.
花与人生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是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看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和打扮的油头粉面的男人,多数是草包肚子。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这就告诉人们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好的  相似文献   

19.
柳骅 《园林》2004,(6):54-54
吃花的历史自人类衍生便开始出现,绵绵千万年,流传至今仍长盛不衰。在唐代,人们把桂花糕、菊花糕视为宴席珍品。清代《餐芳谱》中,详细叙述了20多种鲜花食品的制作方法,如桂花丸子、茉莉汤、桂花干贝、茉莉鸡脯、菊花糕,冰糖百合汤等。鲜花入馔,不仅取其色鲜味美,还因它的祛病延年之功。事实上,花卉佳肴不胜枚举,诸如花谚讲的有“桂花鸡桂花鸭,桂花里脊味道佳”、“兰花火锅,别具一格”、“火腿炖芦荟,餐桌为佳味”,  相似文献   

20.
陈诏 《园林》2008,(3):84-84
百花丛中有迎春花,《红楼梦》贾府里有迎春,这也是一件巧事。 迎春花是木犀科的落叶灌木。先花后叶,小枝细长有角棱,纷披下垂,舒展如带。花冠通常六裂,形似喇叭,未开时略带红晕,开放后呈金黄色。既可露植,也宜盆栽。原产我国中部、北部各省,为各地常见栽培的观赏植物。由于它耐寒性、适应性强,常在早春带雪冲寒开花,故名“迎春”。郭沫若先生的《迎春花》诗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