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枸骨叶挥发性成分,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鉴定出枸骨叶挥发油中酸、酯、醇以及酮、酰胺、含氧萜类等42个化学成分,运用峰面百分比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已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46%。  相似文献   

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标准谱库检索对由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尼泊尔桤木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合质谱数据库NIST2008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总离子流色谱图的面积归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从尼泊尔桤木挥发油中共鉴定出32种化合物。水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有助于发现尼泊尔桤木的特征性成分,为针对性的提取分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提取侧柏叶中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酶提取法(CE)、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均有差异。酶提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烯,占挥发油总量的41.25%;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29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9.06%;水蒸气蒸馏 萃取法提取侧柏叶挥发油鉴定出32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雪松醇,占挥发油总量的31.43%。  相似文献   

4.
GC-MS结合保留指数分析半枝莲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半枝莲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半枝莲全草的挥发性成分,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采用GC-MS分析,检出80个组分,利用MS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其中41个成分。结论:该方法分析半枝莲中挥发性成分,准确、快速。  相似文献   

5.
香叶中挥发性组分的超临界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佟健 《质谱学报》2006,27(2):94-98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超临界萃取香叶挥发性成分的条件,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香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萃取条件按对结果影响大小依次排列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0 ℃、萃取时间1 h。挥发油收率为2.6%,从中确认出47种化学成分,而用同时水蒸气蒸馏 溶剂萃取方法收率仅为0.8%,仅确认出30种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6.
陈华  辛广  张兰杰  张博 《质谱学报》2007,28(3):152-157
采用纤维素酶提取法(CE)和水蒸气蒸馏提取法(DSE)对没药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从中分别鉴定出34种和38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分别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0.05%和67.95%,共同组分中含量最多的是乙酸辛酯和辛醇。  相似文献   

7.
两种菟丝子挥发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冬岩  李铁纯  于冰 《质谱学报》2003,24(2):343-34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方法提取华北菟丝子及千山菟丝子的挥发性成分 ,应用 GC/MS方法对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在华北菟丝子中鉴定了 1 2种化学成分 ,在千山菟丝子中鉴定了 1 1种化学成分 ,两者在挥发性化学成分上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8.
紫丁香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季节性变化的GC/M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不同季节紫丁香叶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其结构,对不同季节紫丁香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丁香叶挥发油成分和含量在不同季节有很大的变化,5月份紫丁香叶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萜类化合物,而6、7月份紫丁香叶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为青叶醇、α-绿叶烯和香叶芳樟醇。  相似文献   

9.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水果黄瓜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1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9,12-十八碳二烯酸和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水果黄瓜中的挥发性物质,用GC/MS法从水果黄瓜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8种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
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茅苍术中提取挥发油。试用不同类型的毛细管柱进行分析,找出最佳分析条件,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百分含量,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茅苍术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了57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本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中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研究了鸡骨柴精油的萃取工艺,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15 MPa、温度45 ℃、萃取时间1.5 h、CO2流量5 mL•min-1,在此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萃取法得到的鸡骨柴精油收率为2.87%。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鸡骨柴萃取物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 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出44种成分,鉴定了其中的38种成分, 占出峰物质总量的96.46%,主要成分为对聚伞花素(19.34%)、顺式-石竹烯(18.23%)、β-蒎烯(7.10%)、香荆芥酚(5.63%)、百里香酚(6.48%)、3-辛酮(5.26%)等。并且在鸡骨柴精油中鉴定出十五烷醇乙酸酯(0.86%),乙酸十二烷基酯(0.29%),9,12-亚油酸甲酯(1.58%),9-十八烯酸甲酯(0.84%),9-十八碳烯酸(0.92%)等成分。  相似文献   

12.
玫瑰花中挥发油成分的超临界萃取及质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提取并分析了吉林省珲春产冷香玫瑰和四季红玫瑰的挥发油成分。利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萃取工艺,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成分进行分析。萃取最佳工艺为:萃取压力20 MPa,分离压力7 MPa,萃取温度35 ℃,分离温度40 ℃。得到的挥发油通过GC/MS分析并与标准谱库进行对照检索,得出冷香玫瑰中含有76种挥发油成分,相似度在65%以上的29种;四季红玫瑰含有78种挥发油成分,相似度在65%以上的有19种。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玫瑰花中挥发油成分方法简便、快速、高效;两种玫瑰所含挥发油成分不同,可能是其香气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有机质谱学在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结构确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CO2 提取方法对厚朴药材的化学物质进行提取,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提取物进行分析。在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质谱中,其分子离子峰M•+(m/z 266)均为基峰,主要碎片峰 m/z 237、184、165、91、77都相一致,而碎片峰 m/z 247是区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化学结构的典型质谱特征。  相似文献   

14.
黄元  乔善义 《质谱学报》2006,27(Z1):85-86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volatile oils extracted from Stellaria Media (L.) Cyr with hydro-distillation was analyzed and identified by GC/MS. 102 peaks were separated and 49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 The main components are aliphatic acids, alkanes and its derivatives. The percentage of each constituents was calculated by “area unitization” method.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多级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n)直接进样法研究了丹参水溶性成分的质谱断裂规律,重点讨论了7种主要多酚酸的质谱断裂行为。实验发现:在各类酚酸中,单体丹参素和咖啡酸主要产生碎片离子[M-H-H2O]-,且丹参素比咖啡酸更容易丢失CO2;而在二聚体中发现,丹酚酸F的特殊共轭结构导致其中性丢失CO2 的几率远高于H2O,丹酚酸A、迷迭香酸和紫草酸除保留单体的质谱断裂行为,还具有自己的特征断裂方式,即丹酚酸A特征丢失丹参素,迷迭香酸中性丢失丹参素的几率远高于咖啡酸,紫草酸丢失五元环上的CO2 ,产生碎片m/z 493.1;多聚体丹酚酸B在发生多级质谱断裂的过程中不断发生重排,最后得到稳定的具有共轭结构的碎片离子m/z 321.1。上述规律为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和鉴定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6种他汀类药物的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杨  高丽英  吴艳平  孙璐 《质谱学报》2010,31(6):368-375
采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技术对6种他汀类药物进行系统研究,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断裂规律。根据主要药效基团存在形式的不同,分两类解析。第一类: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在正离子模式下发生β,δ-二羟基戊内酯开环断裂,生成中性丢失H2O、CO、CH3COOH的碎片离子;第二类:普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在负离子模式下产生脱去104 u(3-羟基-1,4-丁內酯和H2)和160 u(3,5-二羟基-1,7-庚内酯)的碎片离子;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在负离子模式下产生脱去62 u(CO2和H2O)的碎片离子,对该二级碎片离子进行三级全扫描质谱分析,产生脱去42 u(CH2=C=O)和96 u(环已烯-3-酮)的碎片离子。这些质谱特征有助于他汀类药物的结构分析和鉴定。  相似文献   

17.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6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方法。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经84%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后,用正己烷脱脂,过霉菌毒素多功能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至干,用流动相溶解后进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0.2μg.kg-1,定量限均为0.5μg.kg-1;标准工作液在0.5~100μg.L-1的范围内线性良好;加标浓度在1.0~100μg.kg-1范围内,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回收率在66.1%~108%之间,批内相对标准偏差≤17.8%,能满足相关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所提取的荜茇挥发油化学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分析。两种方法所提取的挥发油在外观,得率,化学成分及含量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用SFE-CO2法提取的挥发油得率高、提取时间短,是荜茇挥发油提取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EGC/GC和EGCG/GCG的ESI-IT-TOF质谱裂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仪的高质量准确度、高分辨率、多级测定的性能,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EGC/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GCG)(二组对映异构体)的质谱裂解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氢/氘交换的方法对其裂解方式进行了确证。研究发现,儿茶素对映异构体间具有相同的质谱裂解途径,即使在多级质谱中也无明显区别,仅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存在差异。二级质谱中, EGC/GC在B环丢失CO2,且其A, B环都可失去C2H2O。1,4A-1,3A-1,2A- 和[M-H-B环]-四个碎片离子是EGC/GC的特征性离子,通过此四离子质荷比的变化,可推测A环上的取代情况。因EGCG/GCG的结构上都含有没食子酸的取代基,在二级质谱中均可见m/z 169的特征性离子峰,此离子可用于EGCG/GCG和EGC/GC的区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