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捻度与原料对强捻纱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数字化小样纺纱系统纺制了纯棉及棉与竹浆混纺强捻纱,并测试了纱线的实际捻度、断裂强度、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等指标,研究了纱线捻度及不同原料的强捻纱性能。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捻度对纱线强度和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显著。认为:强捻纱的捻度对纱线强度的影响存在临界值,而条干不匀率随着捻度的增加而下降;棉与竹浆纤维强捻混纺纱中棉纤维的含量对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显著,含量越高,成纱条干均匀度越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结构差异性竹浆纤维纱线的性能和适用性,以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毛羽、捻度、耐磨性、条干均匀度等性能指标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3个主成分及综合主成分排名。通过对纱线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种结构竹浆纤维纱线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竹浆环锭纱适宜生产强力要求较高,但是外观效果要求较低的产品;紧密纱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赛络纱外观特征优良;新型竹浆纱线可用于设计具有一些独特风格特性的织物。  相似文献   

3.
将同向低捻纱线运用于纯棉机织物中,在保有机织物挺刮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机织物的弹性和柔软度。采用赛络纺纺纱工艺研发同向低捻纱线及其机织物,在不改造传统赛络纺设备的前提下,通过加入长绒棉,并采用精梳工序提升低捻纱线的可纺性。通过探究3种长、细绒棉配比下的低捻单纱纺纱工艺、同向低捻合股线的倍捻工艺并进行性能测试,最终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制定织造方案,并分析面料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3种长绒棉配比及单纱捻系数不同时,随着股线捻度的增加,股线的拉伸断裂强力整体呈上升趋势。双轴向拉伸、压缩、弯曲测试结果显示:同向低捻纱机织物在蓬松度、柔软度、弹性、变形回复能力方面优于常规ZS纱织物,且性能随长绒棉含量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4.
为开发弹性回复性更强的防辐射针织物,在全聚纺细纱机上采用嵌入式纺纱方法纺制3 种不同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 氨纶双芯纱和3 种对应线密度的棉/ 不锈钢包芯纱,设计织制成1+ 1罗纹组织织物,测试分析纱线的包覆效果和主要性能及织物的弹性回复性、电磁屏蔽等性能。结果表明:6 种纱线包覆效果及成纱性能均良好;相比不锈钢包芯纱线织物,双芯纱织物在弹性回复和屏蔽电磁波方面有很大的优势,达到一般性民用电磁屏蔽织物的要求且能保证人体舒适性,这种新结构纱线在全聚纺设备上生产是可行的;开发弹性电磁屏蔽织物时,不仅要合理选择长丝预牵伸倍数等工艺参数,还要考虑到织物的服用性、耐久性及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从织物自身组织结构方面优化纯棉织物的折皱性,首先设计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并制备织物,利用数字式织物折皱弹性仪测得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在此基础上,建立纯棉织物经、纬向和总折皱回复角与织物组织结构参数(包括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捻度、经纬向密度)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同时分析织物折皱回复角与各组织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的计算值与折皱回复角实测值绝对误差不超过0.61°,回归方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经纬纱捻度、线密度对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影响最大,可通过提高经纬纱捻度、降低经纬纱线密度来改善纯棉织物的抗皱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并捻机将凉感纱、竹炭纱按不同捻度分别与锗纱进行合股,并通过花式捻线机将合股纱线分别与不锈钢丝进行包缠,获得10种复合导电纱线,探讨纱线并捻捻度参数对复合导电纱性能的影响,实现复合导电纱线的结构优化.选用两种最优参数的复合导电纱,以碳纤维为衬纬纱,织造两块满针1+1罗纹组织电发热织物,并对织物进行热性能测试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7.
1前言 当前,超细旦、高精支织物面料服装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但用通常方法生产高支强捻织物容易出现纱线扭结(馈鼻)、破洞、布面不均等影响织物外观质量的诸多问题,也给成品制作造成困难.通过实践我们总结了两种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一是用络纱机或特定机器解捻,使捻度降低,减少了纱线扭结,其缺点是捻度的降低影响了布面的强捻效果;二是用退纱装置退纱,这样既未改变捻度,也没改变单纱强力,起到了避免和减少纱线扭结和破洞的作用,非常可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织物紧度相同的情况下,纱线捻度、纤维细度、织造方式、染整方式等因素对含PET/PTT聚酯弹性纤维的毛混纺织物弹性的影响.过大的长丝捻度会降低织物的变形和弹性回复性能;长丝细度增加,使得织物在小外力下不容易变形,回复性能较好.将长丝和毛涤纱并线作为纬纱和将1根长丝、1根毛涤纱间隔作为纬纱的方式织造,织物弹性变形能力没有差异.经过拉幅定形的织物弹性变形能力小于经过松弛定形处理的织物.原色着色丝和白丝均能很好的实现织物弹性,但染色丝织物的变形能力要好于原液丝和白丝织物.  相似文献   

9.
研究无捻纱的设计要点和无捻纱机织物的湿传递性能。采用捻幅理论模型分析了反向合股法生产无捻纱所需的股线捻度,并进行了验证。比较了无捻纱平纹棉机织物与有捻纱平纹棉机织物的外观、厚度、紧度、透湿量和芯吸高度。试验结果表明:当反向合股捻度等于棉单纱捻度时,股线退维后棉纱可呈现无捻状态;无捻纱机织物的厚度、紧度和透湿量较有捻纱机织物大,无捻纱机织物的芯吸高度大于有捻纱机织物,且织物的经向芯吸高度大于纬向芯吸高度。指出:直径相同的棉纱和PVA短纤纱采用反向合股技术生产无捻纱时,采用的股线捻度应等于棉纱捻度;纱线捻度对织物的透湿状态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强捻纱由于其独特的效果,在面料设计方面有很多应用,但是强捻纱捻度不稳定,会影响面料的质量。论述了纱线捻度不稳定性的原因,从原理上分析提高纱线捻度稳定性的方法,给出了间接式蒸纱的特点,并在工厂做了蒸纱实验,分析蒸纱前后纱线捻度稳定性的变化和纱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间接式蒸纱可以迅速提高纱线的捻度稳定性,并可适当提高纱线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
薄型精纺毛织物综合服用性能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为青 《纺织学报》2006,27(11):86-89
通过对薄型精纺毛织物经纬向拉伸强力、折皱回复角、悬垂系数、经纬向抗弯长度、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并运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所测指标与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经纬密度、经纬纱捻度、面密度、厚度等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得出性能指标与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原料、组织相同,经纬纱线密度相近的薄型毛织物综合服用性能接近;织物的原料对薄型毛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最大;织物的面密度、厚度对薄型精纺毛织物综合服用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性能的关系,收集了18 种精纺毛织物,应用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程度,找出对折皱回复角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同时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纺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不仅与织物原料、纱线线密度和捻度有关,还与织物经纬密、织物紧度以及面密度有关;除了纤维原料以外,纱线捻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采用18.2tex的竹纤维纱和棉纱在30G多针道单面机上编织小样,然后进行多方面的性能测试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竹纤维针织物的透气性、悬垂性、折皱回复性均优于棉针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稍逊于棉针织物。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聚酯(PET)长丝/棉复合纱斜纹织物的保形性及服用性能,利用PET长丝与纯棉纱开发了3种线密度为9.8 tex的纱线,并以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造了4种织物。对织物进行了折皱回复性、免烫性、尺寸稳定性、悬垂性等保形性能,强伸性、拉伸弹性、顶破性等抗变形性测试,以及手感风格、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纯棉纱织物与复合纱织物的保形性与服用性能。结果表明:PET长丝/棉复合纱可改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提高免烫等级,同时又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包芯纱织物比包缠纱织物有更好的保形性,更高的免烫等级,是免烫衬衫面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滨海 《江苏纺织》2014,(4):38-40,46
对涤/竹原合股纱(1#)、涤/竹浆合股纱(2#)、全竹原合股纱(3#)、全竹浆合股纱(4#)进行捻度、条干均匀度、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及毛羽等相关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全竹合股纱(即3#和4#)的捻度不匀率CV低于涤/竹合股纱(即1#和2#);含竹浆组分(即2#和4#)合股纱的条干CV、断裂伸长率、毛羽明显优于含竹原组分(即1#和3#)合股纱。利用模糊数学工具,得出优先顺序依次为:4#2#3#1#。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两种线圈长度分别将光催化竹炭纤维纯纺纱、光催化竹炭纤维/棉(50/50)混纺纱和棉纱编织成不同紧密系数的双罗纹针织物。文章通过分析针织物的基本参数,测试其基本物理机械性能和舒适性,以及针织物性能的对比,研究分析光催化竹炭纤维含量以及紧密系数对针织物物理机械性能和舒适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纯棉纱线合股数对织物力学性能和保形性的影响,采用线密度相同的单纱、双股线、3股线、4股线4种股线类型,以适当的经、纬密分别织制成平纹、斜纹、缎纹组织的织物。对织物的拉伸性能、撕裂强力、拉伸弹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弯曲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3股线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较大,4股线织物的断裂伸长率较大,双股线织物的拉伸弹性回复率较大;平纹织物仅有双股线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优于单股线织物,斜纹和缎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随合股数的增加均变差;双股线平纹织物悬垂性相对较好,但均没有斜纹和缎纹织物的悬垂性好;单纱织物的弯曲性能比股线织物好。  相似文献   

18.
In this paper, the wrinkle resistance of plain fabrics woven with weft yarn in S‐ and Z‐twist directions and at various twist levels in different test directions has been measured and then analys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wrinkle resistance increases as the weft yarn twist increases. The wrinkle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show that the direction of test has an obvious effect on the results and the wrinkle resistance depends on the method of folding such as face‐to‐face and back‐to‐back method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nisotropy in wrinkle properties of the fabric made of yarns with different twist directions. When the fabric is folded face‐to‐face and the weft twist direction is S, the wrinkle resistance of fabric in various test directions shows a convex curvature, whereas when the same fabric is folded in a back‐to‐back manner then results show a linear curvature. This means that the wrinkle resistance of a fabric differs in various directions and in the method of folding (back‐to‐back or face‐to‐face) and shows an anisotropic wrinkle resistance n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