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丝圈是环锭细纱机、捻线机的关键器材之一,它直接影响纱线的产量和质量。而钢丝圈开口弹性又是考核该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若钢丝圈太脆,当向钢领上挂钢丝圈时,就会出现断裂现象,造成废品;若太软,钢丝圈挂上后,开口不能恢复原状,由于钢丝圈高速运转(线速度高达32米/秒以上),离心力  相似文献   

2.
赵光铎 《纺织器材》1994,21(2):25-28,37
钢丝圈的开口弹性不同于一般的弹性概念,是一种弹-塑性综合指标。开口弹性的实用意义是保证钢丝圈能顺利套上钢领,并基本恢复到原始尺寸。测试结果表明,按现行工艺生产的钢丝圈难以达到标准中规定的开口弹性指标,但能满足纺织厂的上车使用要求。分析认为,对钢丝圈开口弹性的要求,应从实用考虑,拉伸到稍大于钢领尺寸C1即可。因而检测标准值的合理性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钢丝圈开口拉伸变形率,是行业标准FZ/T93002-002规定的测试项目。本文叙述了钢丝圈开口拉伸变形率测试仪的研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王晓静 《纺织器材》2000,27(2):31-34
针对钢丝圈热处理后存在的“软硬混杂”现象,对有关工序进行多次反复试验,并采用钢丝圈开口拉伸测量仪精确测量其开口距离,重点在淬火工序采取了诸项改进措施,使钢丝圈的淬火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软硬混杂”现象基本得以控制,开口拉伸变形率合格率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5.
计量光栅、半导体应变片传感器以其性能稳定、测量准确、价格低廉之特点,在精密测量中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介绍应用计量光栅数显技术和半导体应变片传感器研制成功的钢丝圈开口弹性试验仪,文中着重论述测量原理和本仪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
钢丝圈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钢领跑道施加的压力中心,关系到接触面积的位置、大小,以及磨损状态和运转的稳定性。是设计钢丝圈和研究其纺纱性能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过去人们多以它在静止状态下的重心位置为依据,在钢丝圈的受力分析时,则把它描述为“作用于重心位置的离心力”,这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在设计、研究钢丝圈的实践中,经过多次挫折,认识到应该以钢丝圈围绕钢领中心回转时离心惯性力系的中心作为依据,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制造企业对油抛后的钢丝圈都采用木屑或稻糠皮进行滚抛除油;在与滚抛物进行分离时,吸尘器不仅吸走了滚抛物,也吸走了部分钢丝圈,纺细号纱的钢丝圈尤为严重。按每月制造5000盒钢丝圈计算,在分离工序由此而浪费的钢丝圈约为200盒~300盒。  相似文献   

8.
台爱民 《纺织器材》2012,39(4):39-40
为了提高纺纱质量并降低成本,以国内市场出现的新型钢丝圈即SNT-超洁型钢丝圈为例,分析了其特点并对SNT-超洁型钢丝圈与普通钢丝圈、进口钢丝圈的纺纱效果及与进口钢丝圈纺纱成本进行了对比。指出SNT-超洁型钢丝圈纺纱性能优异,成纱毛羽少且稳定,在一些品种上有一定的性价比优势;说明了SNT-超洁型钢丝圈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差距所在,为国内钢丝圈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产生纱线毛羽的机理研究及减少办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分析了产生毛羽的力学原理,认为在纺纱过程中,当纤维弯矩大于加捻纤维扭矩时就会产生毛羽;又从生产实践上分析了各主要工序对毛羽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包括精梳落棉率、集合器开口、细纱捻系数、细纱锭速、钢丝圈重量、钢丝圈使用天数、钢领使用时间、细纱后区牵伸倍数、细纱总牵伸倍数、浆纱机使用湿分绞棒、络筒速度等方面。由于产生毛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应用科学原理和相关技术,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来加以改善,为此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钢丝圈的开口值与开口后的变形率,是评定钢丝圈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但在实际生产中,难以控制与准确测量。最近制订的钢丝圈国标讨论稿中,对变形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因此必须有较为先进的测试手段,准确的读数和使用较为方便的测量工具。要准确测定这两个参数,测量仪须满足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纺纱钢丝圈磨损问题,分析钢丝圈热磨损和热粘着撕裂磨损的机理,探讨钢丝圈—钢领摩擦因数及等离子体渗硫技术在钢丝圈表面处理上的应用效果.指出:钢丝圈磨损的机理是先氧化磨损、粘着撕裂磨损,以及退火后硬度下降、圈形改变、开口变大甚至烧毁失效;钢丝圈—钢领摩擦因数宜控制为0.3左右;利用硫化亚铁(FeS)的无油润滑性能及摩擦因数小的特性,在钢丝圈表面渗FeS润滑层,可使钢丝圈具有优良的抗热粘着磨损性能、稳定且较小的摩擦因数、运行平稳,达到纺纱气圈稳定,有利于纱线质量的提高并延长钢丝圈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烧结钢领自一九五三年问世以来,对其需求量逐年增加。随着烧结钢领的推广,就需要有专门与之配合的钢丝圈,对这种专门钢丝圈的研究曾经风行一时。作为烧结钢领的制造者,我们有责任研究和制造一种专门与烧结钢领配合使用的钢丝圈。本社经过三年的研究与试制,完成了这样一种钢丝圈即DIA钢丝圈。  相似文献   

13.
探讨基于LabVIEW的钢丝圈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以平面钢丝圈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振动式分拣给料器的自动分拣机构,利用机器视觉系统设计了钢丝圈自动化检测的光机电一体化装置,完成对钢丝圈图像的处理和显示。在LabVIEW环境下,采用差影法完成了钢丝圈左右对称的检测,通过内圈每个部分的像素集合点与标准模板进行比对,精确测量了钢丝圈的内圈高度、宽度和开口大小,其钢丝圈形状尺寸检测精度可达到±5μm。认为:基于LabVIEW的钢丝圈自动化检测系统提高了钢丝圈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和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探讨钢丝圈钢领的合理选配对集体落纱留头率的影响。研究了纺纱过程及落纱后钢丝圈、钢领、纱线的受力情况。据此选配钢丝圈钢领并通过用户使用表明:在保证纱线通道合理的情况下,选择精度高、重心较低、钢丝圈较窄、开口尺寸较小、耐磨性较好的钢丝圈,配合集体落纱专用钢领,集体落纱留头率可提高到98.5%以上,纱线断头率减少30%~50%。认为:针对集体落纱,合理选配钢丝圈钢领,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纺纱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回潮率是浆纱工艺的重要指标之一。湿润的浆纱通过烘燥部分使其烘干,但还要保持一定的回潮。上浆纱烘干程度,即掌握适当的回潮率,对浆纱强力、耐磨性和弹性都有好处,有利于织造时开口清晰,减少断头。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环锭纺速度低、耗能大、提高产量靠增加锭数等特点,介绍自转捻数和公转圈数捻回存在形式,从动作原理分析钢丝圈的加捻作用;以磁悬浮钢丝圈、磁悬浮钢领、可驱动旋转钢领等运动为例,探讨环锭纺卷绕方案和提速要点;分析悬浮式主动假捻卷绕装置的结构、技术难点以及应用效果。认为:悬浮式主动假捻卷绕装置,不会产生摩擦热与转速不稳定等问题,易于实施高速纺纱;取消钢丝圈,以钢领主动旋转代替钢丝圈被动滑行,解决了钢丝圈在高速旋转状态下运转不良及飞圈问题;实施环锭纺固定气圈高度技术、自动接头机器人技术,可替代细纱断纱检测技术,能大幅度提高环锭纺纺纱速度,提升纺纱车间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指出:环锭纺提速的瓶颈在于卷绕成形系统,钢丝圈在钢领跑道上被动滑行的运动方式,已成为细纱机高速化及智能化的制约因素;以悬浮式主动假捻卷绕装置代替钢领、钢丝圈结构,目前只是一种理论化的原理和模型,还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钢丝圈经电镀后,须反复冲洗并脱水烘干。以前我们的做法是将电镀好的钢丝圈冲洗后,用布包好,操作人员两手握紧,用力甩水,至圈上无水为止,然后再把钢丝圈放在多层布上,用电热风机吹干。这样操作一批钢丝圈要用45分钟,既费时间,劳动强度又大,每班需两个劳动力,有时还会由于不能及时脱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用好钢领、钢丝圈,稳定和提高成纱质量,详述钢领、钢丝圈发展现状;以纺制纯棉纱27.8 tex+4.4 tex氨纶丝包芯纱和纺普梳14.6 tex紧密纱为例,说明合理选配钢领、钢丝圈的要点及重要性;分析清洁器隔距、设备基础、工艺锭速曲线、温湿度等因素对钢丝圈稳定运行的影响。指出:锭子、钢领、导纱钩、气圈环的“四同心”是稳定气圈形态和钢丝圈高速运行的必要条件;合理选配钢领、钢丝圈,加强设备管理是实现高速高产的基础;设置合理的锭速曲线和钢丝圈更换周期,是细纱机实现优质高产的稳定剂。  相似文献   

19.
本发明是关于拈线或纺纱用钢丝圈制造方法的。这种钢丝圈,起码在钢领上滑动的部分是塑料的。其制造步骤大体是: 在一根连续钢丝上,按一定间隔距离模制上塑料滑动部件;从两塑料滑动部件之间切断钢丝,形成一个个钢丝圈半成品,即一个塑料滑动部件,内嵌一段钢丝;  相似文献   

20.
《纺织器材》2017,44(3):66-66
专家探讨:钢丝圈是否需要加重或减轻?聊城华润王林兴:实际上,钢领和钢丝圈是一对相互配合的摩擦副,如何配合使用要靠我们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断实践和摸索。钢领钢丝圈如何选配?我认为只要在小纱的时候,钢丝圈运行与配合平稳,气圈能够不碰不擦即可。不碰即不碰隔纱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