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景园林专业创新设计人才培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历史使命,培养风景园林创新设计人才是风景园林高等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文章概述了创新人才的概念及其内涵。提出风景园林设计竞赛具有探索性、综合性和主体性3个基本特点,设计过程可分为选址、提出规划理念、规划理念空间化3个阶段。指出风景园林设计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载体,并从阶段任务、培养目标、培养手段与方法3个层面,分别对选址阶段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规划理念阶段激活学生创新思维、规划设计理念空间化阶段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进行探讨,以期拓展培养风景园林创新设计人才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2.
现代风景园林的性质及其专业教育导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风景园林学科与风景园林类专业教育,分析论证了现代风景园林学公共社会性、自然生命性、科学综合性3个性质.基于这3个性质分析探讨了其专业教育的导向,阐述了专业目标、5项专业能力、5项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FLA-UNESCO)风景园林教育宪章>为基本依据,阐述了学科专业目标和教育目标,归纳出学生必须掌握的4大类专业基础知识;提出感悟力、判断力、想象力、规划设计与工程实践能力、交流与协调能力5方面专业能力以及专业使命感、自然观、科学理性与创新性、空间环境意识、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这5项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出了培养一名合格的风景园林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导向.  相似文献   

3.
陈蓓 《高等建筑教育》2008,17(3):106-109
中国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发展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对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培养也落后于社会的需求。为了解决社会的极大需求与专业教育极度落后的不平衡,从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改革入手,紧紧抓住风景园林的发展趋势,通过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基本规划设计方法,提高其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水平,满足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科肇端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造园组,其时云集了知名学者陈俊愉、余树勋、陈植(养材)、鲁涤非等老一辈园林学家.为了更好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培养我国新时期风景园林建设需要的风景园林工作者,在调研分析和总结办学历史的基础上,在传承办学历史积淀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发展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将专业定位于主要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与管理人才;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艺术与科学交融、人文与理工渗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能够在根植于人类文化传统和自然系统认知基础上形成概念、协调关系、规划设计、创造风景园林作品和建设与管理的能力;构建了博专有度、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梯度设计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急速提高的根源——“风景园林服务领域的快速拓展”的研究入手,分析了新时期中国对风景园林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量和质上的新要求,提出了单一专业多个方向和层次,即“方向层次多元化”的培养途径和以培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综合知识、专业技术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即“知识和能力”为培养主轴的教育改革探索方案来满足行业对专业人才在量和质两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职业的社会需求看我国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娅  谷学治 《中国园林》2010,26(2):70-73
从专业教育工作者与职业风景园林师的双向视角,探讨了当今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育与行业职业化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分析了职业风景园林师所必须具备的素养条件,提出在大学园林专业的本科教育阶段中,以设计课程为核心,建立完善的KAS教学培养计划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化风景园林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风景园林学科的多元性特征,初步构建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应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相关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指出现行研究生培养规格及其课程设置在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理论知识体系完整性方面存在严重缺陷,提出了改进风景园林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巴黎地区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以巴黎区域规划的提出和新艺术运动为标志,直至21世纪初期,经历了由理论萌芽到缓慢发展,再到飞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区域整体规划的逐步发展,以及环境改善意识的提高,现代风景园林规划经历高潮时期,并逐步进入了一个探索与前进的阶段.巴黎地区的现代风景园林规划同时见证了风景园林师地位与责任的提升,他们既是环境的塑造者,又是领土景观的整治者.  相似文献   

9.
风景园林法制是从学科属性出发,探讨与风景园林 实践行为和现象相关的法律制度目标、原理、机制、体系等 议题的一种学理界定,是中国法制建设实践与理论的“横切 片”。法律制度在引导风景园林行业发展,规制规划、设计、 建设行为方面具有基础性地位。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的立法综合 性、环境部门法两大学理特征,解析中国风景园林法制进程及 存在的典型问题,从目标和制度层面提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的 风景园林法制方向,提出制度意识与制度分析在风景园林教学 中的重要性,从法理学、法哲学、法律体系、具体法律制度层 面提出风景园林法制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10.
对风景园林学科建筑设计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利刚 《风景园林》2014,(5):152-157
在当今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技术飞速发展,地域性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建筑与景观的二分关系被打破,风景园林与建筑愈加密不可分,越来越多景观与建筑的一体化实践,需要跨越两者的藩篱进行深度整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建筑设计课程由于课时较短,传统的建筑设计教学必须加以精炼才能适应该专业需求。从当前建筑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提出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建筑造型设计能力,使学生具备整合设计建筑造型与景观造型的能力。围绕这一主线,提出相关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和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出应在建筑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着力从场地/场所、功能/空间、结构、构造,材料、建筑技术这4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能力:提出将中国传统建筑设计做为风景园林专业建筑设计课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周进 《风景园林》2011,(4):83-85
风景园林学成为国家一级学科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与讨论。通过分析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四大困境及风景园林学核心技术域模糊等问题,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化和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3个重要平台,生态特征是风景园林空间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将生态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在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风景园林师已经为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业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及其嵌套特点,结合风景园林空间具有的景观构成、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感知的动态体系,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微小绿地与群落4个空间尺度,建立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的“C-3P”(构成——格局、过程与感知)体系和框架,旨在构建全面和系统的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认知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林广思 《中国园林》2006,22(6):42-45
作为一个外来语,景观在中国当前的LA学术界中被普遍地使用,导致了人们对学科核心概念的误解。在明确景观存在德、英、中3个语境的前提下,通过对中文语境景观词义的演变过程以及Landscape在LA学科中含义拓展的回顾,进行了英语Landscape(景观)与中文风景的比较,指出了中国LA学科中景观并不等同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景观概念,比较了中国LA学科的大地景物规划与国际上景观规划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赵晶  刘通 《风景园林》2013,(5):99-103
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欧洲造园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革命,伴随着风景园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景观规划以一种全新的手法和理念作用于城市和区域中,并对此后景观规划、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以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景观规划思想与实践为例,分析了德绍·沃尔利茨园林王国的构成及其所实现的区域全面发展,论证了园林历史中的景观规划理念与实践,认为这一时期的景观规划以风景园为载体,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良,带动了区域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了对中国景观规划实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何昉  锁秀 《风景园林》2006,(5):69-72
文章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职业人的视角,探讨了当今时代背景下行业发展的动力和制约,提出解决资质定位、学科建设及资格管理与人力梯队的矛盾是行业走上职业化道路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problems of land-use competition requires an appreciation of natural processes, cultural values, economic imperatives and political agendas. This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tudy programme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seeking a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repertoire of game templates is introduced as an initial step in formulat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curriculum/games designer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play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The concepts of social action space, permissible action space and motivational action spac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ies of each template for further game design development. The abstraction of these concepts may assist the designer to move beyond the usability of games into viewing their value as a learn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7.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 problems of land-use competition requires an appreciation of natural processes, cultural values, economic imperatives and political agendas. This integrated understand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study programme for higher education students seeking a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repertoire of game templates is introduced as an initial step in formulating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curriculum/games designer to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play in ecological landscape planning. The concepts of social action space, permissible action space and motivational action space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ies of each template for further game design development. The abstraction of these concepts may assist the designer to move beyond the usability of games into viewing their value as a learning method.  相似文献   

18.
周春妮 《华中建筑》2006,24(6):96-98
该文通过对合肥近十年以来具代表性的两个住宅小区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分析,结合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学发展的原因和背景,探讨了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学的价值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论文化地景--全球化潮流中的地景研究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文珊 《中国园林》2003,19(8):26-30
文化地景研究,是一门整合性与跨学科性的科学。地景建筑涉及人类整体的环境,以规划、设计、施工,合理而技巧地解决空间课题,提供人类更优质的生活环境。地景建筑专业一直以来无法定位在单一学科范畴,因为它并非只是表象的地形外貌,而是一种文化再现的形式,是文化反映的现象。通过论述地景与文化的关联、文化地景意涵、地景研究过往,以及文化遗产、历史景观与普通地景,在定量与定性的差异中,探求文化议题的地景研究与发展趋势,以期在21世纪全球化潮流中,为地景于文化性与地域性的方向中寻找定位。  相似文献   

20.
作为参数化设计方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的研究课题之一,采用跨学科的视角,首先着重阐释了图解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对不同时代的图解之间的传承性及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论述重点,即参数化图解进行了概括性定义,之后分别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风景园林学科融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三个角度对参数化图解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进行了论述及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