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节水型社会建设应在水权水市场理论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与现代水权制度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工程体系、建立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等四个体系建设为主要内容,积极探索和实践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金宝  李康恒 《山东水利》2008,(11):58-59,63
罗庄区是山东省临沂市的贫水县区之一,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利用效率较低。通过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和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有力地推动了罗庄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郭建军 《山西水利》2004,20(6):35-36
针对晋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要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加快城市水务一体化改革步伐,加强沁丹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价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宁夏节水型社会经济结构体系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针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加快城镇化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建立与水资源承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引导水资源向高效益行业流转,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6.
按照水利部新时期治水思想,以市场理论探索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以明晰水权、建立两套指标体系为核心,构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管理运行体系、经济结构体系和水利工程体系,建立以制定规章和完善用水制度为主的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向更深更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7.
2020年我国水资源保障程度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较2000年"翻两番",水资源是必不可少的支撑条件.目前我国用水总量不断增加,用水弹性系数明显下降,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趋于同步,用水效率仍然较低.至20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要保障水资源供需平衡,必须通过构筑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体系;通过法制建设,构筑与建设节水型社会相适应的保障体系;通过技术创新,构筑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工程技术体系;建立行政配置、用水户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水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8.
巴州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巴州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吐鲁番地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危机,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通过对吐鲁番盆地水资源现状分析,指出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构建吐鲁番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思路。认为只有建立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节水工程体系、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科研节水服务支撑体系等“四大体系”,通过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采取开源节流并举的措施,建立高效防污的节水型社会,才能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用水权理论加强水资源管理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英明 《中国水利》2002,(10):137-139
在明晰水权的前提下,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权管理制度,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着重阐述了用水权、水市场理论加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建立合理的水权初始分配权制度,宏观控制和微观定额体系,水价形成机制等,加快流域水资源和城乡水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完善和培育水交易市场,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水权转换是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和内蒙古水权转换试点实践丰富了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内容。本文提出了构建以水权制度为核心的节水型社会建设制度体系,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的水管理体制;通过宏观调控和经济手段,建立与黄河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的经济结构体系;建立节水工程投资长效保障机制,促进节水工程和节水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加强水权转换制度的技术支撑系统建设,为黄河流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重视激发节水型社会建设主体有效的内在驱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东  杨柠 《中国水利》2005,(13):84-86
节水型社会要求在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基础上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以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为中心的社会总体协调体系.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公众的广泛参与,以节水为主线,采取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法律的、宣传的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各方节水的主动性.建立完善的水权管理制度、科学的水价制度和良好的节水型社会水道德观,是形成节水型社会运行稳定的驱动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选取青海省柴达木盆地都兰县、黄河干流贵德县、湟水流域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为研究区域,在对三县部分灌区的农户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经济承受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进行了农民对灌溉水价承受能力的典型研究。结果表明青海省农民对灌溉水价经济承受能力有限,但现状水价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灌溉水价心理承受能力严重滞后于经济承受能力,受真实水价的高低影响很大。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民对水价承受能力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4.
加强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是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水体环境容量双重约束下,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路径。用水效率控制红线管理的实质就是要通过强化社会水循环的过程管控,通过需用双控、软硬并举,常规和非常规齐抓,实现全面节水,系统提高经济社会用水整体效率与效益,以协调有限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无限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促进取水排污双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系统分析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及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特点,指出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内涵、影响因素,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支撑理论的重要组成——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系统、资源承载力、各态历经假说等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疆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贺洁 《中国水利》2014,(13):26-28
2011年新疆率先开展了《哈密至郑州输电工程哈密煤电基地规划水资源论证》全国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试点项目,目前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初步建立。根据新疆水资源分布特点,立足节水型社会建设要求,依据国家、地方及行业规范、标准等对规划需水量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统筹考虑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保障规划的实施,真正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使规划决策部门做到宏观调控,科学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布局,保障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用水合理需求,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钱塘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建立是研究流域水资源总量的重要手段。系统地论述了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的原则与方法,并根据钱塘江流域水资源特性构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提出了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判指标,包括流域水资源承载指标、压力指标及承载度指标的计算方法,对于评判流域水资源承载状态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构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建立基于GRNN与RBF神经网络算法原理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以及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采用内插法构造网络训练样本,对典型岩溶地区西畴县不同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西畴县不同规划水平年生态环境脆弱性处于中度脆弱与强度脆弱之间,水资源承载力处于基本可承载与可承载之间,评价结果符合西畴县现状,可为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②GRNN与RBF网络模型对西畴县各水平年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相同,表明研究建立的生态环境脆弱性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均是合理可行的,同BP等网络算法相比,GRNN与RBF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调整参数少,不易陷入局部极小值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以文山州可预见期内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可开发量为上限,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粮食安全最大化为目标,水资源利用量约束为准则,建立基于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承载能力计算模型。结果表明:①在可预见期水资源可利用量约束下,麻栗坡县和富宁县水资源承载能力最大,临界可承载年分别为2075年和2040年;砚山县和文山县水资源承载能力最小,临界可承载年分别为2015年和2025年。②在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约束下,麻栗坡县、富宁县和西畴县水资源承载能力最大,临界可承载年分别为2160年、2063年和2061年;砚山县和文山县水资源承载能力最小,临界可承载年分别为2024年和2040年。③在现有用水技术、生活和生产水平下,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承载能力优化计算结果基本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