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云南省山地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山地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入手,通过对云南山地地质灾害的历史及现状、主要类型及危害、生成环境和分布规律的分析研究,认为地形坡度、地面高差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是影响滑坡的主控因素;活动断裂是影响泥石流生成的主要因素;新构造运动类型和强度是控制云南滑坡、泥石流活动的本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云南山地地质灾害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度,采用斜坡单元作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作为平台.利用水文解析工具,提出了一种将大面积研究区自动划分为最小适宜评价单元的新方法.使用此方法将陕西省黄陵县划分为6 258个最小适宜评价单元后,再通过一个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贡献分值模型计算每个评价单元易发度的分布,并以此进行黄陵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据易发度分值将黄陵县分为5个地质灾害易发区,其中高易发区占全县面积的9.94%,主要分布于洛河、沮河及寇家河河谷区,是今后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石家庄市西部山区地质状况不良,气象方面常在雨季形成暴雨,因而地质灾害频发,其中滑坡灾害占比较重,因此针对石家庄市西部山区的滑坡灾害进行易发性分析有重要意义。现有单一模型在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方面应用广泛,但仍有局限性。为提高对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精准度,采用单一模型和复合模型等多模型对比分析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得到评价精度更好的评价模型。首先通过对研究区孕灾条件筛选出降雨量、坡度、高程、坡向、曲率、地质岩性、距水系距离、距断层距离、地震烈度、距道路距离、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类型共12项评价因子。基于信息量法,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以及组合赋权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到易发性分区图,通过ROC曲线和灾害点密度验证其可靠性。结果表明,以上三种分析方法在ROC曲线中的AUC值分别为0.732、0.749、0.766,三种模型评价结果都有一定的可靠性,其中组合赋权法模型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确定采用组合赋权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伊犁谷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分析,综合考虑地形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岩土体结构类型等因素,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值,应用评价模型对伊犁谷地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是地质灾害早期预警的基础.为了探索秦岭山区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文中在陕西凤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GIS技术结合信息量模型方法完成了凤县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区划.结果显示:凤县地质灾害分布主要与河流侵蚀、植被覆盖率及人类工程活动相关.根据评价结果将凤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为4个等级,其中,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190.3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0%;中易发区面积642.0km2,占20.1%;低易发区面积1314.5km2,占41.2%;基本安全区面积1040.1km2,占32.6%.评价结果可为凤县土地利用规划和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依据,并可为秦岭山区城镇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矿山的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研究是矿山灾害研究的重点,传统方式的灾害分区评价缺少灵活性。因此提出基于GIS的矿山开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这一课题,利用GIS的数据导入和分析功能采集矿山开采区地质灾害易发性数据,根据灾害易发性的风险评级确定矿山灾害易发性的评估技术,最后通过计算显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结果。设计一个仿真实验,使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和设计的新评价方式同时对计算机模拟灾害进行评估,新方法的评估准确性传统方式更高。  相似文献   

7.
地质灾害易发性带来的危害对生命、经济以及环境造成巨大的威胁,社会对灾害易发性风险关注和重视随之增加。面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有效地降低灾害带来的危害,此时,风险评估与预测起了重要作用,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与依据。通过分析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特征、风险评估与预测的方法,应用二项分布和泊松分布法对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进行评估,通过降雨强度不同以及地貌类比法预测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传统的防灾控灾方法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风险评估及预测,可以更加有效地防灾控灾。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部,省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高差大,汶川-茂江、北川-映秀等几条大的断裂带广泛分布,地壳构造不稳定,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尤以滑坡灾害较为典型.滑坡灾害的发生与地形有着密切关系.探讨了四川省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的求证过程,经试验得出,2.25 km2为适宜四川省滑坡发育的地形起伏度计算的最佳单元.基于ArcGIS平台,结合区域滑坡灾害调查资料,初步研究了地形起伏度与滑坡灾害的相关性,并用信息量模型进行验证,在该基础上探讨了地形起伏度与区域滑坡灾害发生的规律,对区域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的发生一般是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从双牌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统计数据及分析来看,该县的地质灾害主要与上述因素的某个侧面关系较大,如地形地貌的坡形和坡度、降雨的年降雨量、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分布区域等与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关系;而与上述因素的其他侧面并无关系或关系甚微,如降雨集中区并不一定是地质灾害发生较多的区域。文中也分析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数据来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龙里县地处云贵高原东部、黔中腹地,属于喀斯特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全县地质灾害威胁居民较多,危害性较大,具有分布不均匀性,在一定小范围成群集聚出现的特点。目前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9处,其中崩塌11处,滑坡6处,地面塌陷9处,不稳定斜坡3处,崩塌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共威胁701户3127人的生命安全,以及3条公路,可能造成的潜在经济损失为5123万元;地质灾害隐患点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和欠稳定状态。影响地质灾害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气象水文、采矿工程等,其中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和气象水文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海丰县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等进行详查调查,确定地质灾害影响因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采用定量和传统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划分,以此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定童分析山区人口分布与环境要紊的关系.[方法]以川滇外接壤区作为研究区,将人口密度和居民点密度作为人口分布指标,分析山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土地利用、道路网以及河网等环境要素的定量关系[结果]山区海拔高度、地形起伏度与居民点密度和人口密度之间均呈明显的负相关,与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1和-0.743;居民点密度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而人口密度与河网密度之间相关性不明显;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居民点密度较高,人口密度与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比例之间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95和0.726;距离道路越远,居民点密度越小,人口密度与路网密度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23.[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开展该区人口数据空间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济源市是河南省矿山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及地形地貌条件差异较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有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矿山地质灾害发展的特征点区域宽,地质工作还有很长的路,做好矿山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必须明确区域发展现状,地质灾害的隐患点分布、形成机制等,所以有必要加强基础研究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优化基于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频率比-熵指数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将模糊信息分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引入频率比的计算中,优化了基于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分级的滑坡信息量统计,提出了模糊频率比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频率比与熵指数相结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崇义县为例,基于对地质环境和滑坡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取了11个滑坡评价影响因子,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表明,与单一的频率比、频率比-熵指数两种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可分别提高7.5%和3.6%,高和极高易发区的滑坡频率占比达85.98%,预测成功率曲线的AUC值达0.863 7,均优于未进行频率比模糊优化的评价模型,表明该模型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5.
蒙库铁矿经过多年的开采,露天矿山边坡受到冻融、风化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对其进行了论述.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勘查,应用计算机技术、地质雷达等,实施综合探测.  相似文献   

16.
新疆叶城县西合休乡西合休村位于叶城县西南部昆仑山中高山区,地形起伏,沟谷深切,地形相对高差大于1000m。总体地势南高北低,沟谷近东西展布,勘查区海拔高程在2950m~4450m,相对高差约1500m,山势陡峭,沟谷侵蚀切割强烈。区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其中以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威胁最大。基于此,下文主要对该区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欣 《世界有色金属》2023,(20):172-174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工程建设项目也日益频繁。由于我国地形地质条件综合,岩土工程建设前需要进行地质勘探。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按预案进行施工是保障工程人员安全的有效措施。按照消除灾害隐患的建筑原则,采取合理、科学的防治技术,采取措施确保岩土施工及其工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旨在实现岩土工程施工中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岩土工程地质综合,在引入地基处理技术之前,必须做好研究准备,利用勘察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地基施工方案。不同类型的地基可满足加固的要求,因此负责人还必须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并开展地基施工活动,为岩土工程施工奠定安全稳定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岩土工程地质灾害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天祝县位于祁连山区域的东段,研究区两个矿山均处于天祝县西北部,地处祁连山东端北坡,属低中山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质环境脆弱。本文基于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对矿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恢复治理方案,对研究区以后的发展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乌什县是阿克苏地区金属矿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之一。金属矿地质灾害作为一种地质过程中始终存在于地球,并且最具有毁坏性的地质事件。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矿区过度开采使地质环境引起突发的或渐进破坏,并造成人民财产损失的事件。该文章是对于乌什县金属矿地质灾害形成进行分析,此中阐述金属矿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分布规律;分布规律研究包含地形地貌、矿层特征与金属矿地质灾害的形成影响。  相似文献   

20.
滑坡地质灾害是我国尤其南方地区最多发的地质灾害之一,具有历时时间短、破坏程度大的特点,滑坡灾害是多种地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往往难以准确预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对此类地质灾害进行易发性评价,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损失,已成为当今地质学家以及地理学家们对地质环境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已经有很多地质学、环境学领域的学者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对滑坡灾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不同研究区具有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灾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相应地也会有所不同,所选用的灾害评价模型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建立滑坡灾害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研究模型对于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