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朱玲  夏保佳  娄豫皖 《电池》2008,38(1):21-24
根据混合动力汽车(HEV)对MH/Ni电池组的应用要求,设计了电池管理系统.采用模块式结构,实现了对40组电池模块运行数据的实时精确采集,为准确判断电池的状况和估算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提供了依据.系统采用气体压力变化作为蓄电池组充电的控制参数,具有较强的抗干扰功能,丰富的故障诊断功能和可靠的CAN总线通讯功能.在HEV中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运行良好,对MH/Ni电池组的SOC预测精度达到5%以内.  相似文献   

2.
毛君龙  徐丙垠  陈文钢  赵艳雷 《电池》2021,51(4):393-396
作为馈线自动化终端(FTU)的后备电源,阀控式铅酸电池(VRLA)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电池的自放电,导致出厂前长期闲置的后备电源的电池组电压降低、性能变差,容易使新安装的FTU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在分析长期搁置的铅酸电池组由于自放电而使端电压和性能降低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FTU终端设备上电时,快速检测后备电池组可用性的方法,并搭建硬件检测电路,完成数据的实时采集.使用小波变换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实现电池组可用性判断、组中故障电池数量判断,检测时间缩短为1 min,提高了电池组检测的精度和系统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席安静  田光宇  白鹏 《电池》2012,42(2):77-80
为准确估计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荷电状态(SOC),测量了商用18650型电池在不同SOC下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对中频区的EIS谱进行研究.分析了电荷转移内阻RCT、双电层电容Cdl、过渡频率f、串联电阻Rs和串联电容Cs随SOC变化的规律.在一定的频率下,Cs随SOC的变化单调递减,可作为估计LiFePO4锂离子电池SOC的参数.  相似文献   

4.
华寿南 《电池》2007,37(1):29-31
介绍了适用于混合动力车(HEV)的阀控式铅酸(VRLA)电池的国外研发情况.如Hawker两头双极柱卷绕式VRLA电池、Exide卷绕式VRLA电池、Exide和Fiamm的平板式VRLA电池、CSIRO超级电池和Effpower双极性VRLA电池等;还介绍了VRLA电池高倍率部分荷电态(HRPSoC)运行的原理和失效机理,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翟俊香  侯明  邵志刚  衣宝廉 《电池》2012,42(2):62-65
研究了二氧化硫(SO2)毒化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性能恢复的方法.洁净空气吹扫、维持电池开路及I-U操作均可使毒化后的电池性能得到部分恢复,1.5×10-3% SO2毒化后电池性能分别恢复到初始性能的71%、94%及90%;循环伏安扫描和电压脉冲均可彻底清除电极上吸附的SO2,3.0× 10-3% SO2毒化后电池性能几乎得到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电解质锂盐草酸二氟硼酸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电解质锂盐草酸二氟硼酸锂(LiODFB)的制备进展及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LiODFB与常用电极材料表现出良好的匹配性,所组装电池的高低温性能优良、倍率放电性能较好、安全性能较高,有望成为动力电池用电解质锂盐.  相似文献   

7.
霍海波  朱新坚  曹广益 《电源技术》2007,31(10):833-836
简单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的单体结构类型和工作原理;然后详细介绍SOFC的电极、单电池、电堆、系统四个层次的建模以及SOFC控制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现有模型的不足;接着讨论SOFC电池数学建模的发展方向;最后,针对SOFC系统的非线性、大时滞、多输入多输出和随机干扰等特征,提出了几种适宜的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8.
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崔艳华  孟凡明 《电源技术》2005,29(11):776-780
全钒液流电池从1984年问世以来,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步走向商业化。由于其独有的优势,近年来在固定型储能系统上的应用得到了推广。概述了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其研究现状,列举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日本住友电工(SEI)、钒电池动力公司(VRBPower)建立的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及电站调峰、建筑物应急电源等不同场合的钒电池储能系统(VESS)。简要介绍了我国的钒电池研究现状,分析了钒电池对钒资源的需求,指出钒电池储能系统的大规模推广将会大力促进我国对再生能源的利用,优化钒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9.
程浩  白国军  何志辉  葛亮 《电池》2021,51(4):399-403
对国家标准GB/T 38661-2020《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与行业标准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的试验项目与试验方法进行比较.与QC/T 897-2011相比,GB/T 38661-2020进一步细化标准的适用范围,完善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电气适应性、环境适应性及电磁兼容性试验,增加均衡试验及功率状态(SOP)估算精度试验,荷电状态(SOC)估算试验的工况更复杂.这就使得BMS的试验项目更全面、试验方法更科学、试验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0.
张世义  王清宇  李军 《电池》2021,51(4):375-379
针对电池老化和能耗问题,在优化方法中搭建锂离子电池循环老化和日历老化模型,分析电池老化模型的重要性及对汽车在运行过程中能量消耗的影响,通过电池荷电状态(SOC)和容量变化两个参考轨迹,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状态.针对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HEV),基于Pontryagin最小值原理,提出一种以电池退化和能耗最小为目标的自适应等效燃油消耗最小(ECMS)控制策略.基于MATLAB仿真分析可得:考虑电池老化情况的电池容量损失降低了2.33%,总燃油消耗降低了1.25%,有效充放电总容量减少了3.20%,同时可减缓电池老化.  相似文献   

11.
邓超  史鹏飞 《电池》2004,34(6):451-452
综述了双极性MH/Ni电池的发展状况及技术水平.双极性MH/Ni电池由于具有比能量高、比功率高、安全性好等优异性能,非常适用于电动车用动力型电源.分析了双极性电池的结构特点,讨论了MH/Ni电化学体系采用双极性结构的优势.介绍了双极性MH/Ni电池的研究概况,阐述了电池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电池参数的修正、密封技术等,讨论了改进双极性MH/Ni电池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国MH/Ni电池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较详细地叙述了我国MH/Ni电池发展情况,特别是在大生产中的各种问题。并对一些问题提出了技术上及工艺上看法。我国MH/Ni电池的发展应从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用动力型MH-Ni电池开发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电动汽车用MH-Ni动力电池的特点,讨论了电动汽车对电池的目标要求和可用于电动汽车的各类蓄电池的性能,介绍了日、美近期研制以MH-Ni电池为动力的电动汽车样车情况以及国内开发的现状,指出研制MH-Ni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动力源很有前途和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吴伯荣 《电源技术》2000,24(1):45-48,56
对近年来电动车用MHNi动力电池开发动向进行了简要综述。从动力电池角度而言,MHNi电池与现有正开发的各种电池相比,具有更强的现实应用性,其比能量已与锂离子电池水平相当,体积比功率甚至高于锂离子电池水平;从发展态势上看,MHNi动力电池主要有适合纯电动车用的高能MHNi动力电池和适合混合动力车使用的高功率MHNi动力电池,不同类型的动力电池有着不同的电池结构设计及电极组成。与此同时,对构成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成分、一些改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国内MHNi动力电池发展等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数据融合理论的MH-Ni电池分类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多种原因 ,国产MH Ni电池的性能一致性还比较差。因此 ,对MH Ni电池进行组合使用时要将其分类 ,使用的算法是if then的方法 ,且基于少数一两个参数。但实际情况是 ,反映MH Ni电池性能的参数远不止一两个参数。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理论的MH Ni电池多参数的分类方法。该方法利用电池在充电、放电时记录的数据 ,从中提取能反映电池性能的若干个特征参数 ,将这些特征参数进行融合 ,融合结果用于分类。实验结果表明 ,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反映了MH Ni电池的多项性能指标 ,组合后电池组的各项性能指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以非枝晶合金为负极的Ni/MH电池体系的闭口化成,不同倍率充放电,温度特性及其内压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肯定了非枝晶合金在Ni/MH电池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本文还对闭口化成的电化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功率动力MH/Ni电池组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满足混合动力汽车等众多领域的迫切需求,详细介绍了高功率动力MH/Ni电池组研制的主要原则、重点措施和电池性能测试结果等.动力MH/Ni电池的质量比能量达到50~60Wh/kg,稳定的重量比功率输出达到400~530W/kg,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中国动力MH/Ni电池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并在电动车辆、电动工具、航空等众多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娄豫皖  夏保佳  周时国  阎永恒 《电池》2007,37(5):362-364
在HEV用MH/Ni电池的设计中,研究了添加Ni粉、Co粉及提高CoO的加入量对MH/Ni电池贮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极中加入较多的Ni粉或提高CoO的加入量均能够提高MH/Ni电池的贮存性能.正极中Ni粉的加入量从0%提高到10%和20%时,MH/Ni电池贮存后的容量衰减率分别降低了3.9%和6.6%;正极中CoO的加入量由5%提高到15%,MH/Ni电池贮存后的容量衰减率降低了4.9%.采用Co粉作添加剂时,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遭受破坏的CoOOH导电网络,改善了MH/Ni电池初期的贮存性能.  相似文献   

19.
电动车用MH/Ni电池的充放电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海晨  田光宇  赵立安  齐占宁 《电池》2002,32(5):282-284
通过研究电动车用MH/Ni电池在不同的电流下的充放电特性、温度特性以及在不同SOC点的充电效率特性 ,为MH/Ni电池物理模型的建立 ,参数的识别以及MH /Ni电池在电动车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在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上的应用 ,MH/Ni电池比传统的铅酸电池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20.
提高MH/Ni电池大电流充放电性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煦 《电池》2002,32(2):88-89
探讨了影响MH/Ni电池 1C充放电性能的若干因素 ,采用以下工艺 :(1)正极中添加 7%CoO粉 ;(2 )MH电极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 ;(3 )正、负极容量匹配比在 1∶1.4~ 1∶1.5之间 ;(4 )采用循序渐进式的封口化成工艺 ;能有效提高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通过试验 ,AA型电池 1C放电至 1.2V的容量占放电至 1.0V的容量的 80 %以上 ,1C全充放循环 10 0次电池容降小于 3 % ,放电电压在 1.2V以上的容量仍占 6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