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巨龙竹基因组DNA的提取及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改良CTAB法从巨龙竹硅胶干燥的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成功地进行RAPD扩增,通过正交法以RAPD反应条件优化。6个试验因子的最适条件为:模板DNA1-1.5ng/μl,引物0.8-1.0μmol/L,dNTPs0.1-0.5mmol/L,Mg^2 2.0-2.5mmol/L,Taq酶0.5-1.0U,退火温度35-36℃。  相似文献   

2.
偶氮胂Ⅰ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铁(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痕量Fe(Ⅲ)对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Ⅰ的催化动力学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Fe(Ⅲ)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pH4.4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在85℃水浴中加热12min,Fe(Ⅲ)对过氧化氢氧化偶氮胂Ⅰ有显著的催化褪色效应.Fe(Ⅲ)的量在0.02~0.2μg,/25mL范围内与△A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91×10^-8g/mL.表观活化能Ea为48.44kJ/mol,表观反应速率常数1.33×10^-3mol·L^-1·s^-1.用新方法测定人发、大米中痕量铁,回收率为92.5%~97.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47%和3.70%,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采用UV-vis光谱法,在pH=7.00环境中用摩尔比法确定了鲱鱼精DNA与镱(Yb)的结合比nDNA:nYb=1: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2×10^3L·mol^-1·cm^-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与鲱鱼精DNA-镱(Ⅲ)配合物(DNA(Yb)3)的结合比nPVP:nDNA(Yb)3=4:1,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68×10^5·mol^-1·cm^-1。用双倒数法求得结合常数K^θ12℃=0.965×10^2L·mol^-1和K^θ22℃=0.218×10^2L·mol^-1,△H^θ,22℃=-1.04×10^5J·mol^-1,△rS^θm22℃=-3.27×10^2J·mol^-1·K^-1,△rG^θm22℃=-0.76×10^4J·mol^-1,该过程为焓驱动。确定了PVP—Yb(Ⅲ)与hsDNA之间为沟区作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并以TiO2和镁盐溶液为前驱物用氨气鼓泡法制得了TiO2/Mg(OH)2复合材料.利用氢氧化镁在水溶液中较强的吸附能力和TiO2对有机物的催化降解作用,研究TiO2/Mg(OH)2复合材料对有机污水中的甲基橙暗反应吸附规律和光反应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当Ti02/Mg(OH)2加入量为1g·L^-1。时,在可见光下照射180min后,对有机污水中含20mg·L^-1的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8.00%,同时在同等条件下选用国家标准(30mg·L^-1亚甲基蓝溶液)作为参照时,降解率可达99.20%.TiO2/Mg(OH)2复合材料对污水中甲基橙的催化降解反应较好地符合Langmuir动力学模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5.
由于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复杂,而PCR—SSCP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群落较理想的一种方法。试验对影响SSCP图谱的条件进行优化分析,为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结果表明:变性缓冲液配比为:去离子甲酰胺1.9mL、溴酚蓝3mg、5×TBE 250μL、0.5MEDTA5μL、10%SDS 5μL;凝胶条件为:凝胶浓度为12%、丙烯酰胺与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1、无甘油。经95℃变性10min,4℃条件下200V电泳8h,可得到较理想的图谱。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含稀土氧化物的萤石为研究对象,利用浸出稀土氧化物过程中柠檬酸可以抑制萤石的溶解,达到使稀土和萤石分离的目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氟化钙被抑制的作用有明显的提高,当柠檬酸浓度增加到0.25mol·L^-1时氟化钙的溶出率比无柠檬酸时降低了73%,而稀土的浸出率随着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浸出过程机理为主要为柠檬酸与浸出的稀土形成配合物,使得稀土更容易被浸出.实验所得到的浸出条件是:盐酸浓度为3mol·L^-1,柠檬酸浓度为0.25mol·L^-1,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为1h,此条件下稀土氧化物的浸出率达到92.89%,而氟化钙的浸出率为13.6%.  相似文献   

7.
土人参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快繁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NAA、6-BA,研究不同激素水平对茎段、叶片、果实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可达100%。愈伤组织在适宜培养基上能快速增殖。带腋芽茎段在培养过程中可产生丛生芽,经继代培养可大量增殖。小苗在无激素MS培养基中容易生根,健壮小苗经驯化后移栽,成活率可达90%。建立了土人参的快繁体系。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NAA 1.0mg·L^-1+6-BA 1.0—2.0mg·L^-1;增殖培养基:MS+6-BA 0.5mg·L^-1+NAA 0.5mg·L^-1;丛生芽继代增殖培养基:MS+6-BA 1.0mg·L^-1+IAA 0.1mg·L^-1。  相似文献   

8.
采用改良CTAB法从油葵种仁中提取基因组DNA,用于SSR—PCR反应。对影响油葵SSR—PCR反应的几个重要因子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的反应体系:在总体积为25uL中,DNA为2.0ng/uL,Mg^2+浓度为1.5mmol/L,dNTPs浓度为0.2mmol/L,Taq酶量为2.0U,引物浓度为0.25umol/L,退火温度为52-54℃,扩增的谱带清晰、多态性丰富。该SSR—PCR反应体系为油葵亲缘关系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
以Fe^3+/Cu^2+为氧化剂,绿色氧化苯偶姻合成了苯偶蘸,研究了铜盐、铵盐和硝酸盐的类型及其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讨论了可能的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以10mmol苯偶姻为原料,2mL2%的Cu(OAc)2溶液为氧化剂,10mmol硝酸铵为助剂,14mL冰醋酸为溶剂,添加1gFeCl3·6H2O,回流温度下反应时间可从90min减少至60min,苯偶酰的收率高达98.4%,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25份软枣猕猴桃健康幼嫩叶片为材料,改良传统CTAB法提取高质量的基因组DNA,建立适合软枣猕猴桃的EST-SSR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系:d NTPs(2.5 mmol·L~(-1))2μL,引物(10μmol·L~(-1))各1.5μL,DNA(50~100 ng·μL~(-1))1μL,Taq DNA聚合酶(5 U·μL~(-1))0.2μL,Mg Cl2(1.5 mmol·L~(-1))1.5μL,10×缓冲液2.5μL,加dd H2O至20μL;采用该体系对25份软枣猕猴桃进行遗传关系分析。结果可见:21对引物共扩增133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6.2%;在遗传相似系数0.69处,25份种质资源分为2支,基本上是红肉和绿肉软枣猕猴桃各分1支,在遗传相似系数0.78处分为4支,遗传相似性最高的为LD133和LD241,珍玉2号和珍玉3号,佳绿和LD237。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利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技术制作光学薄膜的有效方法.以SiH4和N2O作为反应气体,通过采用M-2000UI型宽光谱变角度椭圆偏振仪对制作样片进行测试,分析了薄膜沉积过程中的不同的工艺参数对SiO2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ECVD技术工作参数范围内,基底温度为350℃,射频功率为150 W,反应气压为100 Pa时,能够沉积消光系数小于10-5,沉积速率为(15±1)nm/min,折射率为(1.465±0.5)×10-4的SiO2薄膜.  相似文献   

12.
以^99Tc^mO4^-淋洗液为起始物,在0.1MPaCO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羰基锝中间体[^99Tc^m(CO)3(H2O)3]^+,并研究了反应体系pH值、配体C60(OH)20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时间对^99Tc^m(CO)3-C60(OH)20配合物标记率的影响,测定了该配合物的脂水分配系数并观测了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最佳标记条件为:0.1mL[^99Tc^m(CO)3(H2O)3^]^+中间体,0.1mL10mg/mL的C60(OH)20溶液,pH为8,在98℃沸水浴中反应30min,标记率大于95%。^99Tc^m(CO)3-C60(OH)20为一种亲水性配合物,其体外稳定性和抗稀释稳定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长白山地区高山红景天药材的质量,对产自长白山地区不同年限的人工栽培和野生高山红景天中的红景天苷含量和农药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在检测波长为275nm、色谱柱为PLATISTLTM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酸铵溶液、线性度(r)高于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62%、相对标准偏差为1.32%的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红景天苷的含量;在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气相色谱柱(0.32mm×30m×0.25μm)、进样口温度为250℃、Ni63电子捕获检测器温度为300℃、尾吹15mL/min、柱温以10℃/min升至220℃并保持20min条件下,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农药残留.结果表明,不同年限人工栽培品的红景天苷含量有差异,且含量均低于野生品,样品中均无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纺织品中全氟辛烷磺酸的方法.在纺织品样品加入甲醇高速离心,提取液中加入N-丙基乙二胺(PSA),震荡离心后,取上层清液与N,O-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在60℃下衍生化反应60min后直接进样分析,在GC/MS离子选择模式下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在10~250μg/L范围内,PFOS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5 7.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80.7%~106%,检出限是9.42μg/L.  相似文献   

15.
通过复分解法合成了3种基于Mo8O4-26阴离子的四烷基铵钼多金属氧酸盐,并将其作为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0%H2O2溶液为氧化剂、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6MIM]BF4)为萃取剂,用于柴油的催化氧化脱硫。分别考察了催化剂摩尔分数、反应温度、剂油体积比、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模拟油品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优化反应条件,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油品的脱硫中。结果表明,在60℃反应条件下,反应时间1h,当催化剂摩尔分数为5%、剂油体积比为1∶5、n(氧化剂)/n(硫化物)为6∶1时,该催化氧化-萃取体系对模拟油品(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1 164μg/g)有较高的脱硫率,一次脱硫率可达95%以上。对抚顺石化公司生产的催化裂化柴油(初始含硫质量分数为850μg/g)一次脱硫率约为92%。  相似文献   

16.
以聚合松香(PR)与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的酯化物(PRH)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方法制备了PRH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PRHS)。探讨了单体比例、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产物的结构、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酯化物PRH与St的共聚物PRHS;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高于酯化物,苯乙烯用量越多,共聚物热稳定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PRH与St共聚较佳的反应条件为:mPRH∶mSt=1∶2;反应温度为110℃;m(引发剂)∶m(单体)=1%;反应时间为8 h,在此条件下,产率达70.14%。  相似文献   

17.
以SmCl3·6H2O和NaOH为起始原料,采用水热法可控制备了Sm2O3微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产物的物相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水热条件下,反应温度为200℃,前驱溶液PH为9时,水热产物主晶相为Sm2O3,杂相为Sm(OH)2C1,呈现细棒状结构.在800℃下煅烧,保温1h均可得到纯的Sm2O3立方相微晶.随着pH值的增大,所制备的Sm2O3微晶的形貌变成规则的棒状结构,当pH为9时,棒状结构尺寸约为0.2~0.3μm.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声辅助反向共沉淀法制备了高活性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Fe3O4MNPs).采用XRD,FT-IR和Raman等仪器对Fe3O4MNPs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和研究.以Fe3O4MNPs为类酶催化剂,Na2S2O8为氧化剂,在室温25℃的条件下,降解对硝基酚的优化条件为:10 mg.L-1对硝基酚溶液,在pH=3.8,Fe3O4MNPs用量为0.9 g.L-1,Na2S2O8用量为6.3 mmol.L-1时,无需超声、紫外光照和Gamma辐射的条件下,30 min后其降解率达到97%以上.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固体电解质Ce0.8Gd0.2-xYxO2-δ(x=0,0.05,0.10).用X射线衍射谱、拉曼光谱分析了样品的微观结构,用交流复阻抗谱研究了样品的电学性能.结果表明:800℃焙烧的所有样品均为具有氧缺位的单相立方萤石结构,晶胞参数随钇(Y)掺杂量增加而减小.钇掺杂量x=0.05的样品Ce0.8Gd0.15Y0.05O2-δ的电导率最高,导电活化能最小,(σ700℃=5.58×10-3S·cm-1,Eα=0.92 eV),高于未掺杂Y的Ce0.8Gd0.2O2-δ样品的电导率(σ700℃=5.38×10-3S·cm-1Eα=1.09 eV).说明适量双掺杂Y提高了Ce0.8Gd0.2-xYxO2-δ的电导率并且降低了其活化能.  相似文献   

20.
以二乙醇胺和硼酸为原料,甲苯为带水剂,合成中间体硼酸二乙醇胺酯(DEAB),再与三氯氧磷反应合成新型的集磷、氮、硼于一体的阻燃剂聚磷酰氯螺环硼酸二乙醇胺酯(PPCSDB).使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产物的结构进行初步表征.通过TGA评价其热稳定性,热重分析表明:化合物初始分解温度为195℃,800℃残炭率为34.8%.同时探讨反应条件对化合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合成的较佳条件为:物料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10 h,以乙腈为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