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宗登  谭汝捷 《包装工程》2019,40(8):163-168
目的亲子玩具是满足儿童情感诉求的产物。基于情感化设计理念围绕亲子间爱与陪伴进行亲子玩具设计,旨在创新玩具产品及对现有的优秀亲子玩具产品进行分析评价的同时,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方法对亲子玩具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儿童与家长对亲子玩具的心理需求,运用情感化设计理念重点研究亲子玩具的材料、形态、色彩与交互,从中归纳出设计原则提出设计思路对现有的优秀的亲子玩具产品进行案例分析与设计实践。结论从材料、形态、颜色、交互4方面分析评价亲子互动玩具情感化设计方法,深化亲子玩具的感性功能。通过儿童与玩具、家长与玩具、家长与儿童3方相互影响,满足孩子与父母情感需求,促进双方的交流与互动。有助于家庭的和谐与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税梦瑶 《包装工程》2019,40(22):198-202
目的旨在研究与改良设计学龄前儿童益智教育玩具。方法研究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总结该阶段儿童心理和生理存在的相关规律和特殊性。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梳理出益智玩具的种类与特征,分析目前市场上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存在的不足之处:有效互动性不强、形式单一、传统益智形式再设计不灵活,并针对不足之处对益智玩具产品设计寻找改良切入点。结论益智教育玩具对学龄前儿童的成长和各方面能力启蒙与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运用从体验引导提高玩具有效互动、感知方式促进玩具形式、综合体验促进传统益智形式再设计3种方法进行玩具改良设计,通过设计方案归纳出部分设计方法,促进学龄前儿童益智玩具设计和该行业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乡村留守儿童的早教问题,研究学龄前留守儿童益智玩具的设计策略。方法 基于“德、智、体、美、劳”的“五育”理念,系统分析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现有益智玩具的现状,并构建学龄前乡村留守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五育”益智框架以及具体的设计原则,最后结合贫困乡村地区广西融水县的实地调研,对学龄前留守儿童益智玩具设计的“五育”益智设计原则进行相关设计实践。结论 从学龄前乡村留守儿童“五育”教育问题出发,提出关怀性、创造性、合作性、自然性、乐观性5个对应的设计原则,并通过实际案例验证了该设计原则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乡村留守儿童益智产品的开发提供设计理论参考,进一步推动我国设计扶贫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湉湉  邓嵘 《包装工程》2022,43(12):183-191, 198
目的 从设计事理学视角,探讨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方法。方法 通过社会调研结合理论分析,提炼7~12岁城市留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中“事”的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建立合理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模型及评价体系。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案例与实践,验证设计事理学在实际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结论 探索儿童情感陪伴玩具的设计路径,以Combot——具有情感陪伴与寓教于乐功能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为实践案例,证明了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儿童情感陪伴玩具设计方法是有效可行的,可有效指导儿童玩具设计,满足父母与孩子的情感需求,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鲁艺  卢国旗 《包装工程》2020,41(2):211-217
目的基于学龄前儿童玩具收纳的交互行为和收纳习惯,设计智能收纳玩具的产品,引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方法主要采用了问卷调研、竞品分析、用户访谈、用户画像等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将儿童的生理特征、收纳行为以及收纳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需求提炼,同时引用了实体交互设计方法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实践。结果设计出了一款软硬件结合的儿童智能玩具收纳装置《Yummy》,其具有智能化自定义需求设置、管控游戏时间等功能;并通过多通道交互提供可视化、音效化等多感官交互方式;最终将开发原型进行了可用性测试,验证了箱体造型、收纳方式、数据传输形式等符合儿童的收纳情感化需求。结论通过对智能玩具收纳交互装置的研究,实现了儿童玩具收纳方式的互动性、趣味性、益智性的创新设计,最后以此设计为媒介,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收纳习惯以及分类管理能力,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6.
邓晓霞 《包装工程》2015,36(8):132-135
目的设计出一款关注亲子互动的组合餐桌。方法分析了儿童用餐模式、儿童餐桌的现状以及亲子互动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亲子餐桌的设计思路,从满足家长和儿童用餐需要并制造沟通和教育机会以及满足儿童成长需要这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设计实践。结论在餐桌设计中要考虑到亲子互动的需要,给用餐过程中的父母和儿童制造近距离的沟通机会和交流空间,解决目前儿童用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儿童独立进餐的能力,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相似文献   

7.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学会汉字将是他们自主接触、了解、探索、发现世界的第一步。文章通过对同类产品的分析来了解其发展现状,结合学龄前儿童的特点以及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设计构思与定位,最终将皮影戏的操作方式与识字玩具结合进行了设计实践。  相似文献   

8.
学龄前儿童益智游戏中的情感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艺  汤宏伟 《包装工程》2018,39(10):106-110
目的设计更符合学龄前儿童特点的建构玩具,使得学龄前儿童在投入积木建构游戏中得到更好的情感体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个别测查法,邀请了61名4~6岁幼儿参加积木建构游戏测试。全程录像15 min,记录幼儿的情绪体验评分、情绪变化的原因、情绪平均值、搭建技能水平、游戏时间、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情绪体验编码绘制曲线图,将幼儿游戏情绪分为3种典型类型,采用统计分析法发现专注型幼儿搭建技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将游戏中儿童主观情绪变化的原因进行编码及提炼,归纳出建构类益智游戏情感体验的6个设计原则及其影响的有效性,并通过正在进行的概念智能积木玩具设计案例进行验证。结论从设计心理学视域对学龄前儿童游戏中的情感体验进行量化分析与设计研究,提炼出3种典型的游戏情感体验类型,并考察游戏搭建水平与情感体验类型的关联性,最终提出儿童建构类益智游戏的情感体验设计原则,将符合儿童情感体验机制的玩具注入到游戏的设计中,加速儿童的沉浸式游戏体验。  相似文献   

9.
朱吉虹  赵越超 《包装工程》2020,41(10):42-48
目的基于3~6岁学龄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生理特点与心理特点,探讨学龄前儿童APP的界面交互设计原则,旨在为此类界面交互设计提出方法论指导,从而使学龄前儿童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学龄前儿童APP界面交互设计理论的归纳整理与优秀APP案例的比较研究,运用学龄前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的认知发展,结合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及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总结出优秀的学龄前儿童APP设计策略的五个方面,并将其应用于项目实践。结论通过具体案例的设计实践,在APP界面交互设计中初步验证了关于学龄前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的适用性,提出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特征的设计策略,满足儿童在线学习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助推学龄前儿童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  相似文献   

10.
亲子阅读在儿童成长与教育中有着积极重要的奠基作用,素子阅读儿童家具作为互动场所与使用器具,在设计研究上发挥实用功能的同时追求更高的精神属性.本文通过讲述亲子阅读与亲子阅读儿童家具的概念与关系,分析了亲子阅读儿童家具的发展与使用现状,从而归纳与探讨亲子阅读儿童家具的设计需求与原则,并总结了亲子阅读儿童家具设计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3~6岁儿童纸制玩具缺乏多种功能性的现状,探寻适合3~6岁儿童的纸制玩具设计方法。考虑到儿童纸制玩具的用户群体的特殊性,首先针对纸制儿童玩具市场现状与多种用户访谈确定家长、儿童两种用户群体实际需求;其次运用AHP建立总体用户层次需求模型对需求进行权重打分,并将所得权重置入QFD将其转化为设计需求,同时得出设计需求的具体权重比,并确定主要设计矛盾;最后与TRIZ相结合确定解决纸制玩具设计矛盾的发明原理,选出最优发明原理对问题进行解决,验证方法可行性。通过集成AHP-QFD-TRIZ理论,寻找儿童纸制玩具的设计点和设计矛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通过该方法发现了设计中的需求与矛盾问题,提高了儿童纸制玩具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周宇  桂芬  吴江 《包装工程》2019,40(12):273-278
目的 结合传统的户外玩具产品和现有的户外儿童玩具,从功能、理念等方面探究设计研究与开发的相互关系,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促进儿童户外玩具的设计与研发。方法 根据目前学龄前儿童户外玩具外形上存在样式繁杂,针对性不强,功能上存在以儿童的娱乐功能为主,缺乏益智和教育功能缺点,从文化、环保、创新、情感、体验等方面用“寓教于乐”理念进行深入研究与开发,以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沟通能力。结论 设计研究与开发两者必不可少,设计研究为开发指明方向,让开发不再单一而富有文化内涵;结合具体的项目对设计研究进行验证,实践了户外玩具的设计研究,两者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陈朝杰  钟慧娴  贺奕 《包装工程》2020,41(6):162-168
目的从可持续视角研究社区家庭的闲置玩具,以闲置玩具高效利用和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社区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创新设计,探讨促进社区可持续消费的设计策略。方法将共享经济思维融入社区生活可持续发展中为,研究共享经济发展的理论背景,调研儿童玩具在社区存在过剩闲置、处理不佳等问题,分析市场上玩具共享租赁平台的案例,探索用户参与玩具共享的动机和影响因素,以闲置物品再流通的共享消费模式为解决闲置玩具问题的方法。结论提出了以社区为中心的儿童闲置玩具共享的可持续消费设计策略,创建儿童玩具共享服务系统和玩具共享服务中心,从社区层面推广可持续消费模式,对带动公众践行可持续消费具有重要意义,为社区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提供新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在不同环境下观察儿童与玩具互动行为的方法,研究玩具、环境与儿童探索性行为这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分析儿童的探索性行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够更大程度的被激发。研究表明,新奇玩具对儿童探索性行为的激发是受到环境制约的。当儿童与同伴一起玩耍时,其探索性行为更容易被激发;而且男孩的探索行为比女孩更为突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儿童对熟悉玩具的兴趣减小,对新奇玩具的兴趣增加。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探索型玩具的设计提出一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感官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纯  田飞 《包装学报》2012,4(3):83-87
基于感官体验视角,儿童玩具经历了从简单的单感官体验设计,到深层感官互动体验设计,再到多感官互动体验设计3个发展阶段。单感官体验儿童玩具设计大多围绕儿童的感官需求进行单个感官的开发设计,主要有触觉体验、视觉体验、听觉体验、嗅觉体验、味觉体验等5种感官体验,如基于视觉体验的芭比娃娃;深层感官体验玩具设计是在原有感官体验的基础上,对单个感官进行多方面刺激的开发设计,如QQ虚拟宠物;多感官体验玩具设计是针对儿童的认知特点进行多重感官体验的开发设计,如长毛电子机器狗。多感官、深层次体验的儿童玩具设计将成为儿童玩具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靳桂芳 《包装工程》2006,27(3):168-169,175
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在机动玩具设计中应用非常广泛,通过对两足行走和四足行走玩具动作机构分析,阐述了四杆机构在行走类玩具中的应用特点及设计注意事项.通过解剖玩具实例,说明玩具动作机构设计的灵活性和巧妙性.要求玩具设计师不但要掌握机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还要做到灵活应用,有所创新,才能不断设计出好作品.  相似文献   

17.
邵慧 《包装工程》2017,38(22):66-70
目的设计一款产品对学龄前儿童的睡眠进行监测并对家长进行反馈。方法通过分析学龄前儿童睡眠的特点及其睡眠监测产品设计的现状,阐述学龄前儿童睡眠监测产品科学设计的必要性,采用互联网+儿童睡眠监测仪器的方式拉近家长与小孩的生活距离,提出对学龄前儿童睡眠监测产品设计原则及方向的分析,设计监测学龄前儿童睡眠的产品。结论为日后的儿童睡眠辅助产品找到新的设计方向,为后续的相关设计提供参考,改善家长与学龄前儿童的睡眠质量与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