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焙烧温度对Au/Fe2O3-Zr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锦卫  郑远辉  林性贻  郑起 《工业催化》2004,12(5):28-30,52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Au/Fe2O3-ZrO2水煤气变换催化剂。研究了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水煤气变换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对样品进行了BET、XRD和TPR表征。结果表明,焙烧条件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催化活性均有显著影响,焙烧温度越高,催化剂载体结晶度越大,被还原的难度越大,催化剂对低温水煤气变换反应的催化活性越低。Au/α-Fe2O3-ZrO2催化剂的最佳焙烧温度为300 ℃。在此温度下焙烧的催化剂,其载体主相为无定形态,催化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刘焘  李利军  黄文艺  刘柳 《化工进展》2013,(6):1300-1306,1319
利用二次浸渍焙烧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高岭土,对其催化水解乳糖制备乙酰丙酸的反应机理作了推理,并通过单变量法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乳糖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对乙酰丙酸相对收率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来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650℃、乳糖浓度5 g/L、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120 min、催化剂用量为乳糖加入量的15%时,乙酰丙酸的相对收率最大,达到79.13%。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对乙醇脱氢制备乙酸乙酯Cu-Cr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催化剂发生了晶型转变,释放出氧气。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少,在400℃时焙烧的催化剂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在反应温度220℃,乙醇液体空速1h-1,反应压力常压的条件下,400℃时焙烧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反应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超细催化剂CuO/ZnO/SiO_2上CO_2加氢合成甲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了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对用于CO2加氢反应的超细CuO/ZnO/SiO2催化剂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确定了催化剂的合适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并对CO2加氢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5.
以硅酸钠为原料,通过简单焙烧工艺制备固体碱催化剂,催化麻疯树子油制备生物柴油。考察了焙烧方法、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制备条件对固体酸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醇油比对酯交换反应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焙烧法,在400℃焙烧2 h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催化剂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50 min,催化剂用量为3%,醇油物质的量比为11:1,其酯交换率为99.9%。  相似文献   

6.
合成2,3,5-三甲酚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负载型催化剂用于3,5-二甲酚甲基化反应,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载体的焙烧温度、助剂、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影响分析。结果表明:Fe2O3-Cr2O3/Al2O3催化剂在反应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渍法制备钴基催化剂,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其F—T合成反应性能和产物分布的影响。制备催化剂时,不对催化剂进行焙烧,Co物种容易还原,并可较好分散,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重质烃选择性。较高温度下焙烧,Co物种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增强,形成难还原的铝酸钴化合物,同时氧化钴晶粒聚集或烧结,Co物种的还原程度下降,催化剂CO加氢活性降低,重质烃选择性下降。在原料气n(H2):n(CO)=2.0、483K、1.5MPa和800h^-1条件下,未焙烧、673K和923K焙烧的催化剂上进行F—T合成反应,CO的转化率分别为80.27%、78.41%和61.14%,重质烃的选择性C5^+分别为88.54%、88.57%和77.95%。较低焙烧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和重质烃的合成,较高焙烧温度使CO加氢活性下降,有利于低碳烃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固体超强酸制备条件对萘齐聚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制备条件对催化剂性质及萘齐聚反应的影响。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了固体超强酸SO4^2-/ZrO2焙烧过程中形态结构变化及晶相转变过程,并结合萘齐聚反应前后形态结构改变考察了催化剂结晶对其性质的影响。实验发现晶体结构优先在气孔内生成,其萘齐聚反应催化活性很低。另外研究了制备固体超强酸所用原料、酸浓度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的性质以及萘齐聚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免焙烧方式制备了CoMo/Al_2O_3免焙烧加氢脱硫催化剂,相比于焙烧样催化剂,催化剂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oMo/Al_2O_3免焙烧催化剂硫化程度高、活性相分散度适中。在微型固定床加氢装置上考察了催化剂的加氢脱硫选择性能,在反应50 h后,CoMo/Al_2O_3免焙烧催化剂选择性优于CoMo/Al_2O_3焙烧样催化剂反应100h的选择性。在反应100 h后,CoMo/Al_2O_3免焙烧样、焙烧样催化剂在保持较高脱硫率的同时,烯烃加氢饱和率分别降至20.2%、36.2%,选择性因子SF分别上升至14.0、6.6。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免焙烧的CoMo/Al_2O_3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加氢脱硫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麻起  魏云 《云南化工》2023,(8):124-127
探讨了1,4-丁二醇选择性催化脱水制备3-丁烯-1-醇的工艺技术。探讨了焙烧温度、金属氧化物掺杂,以及气液比、反应温度对反应工艺的影响,并分析了催化剂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在CaO-ZrO2类催化剂中掺杂SnO2和Bi2O3,可提升1,4-丁二醇转化率及3-丁烯-1-醇收率;反应温度与焙烧温度相同时,CaO-ZrO2-SnO2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更好;在380℃的反应温度下,CaO-ZrO2-SnO2作催化剂,1,4-丁二醇转化率及3-丁烯-1-醇收率达到最佳。研究结果对利用1,4-丁二醇选择性脱水制备3-丁烯-1-醇的工艺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稀硫酸(或稀盐酸)溶液中,用闪锌矿(或方铅矿)精矿作还原剂,用可溶性铁盐作催化剂,分解软锰矿(或大洋锰结核矿),同时制取锰盐和锌盐。该工艺具有反应快速、彻底,工艺流程简单等特点,同时省去了软锰矿的还原焙烧和锌(铅)精矿的氧化焙烧,能够大幅度提高锰、锌(铅)矿的浸出率,对原料矿的品级没有严格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建立了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活性评价装置,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对反应产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形成了高效的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种类的固体超强碱催化剂,并考察了这些催化剂的组分配比、焙烧温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性能较好的固体超强碱催化剂是BaK/γ-Al2O3催化剂,在焙烧温度600℃、Ba:K:Al=4:1:10,反应温度125℃时其催化活性最高,1,3DCH转化率和ECH收率可达到80.03%和74.30%。  相似文献   

13.
通过共沉淀法成功合成了一系列焙烧温度不同的镧铁复合氧化物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探索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及其甲烷氧氯化反应性能的影响。随着焙烧温度逐渐升高,镧铁复合氧化物颗粒尺寸逐渐变大,比表面积逐渐降低,并且在体相形成了钙钛矿结构。一氯甲烷的选择性随着焙烧温度升高而从51%增加到71%,而一氧化碳的选择性从37%降低到了19%,表明提高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反应生成主产物抑制副产物有利。  相似文献   

14.
以氧化镍、氧化铁为活性组分、陶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对单组分和复合组分催化剂对制药二级生化出水COD去除率进行研究。对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和原水pH这些对臭氧催化氧化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组分催化剂效果好于单组分催化剂,Ni_xO-F_xO/陶粒催化剂最佳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5 h、最佳催化剂投加量为8 g/L、反应初始pH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反应进行,最佳条件下出水COD可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以氧化镍、氧化铁为活性组分、陶粒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对单组分和复合组分催化剂对制药二级生化出水COD去除率进行研究。对催化剂的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催化剂投加量和原水pH这些对臭氧催化氧化较为显著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组分催化剂效果好于单组分催化剂,Ni_xO-F_xO/陶粒催化剂最佳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5 h、最佳催化剂投加量为8 g/L、反应初始pH在弱碱性条件下更有利于反应进行,最佳条件下出水COD可达到80%左右。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直接浸清一焙烧法,制备了SO4^2--TiO2/β-沸石催化剂。并以其催化苯乙酮和乙二醇合成了苯乙酮乙二醇缩酮、考察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TiO2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带水剂的种类和用量、田流时间对反应的影响。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焙烧温度500℃、TiO2负载量10%(质量分数)、催化剂用量1.1g、n(苯乙酮);n(乙二醇)=1:1.2、甲苯20mL、回流时间1.5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苯乙酮乙二醇缩酮地度为99.6%,收率可达98.8%.SO4^2-TiO2/β-沸石催化剂制备简单、催化活性高、重复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Mn-Ce-O_x催化剂,考察了锰铈摩尔比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氧化NO活性的影响,并对空速和稳定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锰铈摩尔比为1,焙烧温度为300℃和400℃时,催化剂的NO氧化活性最佳。不同焙烧温度的催化剂中,400℃焙烧,催化剂呈片状结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113.8 m~2/g;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NO体积分数为600μL/L,O_2的体积分数为4%,N2作平衡气,空速为480 000 m L/(g·h),反应温度为260℃时,NO催化氧化活性最高可达89%;进一步增大空速至960 000 m L/(g·h),相同反应条件下,NO催化活性最高可达69%。  相似文献   

18.
《应用化工》2017,(7):1309-1312
考察了焙烧条件对活性炭负载Pt-Fe催化对氯硝基苯选择加氢制对氯苯胺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该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焙烧气氛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在空气气氛中200℃下焙烧的Pt-Fe/AC具有较高的催化对氯硝基苯选择加氢制对氯苯胺反应性能。在对氯硝基苯/催化剂质量比为50∶1、30℃、1.0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90 min,对氯硝基苯即被100%转化为对氯苯胺。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7):1309-1312
考察了焙烧条件对活性炭负载Pt-Fe催化对氯硝基苯选择加氢制对氯苯胺反应性能的影响,同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该催化剂的结构。结果表明,焙烧气氛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性能影响显著,在空气气氛中200℃下焙烧的Pt-Fe/AC具有较高的催化对氯硝基苯选择加氢制对氯苯胺反应性能。在对氯硝基苯/催化剂质量比为50∶1、30℃、1.0 MPa氢气条件下反应90 min,对氯硝基苯即被100%转化为对氯苯胺。  相似文献   

20.
对固体酸催化过氧化氢异丙苯分解制苯酚丙酮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以β沸石为载体、磷钨酸为主催化剂、硫酸钛为助催化剂制备的负载型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反应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钨酸含量为25%、硫酸钛含量为5%、焙烧温度250℃、焙烧时间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