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通过实验室常规纯培养方法对4份异常生鲜乳样进行分离培养、16S rRNA基因序列鉴定及小鼠致病性试验,选择16种抗生素用圆纸片扩散法(K-B法)对分离株进行测试,检测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成功分离出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该分离菌株具有多重耐药性,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检测到blaTEM、blaSHV、blaCTX-M基因,在喹诺酮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到aac(6’)-Ib、oqx AB基因;在磺胺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出sul1、sul2基因;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出aacC2、aph(3’)-Ia基因;在四环素类抗生素耐受的菌株中,只检测到tet(A)基因;对小鼠致病性较强,被感染小鼠的肝脏、脾脏和肺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研究表明,采自南疆某乳品企业生产的生鲜乳中存在肺炎克雷伯氏菌污染,该试验结果对于企业分析污染源,建立科学、精确的防控微生物污染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罗强  张明  刘巧  罗璠 《食品科学》2021,42(11):154-160
屎肠球菌SC-Y112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性质的产细菌素乳酸菌,为更深入了解其菌株性质,本研究通过模拟胃肠液耐受实验、胆盐耐受实验、抗氧化活性测定、溶血活性测定、明胶液化实验、有害代谢物质检测、耐药性评价及肠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对屎肠球菌SC-Y112的体外益生性质与安全性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屎肠球菌SC-Y112对模拟胃肠液耐受性强,在模拟胃液培养3 h存活率达73.66%,在0.3 g/100 mL的胆盐质量浓度下培养3 h后存活率达56.38%,其发酵24 h上清液总抗氧化能力达35.21 U/mL;此外,屎肠球菌SC-Y112不产生物胺、吲哚以及偶氮还原酶等有害代谢物质,无溶血现象,不溶解明胶,不携带常见肠球菌毒力基因,且对万古霉素敏感。研究结果可为菌株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具有较强降胆固醇功能的益生菌株,试验从内蒙古呼伦贝尔满洲里通达牧场制作的奶豆腐中筛选分离菌株,并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从中选出降胆固醇能力强的菌株,通过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对菌株进行鉴定,并测定了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菌株,其中一株菌对胆固醇降解能力最强,降解率达50.60%,经鉴定此株菌为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将其命名为HCS02-001(CGMCC No. 19746);经对酸、胆盐及胃肠液的耐受试验,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6.80%和85.52%;在0.30%、0.50%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7.42%和95.1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6.74%;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8.41%。该研究筛选出了一株具有较好降胆固醇功能的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其具有较强的耐受酸、胆盐环境和胃肠液的能力,对关于降胆固醇功能方面的产品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从酱油渣中分离鉴定乳酸乳球菌,并研究其对模拟胃肠环境的耐受能力。初步从酱油渣中分离得到4株乳酸乳球菌,3株鉴定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hordniae,称之为HT127、HT223和HT227;1株鉴定为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称为HT122。生长曲线测定结果发现,4株菌生长情况基本相似,对数生长期为2~12h。模拟胃肠环境耐受试验结果表明:耐受胃液3h后,菌株HT223、HT127、HT227、HT122的菌存活率达(94.85±0.05)%,(81.67±0.25)%,(77.99±0.58)%,(58.57±0.57)%;在模拟肠液中继续培养8h,菌株HT122、HT127、HT223、HT227的菌存活率为(77.78±0.68)%,(67.42±0.72)%,(34.25±0.08)%,(22.28±0.18)%。说明菌株HT127对人工模拟胃肠液显示出较好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离筛选性能优良菌株并进行系统分析评价,以期为健康产品开发提供高性能、安全的功能性菌株。从健康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筛选乳酸菌菌株,应用生理生化特性和DNA序列分析进行菌株鉴定,并通过耐酸、耐胆盐、耐人工胃液、耐人工肠液的耐受性、药敏试验,研究菌株的抗逆性和安全性;以环磷酰胺作为免疫抑制剂对小鼠进行造模,研究菌株体内免疫功能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从健康长寿老人粪便中分离鉴定获得一株乳酸杆菌,鉴定为嗜酸乳杆菌,命名为嗜酸乳杆菌PBIL2-003(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PBIL2-003)(简称L2-003);L2-003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特性,在人工胃液中2 h的存活率达到50%,能够在人工肠液中有效增殖;L2-003菌株仅对复方新诺明和阿米卡星有抗性,对庆大霉素中度敏感,对其余抗生素均敏感;小鼠体内评价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和高剂量的L2-003可显著增强免疫器官指数(P<0.05)、促进脾淋巴细胞增殖(P<0.05)、促进机体抗体分泌、增强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碳廓清实验显示,高剂量L2-003可显著增强小鼠单核吞噬细胞活性(P<0...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邮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本地区该菌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20年在高邮市采集腹泻患者粪便、家畜家禽粪便、苍蝇及生猪屠宰场组织样本等各类样本共计2682份。采用冷增菌方法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生物分型和毒力基因的荧光PCR检测。结果 2682份样本中共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20株,检出率为4.47%,包括猪粪源菌株99株,鸭粪源菌株2株,苍蝇源菌株4株,生猪屠宰场源菌株15株。分离菌株血清型以O:3型为主,生物型主要为3型,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致病性的分离菌株共73株,其中O:3血清型69株、O:9血清型1株和血清未定型3株,且以猪粪源菌株为主。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高邮市畜禽动物、苍蝇媒介及生猪屠宰场中存在流行分布,猪的检出率最高,且致病性菌株携带率最高,主要致病型别为生物3型/ O:3血清型(3/ O:3型)。  相似文献   

7.
从散养鸡肠道内容物分离到5株溶钙圈较大的芽孢菌,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筛选到一株产酸性能较好的菌株DPLY-7,综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及特异性序列分析等手段,确定其分类归属,并对其耐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DPLY-7被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在37 ℃培养10 h发酵液pH最低为5.04,其乳酸、乙酸含量分别可达2.60 mg/mL、1.24 mg/mL。菌株DPLY-7在pH值2.5环境中的存活率为79.76%,胆盐浓度0.5%环境中存活率为42.86%,可以耐受人工胃肠液及85 ℃水浴处理,是一株耐受性能优越的益生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具有降甘油三酯功能的乳酸菌菌株。方法:从母乳及顺产的健康婴儿粪便中筛选分离乳酸菌菌株,采用单试剂法乳酸菌(GPO-PAP法)测定其甘油三酯去除能力。从中选择甘油三酯去除能力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及16S rDNA鉴定,并测定其耐受酸、胆盐和胃肠液的能力。结果:筛选分离出一株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命名为HCS17-040(CGMCC No 19747),其甘油三酯下降率达(42.80±1.79)%;该株菌在pH 3.0和pH 2.0的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89.39%和87.18%;在3 g/L和5 g/L的胆盐浓度环境中培养17 h后存活率分别为94.75%,92.97%;在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存活率为93.93%;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存活率高达99.06%。结论:副干酪乳杆菌HCS17-040对甘油三酯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且具有良好的耐酸、胆盐及人工胃肠液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是一种具有嗜冷特性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食品中,对人们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建立高效的分离鉴定技术对该菌进行监控是相关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离过程,包括分离前增菌、分离前碱处理和平板分离,以及传统生化和血清型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免疫学鉴定和谱学鉴定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深入检测研究不仅有赖于现有分离鉴定方法的不断优化,还需要开发更多新型检测技术应用于菌株溯源分析、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该类菌株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和整理,预防相关耶尔森氏菌疾病的爆发提供良好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利用已分离鉴定的鸡源肠球菌进行体内外除铅作用试验。体外试验结果显示,菌株JT1清除率最高,为66.95%,可耐受Pb~(2+)质量浓度400 mg/L以上。选用小鼠为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该菌株的体内除铅作用。通过自由饮水建立铅中毒模型,在造模过程中测定全血铅的含量;造模成功后通过投给JT1菌液进行除铅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亚慢性铅中毒小鼠具有明显的除铅作用,血液中铅清除率高达79.4%,为利用该菌进一步开发研究,预防和缓解人体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从藜麦茎叶和番茄杆样品中筛选分离出高效游离棉酚脱除菌株,为棉籽粕生物脱毒提供优良菌株。测定筛选菌株的游离棉酚脱除能力及产蛋白酶能力,采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耐受实验,抗生素敏感实验及表面特性实验研究筛选菌株在体内定植能力,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1株高效游离棉酚脱除芽孢杆菌,编号为S-77,其游离棉酚脱除率为81.30%,产蛋白酶酶活为767.27 U/g。菌株S-77被鉴定为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具有耐人工胃液、肠液效果及较好黏附于宿主肠壁细胞的能力,对抗生素敏感,可用于棉籽粕生物脱毒。  相似文献   

12.
产乳酸芽孢杆菌DU-106益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产乳酸芽孢杆菌(Bacillus sp.)DU-106为研究对象,对其益生特性进行研究。测定菌株DU-106发酵过程中的生长曲线、产酸曲线、高胆盐耐受性、模拟胃肠液耐受性、酸性pH耐受性和抗生素敏感性。结果表明,菌株DU-106在发酵36 h后达到稳定的生长期和较高的产酸量,产酸约1.7 g/L;经过0.3%和0.6%浓度的胆盐处理4 h后,存活率分别为91.8%和73.9%;经过4 h模拟胃液和24 h模拟肠液处理后存活率分别为66.5%和71.7%;在pH值为2的环境中经过1 h和3 h培养后存活率分别为58.8%和83.3%;对庆大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磷霉素、亚胺培南等11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菌株DU-106具有良好的体外益生性能,可作为益生菌进一步开发。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发酵泡菜中分离得到的乳酸菌BC299为研究对象,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研究其耐酸、耐胆盐、耐抗生素能力,并以环磷酰胺(CTX)诱导免疫抑制小鼠,研究菌株BC299对小鼠粪便中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和相对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BC299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其对pH2.0和0.3%胆盐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对常见抗生素敏感;能改善CTX诱导小鼠的小肠绒毛和组织形态的破坏,对免疫抑制小鼠的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能正向调节与免疫相关菌群的相对丰度,使小鼠肠道内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和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4.
牦牛酸乳分离发酵乳杆菌发酵豆浆的胃溃疡预防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欣  骞宇 《食品科学》2014,35(17):236-240
以采自川西青藏高原的自然发酵牦牛酸乳样品中分离纯化得到的1 株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fermentum Zhao,LFZ)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比较其与商业用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发酵豆浆的胃溃疡预防效果。通过利血平诱导胃溃疡小鼠模型,LFZ组小鼠的IL-6、IL-12、TNF-α和IFN-γ细胞因子低于ST组小鼠;血清生长抑素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高于ST组,胃动素和P物质水平低于ST组,且LFZ组小鼠胃溃疡面积也低于ST组小鼠。由此可知,Lactobacillus fermentum Zhao发酵豆浆的品质优于标准嗜热链球菌发酵豆浆,且其对胃溃疡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测定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Bifidobacterium animails subsp. lactis)菌株HCS04-002对酸、胆盐、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的耐受性,并采用邻硝基苯-β-D-吡喃半乳糖苷(ONPG)法及甘油三酯试剂盒分别测定菌株的β-半乳糖苷酶活力和甘油三酯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菌株HCS04-002在pH 2.0和pH 3.0环境下处理17 h,存活率达60%以上;在0.3%、0.5%、1.0%、1.5%的胆盐环境处理17 h,存活率达70%以上;经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消化后,存活率达99%以上;β-半乳糖苷酶活力为0.78 U/mL;甘油三酯降解率为43%。综上,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菌株HCS04-002具有较好的耐酸、耐胆盐及耐胃肠液能力,进入人体后能够以较高存活率到达肠道发挥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缓解乳糖不耐受和降甘油三酯功能。  相似文献   

16.
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为功能因子,以牛奶为载体制备了SOD酸奶,考察SOD酸奶在4 ℃贮藏过程中SOD活性的变化及其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贮藏6 d后,酸奶中SOD剩余活性为84.5%,贮藏14 d后,剩余活性为64%;SOD及SOD酸奶中的SOD在pH 2的人工胃液中作用3 h后,SOD剩余活性为0.1%和8.7%,而在pH值为3和4的人工胃液中能保持较高的活性,分别为50.4%、60.7%和65.4%、84.4%;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 h后,SOD剩余活性为44.8%;在不同浓度的胆盐溶液中作用4 h后,SOD剩余活性均在87.4%以上;在人工胃液、肠液的连续消化结束后,SOD及SOD酸奶中SOD剩余活性分别为15.4%和72.4%。可见,SOD对pH 3以上的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而SOD酸奶中的SOD对模拟胃肠道消化液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鼠李糖乳杆菌耐酸及胆盐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对来源于婴儿粪便鼠李糖乳杆菌进行耐酸、耐胆盐能力表征及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获得鼠李糖乳杆菌菌株B在pH1.8条件下,维持2h,活菌数达到107CFU/ml以上;在pH值为2.2以上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菌株的数量增加。在胆盐浓度在0.5%以下的MRS-broth培养基中鼠李糖乳杆菌B菌株维持4h,活菌数均达到108CFU/ml以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活菌数均有所增加。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能够有效通过胃环境,并能在肠道中繁殖。结果可见,鼠李糖乳杆菌B具有较强的酸的胆盐的耐受能力,符合微生态制剂和乳酸菌发酵功能食品菌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熊涛  宋苏华  黄锦卿  黄寅  谢明勇 《食品科学》2011,32(11):114-117
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即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环境下对植物乳杆菌NCU116的耐受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在pH1.5和pH2.5的人工胃液中培养3h,存活率分别达到了32.62%和45.76%,在pH3.5以上的人工胃液中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在人工肠液中作用4h,存活率达到了49.63%;牛胆盐环境中培养24h后的NCU116活菌数随牛胆盐质量浓度(0.03~1.00g/mL)的增加而降低,但活菌数均保持在107CFU/mL以上;NaCl高盐环境中培养24h后的活菌数随NaCl质量浓度(1~8g/100mL)的增加而稍有降低,当NaCl质量浓度为8g/100mL时,活菌数仍在108CFU/mL以上。这表明植物乳杆菌NCU116对人工胃液、人工肠液、胆盐和高盐具有较好的耐受力,在食品和保健品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transit tolerance of potential probiotic dairy propionibacteria strains in huma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in vitro, an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food addition on viability of these strains in simulated pH 2.0 gastric juices. The transit tolerance of 13 dairy propionibacteria strains was determined at 37 degrees C by exposing washed cell suspensions to simulated gastric juices at pH values at 2.0, 3.0, and 4.0, and simulated small intestinal juices (pH 8.0) with or without 0.3% bile salts. The viability of dairy propionibacteria in pH 2.0 simulated gastric juice with So-Good original soymilk or Up & Go liquid breakfast was also determined. The simulated gastric transit tolerance of dairy propionibacteria was strain-dependent and pH-dependent. All tested strains were tolerant to simulated small intestinal transit. The addition of So-Good original soymilk or Up & Go liquid breakfast greatly enhanced the survival of dairy propionibacteria strains in pH 2.0 simulated gastric juices. Dairy propionibacteria strains demonstrate high tolerance to simulated human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nditions and offer a relatively overlooked, yet alternative source for novel probiotics besides Lactobacillus and Bifidobacteri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