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中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在这一过程中,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根本路径。随着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产品影响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改变了传统制造业  相似文献   

2.
<正>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工业和信  相似文献   

3.
齿轮作为重大装备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系到其性能以及可靠性,是制约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实施建设中国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各行业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中国要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必须高度重视齿轮等基础零部件制造。  相似文献   

4.
<正>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现阶段我国制造质量的提高滞后于经济规模的增长,虽然已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我国的制造业"大而不强",与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四大"突出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效益问题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具体的经济数据说明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制造业国家的尴尬境地及将我国建设成制造业强国的必要性;以我国一项重要的原创性技术发明为例说明我国原创性技术所面临的困境;为把我国建设成制造业强国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制造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我们处在进行时当中,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握内涵,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国务院关于《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受到各方关注。国内外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引擎,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更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硬实力。因此,《中国制造2025》是大力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全面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实现中国梦、强国梦的行动指南。1基础技术滞后的一课必须补上谈及《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布局,可谓是高瞻远瞩、思路清晰、战略明确、措施有方。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五大工  相似文献   

8.
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标志之一就是拥有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因为装备制造业是整个国家发展与安全重要的保障.纵观全球发达国家,他们都把装备制造业作为一项战略性的工程,把它作为国家发展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自动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也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战略性政策,因此,装备行业必须着手对整个产业进行升级,实现我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正>"大而不强",是现阶段我国制造业的标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制造业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多方面有明显差距。然而,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经济发展历史表明,没有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制造科技与制造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制造科技与制造业对国家和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批判了把制造业称为“夕阳工业”的论断;质疑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判据的观点;指出“制造业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保障和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脊梁。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辩析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只有通过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当前,应用研究对于中国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应用研究上不去,工业生产技术也上不去,核心技术只好依赖国外,结果将永远受制于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没有保障。 21世纪中心科学技术(central science & technology)转移的趋势是从信息科学技术到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再到认知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NBICM汇聚技术将会引发一场新的产业革命,实现科技与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并将人类社会带入创新与繁荣的新时代。 制造技术重点研发项目的选择,必须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和适应我国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先进制造技术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技术。在先进制造技术中,应特别重视下列几方面的制造技术:绿色制造、精密制造、微电子制造、生物制造、微/纳制造、能源设备制造、重大型装备制造、制造自动化、数字制造和智能制造。 当前,我国应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一是为国民经济产业提供现代化的成套精良设备,二是提供制造上述产业装备的制造手段。在各类先进装备制造的研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攻克研制大型装备(如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登月工程、高速列车、大型客船、大型油船和大型火、水、核电机组等)的制造和微电子芯片制造设备的技术难关。 中国制造科技与制造业的历史重任是为使中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为在21世纪中叶我国成为世界强国奠定基础。由创新技术驱动的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将成为21世纪提升中国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道、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制造业对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乘数作用.文中从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天津制造业的基本情况,设计了创新驱动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路径及实现方法.路径从3个角度展开设计,分别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相辅相...  相似文献   

12.
新闻     
<正>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近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提出,为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强对有关工作的统筹规划和政策协调,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通知明确,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协调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审议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大  相似文献   

13.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整体实力已经得到极大的提升,作为国家根基的制造业也由小变大,在提升国家实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尖端科技技术方面还和世界上的制造强国有一定的差距,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国家层面深刻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根据最新的世界发展局势制定了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在这种大背景下,我们机械制造业要看到在自主研发能力、产品创新效率、单位产值的资源消耗率、工业结构优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产品质量和知识产权等方面和发达制造强国的差距,紧紧抓住这次的发展机遇,脚踏实地的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最终实现我国制造业综合实力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China Equipment》2014,(8):30-45
制造业作为一国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的显著表征,无疑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制造业自2009年以来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循着国家层面的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思路,在我国正在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就制造业本身而言,也意味应当以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提升,推动打造中国制造升级版。  相似文献   

15.
正制造业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经济版图和竞争力的重要核心。没有稳固的制造业基础,服务业和金融业将危机重重。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制造能力,也就无法衍生出创新能力。2015年,国务院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实施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在此推动下,各大重点产业领域涌现出一批重大成果:中国标准动车组取得  相似文献   

16.
新闻     
<正>2019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泉州开幕2019年11月18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19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在泉州开幕。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主任周济、福建省副省长林宝金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苗圩指出,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核心引擎。落实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17.
以装备政策 促进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动机、对外贸易的支柱和国家安全的保障.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很难成为经济强国.所以,发展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已成为众所追求的目标.当今制造业的发展,正紧紧围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中心环节展开.一个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中心的技术创新热潮正在席卷全球,在提高生产效率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机床制造业,其技术创新在整个制造业的提高生产效率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更快地推动制造业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装备政策则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其中强调,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作为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军事上的"战斗力",以及现代社会活动的"物化法官",仪器仪表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航空航天、保障民生、智能制造和国民经济发展中部起到  相似文献   

19.
讨论制造对于国家和国民经济的价值,提出制造科学技术与制造业发展的方向。通过近30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起落,质疑制造业的“夕阳工业”论断,提出依靠什么产业强国的问题。以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为依据,批判以第三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水平判据的观点。认定一个国家如果把经济的基础放在第三产业上,而无独立自主的制造产业,这个国家的经济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世界经济大环境一有波动就可能产生经济危机。制造产业的重要价值在于它是实现现代化工业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和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脊梁,是支持国家大厦的基石,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不可能成为经济强国。 辨析科学与技术的相互关系,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基础,科学是潜在的生产力,技术是直接的生产力,科学只有通过技术(特别是制造技术)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应用研究对于中国显得更为迫切需要,应用研究上不去,工业生产技术也上不去,将永远受制于人,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没有保障。 21世纪中心科学技术(Central Science & Technology)转移的趋势是从信息科学技术到生物科学技术(包括生命科学技术)再到认知科学技术(智能科学技术)。NBICM汇聚技术将是一场引发科技与经济发展新突破的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20.
<正>书名:机械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第二版)作者:邹慧君颜鸿森出版时间:2018年5月定价:89. 00元编辑荐语:编辑推荐:任何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强大,就必须有完整、坚实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之母。为了满足社会新需求,为了发展先进生产力,我们必须不断地设计和制造出各种新颖、高效的机械装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