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汉江流域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也是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试点流域。2014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两圈两带"发展战略,汉江生态经济带成为了我省的重点发展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导致用水需求的迅速增加,如何协调用水需求与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矛盾,实施节水控需,加强需水管理,抑制用水过快增长,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实施常规节水措施的前提下,对湖北省汉江流域规划水平年需水量进行了预测,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强化节水的节水控需总体方案,以保证流域内各地市需水量在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之内。  相似文献   

2.
吉林省中部城市供水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可有效解决受水地区的水资源供需紧张状况,对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从受水区及受水区供水城镇的区域水资源状况、经济发展状况、用水现状及用水水平、节水潜力入手,详细分析论述该项目的取用水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方  盛东  高怡  曹钰 《水资源保护》2009,25(3):37-40
通过对太湖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管理现状的综合分析,提出太湖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的对象、范围、目标及其实施重点区域;并提出包含目标型、动态型和考核型等指标在内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现对流域用水定量化的宏观管理,完善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为科学实施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徐邦斌 《治淮》2012,(10):23-25
制定和落实流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是流域机构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流域水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基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探讨进行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必要性;结合淮河流域特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开展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加强淮河流域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工作的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北京水务》2015,(2):64
北京市节约用水管理中心(以下简称"节水中心")主要负责本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划、节水技术推广应用、节水宣传、依法收取水资源费、超计划累进加价水费和污水处理费等相关工作。2014年习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节水中心以"节水优先"为统领,进一步落实"向观念要水,向机制要水,向科技要水",坚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进首都节水型城市建设。1加强计划用水管理,控制用水总量编制全市用水计划分配方案,由各节水管理部门将用水指标分解到全市近3万个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总量控制。坚持"生活用水控制  相似文献   

6.
针对用水总量控制方案的分析制定方法尚无统一方法的现状,提出了一种以需水分析计算为基础,通过多种控制要素(可供水量计算与预测、同类区域/行业用水水平以及区域/流域排污限额)对需水量进行校核和调节的控制性需水总量预测分析方法,并以佳木斯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以期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水资源评价、规划、配置、管理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张金锋 《人民长江》2012,43(21):28-30
为在长江流域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在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修编中,结合流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各主要用水区从用水总量、河流纳污总量及用水效率3个方面进行了规划。在确定用水排污指标的基础上,选定了长江及主要支流的主要控制断面,水行政部门可通过对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基流、水质, 以及省级行政区污染物入河总量等指标进行监控,以实现流域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8.
西北诸河水资源开发利用调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北诸河地区1980—2008年的用水水平和效率、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以及供水量、用水量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西北诸河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水资源先天不足,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超过其承载能力;生态环境脆弱,不合理的经济社会活动导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用水效率较低,不适应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等。今后应以流域为单元,加强水资源统一规划和管理;以节水为中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与生态环境用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针对汉江流域调度对象多、调度规则复杂的问题,建立了汉江流域引调水工程及水库统一调度模型。模型将汉江流域概化为由干支流控制性水库、引调水工程、沿线用水地市、控制断面组成的水资源调度系统。模型由信息服务模块、汉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调度模块、汉江干流分段水资源调度配置模块组成,各模块间通过数据关联的形式进行耦合。模型采用模块化结构,可扩展性强,集成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和水量分配方案等约束条件,可分河段、分区域实现水资源调度配置目标。模型对人工经验计算方式进行了优化,为规范化、智能化地开展汉江流域水资源调度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一项战略性基础工程。该工程的兴建能够极大改善京津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状况,但同时也会改变汉江流域的天然水文情势,造成流域外调水与流域内用水的矛盾,并且加剧流域内上下游间的蓄泄矛盾、河道内外用水及不同地区和部门间竞争性用水的矛盾等。着眼于全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综合考虑汉江流域内主要水源、主要用水单元及水利工程的运行及联合调度,建立了汉江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汉江流域典型年的水资源供需状况,为汉江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决策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可调水量分析提供了方便实用的科学工具和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1.
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汉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对该流域9个湖北城市的2006年-2010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期内,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呈现较明显的区域差异特征:武汉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的综合水平在区域内处于领先地位;神农架林区、襄阳市、孝感市和仙桃市平均综合排名相对靠前,均为正值;荆门市、天门市、十堰市和潜江市平均综合得分均为负值,排名较靠后。总体上,湖北汉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各地区及整体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从而促使水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河道内用水控制指标是反映水资源供需平衡状况、协调河道内外用水、统筹上下游用水关系及流域和区域水资源配置优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文中根据太湖流域特点,选取了太湖及平原河网区13个代表站的水位资料,通过频率分析法和Tennant法,提出在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条件下,太湖和流域平原河网区代表站允许的最低旬平均水位控制指标,及黄浦江松浦大桥断面允许的最小月净泄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戴昌军 《人民长江》2018,49(18):10-14
汉江流域在我国水资源配置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水利部于2012年批复了汉江流域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的方案,以探索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和方法。对汉江流域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以下简称汉江试点)的背景条件(流域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生态环境问题趋于严重以及水资源管理能力较为薄弱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立汉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实施流域水资源统一调配、加强水源地保护与管理以及构建跨部门和跨区域协调机制等方面的工作及其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根据分析结果,结合汉江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推进节水减污型社会建设、合理配置和调度水资源以及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与机制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珠江流域片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流域片包括珠江水系、韩江、海南诸河流域、西南境内国际河流,蕴含丰富的水利、不能资源,近期水质受到在右城市点源污染严重。目前,全片已建立蓄水、引水、供水工程体系,基本满足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但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供水工程老化、不够完善,水质污染问题严重,要保证珠江流域不资源的持续发展,就要重视水资源长远规划及大中小水源工程管理建设,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开辟新水源,节约农业、工业、生活用水,依  相似文献   

15.
为科学地评价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提出耗水视角下水资源支撑的最大经济规模和最大人口规模指标,构建了考虑流域节水、调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判模型。以汉江流域为例,分别对流域不同水平年、不同调水规模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2020年、2030年规划水平年,流域在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一期调出水量95亿m3、引汉济渭工程调出水量10亿m3 后,流域水资源不仅仍能维持本流域发展,还能向外流域调出的最大水量分别为19.7亿m3和15.6亿m3。然而,2030年加大调水规模,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出水量130亿m3后,流域水资源不足以维持流域内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外流域补水。在此基础上,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考虑耗水因素的水资源承载系统序参量,建立协调度评估模型,以汉江流域襄阳地区为例从宏观层面评估水资源支撑流域社会经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襄阳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协调态势在2011—2017年间由较不协调逐步发展为基本协调,在考虑节水情况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整体趋于良性发展。研究成果可为汉江流域远景跨流域引调水规模研究和确定长江补水规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戴昌军 《人民长江》2020,51(3):13-16
为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推进汉江流域水量调度工作,长江水利委员会同流域内各省市相关部门建立了汉江流域水量调度协商会议制度。分析了协商会议制度建立的背景,解析了协商会议组成、主要任务及其工作机制。在此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对协商会议在建立工作机制、保障供水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加强水资源动态管控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流域发展节水型农业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已变得十分突出。在分析了黄河不资源状况和流域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建立节水型 必要性,并针对目前农田灌溉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了水灌溉应从推广应用新型节水技术,完善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水利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入手,才能杜绝农田灌溉水资源浪费的现象,才能使灌区管理运行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8.
基于TRMM数据的汉江流域1998年-2010年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作为长江中游的最大支流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资源补给主要靠流域降水,因此研究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性,对于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意思.论文采用1998年1月-2010年12月空间连续分布的TRMM卫星3B43月降水量资料,借助气候倾向率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汉江流域近13年来的降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化分析.从而为维系流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南水北调中线水量合理调配,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杨龙  贺光华 《人民长江》2008,39(20):50-51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丰富,但人们节水意识不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很大的浪费。根据伊犁河流域的地形、地貌、土壤、植被、降水、蒸发、气温、水文地质的不同特征及作物组成、耕作制度、灌水方式、经营水平等各种因素,将规划的灌区划分成高耗水区、中耗水区、低耗水区3个不同的灌溉区和6个不同灌溉亚区。针对各耗水区的情况,分别提出了节水措施及节水规划目标。为落实水权,建设节水型社会,还要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