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提出一种基于Contourlet域隐马尔可夫树(CHMT)的多聚焦图像融合方法。CHMT能有效捕获不同尺度系数之间、不同方向系数之间的相关性,能为图像融合提取更多的特征信息。算法对低频子带采用区域方差法,高频子带则依据训练后模型的每一系数的后验概率进行不同的融合处理,以减少融合图像边缘处的斑块模糊现象。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基于Contourlet域的常规融合算法,融合后的图像具有更好的主观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2.
依据非下采样Contourlet分解系数与其父系数之间的相关性,给出非高斯双变量分布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提出一种新的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图像分割方法。用合成纹理图像和实际图像进行仿真实验,并与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分割及Contourlet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分割等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算法分割结果要好于相比较的方法,在边缘特征方面保持了良好的视觉效果,并且模型的训练简单快速。  相似文献   

3.
鉴于基于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的噪声抑制性和较好的边缘保持性,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的序列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针对小波系数进行统计建模,讨论了不同尺度小波系数之间的隐马尔可夫树结构,利用了序列图像的运动信息,运用极大后验概率估计和贝叶斯原理,将小波域HMT作为图像先验知识并给出了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最终通过EM算法和共轭梯度算法的交替迭代进行优化计算。实验结果表明方法的重建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针对图像去噪时单一变换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Contourlet变换和小波变换的多变换分级图像降噪算法。根据Wavelet变换和Contourlet变换系数对图像中不同频带信号的稀疏表示特点,利用隐马尔可夫树(HMT)模型可以描述相邻尺度变换域系数的互相关性。首先使用小波域HMT方法进行第一级降噪,然后将其作为先验估计,利用Contourlet变换进行迭代阈值降噪。通过与几种传统的小波域HMT和Contourlet域HMT去噪算法相比,本算法改善了去噪图像的可视性并使PSNR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NSST 域隐马尔可夫树模型的SAR 和灰度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合成孔径雷达(SAR) 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融合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域的隐马尔可夫树模型的图像融合方法(NHMM), 图像经过非下采样剪切波变换(NSST) 分解形成一个低频子带和多个高频子带.在NSST 域中, 对低频系数采用基于标准差的融合策略; 针对高频子带, 建立NSST 域隐马尔可夫树(HMT) 模型对高频系数进行训练, 并根据梯度能量对训练后的高频系数进行选择, 最后通过NSST 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 实验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可提高图像的融合质量, 并能降低图像噪声, 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多尺度分解的图像融合新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源图像进行Contourlet分解,得到高频和低频图像.针对不同频段图像的特性,对于高频和低频图像分别采用不同的融合规则,最后进行Contourle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采用平均梯度,熵、平均交叉熵和均方根交叉熵4种准则来评价融合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在客观评价指标上优于小波变换法和塔形分解法,而且从主观评价上来看,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二代Bandelet域隐马尔科夫树模型的图像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彪  徐婧  刘凤  焦李成 《自动化学报》2009,35(5):498-504
第二代Bandelet可以充分利用图像的内在几何正则性特点, 并能自适应获得图像的最优表示. 本文采用隐马尔可夫树(Hidden Markov tree, HMT)模型对图像的第二代Bandelet系数建模, 通过多尺度参数训练和基于上下文的最大后验概率进行图像分割. 为了评价本文方法的性能, 我们分别选择合成纹理图像、航拍图像和SAR图像进行实验, 并与小波域HMT模型分割方法(WD-HMTseg)和Contourlet域HMT模型分割方法(CHMTseg)进行比较说明算法的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在边缘准确性和区域一致性上有明显改进, 而且也降低了纹理图的错分概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Contourlet域对遥感图像进行超分辨复原,采用了具有的更好方向性和各向异性特点的Contourlet系数作为特征表示,并通过最小欧氏距离进行全局的匹配选择。根据匹配的高频细节信息分布特点,引入了隐马尔可夫树(HMT)模型对遥感图像的Contourlet系数建模,运用期望最大(EM)算法对其进行参数估计,并结合贝叶斯估计原理,对叠加后的Contourlet系数进行修复、反变换后,最终完成了对低分辨率遥感图像的超分辨率复原。  相似文献   

9.
基于复小波-Contourlet变换的高维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ntourlet变换克服了小波变换在处理高维信号时的不足,相对于小波变换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较高的逼近精度和较好的稀疏表达性能。因此将Contourlet变换用于多维信号处理,能更好的提取图像信号边缘特征,为融合提取更多的特征信息。利用对偶树复小波-Contourlett变换的多尺度和多方向性特征以及自适应融合规则在选取融合系数上的优势,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对偶树复小波-Contourlet变换的多传感图像融合新算法。算法是将全色图像和多光谱图像进行对偶树复小波-Contourlet变换分解后,针对不同的频率域特点选择不同的融合规则,对低频系数选取区域能量的加权系数自适应融合规则,对高频系数特性选用了区域特征自适应的融合规则,最后通过重构得到融合图像。将其他的融合算法和本文所提算法进行了主观和客观的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图像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0.
Contourlet变换系数加权的医学图像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由于获取医学图像的原理和设备不同,不同模式所成图像的质量、空间与时间特性都有较大差别,并且不同模式成像提供了不互相覆盖的互补信息,临床上通常需要对几幅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来获取信息。方法 为了提高对多源图像融合信息的理解能力,结合Contourlet变换在多尺度和多方向分析方法的优势,将Contourlet变换应用于医学图像融合中。首先将源图像经过Contourlet变换分解获得不同尺度多个方向下的分解系数。其次通过对Contourlet变换后的系数进行分析来确定融合规则。融合规则主要体现在Contourlet变换后图像中的低频子带系数与高频子带系数的优化处理中。针对低频子带主要反映图像细节的特点,对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区域方差加权融合规则;针对高频子带系数包含图像中有用边缘细节信息的特点,对高频子带系数采用基于主图像的条件加权融合规则。最后经过Contourlet变换重构获得最终融合图像。结果 分别进行了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不同融合规则实验对比分析和不同融合方法实验对比分析。通过主观视觉效果及客观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并与传统融合算法进行比较,该算法能够克服融合图像在边缘及轮廓部分变得相对模糊的问题,并能有效地融合多源医学图像信息。结论 提出了一种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区域方差加权和条件加权融合算法。通过对CT与MRI脑部医学图像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可以增加多模态医学图像互补信息,并能较好地提高医学图像融合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非抽样Contourlet变换(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NSCT)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NSCT的医学图像融合算法,应用NSCT对CT和MRI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低频子带采取区域能量加权法融合,带通子带采取模最大融合,最后将融合的系数进行NSC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表明,与其它融合算法比较,该算法融合图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基于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的不同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算法。采用NSCT对源图像进行多尺度、多方向分解;分别采用基于局部能量和区域特征的融合规则得到融合图像的低频子带系数和带通方向子带系数;最后经过NSCT逆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理想的融合图像,其融合效果优于基于Contourlet变换的图像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红外图像与可见光图像融合中容易产生红外目标不明显、对比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融合算法。该算法创新地将PCNN与区域特征应用到NSCT域内低频和带通子带系数的选择上。通过NSCT分解得到待融合图像的子带系数。运用PCNN对分解后的子带系数进行处理,得到子带系数的点火映射图。低频子带点火映射图采取基于区域标准差的方法选取融合系数。带通子带点火映射图采取基于区域能量的方法选取融合系数。融合图像通过NSCT逆变换可以得到。仿真实验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能够得到红外目标突出、质量更好的融合图像,图像客观评价指标提升明显。  相似文献   

15.
提出基于非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的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融合方法,用于有效地保留目标信息与空间背景信息,提高融合图像的可观测性与视觉效果。首先,基于NSCT方法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第一次融合,采用自适应PCNN方法提取目标信息融合低频子带系数,采用区域方差取大的规则融合高频子带系数,通过逆NSCT得到初次融合图像。然后,通过信息提取,得到初次融合图像和源图像的边缘保持度与信息熵。最后,依据信息熵与边缘保持度,采用不同的融合策略对红外与可见光图像进行第二次融合。实验结果表明,所述方法从主观视觉效果和客观评价都优于几个流行的基于多尺度变换的图像融合方法,与基于NSCT融合图像对比,两组实验融合质量指标分别提高了261.06%、48.31%、5.15%、142.95%、21.62%和372.85%、54.62%、4.73%、163.07%、25.40%。融合图像不仅边缘等细节纹理更加清晰,且视觉上更符合人眼视觉特性。  相似文献   

16.
The wavelet analysis is an efficient tool for the detection of image edges. Based on the wavelet analysis, we present an unsupervised learning algorithm to detect image edges in this paper. A wavelet domain vector hidden Markov tree (WD-VHMT) is employed in our algorithm to model th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of multiscale and multidirectional (subband) wavelet coefficients of an image. With this model, each wavelet coefficient is viewed as an observation of its hidden state and the hidden state indicates if the wavelet coefficient belongs to an edge. The WD-VHMT model can be learned by an 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 After the model is learned, we employ an extended Viterbi algorithm to uncover the hidden state sequences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a posterior estimation. The experiment results of the edge detection for several images are provided to evaluate our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7.
在基于非下采样Contourlet变换(NSCT)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融合算法。对经NSCT的低频子带系数采取基于区域能量自适应加权的融合规则,对高频子带系数采用一种混合的融合规则,即选用基于区域强度比的加权选择融合策略进行低层的选择,高层采用像素点的绝对值取大的方法进行选取。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目视判别以及客观标准下明显优于文中其他基于多尺度分析的图像融合算法,可获得较理想的融合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