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lanning》2019,(23)
从殷周、秦汉到清代末期,从最早的苑囿到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岭南园林三大地方风格的形成和完善,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几千年。"北雄南秀岭南巧",不同地域文化孕育了不同的园林艺术形态,徽派园林虽然系属江南园林,但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该文将追寻徽派园林的发展脉络,初步研究徽派园林的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2.
江南园林与岭南粤中庭园审美特征个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焕宇  舒畅 《广东建材》2008,(5):151-153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具有同一性,江南园林,北方皇家园林,岭南园林等三大地方园林具有同根同源的诸多审美文化共性特征,同时,又因地域性自然环境的差异,空间思维模式的不同,社会政治条件的反差,而呈现风格各异的造园特色。  相似文献   

3.
慎重波 《建筑与环境》2007,1(2):147-148
文章试图站在传播学的角度研究岭南园林艺术,通过对岭南园林进行传播学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的阐释,以及动态静态两个研究维度研究的价值分析,从文化传播角度理解岭南园林生存状态和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4.
以双溪别墅为代表的岭南新庭院建筑,将现代主义建筑与岭南传统庭院有机结合,创造了新的园林艺术语言。本文以双溪别墅为例,通过对其建筑布局、造型风格、空间形态以及创作思想的剖析来说明岭南新庭院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1项目概况紫荆山庄位于深圳市南山区北部的西丽水库南岸,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总面积为22.98hm2,周边与深圳市野生动物园、西丽湖度假区、麒麟山庄等著名景区为邻,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既展示了传统的岭南山水园林特色和风貌,又融进了现代时尚的园林艺术和造园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6.
岭南园林萌芽于西汉时期,营造历 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以广东地区为代表 的岭南造园活动及研究工作逐渐兴起。因其 风格独特,自成体系,岭南园林已发展成为我 国三大地域代表性园林艺术流派之一。本文 概述了岭南地区园林营造活动相关学术研究 成果,运用计算机技术和文献计量学方法进 行归类和统计分析,研究岭南园林学术成果 的构成情况、各研究领域的成果数量指标及 其随年代变化趋势,探究各个时期岭南园林 学术研究热点和有重大影响的文献论著,分 析岭南园林研究的国际化概况,进而归纳岭 南园林学术发展重点与趋势。  相似文献   

7.
浅述各民族迥异的民族化底蕴,延伸出了多种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揭示出贯穿园林艺术始终的是各民族的化形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多元发展的现代园林艺术创作不断融合、创新,更高层次和品位的园林艺术必将揭示出更广博而深邃的现代化意蕴。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艺术融汇了建筑、造园、文学、书画、金石、雕塑、音乐、宗教、动物、植物等各个领域的精华,成为傲立于世界园林艺术之林的佼佼者。昆明的传统园林,除了继承发扬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之外,又有自己地方、民族的特色,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9.
晏忠  蔡如 《南方建筑》2011,(3):48-51
通过对岭南四大名园的植物进行调查、分析,使我们对传统岭南园林植物景观有更全面的了解,对发扬传统岭南植物景观特色,创造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韵味的植物景观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是岭南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岭南建筑与城市风貌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核心表征。近现代以来,岭南建筑与城市在历史发展、阶段特征、设计方法等方面已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但在省域的实施操作层面上,如何对此类特征进行弘扬、如何让城市设计进一步彰显,尚未有明确的指引或研究。研究在梳理和总结广东省地域建筑保护、活化、创作以及城市设计实践案例的基础上,以加强广东省地域建筑与城市风貌特色为目标,探寻弘扬岭南建筑特色与彰显岭南城市风貌的实现路径,明确在建筑与城市设计中提升岭南特色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广东省及各地市提供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的指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首先分析岭南园林的两大重要特征,即"围而不闭、兼容并蓄",并阐述和研究如何把它们运用到岭南粤园项目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同时探讨岭南园林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李文烜  沈康 《华中建筑》2009,27(8):244-248
该文以清晖园的体验性分析为手段,通过比较岭南庭园与江南园林的差异,从平面布局、空间序列、界面层次和视线组织几个方面来探讨岭南庭园的地域性特征,研究其特殊的空间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以珠岛宾馆09号工程项目方案为例,阐述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尝试借鉴岭南园林的一次设计实践,在对岭南园林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实践中的启发和思考,提出现代建筑创作与岭南园林特点相契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分析传统岭南园林理水手法,以其作为切入点,结合现代乡村水景营造中存在的生态、生活与生产等问题,尝试将传统岭南园林的理水手法与现代乡村水景营造相融合,以期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美丽新农村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潮阳西园是岭南近代营造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私家庭园,它以中国传统园林为基础,在造园艺技方面,继承了岭南传统庭园的精髓,又对西方园林的形式美学有相当的模仿,并运用了近代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创新,吸收西方园林的技术与艺术,中西合璧,勇于创新,并因此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岭南的近代著名私园,其创作思路和艺术风格至今仍值得借鉴和吸收,为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传统岭南庭园的空间网络特征 ,这种特征反映空间的整体性 ,表达丰富的意义 .空间关系网络化不仅存在传统岭南庭园空间 ,而且还表现在现代建筑大师的作品之中 ,并符合人对空间认知的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在2011重庆园博会中山园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中山的城市文脉、城市精神和中山园所处基地特征的研究,确定了中山园的"博爱、菊花、岭南"三大特色主题,以及简洁理性、注重场所精神与继承传统文脉的设计理念;并提出了平面构图几何化、展览空间动态化、运用框景和借景、突出地域文化性的设计手法:最后对该设计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水”作为重要的造园要素之一,对调节庭园微气候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次研究期冀通过现代方法尽量真实的描述岭南庭园空间环境特征,探索岭南传统庭园中水体的微气候效应,传承蕴藏其中的生态智慧。以广东四大名园之一余荫山房为研究对象,借助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其夏季热环境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气候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选用标准有效温度综合评价夏季庭园室外热环境质量。研究表明,水体在白天对庭园中近地面空气有一定的降温增湿作用,园中水体与植物相结合的空间室外热环境质量最高。故在庭园设计中重视理水的作用,可以更有效的改善夏季庭园热环境,营造舒适的室外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9.
梁曦亮  黄旭波 《中国园林》2007,23(10):57-60
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广州展园"穗华园"占地约1200m2。展园总体布局是采用前宅后庭式的岭南园林,通过具有"广州西关大屋"特色的趟栊门、蚝壳墙、琉璃花樽、满州窗和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营造主入口大门、宅院内庭、漱珠流玉3个主要景点,体现了"云山珠水"的山水意境和广州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化地域性格的余荫山房造园艺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荫山房作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设计精巧,虽为人造,宛若天成。文章基于建筑美学文化地域性格理论,以空间布局、空间组织与植物景观为线索,分析余荫山房的空间感受和空间意境营造,阐释余荫山房的地域技术特征、社会时代精神、人文艺术品格,以期挖掘、展示和传承余荫山房的造园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