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报道了把缓变层用于大面积(2790cm2)单结集成型a-Si:H太阳电池板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它对太阳电池板性能参数Voc、Isc、FF、η的影响和对提高a-Si:H太阳电池板转换效率的作用。试验所得电池板的平均开路电压达25.1V,平均转换效率达6.2%,分别比同时生产的无级变层电池板的水平提高9.13%和16.98%。试验中最好的电池板开路电压达25.6V,转换效率达6.6%。  相似文献   

2.
于化丛  杨红 《太阳能学报》1997,18(4):421-426
报道了在大面积(2790cm2)p-i-n型a-Si∶H异质结太阳电池p/i界面之间引入缓变层(CGL∶C,CGL∶B∶C)对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带有CGL∶C的a-Si∶H太阳电池性能的改善主要来源于开路电压的提高,带有CGL∶B∶C的a-Si∶H太阳电池性能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填充因子FF的增加。提出了带有缓变层a-Si∶H电池的能带模型,据此分析了p/i结附近载流子的复合动力学过程,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验中所发现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大面积(2790cm2)集成型a-SiC:H/a-Si:H叠层太阳电池的研制及稳定性实验结果,讨论了限制该电池效率的一些因素。实验电池的性能参数:Voc=40.8V,ISC=530.40mA,FF=49.4%,有效面积(2280cm2)光电转换效率EF=4.69%(AM1.5,100mWcm-2,25℃)。制备出光电子学性能优良的a-SiC:H薄膜及解决电池内部n/P结的接触问题是提高该电池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400cm2 a-Si/a-Si叠层太阳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全部国产化装备和工业用原材料,以简单铝背电极制备出初始效率为8.28%,经室外阳光照射一年后稳定效率为7.35%,面积为20cm×20cm,有效面积为360cm2a-Si/a-Si叠层太阳电池。主要制备技术措施:(1)TCO/p界面接触特性的改善;(2)μc-SiC∶H/a-SiC∶H复合窗口层技术;(3)p/i界面H处理;(4)高质量本征a-Si∶H材料;(5)优良的n1/p2隧道结;(6)最佳电池结构设计等。  相似文献   

5.
高效非晶硅叠层太阳电池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效a-Si/a-Si/a-Si-SiGe三结太阳电池的优化设计。电流匹配是影响二端子叠层太阳电池填充因子的关键因素,在内电极的p/n界面外附加载流子复合是由少数载流子浓度、界面态和p/n界面处材料的几何因素匹配决定的。利用适当的带隙匹配和i层厚度匹配来实现a-Si/a-Si/a-SiGe三结太阳电池结构的最佳化,同时采用改善n/i界面特性的缓冲层技术,获得了Voc=2.48V,Jsc=6.  相似文献   

6.
用PECVD方法制备出高电导率(~0.2scm-1)、宽带隙(~2.2eV)的P型微晶化硅碳合金(p-μc-SiC:H)薄膜材料。利用p-μC-SiC:H/p-a-Si:H复合结构做a-Si太阳电池的窗口材料,明显改善了SnO2/p之间的接触特性,从而使10cm×10cm单结集成型电池的填充因子从0.70以下提高到0.72。  相似文献   

7.
胡汛  胡宏勋 《太阳能学报》1996,17(2):157-160
对不同工作状态的2787cm^2单结集成型a-Si:H太阳电池组件室外1年多的实验结果与2kWa-Si:H太阳电池方阵现场运行4年多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组件或方阵在室外运行1年后,经过正常衰退阶段,其性能趋于稳定。同时给出了大功率a-Si:H太阳电池方阵性能的现场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8.
快速汽相沉积法制备硅薄膜太阳电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在重掺杂抛光单晶硅衬底上用RTCVD法形成硅薄膜太阳电池进行了研究。衬底为〈100〉晶向p+ + 型重掺硅片,电阻率为5×10- 3Ωcm 。主要工艺过程为:在衬底上生长一层硅薄膜同时掺硼,膜厚38μm ,扩磷制备p-n 结,背面蒸Al及Ti/Pd/Ag 制背电极,正表面在扩散后生长一层SiO2 ,前面用光刻剥离法制备Ti/Pd/Ag 电极,制成的1cm 2 太阳电池,开路电压VOC= 612.8m V,短路电流ISC= 29.3m A,填充因子FF= 0.7579,效率η= 13.61。对一些影响电池特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硅薄膜的掺杂浓度、发射层的掺杂浓度以及减反射层都对太阳电池的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根据半导体材料的性能参数,考虑光电压V和耗尽区宽度W的变化对光电流JL的影响,较严格地计算了CdS/CdTe和CdS/Cu2S两种异质结单晶薄膜太阳电池的光伏特性曲线。然后在的条件下,对由上述两种异质结构成的二重结太阳电池的CdTe、Cu2S厚度进行匹配,计算各种组合下二重结太阳电池的光伏特性曲线。理论证明最佳匹配厚度Hmax约为9.06μm,最大短路电流、开路电压、转换效率分别为14.22mAcm-2、1.3V和14、68%。  相似文献   

10.
以太阳电池的短路电流积分表达式为依据,应用减反射膜的光学原理,对具有阳极氧化、SiO和SiO2三种减反射膜的AlxGa1-2As/GaAs太阳电池分别进行了反射光谱、短路电流、开路电压的实验测试。研究表明,阳极氧化膜、SiO膜具有良好的减反射性能,而SiO2膜的减反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1.
激光开槽埋槽电极硅太阳电池的性能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面积为45cm^2的激光开槽、埋槽电极硅太阳电池的研制情况。在AM1.5、25℃、100mWcm^-2的条件下,测试36片该类太阳电池,其输出参数的平均值为:Jsc=36.1mAcm^-2,Voc=633mV,F.F=0.798,η=18.23%,最后,分析了该类电池特有的工艺及结构设计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用蒸发硒化法制作的基于CuInSe2(CIS)膜的CIS/CdS太阳电池,面积为0.1cm2和1cm2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7.62%和7.28%,5cm×6cm电池的平均效率达到6.67%。对制备工艺及关键技术、电池性能和退火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掺硼(B)非晶硅(a-Si:H)材料固相晶化(SPC)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掺硼(B)材料的固相晶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掺B浓度的a-Si:H样品退火前后的X射线衍射、光吸收系数、电导率、激活能及Hall迁移率的测量发现,B原子在固相晶化过程中起晶核作用,晶化后的样品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及电导率,同时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当接B浓度仅为0.17%时,晶化后样品的电导率为4.35scm-1,迁移率为140cm2V-1s-1,禁带宽度E04=2.16eV。该材料是一种较好的太阳电池窗口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用蒸发硒化法制作的基于CuInS32(CIS)膜的CIS/CdS太阳电池,面积为0.1cm^2和1cm^2电池的转换效率分别达到7.62^和7.28%,5cm×6cm电池的平均效率达到6.67%,对制备工艺及关键技术,电池性能和退火效应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应用Scharfeter-Gummel解法,数值求解Poisson方程,对热平衡态n+(μc-Si∶H)/p(poly-Si)/p+(poly-Si)薄膜太阳电池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说明类p-i-n结构设计使电池获得了较高的短路电流JSC,而中间层p(poly-Si)的掺杂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短波量子效率特性,还讨论了n+(μc-Si∶H)和p+(poly-Si)等层厚度对光生载流子收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电子束加热真空蒸发法(EBV法)制备了厚度为350nm的ZnIn2S4薄膜。研究了最佳成膜工艺条件和最新电子能谱分析结果;通过不同气氛处理可以控制材料的导电类型,典型膜的电阻率为2.5×10^-1Ω.cm,Hall迁移率为52cm^2.V^-1.s^-1,载流子浓度为1.42×10^17cm^-3,禁带宽度为2.13eV。探讨了ZnIn2S4膜的导电机理,并制作了ZnIn2S4-Si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7.
对掺硼(B)材料的固相晶化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掺B浓度的a-Si:H样品退火前后的X射线衍射,光吸收系数、电导率、激活能及Hall迁移率的测量发现,B原子在固相晶化过程中起晶核作用,晶化后的样品具有较高的迁移率及电导率,同时具有较大的禁带宽度。当掺B浓度仅为0.17%时,晶化后样品的电导率4.35scm^-1,迁移率为140cm^2V^-1S^-1,禁带宽度E04=2.16eV。该材料是一种较好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快速热化学气相沉积(RTCVD)工艺制备多晶硅(poly-Si)薄膜及电池的实验和结果。采用SiH2Cl2作为原料气体,衬底温度为1030℃时,薄膜的生长速率为10nm/s。发现薄膜的平均晶粒度及载流子迁移率与衬底温度和材料有关。用该薄膜在未抛光重掺杂磷的硅衬底上制备1cm2的p+n结样品电池,无减反射涂层,其转换效率为4.54%(AM1.5,100mW/cm2,25℃)。  相似文献   

19.
具有良好可焊性的钨强化低合金钢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晓颖  王德兴 《锅炉制造》1996,(4):30-34,41
HCM2S是一种新近研制的低合金钢(0.06C-2.25Cr-1.6W-0.25V-0.05Nb),在600℃时它的强度大约是普通T22(2.25Cr-1Mo)的1.8倍。这种低碳钢的可焊性大的改善。它不需要焊前预热焊热处理。HCM2S于1993年4月被在容量锅炉上进行现场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20.
林鸿生 《太阳能学报》1998,19(3):231-235
通过应用Scharfetter-Gummel解法,数值求解Poisson方程,对热平衡态n^-(μc-Si:H)/p(poly-Si)p^+(poly-Si)薄膜太阳电池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