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涟钢20t转炉出钢过程钢液温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统计分析了涟钢20t氧气顶吹转炉的出钢温度、出钢过程钢水温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速率等的分布状况,研究了影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的因素,建立了出钢过程钢水温度变化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出钢温度、缩短出钢时间、提高钢包内衬温度可显著减少出钢过程钢水温降.  相似文献   

2.
涟钢20t转炉出钢过程钢流温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统计分析了涟钢20t氧气顶吹转炉的出钢温度,出钢过程钢水温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速率等的分布状况,研究了影响出钢过程钢水温降的因素,建立了出钢过程钢水温度变化数学教学,研究结果表明,降低出钢温度,缩短出钢时间、提高钢包内衬温度可显著减少出钢过程钢水温降。  相似文献   

3.
抚钢炼钢厂钢水温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明林  刘浏  何平 《钢铁》2002,37(3):14-16
通过对电弧炉从出钢到浇注各阶段影响钢水温度因素的研究,建立了钢水传热数学模型,分析了钢水温度和包衬温度的变化规律,模型计算结果与抚钢四炼钢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为生产中钢水温度的合理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田建国 《炼钢》2006,22(6):31-33
采用多元回归建立了转炉出钢终点钢水温度的预测模型,实现了对转炉出钢过程钢水温度的预测,并探讨了影响该过程钢水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生产合格钢水及钢水温度的动态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模型能较好的预测该过程的钢水温度变化,预测误差在±10℃以内的正确率达到90%以上,对现场生产实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钨铼热电偶应用于钢水温度快速测量唐钢电炉炼钢厂任至舒在冶金企业中,温度是炼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直接关系到一炉钢能否炼成,以及钢的内在质量的好坏.但是我厂在1988年以前,一直采用看钢水结膜秒数估算温度的方法,钢水温度估算经常出现偏差,难以保证钢...  相似文献   

6.
结晶器出钢温度是结晶器内钢水坯壳厚度判别的一项重要衡量指标。通过FLUENT软件对结晶器钢水流动温度耦合场仿真,阐述了出钢拉速对于结晶器出钢温度的影响,进而推算出出钢拉速、结晶器液位与其出钢温度的仿真控制模型,得出了结晶器出钢温度控制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太钢利用AOD炉,立式板坯连铸机试炼及连铸2CrB钢获得成功。用AOD炉冶炼2CrB钢要保证钢水内控成分,又要保证供连铸用钢水的温度,对连铸钢水温度、拉速、冷却制度等工  相似文献   

8.
1 前言罐内钢水热容量的减少,即反映出钢水温度的降低。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受热损失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钢水罐衬的热损失。确定通过罐衬的热损失必须确定钢水对罐衬的热交换。罐衬的热损失取决于出钢前罐衬的温度和钢水对罐衬的传热。出钢时罐衬的热状态由下列因素决定:罐的干燥和预热、浇铸过程和浇铸结束后的冷却等。所有这些过程都是造成罐衬温度场不均匀的原因,因此,钢水对罐衬传热也不均衡。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有效办法,是很好地掌握从出钢到浇铸完毕(其中包括炉外精炼)的钢水热制度。浇铸时钢水温度取决于罐内钢水的温度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炼钢和连铸工艺对钢水温度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的调研,初步确定了钢水从出钢至精炼吹氩3min温降水平,探讨了相关因素对钢水出钢至精炼吹氩3min温降以及对铸机浇钢中大包内钢水温降的影响。其结果至生产中依据已知因素变化而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温度制度的稳定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转炉炼钢过程中钢水温降及其影响因素:出钢温度、钢包运行时间、合金、辅料加入量及吹氩喂线操作等是影响钢水过程温降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钢水温降规律的研究,掌握了钢水全流程温度变化规律,并通过对影响钢水过程温降的因素进行研究,提出了降低出钢温度、加强钢包管理等减少钢水过程温降的措施,缩短了炼钢全流程物流时间,降低了钢水过程温降,中包温度合格率大幅度提高,中包温度合格率提高后浇注更加稳定,铸坯质量合格率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钢厂120 t LF精炼过程钢水、炉渣和合金为研究体系,以能量平衡机理模型为基础,建立精炼钢水温度预报模型。根据钢种、钢水质量和温度、目标出钢温度及处理时间、渣料和合金加入量及各种热损失所需投入的电能,确定精炼过程合理的供电曲线。并根据现场供电和工艺参数,预报钢水温度。20炉50RH1钢(%:0.48~0.50C、0.22~0.30Si、0.60~0.70Mn)测试结果表明,模型预报与实测钢水温度误差为±5℃。  相似文献   

12.
<正>转炉厂7号板坯连铸机于2013-05投产,2机2流连铸机,年产150万吨钢,浇注断面为230 mm×(800~1 350) mm。主要生产低碳冷轧板系列钢、集装箱板、管线钢及汽车板用钢。钢水温度是连铸生产工艺的主要参数之一,钢水的浇注温度直接影响连铸机的正常生产和铸坯质量。钢水温度过低会使中间包水口结瘤甚至堵塞,以致于被迫中断浇注;钢水温度过高会加速耐火材料的熔损,加剧钢液的二次氧化,增加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影响铸坯质量。合适的拉速有利于生产组织,提高连铸机产能。恒  相似文献   

13.
控制中间包内钢水温度变化是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能够弥补浇注过程中钢水温降,稳定钢水温度,提高铸坯质量。对某厂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进行工业试验研究。采用三中空石墨电极等离子加热装置对中间包内钢水进行加热。通过两组中间包等离子加热试验,探究等离子加热对中间包内钢液温度变化和钢液成分及夹杂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等离子加热中间包内钢水升温效果明显,升温速率可实现0.8 ℃/min,同时也能够使钢水温度保持稳定;等离子加热后中间包内钢水全氧含量下降,氮含量基本不变,碳含量略有升高;加热后钢液中夹杂物的数密度明显降低,分别下降了7.43%和19.68%。中间包等离子加热可稳定中间包内钢液过热度,促进了氧化物夹杂的上浮去除,提高了铸坯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炉钢水出站温度及中间包钢水过热度,减少精炼电耗和其他消耗,提高铸坯质量,根据一炼钢厂三项攻关协调会议要求,成立降低电炉钢水温度测试及攻关小组,探索钢水从出站到连铸整个浇铸过程中钢水温度变化规律,确定中间包允许浇铸最低钢水温度,分阶段降低精炼钢水出站温度和中间包钢水过热度,45钢和20MnSi出站温度达到1580℃和1590℃,中间包过热度低于35℃。  相似文献   

15.
李荣君  马传凯 《钢铁》2004,39(Z1):447-450
针对鞍钢ASP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所用100t钢罐钢水运输距离远,钢水温降速度较大,从提高钢罐保温效果出发,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在不增加耐火衬厚度,不减少钢罐有效容积的情况下,达到了大幅度减少钢水的过程温降速度,明显降低了钢罐外壳温度等良好的效果,为鞍钢ASP生产线正常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改变为滑动水口铸钢以后,钢水罐的冷却时间发生了变化,致使钢水罐内衬传送钢水热的条件有了改变,并使铸钢温度变化显著增加.这就影响了快速浇铸时钢的结晶制度,也就会影响成品轧件的质量。鉴此,在浇铸前,有必要直接测量罐中钢水的温度.  相似文献   

17.
河北敬业集团采用炉后渣洗钢水和连铸工艺成功开发了SPHC钢。在SPHC钢冶炼过程中,通过控制转炉终点化学成分、钢水温度、提高转炉终点命中率、对钢水进行渣洗、软吹氩促进夹杂物上浮、强化连铸保护浇铸等措施,改善了钢水的流动性,有效避免了连铸过程中的水口结瘤等事故。SPHC钢热卷成品的合格率达到98.5%,为进一步开发低碳低硅系列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王尖锐 《世界钢铁》2013,13(4):46-49
钢水热损失主要为钢水的辐射散热、对流传热和钢包、中间包耐火材料的吸热。分析了转炉出钢温度过高的危害及原因。通过提高合金烘烤温度,开发应用新型保温覆盖剂,采用钢包综合砌筑技术、智能吹氩和中间包保温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转炉出钢温度,平均出钢温度降低10℃以上。炼钢系统低温均衡可控,产品质量提升,并且冶炼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19.
统计分析了LZ20Mn2、20MnV6、20MnTiB等钢种钢水在钢包中停留时间(<135 min~>240 min),出钢温度(<1 640℃~>1 650℃),连铸平台钢水温度(<1 540℃~>1 580℃),钢中Mn含量(<0.5%~>1.3%)对70 t钢包水口自开率的影响。得出随着钢包停留时间延长,出钢温度和连铸平台钢水温度提高,以及钢中Mn含量的增加,钢包自开率可由98.8%降至76.8%。通过加强引流砂用前烘烤,及时清理钢包中残钢残渣,清扫水口,钢水在钢包中平均停留时间由原180 min降至160 min,使钢包自开率由原88.4%上升到97.3%。  相似文献   

20.
110t钢水罐热损失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水自出钢到铸毕,在罐内停留期间因散热而降低温度,对钢水罐和钢水进行热测定可确定热损失量及散失途径。本文介绍了钢水罐热损失及钢水瞬时平均温度的计算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采用的计算方法用于不同的条件下,可预测浇铸过程中钢水的降温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