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钙基膨润土制备4(。A)沸石分子筛酸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钙基膨润土为原料,探讨了制备4A沸石分子筛的酸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酸化工艺条件是H2SO4质量分数40%、酸土液固比4:1、酸化温度95℃,酸化时间8h。  相似文献   

2.
在油脂氢化的废触媒回收工艺中,酸化工序是最重要,但时间最长、能源消耗最高的工序,目前国内的控制条件是:酸化时间14~16小时,氧化酸化时间2小时,静止时间4小时。(见右下表)从总的工艺条件看,从酸化到静止结束约为20~22小时。然而试验证实,酸化时间可以大大缩短,可用化学原理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因各种条件的制约,笼统酸化、连续油管酸化等传统酸化工艺在南海东部油田应用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传统酸化工艺在施工过程中的局限性,对工艺进行相应改进,包括创新应用钻杆/油管工具串、优选针对性的酸化目标点、施工程序的标准化,从而提高酸化排量,实现对水平井有重点、有力度的解堵和改造.截至到2020年12月,该工艺累计在南海东部油田推广应用12井次,增油18.35万m3,取得了显著效果.该工艺简单高效,成功率较高,有效期较长,成为水平井酸化改造的一种有力措施,具备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海上疏松砂岩储层具有高孔、高渗、流体性质较为复杂的特点,在长期生产井生产和注水井注水过程中易受各种伤害而影响单井产量或注水能力。选取模拟储层渗透率的人造岩芯,开展单脉冲、单酸化、先脉冲后酸化、先酸化后脉冲和脉冲酸化5种工艺对岩芯渗透率改善效果的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脉冲工艺K/K0平均增加2%,单酸化工艺K/K0平均增加1%,先酸化后脉冲工艺K/K0平均增加7%,先脉冲后酸化工艺K/K0平均增加5%,边脉冲边酸化复合解堵工艺后K/K0增加8%,渗透率改善效果大于其他4种工艺,增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在水解酸化池投加FeSO4的方法来对"水解酸化—好氧氧化"(A—O)工艺进行改进。对比了水解酸化池有无投加FeSO4时,A—O工艺系统的运行结果,同时研究了FeSO4投加量对A—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了FeSO4的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未投加FeSO4的,当进水水质为COD 653mg/L、色度480倍、pH=9.2、水解酸化池的反应时间为7h、FeSO4投加量为30mg/L时,去除效果最佳,再经好氧反应器处理7h后,出水水质为COD 88mg/L、色度52倍。  相似文献   

6.
水平井酸化酸压增产技术工艺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酸压是油气藏增产、注水井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油气田开采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本文概述了水平井酸化的处理特点,简介了水平井酸压中布酸工艺;针对水平井酸化处理的技术难点及不同的油藏条件,阐述了水平井酸化酸压工艺发展现状;讨论了水平井酸压增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利用膨润土合成4A沸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膨润土为原料,通过选矿提纯,酸化,碱化,成胶,晶化这一工艺过程合成了4A沸石,并探讨了分子筛的合成条件。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化沉淀、树脂吸附工艺对四溴双酚A生产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确定了酸化的最佳pH、吸附及解吸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具有较好的吸附-脱附性能,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对COD及氯苯的去除率分别为70%和65%,树脂重复利用30次后仍具有较稳定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水解酸化-SBR-混凝工艺处理榨菜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解酸化-SBR-混凝工艺处理榨菜废水试验得出,在水解酸化池HRT为6h,SBR条件为0.5 h进水+10 h好氧+4 h厌氧+1 h沉淀+0.5 h闲置(曝气量6 L·min-1,污泥浓度4 000 mg·L-1),混凝试验PAC和PAM投加量分别为300mg·L-1和6mg·L-1条件下,COD、SS、氨氮和总磷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5.03%、84.9%和95.32%,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模拟老卤和实际老卤中的锂,试验结果表明:以TBP为萃取剂、MIBK为稀释剂和协萃剂、FeCl3为共萃剂组成的萃取体系TBP-MIBK-FeCl3具有对锂萃取率高、选择性好、不产生第三相的优点。通过模拟老卤试验得到的萃取阶段的工艺条件为:萃取相比为3∶1,转速为250r/min,温度为室温;采用优化的萃取工艺条件萃取实际酸化老卤,由于其他杂质离子的存在和锂的浓度的不同使实际酸化老卤中锂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青海锂业酸化老卤和中信国安酸化老卤1#萃取率超过88%,因此通过模拟老卤得到的萃取工艺条件可用于青海锂业酸化老卤和中信国安酸化老卤1#中锂的萃取。  相似文献   

11.
以尿素-甲醛预聚物为壁材,取复配好的阿维菌素与甲氰菊酯乳油,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阿维·甲氰微胶囊.并按此合成方法进一步研究工艺条件(pH值及催化剂,酸化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内容比率,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对制备微胶囊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H4Cl做酸性催化剂,终点pH值为2,酸化时间为3h,固化温度为60~70℃,固化时间为1~2h,W囊壁/W囊芯为0.8~1.0,搅拌时间约8min适宜,搅拌速度为7档较佳.  相似文献   

12.
李安民  李一兵  耿书元  宋培中 《煤化工》2007,35(3):51-53,63
研究了钙化法制备草酸的工艺条件,并确定了其钙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配料比(Na2C2O4:Ca(OH)2)为1:1.15,反应时间为1h~3h,反应后NaOH质量浓度为95g/L,其中对转化率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配料比;酸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80℃,配料比(CaC2O4:H2SO4)为1:1.25,反应时间为1h,硫酸初始质量分数为35%。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将盐酸L-麻黄碱直接经过乙酰异构化、酸化水解工艺过程异构化为盐酸D-伪麻黄碱的新工艺,其工艺的优化条件是盐酸L-麻黄碱与乙酸酐的配比(摩尔比)为1∶3.5,酰化异构化温度100℃,酰化异构化时间7 h。酸化水解步骤所加入的浓盐酸(36.5%)与原料的配比(摩尔比)1.5∶1,酸化水解温度90℃,酸化水解时间8 h,产品盐酸D-伪麻黄碱收率大于98%。  相似文献   

14.
镀铜铁屑/H2O2法预处理油田酸化废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镀铜铁屑/H2O2法预处理华北油田酸化废水,考察了初始pH、H2O2加入量、镀铜铁屑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铜铁屑/H2O2法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初始pH为3.52、H2O2加入质量浓度为40 mg/L、镀铜铁屑加入质量浓度4g/L、反应时间30min,此时CODCr去除率达到90.2%,为酸化废水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贵州盘州煤矸石为原料,以硫酸为酸浸介质,实验过程中将上一实验的实验产物作为下一实验的实验原料,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来探究煤矸石中酸溶物的整个溶出过程,所得实验结论如下,煤矸石中碳酸盐的溶出较为容易,在低温低酸量下就能大量溶出,溶出工艺条件为低温酸浸;赤铁矿的溶出条件为高温酸化;高岭石在低温酸浸阶段部分溶出,在酸化反应阶段大量溶出,溶出工艺条件为高温酸化,温度需高于100℃;锐钛矿在低温酸浸阶段无明显溶出,在高温酸化阶段才大量溶出,溶出工艺条件为高温酸化,温度需达160℃。中和液中溶出的铁、钙、镁可用作铁系产品、钙系产品和镁系产品,酸浸液中溶出的铝和钛可用作铝系产品和钛系产品,实现了富硅除杂的酸浸渣可用作硅系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利用糖精钠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废酸水制备硫酸铜的最新技术,并对焙烧氧化、酸化、浓缩、结晶等过程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前桩西酸化工艺主要油两种:一是常规酸化,另一种是填砂或者卡封单层酸化,该工艺不能完全满足目前桩西不动管柱酸化2-3层要求,因此研究出了高温、高压分层酸化工艺管柱,该工艺较好的解决了低渗透层段非均质性及高温、高压深井的酸化工艺问题,提高老区中、低渗透层段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酸化是改造近井地带污染的最直接有效的处理方式,随着工艺技术水平的发展,各种酸化方式和化工材料应运而生,基本解决了各个油田实施酸化作业的需要,但是各种工艺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单一的工艺难以解决复杂地质条件的情况。相态转换分流酸化利用相态转换剂、相态转换活化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酸液在液态←→固态←→液态之间多次转换。可以满足油田分流酸化增产改造的需要。本文从相态转换原理,通过相态转换酸在花土沟油田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原位聚合法制备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冯薇  王申  王丽 《精细化工》2002,19(9):538-540
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的酞菁绿G颜料微胶囊 ,采用了酸催化下的缩聚反应工艺。讨论了反应介质的 pH值、催化剂、酸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微胶囊粒径及其分布、微胶囊结构的影响。优化的缩聚反应条件为 :以NH4 Cl做酸性催化剂 ,酸化时间 4h ,终点 pH值为1 5 ,固化温度 70℃ ,固化时间 2h。可制得包覆良好、粒径分布均匀且平均粒径小于 5 μm的流动性固体微胶囊。  相似文献   

20.
海上疏松砂岩储层具有高孔、高渗、流体性质较为复杂的特点,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储层堵塞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对于油田开发极为不利。选取模拟储层渗透率的玻璃微观刻蚀模型,开展单脉冲、单酸化、先脉冲后酸化、先酸化后脉冲和脉冲酸化五种工艺对玻璃微观刻蚀模型改善效果的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单脉冲工艺驱替和波及面积占比为2%,单酸化工艺驱替和波及面积占比为3%,先脉冲后酸化工艺驱替和波及面积占比为5%,先酸化后脉冲工艺驱替和波及面积占比为9%,脉冲酸化工艺驱替和波及面积占比为11%。脉冲酸化工艺波及面积最佳。研究成果为海上油田深部解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