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王信颖 《城市住宅》2021,28(5):60-62
村落意象指村落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印象感知,是村落独特的形象名片.基于徽州建筑文化传承视角,以"安徽省黄山市三江口黎阳地段村落意象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塑造具有历史文化脉络与特质性的村落意象.村落意象塑造应在城市设计思想指导下,从战略审视和整体空间设计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与政治、文化中心.中央国家机构在当代北京城市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本文中,将中央国家机构的主入口空间定义为"国门空间"."国门空间"是国家与公众发生沟通的重要窗口与核心纽带,其空间形象往往也是城市和区域的重要意象形成来源和形象标识.因此"国门空间"在北京城市公共空间中具有非常典型的研究意义.同时,通过对中央国家机构主入口空间的分析和研究也必将对其它各级行政单位的主入口空间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诸城,又称"龙城",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地处山东半岛腹地,东靠青岛,西接沂蒙,北上潍坊,南临日照.诸城不仅以"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股份制改造"、"为民联动服务大合唱"而闻名,更以独特的"龙城"形象体现着"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城市特色.市区道路笔直宽阔,城市布局井然气派,宛如一颗巨大的明珠镶嵌在齐鲁大地上.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影响力不断扩在,这一切都与我市"搞好城市建设,发展城市特色"的建设城市思路分不开.  相似文献   

4.
周晓  郑俊 《建筑与文化》2021,(11):149-152
生态景观廊道是国土空间生态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缝合城市空间肌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彰显城市景观特质、营造城市活力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技术方法,以昆山市昆太路生态景观廊道为例,从"双修"技术体系构建、功能内容优化、主题形象塑造、生态技术应用、全过程咨询服务五个层面系统研究城市生态景观廊道"双修"改造的技术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空间的更新提升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周晓  郑俊 《建筑与文化》2021,(11):149-152
生态景观廊道是国土空间生态资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缝合城市空间肌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彰显城市景观特质、营造城市活力空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运用"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技术方法,以昆山市昆太路生态景观廊道为例,从"双修"技术体系构建、功能内容优化、主题形象塑造、生态技术应用、全过程咨询服务五个层面系统研究城市生态景观廊道"双修"改造的技术路径,以期为同类型空间的更新提升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提升城市空间治理能力,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韦尔的新书<城市与汽车>从重新理解"城市"这一基本概念入手,将城市机动性放在城市发展基本要素之一的高度来认识,并阐述了它与城市功能空间布局之间的相互作用.运用这一城市观,他分析了当前法国城市发展问题的成因,随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建议和方法,如制定地产政策、控制城市地区小汽车的交通速度等.本书是作者在研究如何整合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规划问题上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南宁市为例,阐述景观生态学模式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强调通过运用城市设计的基本法则和对物质景观要素进行再塑造,展现城市健康风采与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8.
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城镇旅游竞争的核心之一。本文基于城镇旅游文化形象与城市设计的内在空间关联,以六安市佛子岭城镇滨水地区城市设计研究与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为例,从城市设计思想方法的角度展开了"城镇旅游文化形象定位及其建构"的探讨。认为城镇风貌、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与城市设计,其整体目标与本质特征都是致力于城镇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城镇旅游文化形象的建构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设计的基本问题,应从城市设计战略与整体空间设计两个层面来开展。  相似文献   

9.
新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在法律上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特色塑造的必要性.在急于摆脱"千城同貌"尴尬局面的目标下,赣榆城市特色的塑造就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如何通过空间布局、绿地景观系统等方面,整理赣榆城市整体空间环境品质意境,打造赣榆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艺术特色,构筑赣榆整体景观的形象框架,塑造赣榆充满"河海灵韵"的滨海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0.
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北京市的东西轴线,是北京"两轴-两带-多中心"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神州第一街",长安街上分布着众多的党政机关、重要金融机构、大型公共建筑和历史文物,长安街在我国政治生活和全国人民心目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和神圣的地位,体现着首都形象和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1.
郑刚  陈雷  华绚 《时代建筑》2007,(2):126-131
上海南站作为21世纪上海市陆上交通枢纽,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流为主、环境优美"的指导思想,凸现了"大交通、大空间、大绿化"的设计理念,在枢纽的流线组织、建筑形象、环境设计以及新材料新技术的创新和运用上做了积极的尝试,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流线的全新组织、大空间概念的运用以及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文章以主站屋的空间组织为主,介绍上海南站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2.
村落意象指村落在人们脑海中形成的印象感知,是村落独特的形象名片。基于徽州建筑文化传承视角,以"安徽省黄山市三江口黎阳地段村落意象城市设计"为研究对象,提出运用城市设计思想方法塑造具有历史文化脉络与特质性的村落意象。村落意象塑造应在城市设计思想指导下,从战略审视和整体空间设计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讲"垃圾分类工作就是新时尚",无疑是对上海城市管理的激励,也是对全国城市管理的一种鞭策。城市如人,必须内外皆修,方得人尊敬,要有"里子",即深厚的文化积淀,还需有"面子"。当今城市竞争日益激烈,每一个城市都非常注重文化底蕴与形象管理,因此,都要在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建筑现象学的产生是为了探寻建筑存在的本质意义以及在此意义指导下的空间环境塑造行为.城市空间与建筑空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城市空间在宏观意义上可以类似于建筑空间.因此,运用"场所精神"对具体的、狭义的空间环境感知拓展至更加宏观抽象的、广义的城市本质的感知,并以此解释城市的本质对于人们的城市辨别感、认同感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韩颖 《城市住宅》2021,28(6):173-174,176
罗伯·克里尔在其著作《城市空间》中提出"城市和其他地方的建筑之间的所有类型空间都是城市空间",人们可以从城市所提供的各个方面感知外部空间.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我们不是简单的旁观者,而是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城市唤起人们的视觉感知,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城市的形象.人们对城市空间认知的影响因素,无论是城市印象还是秩序,均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空间的认知.论述城市空间如何受人们的环境印象和秩序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形象是其外在宏观物质形象与内在微观精神形象的总和;好增益,劣生害.为此要在人与自然和谐观导向下,创建优良的城市物质形象“硬”系统与精神形象“软”系统,塑造美好的城市传统形象根基,消除城市建筑“方块风”对城市传统风貌的恶劣损害.城市形象好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优增益,劣生害,影响现时城市发展质量,关联未来前途命运,成为城市问题的新热点.为此,探索城市形象与塑造对策的理性思考问题,就有现时应用与未来导向的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长期以来城市建筑设计大都出于自身经济考量和形象展现而各自为政的现象,局部地块的建筑设计应从城市的角度出发运用"城市填充"的设计方法,其目的在于以一种超越场地的视野进行整体思维和设计,从局部入手对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施展影响,建立积极的城市空间秩序。  相似文献   

18.
北京需要借鉴世界城市地区土地利用形态的经验,开拓自身的成长路径 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是人类城市聚居行为在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建设随时间的积淀.本文通过比较北京与伦敦、巴黎、纽约、东京在土地利用形态上的差异,试图找出北京成长为世界城市的形态拓展路径,希望能够透过现象,把握城市生长、发展的本质特征. 城市规划理论研究者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城市土地利用形态的研究,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开端的"田园城市"到"有机疏散""卫星城理论""带型城市""光明城市""紧凑城市"等一系列理论都对城市未来形态的整体或者某一方面做出了明确的理念阐述.相较之下,"世界城市"相关研究中对于土地利用形态的阐述尚不明确.作为"世界城市"概念运用的开端,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德国诗人歌德和1915年将当时西方一些国家正在发展中的大城市称为世界城市的苏格兰人类生态学家格迪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历史文化是有形象的、给人直观印象与感受的文化.人们在漫长的城市建设历史年代里,不断地认识环境、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与自然环境长期磨合,为今天的城市留下了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天人合一的城市环境文化.……  相似文献   

20.
长沙市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先阐述设计城市旅游形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及相关的理论,而后以长沙市为例,通过对影响长沙城市旅游形象要素的分析,运用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尝试构建长沙市旅游形象,并强调实施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