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矿物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廖立兵 《硅酸盐通报》2010,29(5):1067-1071
对已提出的矿物材料定义、矿物材料分类方法和矿物材料学定义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矿物材料定义、矿物材料分类方法和矿物材料学定义应在尽量符合材料学有关定义和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体现矿物材料的特点.提出了新的矿物材料定义、矿物材料分类方法和矿物材料学定义,讨论了新定义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2.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偏光显微镜,对官板乌素煤矿6#煤层中矿物赋存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各种矿物的成因。结果表明,官板乌素6#煤层中的矿物主要为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以及少量的硫化物矿物和氧化物、氢氧化物、硫酸盐矿物等。  相似文献   

3.
油藏矿物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油藏矿物对稠油水热裂解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本文对油藏矿物的成分、结构、表面活性以及其催化性能等做简单的论述。首先从矿物特殊的结构入手,研究了矿物的表面功能基和发生的表面反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矿物具有的催化性质及其应用。之后对油藏矿物的组成和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作了简单分析,研究了油藏矿物对水热裂解反应的催化机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矿物含量的方法。首先利用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高岭石等14种沉积岩中的常见矿物制作了49组矿物混合物,这些混合物中各矿物的相对含量已知并符合各矿物在沉积岩中的分布规律。然后利用FTIR测量各组混合物中矿物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的误差在±2.6%以内。最后列举了2个利用FTIR方法进行矿物定量分析的实例,说明这种方法的精确性以及优势。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选矿过程中,生物作用主要是发生在矿物表面,利用生物的调节作用使矿物表面电性、疏水性及润湿性等发生改变,有利于矿物的生物加工与处理。微生物在矿物表面产生的界面作用涉及的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笔者对矿物表面与微生物之间的静电引力作用、特性吸附作用、黏附作用和微生物对能源物质需求的作用等进行分析,探讨了微生物对矿物表面的作用特点及矿物表面物理化学特性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和揭示矿物表面的生物调节改性的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磨矿的概念及工作原理、磨矿介质的分类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含量较为丰富的钾盐类矿物为研究对象,针对磨矿介质对钾盐类矿物的浮选影响展开了分析,主要影响有钾盐类矿物粉碎程度、钾盐类矿物分级程度、钾盐类矿物粗糙程度等。  相似文献   

7.
《辽宁化工》2021,50(9)
碳酸盐岩主要是由沉积的碳酸盐矿物组成,还混杂有陆源矿物、黏土等。但将碳酸盐岩中的矿物单体解离出来却非常困难,综述了目前使用浮选法、重选法、磁选法、化学法解离碳酸盐岩中的矿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助磨剂和微波加热技术在矿物单体解离上的应用。并对几种分离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无机矿物具有优异的硬度、尺寸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并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等优点,将无机矿物添加到木塑复合材料中可以改善木塑制品的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概述了无机矿物的几何形状、粒径及表面特征,总结了无机矿物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分散方法以及增强木塑材料力学强度和热性能的机理,指出了无机矿物在木塑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多种无机矿物填料混合使用以开发出更加高效环保的新型木塑制品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晶体化学是矿物分选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在矿物浮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工作总结了晶体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在氧化铜矿物浮选中的应用,介绍了氧化铜矿物晶体结构特征、表面特性及可浮性研究现状,综述了晶体化学在氧化铜矿物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研究及浮选条件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晶体化学在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煤中典型矿物可以分为6种:黏土矿物、硫化物、磷酸盐、碳酸盐、硫酸盐和其他矿物。煤中矿物在升温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对煤灰黏温特性影响较大,因此煤中矿物构成对煤炭的应用范围和利用途径造成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煤中主要矿物的构成和不同矿物组合在升温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可为气化原料煤的选择和调节气化用煤煤灰黏温特性提供参考。笔者阐述了煤中主要矿物在高温下的转化过程及其主要产物。将高岭石、伊利石、黄铁矿等8种矿物根据矿物特性分为3组,采用FactSage软件在1 000~1 600℃进行了模拟研究。计算过程中选择惰性气氛,每隔100℃进行一次计算,每个矿物均以1 mol的量参与计算,出现新的矿物或旧矿物消失的条件下,该温度点的矿物组成也进行模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高岭石和伊利石组成的系统在1 600℃时仍存在莫来石,透长石在1 145℃消失,1 145~1 286℃生成了白榴石。黄铁矿、磷灰石、方解石、菱铁矿、石膏、石英组成系统生成的铁尖晶石在1 106℃消失,羟基磷灰石在1 455℃时消失。当8种矿物共存时,生成的羟基磷灰石在1 285℃时消失,莫来石在1 118℃时消失。1 448℃后固体大部分进入熔渣。莫来石是煤中典型的耐高温矿物,当煤灰中低熔点矿物形成熔渣后,可与莫来石反应生成低温共熔物,降低了煤灰中固体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煤灰黏温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γ-C2S不锈钢渣碳储存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不锈钢渣的综合利用率。通过研究主要碳化参数(如液固比、成型压力、CO2分压)对不锈钢渣碳化性能的影响规律来评估不锈钢渣的CO2储存能力,以期能够提供更佳的不锈钢渣碳化过程。利用XRD、SEM/EDS、DSC/TG分析对不锈钢渣碳化产物组成及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探索其碳化机理。结果表明,较佳碳化参数为成型压力为2.50 MPa,液固比为10%,CO2分压为0.3 MPa。较佳碳化条件下每千克不锈钢渣可固化储存CO2气体约123.6 g。不锈钢渣碳化过程以γ-C2S碳化反应为主,碳化产物中出现了片状、颗粒状的CaCO3,随碳化时间延长,晶体逐渐长大为团簇状。因此,利用不锈钢渣储备碳及制备碳化制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大宗化利用钢渣尾泥,以河北迁安的钢渣尾泥为研究对象,借助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测试方法,研究了钢渣尾泥在矿渣-脱硫石膏体系中的水化硬化特性。研究表明,经机械粉磨后的钢渣尾泥仍表现出较好的水硬胶凝特性,与普通钢渣-矿渣-脱硫石膏体系相比具有早期强度高的优势,其水化产物主要为钙矾石(AFt)和水化硅酸钙(C-S-H)凝胶。在水化反应过程中:钢渣尾泥为体系提供碱性环境,促使矿渣中玻璃体解离;矿渣水化不断消耗羟基,进一步促进了钢渣尾泥的水化;脱硫石膏为体系提供大量的Ca2+和SO2-4,这些离子与体系中的凝胶反应生成AFt。三者相互渗透协同反应推动了水化反应持续进行。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试水泥浆体的凝结时间、抗压强度、电阻率,同时结合水化产物分析及热力学模拟,研究了不同掺量钢渣粉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钢渣粉质量掺量的增大,初凝时间呈先延长后缩短的趋势,且在掺量为20%时达到最大值。在28 d龄期内,掺入钢渣粉的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均小于未掺入钢渣粉的硬化浆体,但在龄期达到60 d和90 d时,掺入40%钢渣粉试样的抗压强度均大于未掺入钢渣粉的试样。钢渣粉与硫铝酸盐水泥复合浆体的电阻率在水化初始阶段随着钢渣粉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在水化后期(约3 h后)则随钢渣粉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在1 d龄期内,钢渣粉掺量为40%的试样中的钢渣粉发生了水化反应,使得水泥浆体在减速期的水化速率最大。由热力学模拟结果可知:在钢渣粉掺量为40%的试样中,C2S在10 h后开始进行水化反应,C2ASH8则在168 h后开始生成;当钢渣掺量大于15%时,随着钢渣粉掺量的增大,钙矾石和铝胶的生成量逐渐减少,C2ASH8的生成量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4.
采用XRF、ICP-OES、XRD、SEM-EDS测试技术与碱消解法结合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对四种钢渣试样进行测试分析,研究钢渣中铬元素的存在形态及分布特性.结果 表明:四种钢渣试样的铬元素含量在500~6600 mg/kg范围内,且六价铬离子含量较少;钢渣试样的铬元素含量与其碱度、铝铁比大致呈反比关系;钢渣中铬元素...  相似文献   

15.
将转炉钢渣磨碎筛分,从钢渣投加量、吸附时间、酸性条件等方面探究其对水溶液中Ni2+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并讨论Cu2+对钢渣吸附Ni2+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00 mL浓度为50 mg·L-1的Ni2+溶液,用200目(0.074 mm)0.15 g的钢渣处理30 min,Ni2+的吸附率为99.88%。钢渣吸附Ni2+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钢渣吸附Cu2+与吸附Ni2+属于竞争吸附,且钢渣对Cu2+的吸附能力优于对Ni2+的吸附能力。钢渣吸附Ni2+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伴随着物理吸附,且随着钢渣表层吸附位点的减少,钢渣对Ni2+的物理吸附作用会逐渐减弱。该研究对处理工业含Ni2+与Cu2+的废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钢渣的膨胀破坏与抑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肖琪仲 《硅酸盐学报》1996,24(6):635-640
利用XRD,DTG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类型钢渣在各种水热条件下的水化产物及其膨胀怀,并探讨了抑制钢渣膨胀匠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钢渣经水热处理后普遍有膨胀现象,其强度也不高;加入硅质材料可以降低钢渣的C/S比,使水化产物中的硬下石含量增加,耐压强度提高;SiO2和MgO在高温高压水热条件下可生成稳定的含镁水化物,阻碍方镁石的继续水化;砂的存在能够有效地抑制钢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膨胀。本工作可为开发钢渣  相似文献   

17.
以磷酸与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钢渣获得改性多孔钢渣,用其取代部分炭黑与橡胶复合制备改性多孔钢渣基橡胶复合材料,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表征多孔钢渣和改性多孔钢渣制备阶段生成物的组成结构,用X射线衍射仪表征不同制备阶段生成物的矿物组成。用比表面积与孔隙度吸附仪表征多孔钢渣的孔结构,从微观层面揭示复合材料的制备机理。依据相关国家标准对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邵尔A硬度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适量磷酸在不破坏钢渣结构的前提下可有效去除钢渣中的大部分f-CaO,形成具有良好比表面积与孔体积的多孔钢渣。硅烷偶联剂KH550在多孔钢渣表面被吸附并与羟基发生化学作用,使多孔钢渣表面组成结构发生变化,改善其表面的无机特性。复合材料中橡胶与改性多孔钢渣以物理方式复合,橡胶对改性多孔钢渣包裹良好。硫化过程中橡胶内部线型大分子转变为三维网状结构,改性多孔钢渣中的Ca2SiO4发生水化反应形成Ca(OH)2。  相似文献   

18.
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正处在关键时期,各地建材企业克服市场需求不足、生产销售与物流受限、人员返岗不足,资金供应短缺等诸多困难,积极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措施,应对当前疫情对行业、企业造成的冲击。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统筹抓好“六稳”工作的有关决策部署,引导建材行业广大企业坚定信心,有效采取各种措施,在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因业、因企施策,根据上下游市场需求变化,全面筹划、合理有序部署好全年的改革发展,有效组织好当前的复工复产,努力推进行业发展和经济稳增长,保障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继续扎实推进行业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确保全年各项发展任务和经济增长目标顺利实现。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将钢渣、矿渣微粉与废弃混凝土碎料混拌制备钢渣-杂填土基层,并对其性能开展研究。体积安定性试验表明,矿渣微粉具有明显抑胀作用,掺入50%(质量分数,下同)钢渣、50%杂填土以及外掺钢渣质量30%矿渣微粉的试件的10 d高温水浴膨胀率仅为1.32%,而未掺矿渣微粉的试件3~5 d膨胀率均超过2%限值。7 d无侧限抗压强度和28 d劈裂强度正交试验表明:7 d无侧限抗压强度、28 d劈裂强度影响因素大小顺序为钢渣、水泥掺量、混凝土碎料占比、土壤固化剂;各组试件中7 d无侧限抗压强度、28 d劈裂强度最大值分别为12.41 MPa、2.24 MPa;钢渣-杂填土基层最佳配比为50%钢渣、50%杂填土(m(混凝土碎料)∶m(素土)=6∶4),外掺钢渣质量40%的矿渣微粉、5%水泥、0.018%固化剂,此时试件具有良好的水稳定性。强度影响因素试验表明,矿渣微粉对试件强度的增幅影响最大。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在矿渣微粉和土壤固化剂的作用下,钢渣中f-CaO被有效消解,团聚体与混凝土碎料、钢渣颗粒的密实包裹阻止了内部水分的挥发和外部自由水的侵入,既保证了钢渣-杂填土基层的强度,又有效抑制了膨胀。  相似文献   

20.
钢渣混凝土存在着诸多缺陷,限制了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因此本文探究并提出了钢渣混凝土性能优化方案。首先分析了钢渣对混凝土自重、和易性和体积安定性的不利影响,并建议了可行的优化方案。接着,从钢渣替代率的角度,对钢渣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合适比例的钢渣用量在混凝土中的再生利用是可行的,且钢渣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较优于普通混凝土。最后,在全文分析的基础之上,为了充分优化钢渣混凝土的性能,建议将钢渣作为粗、细骨料和钢渣粉的替代率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本文旨在探究钢渣及其替代率对钢渣混凝土性能优化的影响,并建议可行的优化方案,为工程应用试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