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思懿  铁生年 《硅酸盐通报》2013,32(9):1916-1920
本文研究了以酸作为浸取剂浸取除铁提纯硅片切割副产物的工艺过程.通过研究酸的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除铁效率的影响,提出了较合适的提纯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当酸的浓度为3.0 mol/L、液固比为2∶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50 min时有较好的除铁效果.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除铁率达到98.15%.该工艺为后续提纯碳化硅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低品质叶蜡石矿石中含有较大量的铁杂质,白度低,因此其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常见的非金属矿的增白方法有物理磁选方法、酸洗法、煅烧法、还原法等,这些增白方法由于叶蜡石的特殊结构而对叶蜡石并不完全适用.针对叶蜡石的结构特点,研究在煅烧法和酸洗法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增白方法:煅烧-酸洗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叶蜡石原矿进行除铁增白处理,成功地将白度为71%的叶蜡石原矿粉提高到90%以上,得到了高品质的叶蜡石粉.实验还进一步研究了煅烧温度、酸液质量分数和酸洗温度对叶蜡石白度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工艺条件:煅烧时间为2 h,煅烧温度为700℃,酸液质量分数为20%,酸洗时间为2 h,酸洗温度为70~80℃.  相似文献   

3.
钴溶液中除铁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废硬质合金处理后的溶液的除铁工艺研究,提出采用黄钠铁矾法代替原有的中和水解法除铁工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黄钠铁矾法除铁能降低钻的损失,pH值等于2.5~3.0,温度大于95℃,反应时间为2h的处理条件下,除铁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煤矸石提取氧化铝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以萤石为助剂煅烧活化煤矸石,考察了煤矸石煅烧活化和溶出条件对煤矸石中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实验表明,最佳煅烧活化条件:石灰石与煤矸石质量比为2.5;萤石用量为1%(质量分数);煅烧温度为1 260℃;烧成时间为90 min。溶出的最佳工艺条件:溶出温度为85℃;溶出时间为2.0 h;Na2CO3质量分数为9%;液固比为3.5(体积质量比,mL/g)。在此条件下,煤矸石中氧化铝的溶出率高达90.5%。  相似文献   

5.
解一超  韩志伟  倪欧琪 《广州化工》2012,40(19):63-65,132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爆轰法制备氧化铈粉末的提纯工艺,并对影响氧化铈纯度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适当的降低氧化铈的质量浓度可以有效的提升氧化铈粉体的纯度;同时酸洗的时间、酸洗的反应温度、硝酸浓度均对氧化铈粉末的纯度有较大影响,得出了氧化铈粉体提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洗时间12 h,氧化铈质量浓度66.7 g/L,硝酸浓度0.6 mol/L,酸洗反应温度90℃。按此提纯工艺可以得到纯度为99.95%的氧化铈粉末。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接煅烧(单纯热活化)和球磨后煅烧(机械-热复合活化)两种方式活化太原西山煤矿预处理的煤矸石,考察了球磨时间、煅烧温度对煤矸石硅铝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热复合活化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热活化,太原煤矸石的机械-热复合活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球磨20 min,650℃煅烧2 h。此时硅溶出量68.46 mg/g,铝溶出量为131.69 mg/g。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哈密钾长石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研究了碱溶体系和磷矿—磷酸酸溶体系对哈密钾长石提钾工艺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碱溶体系下最适宜提钾条件为:反应温度210℃、反应时间3.0h、钾长石∶NaOH1∶1.4(g/g)、钾长石与水的体积比1∶3(g/mL),可溶性钾的最大提取率为93.19%;磷矿—磷酸酸溶体系最适宜提钾条件为:反应温度260℃、磷酸质量分数85%、钾长石∶磷酸1∶4.5(g/mL)、钾长石∶磷矿1∶0.25(g/g)、反应时间3.5h,可溶性钾的最大提取率为91.48%。提钾后的残渣的XRD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工艺条件下钾长石的主衍射峰均消失,表明钾长石已基本分解。提钾工艺比较性研究表明,哈密钾长石在碱溶体系具有较高的提钾率,工艺条件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8.
李振荣  李广福  邵俊杰 《陶瓷》2010,(10):16-20
通过实验研究玻璃基珠光颜料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比较珠光颜料的白度最终确定:预处理的最佳工艺为采用质量浓度为5%的碳酸钠溶液以固液质量比1∶20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清洗24 h。对应于10 g玻璃鳞片,制备玻璃基珠光颜料方法:加入1 ml的四氯化锡和2 ml硅烷;尿素的加入量为15 g,加入方式为将尿素的80%一次性加入到玻璃鳞片悬浮液中,20%加入到四氯化钛溶液中;水解的最佳温度为90℃;四氯化钛溶液的加入量为30 ml,钛液滴加速度为0.5 ml/min;煅烧的最优条件为500℃下煅烧2 h。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锅炉底渣的最佳煅烧活化条件,以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对锅炉底渣煅烧活化工艺做了研究。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表征观察了锅炉底渣的微观形貌和锅炉底渣中矿物组成,采用滴定法测定不同煅烧活化条件下所得的活化产物中氧化铝与二氧化硅的溶出率,确定了锅炉底渣的最佳煅烧活化工艺参数:锅炉底渣与NaOH的质量比为1∶1.2、煅烧温度为700℃、保温时间为2.5 h、升温速率为4℃/min。在此工艺条件下,锅炉底渣中莫来石和石英相基本消失,转化为可溶性的硅铝酸钠,锅炉底渣得到充分活化,锅炉底渣中硅铝溶出率最佳。  相似文献   

10.
固相反应法制备超细氧化铈的球磨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铈盐与草酸为原料,室温下通过机械球磨固相反应法合成前驱体草酸铈,经热分解得到超细氧化铈粉末。利用TG-DSC表征了前驱体粉末在热分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了产物的组成、大小和形貌。实验对比研究得出的较佳工艺为:机械球磨,填充率为40%,球料质量比为15∶1,球磨时间为2.5 h,400℃下煅烧2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铈颗粒粒径约为300 nm,大小均匀,颗粒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改性活性炭脱硫剂脱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蓉 《应用化工》2010,39(5):708-709,712
对煤质活性炭改性,包括加压水热活化、浸渍铜氨络合液,通过正交实验对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的脱硫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活性炭脱硫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加压水热活化压力为4.052 MPa,CuO/C为2.5%,煅烧温度为500℃,脱硫温度为25℃。各因素对改性活性炭脱硫活性的影响顺序为加压水热活化>煅烧温度>CuO/C>脱硫温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通过分子蒸馏法从怀化甜橙油中分离提纯低沸化合物的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得到的最佳分离提纯条件为:物料流量为0.4L/h、刮膜速度为350r/min、加热温度30℃、操作压力25Pa、冷却温度零下15℃,分离提纯的低沸化合物有强烈的柑橘新鲜感,其中非苧烯物质主要由α-蒎烯、月桂烯、辛醛组成,质量分数为75.24%。  相似文献   

13.
以磷石膏为原料,采用煅烧的方式制备β-半水建筑石膏粉,研究煅烧温度和煅烧时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煅烧温度130℃、煅烧时间38 min,得到的β-半水建筑石膏粉中半水石膏、无水石膏、二水石膏质量分数分别为66.39%、11.23%、3.11%。  相似文献   

14.
稻壳制备活性炭Plackett-Burman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最陡爬坡实验、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对以稻壳为原料制备活性炭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从影响碘吸附值的6个因素中筛选出氢氧化钠浓度、料液比、煅烧时间3个显著因素。通过最陡爬坡实验逼近最佳区域,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对显著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为2.50 mol/L、溶煮时间为60 min、料液质量比为1.125、煅烧时间为37.5 min、煅烧温度为600 ℃。在此工艺条件下获得碘吸附值为807.76 mg/g,通过可靠性实验验证,实验误差为0.283%,说明本优化工艺条件可行。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锌矿提锌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为原料,采用水浸的湿法工艺,浸取液净化除杂生产硫酸锌产品;水浸渣经煅烧、脱硅制备氧化铁红的新工艺。通过实验确定的最佳工艺条件:1)硫酸锌制备工序:水浸时间为1.5 h,温度为70~80℃,液固比m(水)∶m(废渣)=0.8∶1,氧化剂双氧水的用量为10 m L/L,置换助剂锌粉的用量为2 g/L;2)氧化铁红制备工艺条件:煅烧温度为635℃,煅烧时间为1.25 h,氢氧化钠浓度为12 mol/L,碱浸温度为120℃,碱浸时间为2.0 h,在上述条件下制得的铁红产品中氧化铁质量分数为82.61%。该工艺具有资源利用充分,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工艺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化学浸出法对脉石英矿石进行提纯试验。分别研究了HCl、H2C2O4和HF的浸出浓度、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等对脉石英中杂质元素Fe去除效果的影响。提纯石英化学组分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表征。结果表明,HCl浸出效果明显优于HNO3和H2SO4。适宜的除Fe工艺条件为:n(HCl)=3mol/L,n(H2CO4)=0.6mol/L、n(HF)=0.2mol/L,浸出温度为60℃,浸出时间为5h。验证试验可知,在设定工艺条件下,Fe去除率稳定在94%以上,脉石英精矿中Fe质量分数为4μg/g。  相似文献   

17.
采用铁炭微电解-混凝法对铝基材酸洗废液进行处理,优化了制备工艺及微电解处理工艺。结果显示,处理酸洗废液最好的铁炭微电解填料的制备工艺为:铁炭质量比为1:2、烧结温度900℃、煅烧时间为2 h;最佳反应条件为:pH为3,曝气量为0.9 L/min;反应时间缩短至1.5 h、填料投加量缩至15 g/L的反应出水可被0.2 g/L PAC高效混凝,混凝后出水水质达到处理要求。由此提升酸洗废液的处理效率、降低污泥和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针对煤化工生产过程中半焦粉煤渣存在多种杂质、阻碍其综合回收和高值化资源利用等问题,利用湿法酸碱调控沉降法工艺制备高纯度氧化铁红,研究了不同固液比、酸浸温度和时间、酸碱度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回收率和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浸过程的最佳制备条件:固液比为1∶6、硫酸浓度为3.68 mol/L、酸浸温度为160℃、酸浸保温时间为4 h;在碱式pH调控沉降体系条件下的最佳制备条件:碱源浓度为2 mol/L、pH为6.8;在煅烧过程中的最佳制备条件:煅烧温度为600℃、煅烧保温时间为2 h。在超声时间为10 min、离心转速为4 000 r/min条件下,半焦粉煤渣铁类化合物含铁质量占总质量由24.26%上升为98.12%,氧化铁红产品纯度达98.12%,回收率约为98.69%。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球磨法辅助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筛选球磨法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球磨法提取海带多糖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15 min、球磨转速500 r/min、料液比1︰125(m/V,g/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其提取率为7.71%。结论:优化得到的参数条件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重介绍了氨-硫酸铵法提纯次氧化锌的工艺,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对比,实验出了提纯次氧化锌的最佳实验条件为:提纯剂浓氨水∶硫酸铵(200 g/L)=5∶7,提纯剂的体积为12 m L,提纯反应温度为60~70℃,反应时间为12 min。在该实验最佳条件下的锌提纯率达到了96.18%,砷的残余量为0.001%,铁的残余量为0,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