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新工艺解决了原多次扩孔钻井存在的需要多个扩孔钻头,设备占用量大,工程成本高,辅助工作时间长,工效低的问题,通过一次扩孔完成钻井井筒钻进。介绍了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在袁店二矿的钻井参数选择、钻井直径设计等基本情况,为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技术的推广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
介绍朱集西煤矿矸石井采用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不用多次扩孔钻进,减少辅肋时间,提高工效,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3.
一、钻井法的现状 钻井法凿井是采用大型钻井机一次或经几次扩孔、化学泥浆护壁、压气提升反循环洗井、井壁地面预制、悬浮下沉、壁后充填固井的一种竖井井筒施工的方法。 我国钻井法凿井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末期,当时我们和原煤炭部煤炭研究院建井所、一机部矿山机械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制ZZS-1型钻井机,1969年6月在淮北朔里煤矿南风井首次试验成功。钻井法凿井全部作业在地面进行,具有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成井质量好等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朱集西煤矿矸石井采用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不用多次扩孔钻进,减少辅肋时间,提高工效,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5.
消息     
两淮特殊凿井公司自采用钻井法这一特殊凿井工艺以来,长期坚持技术改造和革新,不断提高钻井效率,现已钻成井筒13个,占全国8家采用钻井法施工单位成井总数的2/5。其中最深成井深度  相似文献   

6.
英国煤矿钻井技术立井机械化施工比传统的钻爆法在凿井速度、成本和安全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尤其对于含水的冲积地层。钻井法在英国应用已有较长历史,本文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介绍英国煤矿钻井技术的发展状况。1钻井技术简介钻井工艺方法有多种形式,一般如附图所示。井上钻机钻井法是利用地面上的大型钻井机自上而下凿井。开挖过程可按要求的直径一次成井,也可由扩孔钻机分次成井。用反循环泥浆来清除岩屑,并利用全井深的泥浆来维护井帮的稳定。井内钻机钻井法是利用井内钻机自上而下按要求的井径完成立井开凿,机上有操作控制人员,这种钻机一般在导向井的引导下钻进,岩屑靠自重落入下面的排矸系统。井上钻机反井法是先钻一导孔到地下巷道,再用井上钻机自下而上扩孔,岩屑靠自重落下,反复刷大直到设计断面。井下钻机反钻井法是由一安置在井底的反井钻机由下向上钻进,然后连续扩孔直到设计井径。2 水文与工程地质评价具体开凿方法与支护方法的选择取决于遇到的地层水文与工程地质条件,这在英国尤为重要,因为英国煤田地层条件受深度和地理位置的影响特别大。在英国,对地层条件评价的方法通常是在预定井筒中心线上打一勘测孔,然后对该钻孔及岩芯进行全面的测试分析,其中包括地层地质柱状  相似文献   

7.
文章简要陈述近些年来我国在应对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的矿井建设,发展起来的地层改性技术冻结法、地面注浆技术及取得的成就,在快速建井技术、工艺及装备方面,对冻、注、凿平行作业发展,新研究的钻注平行作业工艺,千米深井凿井技术及装备进行了论述说明,对于以机械破岩为核心,减少井下作业人员的"一扩成井"快速钻井法凿井新技术、大直径反井钻井凿井新工艺进行重点说明。文章还对建井技术发展进行展望,并介绍了目前正在进行的矿山竖井掘进机、斜井沿轴线冻结及非悬吊凿井装备配套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科学深钻的特点,针对科钻需要小钻取心大钻扩眼成井的独特施工工艺,对用于科钻扩孔钻进的扩孔钻头进行了详细的结构探讨,并针对即将实施的科松二井的地层提出了一整套适合该孔地层的PDC金刚石复合片扩孔钻头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井工开采大型煤矿向西部和深部发展新特点,论述了复杂地层条件下建井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系统阐述了矿井建井基础理论和重大技术进步,包括"一扩成井"钻井法凿井技术、反井钻井凿井技术、矿山竖井掘进机研制、千米深井控制冻结凿井技术、斜井冻结技术、斜井冻结技术、斜井沿轴线冻结法凿井技术、千米深井地面预注浆技术、地面"L型"钻孔围岩加固改性技术、"钻注平行作业"凿井技术、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技术和大型凿井井架及井壁吊挂技术;指出了矿山建井技术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十三五"矿山建井技术的重点研究内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朱集西煤矿矸石井采用钻井法凿井一钻成井工艺,不用多次扩孔钻进,减少辅肋时间,提高工效,降低钻井成本。  相似文献   

11.
一、两淮钻井施工概况钻井法凿井自1969年在淮北朔里南风井钻凿成功以来,先后在两淮钻成12个立井,累计成井深度2173.85m(表1),最大钻井  相似文献   

12.
自1969年我国淮北朔里南风井钻井法凿井试验成功以来,钻井法凿井技术在两淮地区蓬勃发展,截至1982年,两淮共钻成了12个立井井筒,其中主井1个、副井2个、风井9个,累计成井总深2177.3米,穿过表土累计深1692.7米、岩石累计深484.6米,最大钻井深度308.59米,最大钻井直径8.8米(成井6.8米),最高平均月成井速度为74.73米/月。 经过多年的钻井工程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目前,对于深度300米以内的立井  相似文献   

13.
竖井钻机钻井法具有施工安全性好、机械化程度高、井壁质量好等优点,可实现打井不下井,本质安全的目标。分析了我国西部与中东部钻井地层的差异性,中东部地层基岩占比不超过20%,而西部地层基岩占比超过80%;针对西部煤系地层厚基岩特性、井筒设计和钻机能力等条件,分析并计算了厚基岩地层竖井钻机钻井直径、深度和钻进分级,提出了进风立井“一钻成井”和回风立井“一扩成井”的钻井工艺;分析了不同地层条件下机械破岩钻进的钻压、转速等技术参数及对应的钻进速度,一次全断面钻进φ8.5 m井筒,钻头的破岩面积近56.8m2,宜采用低钻压和低转速的方式钻进,而φ4.2 m钻头超前钻孔和φ8.5 m钻头扩孔钻进时,可适当提高钻压以达到体积破岩的目的;根据钻井工程数据实测统计,进风井φ8.5 m全断面一次钻进深度达到491.0 m,最高月进尺62.3 m,回风井φ4.2 m钻头超前钻进深度513.1 m,最高月进尺110.4 m,φ8.5 m钻头扩孔钻进深度为511.0 m,最高月进尺171.3 m。陕北可可盖煤矿中央进、回风竖井是竖井钻机钻井法在西部煤系地层的首次成功应用,可为西部厚基岩地层竖...  相似文献   

14.
通过进一步完善钻井机具和工艺,加强企业科学管理,以提高钻井法凿井技术。  相似文献   

15.
钻井法凿井     
1.基本情况钻井法凿井是采用大型钻井机经一次或几次扩孔施工竖井井筒的方法,钻进时孔内充满泥浆,以保证井帮不坍塌,破碎下来的岩屑,用压气提升反循环洗井通过钻杆提升到地面。并在钻成的钻孔内,将预制井壁在泥浆中悬浮下沉到底,最后壁后环状空间充填水泥浆及石碴固井。全部作业在地面进行,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成井质量好,是通过深厚不稳定地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煤炭部于82年12月在淮北市召开了钻井法凿井技术发展论证会。钻井法凿井是用竖井钻机钻凿竖井井筒的特殊施工方法,其技术发展的关键是竖井钻机的研制。只有研制出高效能的竖井钻机,才能钻凿出高质量的竖井井筒。因此,会议集中地讨论了竖井钻机的研制和发展问题。会议认为: 1.钻井法凿井的突出优点是实现了凿井工人“凿井不下井”的多年愿望,大大地减轻了凿井工人繁重的  相似文献   

17.
矿山竖井掘进机凿井工艺及技术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国内外普通凿井、机械破岩为核心的钻井法、竖井掘进机钻井技术的发展,研究提出我国竖井掘进机凿井工艺,即反井钻机钻进导井,竖井掘进机扩大成井,破碎岩石通过导溜进入井下巷道运输。经分析提出采用专用井架提升钻杆实现竖井掘进机上提下放,并通过钻杆悬吊电缆、风水管路,提供竖井掘进机工作所需电力、水源,专用多功能吊盘实现破岩掘进和支护平行作业,通过钻头结构优化设计,采用井架、钻杆一次从井筒内将竖井掘进机直接提吊出井,解决设备井下拆卸难题。同时根据竖井掘进机采用滚刀破岩,依照适应的地层条件、工程条件,在合理的钻进速度基础上,确定了破碎岩石所需钻压和转速、功率、支撑力等参数,为竖井掘进机整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第二讲 钻井施工 一、钻井法凿井施工工艺 1.钻进顺序 一般根据钻井直径、钻井深度以及表土层厚占井筒总深度的比例等因素来选择钻井顺序。钻小直径井筒宜用一次全断面钻进。煤矿井筒直径较大,钻井施工多采用一次超前钻孔再分次扩孔的钻井顺序。当基岩部分所占比例小时,采用超前钻孔一次到底,然后扩孔钻进也一次到底,当基岩部分所占比例很大时则采用先钻表土层后钻基岩的钻进顺序。确定钻井顺序应以有利于提高破岩效果和提高钻进速度为原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总结钻井法凿井泥浆技术经验及研究潘三西风井深井(513米)钻井泥浆性能参数的问题,安徽煤炭工业公司在淮北主持召开了“钻井法凿井泥浆技术座谈会”。到会的有关煤炭钻井的科研、施工及院校等21个单位的62位代表,先后交流了6项泥浆工作经验,基本概括了我国13年来煤矿钻井法凿井泥浆技术的发展历程,这些经验和进步对煤矿钻井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起到了保证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文升 《建井技术》1999,20(4):18-19,31
介绍许町中央风井钻井法凿井施工情况,对严重钻进速度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钻进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