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评价了驱油方式对采出液化学破乳效果的影响.水驱、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化学破乳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聚合物驱和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热化学脱水效果好于水驱采出液,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后的水相残余乳化油量大于水驱和聚合物驱采出液;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后,如果直接沿用已建水驱和聚合物驱采出液游离水脱除装置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那么将使游离水脱除器放水的含油量大幅度上升,所以必须研制适应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特别是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高效破乳剂.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大庆某油田O/W乳状液的油水分离特性,考查了自行研制的TS-24反相破乳剂对该乳状液的破乳效果.以模拟采出水为介质,采用小型装置开展了热化学除油实验.结果表明:TS-24在投加量为300 mg/L,脱水温度为50℃,停留时间为3h,模拟采出水除油率为94.5%.对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水3h除油率为93.7%.破乳后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液进行絮凝沉淀,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含油量低于50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符合污水排放标准.同时,考察了影响破乳剂破乳效果的因素,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柴油乳状液模拟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油田采出水,采用瓶试法,考察了油水体积比,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质量浓度,剪切速率,乳化时间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满足试验要求的柴油乳状液。使用恒温水浴锅加热破乳,采用激光粒度和Zeta电位仪测定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破乳后的柴油浓度。结果表明,破乳后水层含油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粒径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60℃时的粒径分布峰随破乳时间而延长变宽,热破乳机理主要集中在降低油滴界面膜强度和降低体系黏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高含水原油的热化学破乳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含水原油破乳中广泛采用的热化学法,试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加入破乳剂量对破乳效果和破乳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一定量的原油乳状液,破乳剂用量均在一个最佳值;温度会影响破乳剂的最佳值,随温度升高,原油乳状液破乳时所使用的破乳剂用量的最佳值降低;同时,加入的破乳剂量对乳状液脱水速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破乳剂结构对模拟二元复合驱石油采出液破乳效果。结果表明:随着破乳剂支链化程度升高,破乳性能增强,具有超支化结构的聚酰胺-胺聚醚破乳剂的析水率最高,达到90%,但脱出水浑浊且存在较厚乳化中间层。聚酰胺-胺聚醚破乳剂与反相破乳剂协同作用提升破乳性能,最佳条件下析水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室内配制的模拟三元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 )复合驱采出液研究了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油水分离特性 ,以模拟采出液为介质采用均匀设计方法研制了一种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并测试了该破乳剂对模拟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实际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7.
白媛丽  胡敏 《广州化工》2013,(13):56-57,101
优于聚合物驱会使采出液的乳化状态很复杂,为后续原油乳状液的破乳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影响乳状液稳定的因素也会影响乳状液的破乳。本文概述了影响聚合物驱采出液稳定性的因素,破乳机理以及破乳剂的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并对其破乳机理和破乳剂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元复合驱技术迅速发展,在矿场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但是采出液中残余的聚合物、碱、表活剂使采出液乳化严重,导致油水分离困难。本文进行三种破乳剂对两口三元井采出液室内破乳评价室验,通过破乳效果分析,筛选出一种适合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破乳剂,并进行了现场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稠油在热采高温作用下,容易在油层中发生乳化行为,形成稳定的油包水乳状液,给地面产出液处理流程造成一定的负担。通过分析热采放喷后产出液的含水率为28%、脱水原油的黏度为2 300 mPa·s、胶质与沥青质含量和为24.33%,从醇类、酚醛树脂类、多烯多胺类、复配类的防乳破乳剂中优选出防乳破乳剂PEC-12,幵分析了破乳温度、防乳破乳剂浓度、乳状液含水率对PEC-12防乳破乳剂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破乳温度从50℃升高至80℃,防乳破乳剂的破乳率从44.6%逐渐升至98.2%。防乳破乳剂最经济有效的浓度为200ppm。乳状液中含水率从20%增至40%时,防乳破乳剂的脱水率从62.5%增至93.8%。矿场试验表明,在注热过程中添加防乳破乳剂是一种能有效抑制稠油反相乳化的有效措施,添加PEC-12防乳破乳剂后,地面处理流程显示油包水乳状液总量降低80%,稠油乳状液破乳效果好,处理负担明显减轻,同时跟地面产出液破乳剂发生了协同破乳作用,使处理后的污水中含油量达到设计要求,满足回注地层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聚表剂驱是一项驱油效果较好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但现场采出液乳化现象明显,油水分离困难,因此评价了非离子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效果。结果表明,非离子聚醚破乳剂SJY-1对于聚表剂驱乳状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当破乳剂浓度为100mg/L时,脱水率由65%增加到95%、油相含水量由47%下降到30%、水相含油量由3455mg/L下降到258mg/L。破乳剂的浓度被增加时,界面剪切粘度下降且界面弹性模量也下降,乳状液界面膜的稳定性被降低,在破乳剂浓度为50mg/L时,界面剪切粘度由2.175mN·s/m下降到0.809mN·s/m、界面弹性模量由3.783mN/m下降到0.987mN/m。非离子聚醚破乳剂的破乳机理为界面膜顶替机理。  相似文献   

11.
化学破乳特性与高分子聚合物破乳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宏 《工业水处理》2000,20(9):22-24
乳浊液中含有大量的油类和表面活性剂,并以微细的颗粒液珠高度分散在水中,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因此,破乳是处理乳化液废水的关键之所在。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的O/W型乳化液为研究对象,通过试验,分析乳化液的浓度、乳化液的PH值等因素对破乳的影响。并比较了聚合硫酸铝与聚合硫酸铁的破乳效果,分析了聚合硫酸铁的破乳机理及特性。说明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破乳剂,值得广泛推广,以利于更经济有效地治理乳化液  相似文献   

12.
原油破乳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发原油破乳技术是现代石油工业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综述了原油破乳技术在近年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归纳和阐述了化学破乳、物理破乳和生物破乳法应用于原油破乳中的进展和各自的优势,并对发展工业规模原油破乳技术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水为连续相、二氯乙烷为分散相,配制成稳定的乳状液,在超声驻波场条件下,对其进行凝聚破乳研究,重点考察超声声强、超声辐照时间、沉降时间、超声作用频率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声强的改变直接影响了乳状液分散相液滴的凝聚和发散,超声破乳的声强应在临界阈值以下;超声辐照时间存在一个最佳作用时间;超声频率对液滴凝聚有重要影响,根据体系黏度、密度、液滴粒径等性质计算了最佳超声凝聚频率,并通过了实验验证。设计了正交实验,综合考虑了能耗和破乳效率,得到该乳状液破乳最佳条件为:超声频率10 kHz、声强270 W•m-2、辐照时间9 min、沉降温度40℃及沉降时间3 h。此条件下,其破乳率可达到91%。  相似文献   

14.
王慧  程丽华  王平  谢颖  赵德智 《陕西化工》2012,(8):1434-1438
介绍了近年来W/O型乳状液的破乳技术,包括重力法、离心法、加热法、化学法、电学法、微波辐射法、超声波法、膜法、微生物法、磁处理法、冷冻解冻法、研磨法、润湿聚结法以及针对于沥青质薄膜决定稳定性的W/O型稠油乳化液的新型CO2破乳法,归纳了各种方法的破乳机理和研究现状,并概述了各种技术的应用特点,为其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郭睿  徐康  闫育蒙  马丽娟  张晓飞 《化工进展》2021,40(6):3363-3373
以自制双(2-邻苯二甲酰亚胺)胺(DETA-2PA)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通过开环反应合成N-(3-烯丙氧基-2-羟丙基)-双[乙基-(2-邻苯二甲酰亚胺)](AGE-DETA-2PA),将AGE-DETA-2PA在水合肼的作用下脱去邻苯二甲酰基得到活性中间体N-(3-烯丙氧基-2-羟丙基)-双(乙基胺)(AGE-DETA),再将AGE-DETA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通过迈克尔加成合成树状大分子AGE-PAMAM。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氢谱进行结构表征,通过特性黏度确定各整代分子特性黏度大于相邻半代分子,通过表面张力的测定确定破乳剂分子对水的表面张力最低为66.402mN/m。通过粒径分析、zeta电位测试、偏光显微镜分析得出乳液破乳的机理主要为电荷中和作用和吸附架桥作用。在破乳剂添加量为1.0g/L、破乳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60min的条件下,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光谱图和TSI值得出AGE-PAMAM破乳剂破乳效果优于市售SP169和HQ96-1破乳剂,并且该破乳剂在添加量为2.0g/L、破乳温度为45℃、沉降时间为120min的条件下,脱水率可达98.5%,脱出污水含油量为5.6mg/L,脱出污水透光率为98.47%。  相似文献   

16.
Demulsification of food protein stabilized oil-in-water emulsions was determined as a function of time. Demulsification conformed to the empirical equation q′-Q t/(B+t), where q′ is the increase in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down layer of emulsions at time t, Q is the maximum increase in moisture content, and B is the time required to gain Q/2. Emulsions separate water according to a second order rate law, which would indicate that flocculation is the rate determining step in demulsification.  相似文献   

17.
利用稳定性分析仪研究化学破乳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Turbiscan LabExpert稳定性分析仪研究了化学破乳过程,揭示了破乳过程中模型乳状液体系的絮集、聚并、沉淀、上浮、分相等现象,并定量分析了上述现象发生的速率以及分散相液滴的粒径变化等。结果表明:W/O型模型乳状液的中部发生的是水滴的絮集和聚并,而O/W型模型乳状液的中部保持稳定。W/O型模型乳状液顶部和O/W型模型乳状液底部分别发生的是油相的上浮和水相的下沉,其它部分相对稳定。随着破乳的进行,W/O型模型乳状液中部的内部水滴平均粒径从29.07μm(0h)逐渐增大到73.17μm(1.8h),而O/W型模型乳状液中部的内部油滴平均粒径从12.95μm(0h)逐渐增大到14.03μm(1.6h)。  相似文献   

18.
嵌段聚醚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高含沥青质原油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和PEO/PPO比值的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并考察了其对高含沥青原油的破乳脱水规律。选出了适合高含沥青质原油破乳剂的分子量和PEO/PPO比值。并在此基础上复配了两种助剂,对乳状液的破乳脱水效果起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李宇 《云南化工》2019,(2):181-182
油田采出水超声破乳的影响因素由多方面控制,主要有破乳反应器形式、使用超声波功率、使用超声波声强、使用超声波频率、破乳反应时间和污水中油浓度等因素,综合作用影响超声破乳效率。其中使用超声波声强和使用超声波频率对破乳除油的影响最为明显,但其他因素也同时影响着油田采出水超声波破乳效率。  相似文献   

20.
阳离子对稠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稠油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阳离子对稠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测定了不同种类及含量的无机盐对稠油乳状液脱水率、黏度及油一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价离子ca^2+,Mg^2+可以促进破乳,一价离子Na^2+对乳状液破乳影响不大,心对破乳有一定抑制作用。阳离子促进乳状液破乳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Mg^2+ca^2+,Na^2+,K^2+。稠油乳液黏度、界面张力对破乳影响无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