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赖氨酸是谷物蛋白质限制性氨基酸。谷物蛋白质营养价值与其蛋白质分子中赖氨酸的比例有直接关系。简单、快速、准确而又廉价的测定谷物赖氨酸的方法,对评价谷物营养价值、进行食品强化和研究饲料配比,都有很大的意义。本文着重介绍测定谷物有效赖氨酸和总赖氨酸化学方法的一些进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乙醚脱脂后的菜籽粕,模拟菜籽加工工艺条件,试验水分和加热温度,对菜籽蛋白质水溶性(PSI),和赖氨酸与还原糖发生非酶褐变—美拉德反应,蛋白质营养特性变化规律。通过测定粕中蛋白质PSI值和活性赖氨酸含量,分析在适宜水分条件下,温度升高,蛋白质溶解度下降,赖氨酸破坏速度加快,当温度超过125℃时,活性赖氨酸失效程度明显增加,说明加工时的加热温度若超过此限,蛋白质营养即发生严重劣变。  相似文献   

3.
采用蒙脱土吸附、等电点沉淀以及结合两种方法从马铃薯淀粉废水中回收蛋白质,同时,考察了处理后废水中COD及浊度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采用蒙脱土吸附马铃薯淀粉废水中的蛋白质,蒙脱土加入量为0.7 g,温度为40℃,震荡时间为2 h,马铃薯蛋白质回收率约为50%,COD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20%,40%;采用等电点沉淀法,pH=3.50,温度为40℃,沉降时间为50 min,蛋白质的回收率达到40%;采用蒙脱土吸附与等电点沉淀结合法,蒙脱土加入量为0.7 g,震荡时间为2 h,温度为40℃,pH=3.50,蛋白质的回收率达到77.63%,COD及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56%,82.02%。  相似文献   

4.
壳聚糖对含蛋白废水的絮凝与回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壳聚糖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利用其良好的絮凝能力可以有效去除蛋白废水中的蛋白质,并将其回收.通过絮凝实验发现,在适宜的条件下,豆浆、奶粉模拟水样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88%以上,每克壳聚糖对粗蛋白质的平均回收容量为28 g.壳聚糖本身无毒、无味,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絮凝和回收蛋白质的理想絮凝剂.  相似文献   

5.
纸机白水回收处理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企业选择造纸机白水回收处理方法实际案例的分析,指出选择造纸机白水处理方法时应从造纸的纤维原料、填料以及化学添加物和白水的化学成分组成比例入手,同时要考虑白水处理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乳酸杆菌肽聚糖的分离鉴定及其免疫活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乳酸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肽聚糖生物活性的影响,实验获得了SDS处理粗细胞壁的适宜条件为SDS质量浓度8g/dL,处理时间为沸水浴10min,SDS结合胰蛋白酶和TCA处理,可有效去除乳酸杆菌中的非共价结合蛋白质及共价结合蛋白质,经化学分析鉴定,所提取的乳酸杆菌成分为肽聚糖,肽聚糖中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和赖氨酸浓度分别为1.181,0.943,0.770和0.456mmol/g,是肽聚糖中的组分氨基酸,SDS结合TCA处理,方能较有效地去除DNA,TCA处理是去除细胞壁磷壁酸、脂磷壁酸的有效方法。此外,小白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实验、C3b受体实验以及血清溶菌酶活力实验证实,所分离纯化肽聚糖的免疫学活性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钢铁酸洗废水的来源、组成和危害,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治理钢铁酸洗废水的常用方法、原理以及优缺点。对钢铁酸洗废水中关于酸的回收和金属的回收方法的现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酸回收中的扩散渗析、双极膜电渗析、蒸酸技术和焙烧技术,金属盐回收中的中和沉淀、析晶技术、离子交换和萃取技术,通过选择性地利用以上技术可以处理不同溶液成分的酸洗废水,实现酸的内部循环,回收有价金属,达到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0 前言金属镁是人体必需的常量营养元素,它在人的正常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赖氨酸也是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之一,是蛋白质合成不可缺少的氨基酸,但人体自身又不能合成它们.所以研究其络合反应以及使二者有效的结合,以补充人体的镁和赖氨酸,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应用上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菜籽蛋白的赖氨酸含量与大豆蛋白的差不多,而硫氨基酸含量比大豆蛋白的则高得多。因此,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可以和动物蛋白质相媲美。 菜籽中硫代葡萄糖甙的存在,严重地阻碍着其蛋白质的合理利用,必须经过钝化芥子酶,除去硫代葡萄糖甙或其分解产物,才能供作食用或饲用的植物蛋白原料。  相似文献   

10.
富含三类大分子有机质的废弃食物发酵产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富含大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5种废弃食物为发酵底料,采用厌氧活性污泥为接种物,研究了其发酵产氢特性,并利用色谱仪分析了发酵产物的气相和液相组成.结果表明,米饭、马铃薯、青菜、瘦猪肉和肥猪肉发酵生成的H2与CO2的体积比分别为0.77、0.82、0.82、0.93和0.82,H2与CH4的体积比均高于4,有些甚至没有CH4产生.将厌氧活性污泥加热预处理能够有效抑制产甲烷菌,同时又保持产氢菌芽孢的活性.在米饭、马铃薯和肥猪肉发酵生成的脂肪酸中丁酸的体积分数最高;在瘦猪肉发酵液中乙醇的体积分数最高;而在青菜发酵液中乙酸、丙酸和丁酸的体积分数相当.  相似文献   

11.
鱼类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弃物如鱼头、鱼内脏等,为充分回收利用其中含有的鱼油成分,应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自溶酶解工艺中水鱼比[W]/[F],温度,pH对提油率的影响,并优化了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在最优自溶酶解工艺[W]/[F]=1.0,t=55.0℃,pH8.0和最优萃取工艺:萃取时间25 min,石油醚量为75 mL,萃取温度40℃,pH4.0下提油率为56.42%.由此可见,自溶酶解法的确是回收鱼类加工废弃物中鱼油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从26种微量元素中筛选出5种对巴氏醋杆菌有促进作用的生长因子,分别为精氨酸、赖氨酸、胞嘧啶、谷氨酰胺和叶酸,均以0.10g/L的添加量复配加入营养盐培养基中,最大生物量提高26%。进行单因素实验确定初优添加量。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进一步优化培养基成分,证实营养盐、赖氨酸和叶酸对巴氏醋杆菌的生长影响显著。通过回归方程(R2=96.42%),预测当培养基成分配比为营养盐5.0g/L、精氨酸0.10g/L、赖氨酸0.46g/L、胞嘧啶0.70g/L、谷氨酰胺0.20g/L、叶酸0.16g/L时,巴氏醋杆菌在体积分数为9%的乙醇和1%的乙酸胁迫条件下的最大生物量可达0.45g/L。经过3次平行验证试验,最大生物量为0.45g/L,比未优化前的营养盐培养基提高了32%,与模型预测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3.
玉米浸泡水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浸泡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植酸、脂多糖及其他成分,经济价值较高,需要加以利用.综述了玉米浸泡水的产生、主要成分、利用及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4.
番茄皮渣组成与利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皮渣是生产番茄酱(汁)后的废弃物,主要由种子和果皮组成。作者分析了了和果皮的主要成分,矿质元素含量,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测定结果表明,种子含脂肪24.55%,可用以开发番茄籽油;脱脂种籽蛋白质含量达到37.57%,富含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等。番茄皮渣富含钙、镁、磷、钾、钠等矿质元素。番茄种籽是开发高钙、高赖的是白质的理想原料,对谷类食物具有双重强化作用;番茄果皮的膳食纤维含量69.79%,  相似文献   

15.
牛奶主要营养成分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要分析了牛奶的主要成分之后,阐述了利用超声波测量牛奶成分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和实验验证,归纳和总结出了牛奶主要成分,如非脂类固形物、脂肪、蛋白质含量的测量方法及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了牛奶冰点、密度和掺水率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尝试从马铃薯中提取蛋白质等成份,并适当添加姜汁,制成一种新型饮料,对饮料生产的工艺条件作了详细探讨,成功地解决了马铃薯褐变及沉淀等问题,确定了最佳配方及工艺。  相似文献   

17.
应用烹饪基础化学的理论,对小麦、玉米、马铃薯这三种淀粉原料的结构、组成成分、糊化性质等进行了比较和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是烹调工艺中勾芡的首选淀粉原料,而玉米淀粉则比较适用于上浆、挂糊。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次资源的不断开发和逐渐枯竭,二次资源(尤其是城市矿山)的回收利用必将提上日程。而废旧电路板又是城市矿山中回收金属的主体原料,要使其有效的加工利用,首先就要进行拆解。对废旧电路板拆解过程中的固定方式、熔焊方法、焊锡回收以及电子元器件的拆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水相酶解大豆蛋白的条件对其油脂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降低酶法水相提油工艺的成本,提高得油率,以大豆含油蛋白水提液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酶解大豆蛋白的条件对其油脂在水相分布的影响.试验了最适条件下大豆蛋白高度水解及控制其酶解程度时,大豆油在乳液与固形物中的分布状况.1398中性蛋白酶在大豆蛋白水提液体系中的最佳条件为:pH7.0,温度32℃,在此条件下,酶用量为750u/g大豆,水解90min,75%以上的大豆油分布于乳液中,而控制酶用量为110u/g大豆,调固液比至1:7,酶解30min,固形物中分布率达80%以上,中止酶解的体系pH值对油脂分布影响不大.上述工作为水相酶解提取大豆油工艺的改进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多重PCR方法检测食品中转基因成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转基因农作物中最常用的花椰菜花叶病毒启动子(CaMV35S)和根癌农杆菌终止子(NOS)的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不同的引种和相对应的两种荧光双链探针(FDCP),分别建立了多重PCR,应用FDCP的实时荧光PCR同时检测转基因成分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的方法,并利用该套方法对马铃薯、大豆、玉米、甜椒、番茄等实物样品进行了检测,发现13份样品有6份检出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其余7份样品的检测结果为阴性,表明作者建立的多重PCR方法能有效检测出35S和NOS成分,其中多重PCR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特点,多重荧光PCR法则更为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