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对气雾冷却过程进行在线自动控制,针对某中厚板厂的气雾冷却装置,开发了一套气雾冷却控制模型及在线控制系统。在对冷却过程做传热分析及充分考虑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建立气雾冷却模型,并根据气雾冷却的生产流程及设备特点,开发了自动控制系统。该套模型和控制系统已应用到某中板厂生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气雾冷却的在线自动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控制精度达到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控制冷却技术可以使钢板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焊接性能。介绍了气雾冷却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从供水系统、供气系统、喷嘴、防护罩、测温仪及系统标定等几个方面对鞍钢技术中心中厚板轧机轧后气雾冷却装置进行了阐述。该系统的应用为鞍钢新钢种、新工艺的研发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平台。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5日,由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气雾冷却系统在南钢中板厂港池热处理线上成功投用,其中,中冶赛迪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国内首套气雾冷却在线控制模型成功投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炼钢》2011,27(5)
由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赛迪)自主研发和设计的气雾冷却系统在南钢中板厂港池热处理线上成功投用,其中,中冶赛迪自主开发的核心技术——国内首套气雾冷却在线控制模型成功投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峥 《梅山科技》2009,(4):48-49
分析和比较了气雾冷却使用的原因,介绍了气雾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原理,重点说明了气雾冷却设备的组成和功能,为以后冷轧带钢气雾冷却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Miroslav Raudensky 《钢铁》2004,39(Z1):271-272
冷却是连铸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气雾冷却喷嘴可以在很大范围内调控水和空气压力,从而控制冷却温度.本文介绍了气雾喷嘴传热系数的测量方法,实验参数与工厂参数一致,变化参数为压力、拉速等.实验测量了传热系数和热流在钢表面的分布.冷却参数对于连铸的设计以及冷却曲线的选择很有用,本文发现在高温区和低温区,冷却强度是有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李飞 《工业炉》2014,(2):17-19
为了满足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常化退火的工艺要求,设置了常化炉冷却段,通过气雾、空气及喷淋水达到带钢冷却要求。其中气雾冷却段要求最高,故气雾冷却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工业上应用的两相流冷却技术主要采用空气雾化水,雾化后的气体和水滴的混合物直接喷射到带钢表面以较快冷却带钢。气雾冷却具有换热系数大、冷却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8.
《甘肃冶金》2020,(2):53-55
以酒钢炼轧厂中厚板生产线超强气雾冷却系统的实际应用为基础,介绍了酒钢炼轧厂中厚板生产线超强气雾冷却系统的现场布置,研究和分析了超强气雾冷却系统在酒钢炼轧厂中厚板生产线的控制原理,总结了其冷却工艺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常化退火工艺要求,设置了常化炉冷却段,通过气雾、空气及喷淋水达到带钢冷却要求。其中气雾冷却段要求最高,故其气雾冷却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已投入工业应用的两相流冷却技术主要采用空气雾化水,将雾化后的气体和水滴的混合物直接喷射到带钢表面以较快速率冷却带钢。气雾冷却具有换热系数大、冷却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李飞 《冶金能源》2014,(1):29-31
为了满足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常化退火工艺要求,设置了常化炉冷却段,通过气雾、空气及喷淋水达到带钢冷却要求。其中气雾冷却段要求最高,故其气雾冷却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已投入工业应用的两相流冷却技术主要采用空气雾化水,将雾化后的气体和水滴的混合物直接喷射到带钢表面以较快速率冷却带钢。气雾冷却具有换热系数大、冷却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冷却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钢液连铸二次冷却的效果直接影响连铸坯质量,为了合理地控制二次冷却过程,多种静态和动态控制工艺模型被提出。系统综述了目前二冷静态和动态控制工艺模型的发展,包括二冷区各回路水量与拉速呈一次线性或二次曲线关系的二冷控制工艺模型、基于修正有效拉速的二冷动态控制工艺模型和基于在线传热计算的二冷动态控制工艺模型等,以及基于钢液过热度和二冷进水温度的二冷控制先进工艺模型和基于在线温度测量反馈调节各回路水量的二冷动态控制工艺模型。随着二冷控制工艺模型的发展,其控制的实时性、可靠性、准确性以及运行的稳定性也逐渐提高,从而为高质量铸坯生产及智能化二冷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永 《钢铁钒钛》2003,24(3):26-31
应用二冷区铸坯表面温度测定和连铸坯硫印、低倍检验等方法,分析评价了攀钢板坯连铸现行二冷制度对铸坯内部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完善了连铸二冷配水制度。结果表明,采用增大二次冷却强度、增加二冷段后区铸坯冷却能力的配水制度对减轻铸坯中心偏析、扩大铸坯等轴晶率、提高铸坯内部质量有明显效果,为进一步完善连铸二冷控制制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连铸二冷段冷却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霞  郑颖 《包钢科技》2000,26(4):18-19,29
本文针对普通的二冷段喷水系统与气水冷却系统的比较,论证了在二冷段中气水冷却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冷却方式,同时为连铸坯热送热轧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连铸二次冷却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二次冷却配水与控制、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二次冷却喷嘴冷态及热态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连铸二次冷却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相关研究对优化二次冷却控制和提高铸坯质量的参考作用.对运用经典方法研究特殊钢连铸的二次冷却控制技术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板坯连铸机凝固层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工作运用“射钉法”铁标定了舞钢板坯连铸机二镒区凝固坯壳厚度及凝固系数,为评价现在二冷系统的冷却能力,制定合理的二冷配水制度和高拉速条件下的工艺参数以及探讨铸坯质量缺陷的成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基于非调质钢凝固特性的二次冷却控制方法。在凝固特性研究方面,运用高温共聚焦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研究了冷速对第二相粒子析出规律的影响,并阐释了先共析铁素体的相变机制。结果表明,第二相粒子在1086 ℃开始析出,并在912 ℃达到峰值。当冷速在0.1~5 ℃·s?1时,随着冷速增大,第二相粒子尺寸和数量均减小,且第二相粒子由晶界处的链状分布向晶体内的弥散分布过渡,提高冷速有助于削弱第二相粒子的钉扎作用,强化铸坯表层微观组织;在二冷配水优化方面,建立了考虑铸坯横向水量分布的凝固传热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非调质钢凝固特性的二冷配水优化方案,即对出结晶器后的铸坯实施强冷,以满足控制第二相粒子析出的合理冷速和温度区间的要求。工业试验证实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此外,研究表明,降低喷淋距离有助于改善连铸坯横向冷却不均匀性。本研究统筹考虑二冷水量与喷淋距离对非调质钢裂纹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开展“纵?横”凝固冷却控制研究对连铸二次冷却进行系统优化,提出的二冷优化方案有助于改善连铸坯的表面及皮下裂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板坯表面温度和大坯壳厚度,得出了各冷却区的平均换热系数和综合凝固系数。结合各种影响因素,评价了现有铸机的二冷技术现状,为二冷制度的优化和铸机的高效化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用钢大方坯连铸二冷配水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开发的连铸传热数学模型对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炼钢厂电炉车间所生产的5个钢种及2种规格铸坯的二次冷却配水进行了模拟计算;根据铸坯凝固冷却过程冶金准则的要求,经反复模拟及优化,得出了二次冷却区各段水量与拉速的二次关系式;综合考虑了过热度对铸坯凝固过程的影响,建立了新的二次冷却水控制模型,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19.
二次冷却技术在板坯连铸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介绍了济钢5#板坯连铸机通过优化二冷结构,采用先进的二冷配水模型,成功实现了高效的二次冷却自动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不同喷淋距离下连铸小方坯二冷喷嘴的水量分布,建立了凝固传热模型分析了82B钢连铸坯的热行为。该模型特别考虑了二冷区铸坯表面宽度方向的水流密度分布,并根据铸坯表面测温结果进行了模型校正。采用凝固传热模型研究了喷嘴喷淋距离对连铸二冷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嘴喷淋距离的增加有助于提高二冷水横向分布的均匀性,导致铸坯表面温度横向均匀性降低、纵向均匀性提高。这些效果有助于改善铸坯内部裂纹,但是会对角部裂纹产生不利影响。在二冷区前段喷嘴采用低喷淋距离,二冷区末段采用高喷淋距离,既可以提高铸坯角部温度,又能降低表面最大回温速率,有助于同时改善连铸坯角部和内部裂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连铸小方坯二冷喷嘴布置方式,即二冷区每段喷嘴喷淋距离沿拉坯方向逐渐增加,该方法有助于提高连铸坯“纵?横”冷却均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