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番石榴籽油,测定番石榴籽油的皂化值、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番石榴籽油经甲酯化处理,采用GC-MS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番石榴籽油相对密度0.924 5,折光指数(25℃)1.473 6,酸值(KOH) 1.50 mg/g,皂化值(KOH) 189.0 mg/g,碘值(Ⅰ)135.7 g/100 g;主要脂肪酸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83.49%.番石榴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具有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油松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油松籽油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籽含油率为30.37%,酸值1.6(KOH)/(mg/g),皂化值188.7(KOH)/(mg/g),碘值93.1I_2g/100g,乙酰值26.3(KOH)/(mg/g),羟基值3.7(KOH)/(mg/g)。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4.59%、硬脂酸2.07%、油酸21.20%、亚油酸42.92%、亚麻酸0.36%。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冬瓜籽油,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油工艺进行优化,通过GC-MS对所得冬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瓜籽油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5、超声功率400 W、提取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在此条件下冬瓜籽油提取率为96.56%;所得冬瓜籽油经GC-MS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为棕榈酸(30.78%)、棕榈油酸(0.15%)、十七烷酸(0.21%)、油酸(5.45%)、亚油酸(48.55%)、硬脂酸(14.31%)和花生酸(0.55%);冬瓜籽油水分含量0.13%,酸值(KOH)2.16 mg/g,色泽亮橙色。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对索氏提取法提取乌榄种仁油的工艺进行优化,用GC-MS分析甲酯化处理后的乌榄种仁油的脂肪酸组成,并对其皂化值、酸值、碘值等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乌榄种仁含油率71.4%,最佳提取工艺为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5h,料液比1∶18(m∶V).乌榄种仁油的相对密度0.911 3 g/cm3,折光率1.469 1,酸价0.989 mg/g,皂化价186.2 mg/g,碘价84.6 g/100 g;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油酸、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其中棕榈酸含量为34.96%、硬脂酸含量为4.83%,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60.21%.乌榄种仁出油率高、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棕榈油类似,稳定性较高,不饱和脂肪酸较高,其营养价值优于棕榈,可以归为“棕榈酸类油脂”.  相似文献   

5.
以新鲜山羊的羊板油和肾脏油为原料,熬制得到山羊油,测定其主要的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板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和折光指数(65 ℃)分别为196.8 mg/g、47.9 g/100 g和1.452 4;肾脏油的皂化值(KOH)、碘值(I)和折光指数(65 ℃)分别为194.7 mg/g、37.8 g/100 g和1.452 0.板油全样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8.09%、20.85%和45.54%;肾脏油全样脂肪酸中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分别为17.06%、34.57%和38.28%.板油Sn-2位脂肪酸中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64.60%、11.52%和9.84%;肾脏油Sn-2位脂肪酸中油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分别为55.62%、20.70%和12.65%.山羊油中还含有一定量的C17:0和C16:2.  相似文献   

6.
猫屎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冷榨法提取猫屎瓜籽油,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油中脂肪酸组成,根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对油的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冷榨所得到的猫屎瓜籽油为淡黄色,清亮透明,有淡淡的清香味.猫屎瓜籽油主要脂肪酸成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含量为49.9%,占油中脂肪酸成分的一半.其余成分为:肉豆蔻酸0.2%,棕榈酸9.7%,硬脂酸1.7%,油酸27.5%,亚油酸10.1%,亚麻酸0.8%.此外,该油的酸值(KOH)、碘值(I)、过氧化值分别为3.1 mg/g、97 g/100 g和3.9 mmol/kg.  相似文献   

7.
宁夏野西瓜苗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索氏提取法用石油醚提取宁夏野西瓜苗籽油,萃取物经干燥、皂化和甲酯化处理,利用气一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野西瓜苗籽油中脂肪酸成分。提取率为15.9%,在测出12种化合物中,脂肪酸有7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亚油酸,占42.26%,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分别占23.61%、14.03%和2.21%;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占66.47%,饱和脂肪酸有4种,占16.88%,其它成分占16.65%。分析结果表明,宁夏野西瓜苗籽油富含亚油酸,可作为获取亚油酸油脂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冠果种子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文冠果种子油,对文冠果种子油理化性质进行测定,用气相色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文冠果种子含油率为56.4%,相对密度(d20)0.912 4,折光率(n20)1.466 5,水分及挥发物含量10.13%,酸值0.93mg/g(以KOH计),皂化值167.46mg/g(以KOH计),碘值101.32g/100g (以I计).油中主要含有棕榈酸7.87%、硬脂酸5.25%、油酸33.93%、亚油酸48.34%、亚麻酸4.6l%.  相似文献   

9.
以南天竹种子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南天竹籽油,测定了南天竹籽油的理化性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南天竹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南天竹籽油的酸值(KOH)、皂化值(KOH)、过氧化值、碘值(I)、相对密度(20℃)、折光指数(20℃)分别为1.44mg/g、187.04 mg/g、1.42 mmol/kg、114.51 g/100 g、0.912 7、1.472 6;南天竹籽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0.96%)、棕榈酸(15.55%)、油酸(15.16%)、硬脂酸(4.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7.99%。  相似文献   

10.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橘核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提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橘核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料液比1∶5、超声功率250 W、浸提温度40℃,在此条件下橘核提油率为31.25%;橘核油酸值(KOH)2.56 mg/g,水分含量0.24%,色泽呈亮橙色;所得橘核油经GC-MS共鉴定出7种脂肪酸,主要为棕榈油酸(0.23%)、棕榈酸(33.78%)、十七烷酸(0.15%)、亚油酸(31.11%)、油酸(28.51%)、硬脂酸(5.50%)和花生酸(0.71%)。  相似文献   

11.
乐意  刘力 《中国酿造》2015,34(6):84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绞股蓝籽油脂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采用石油醚为提取溶剂时,最佳油脂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g∶mL),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400 W,超声温度50 ℃。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绞股蓝籽油脂提取率可达35.37%。所得绞股蓝籽油脂密度0.915 1 g/mL,酸值0.739 8 mg KOH/g,皂化值185.919 7 mg KOH/g,平均分子质量908.845 9 u,水分和挥发物含量0.281 9%。油脂中含有9种脂肪酸,其中6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95%,含量最多的是α-桐酸(56.24%)。  相似文献   

12.
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主要对香榧子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榧子粗蛋白、粗脂肪、饼粕总糖及淀粉质量分数分别为48.3%、14.6%、37.6%和68.3%。香榧子油的酸值、碘值、过氧化值及皂化值分别为0.95 mg KOH/g、131.3 g/100 g、8.76 mmol/kg、137.9 mg KOH/g。香榧子油主要由12种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以山嵛酸(12.2%)为主,其次是棕榈酸(9.95%)和十七碳酸(0.18%);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41.9%)和油酸(26.0%)较高,还含有3.51%的共轭二烯酸——顺-11,顺-13-二十碳二烯酸;长碳链脂肪酸质量分数较高,达18%。香榧子油Sn-2位脂肪酸主要由油酸(46.5%)和亚油酸(45.3%)组成。香榧子油甘三酯组成中分布比较均匀,主要为β-LOL(7.51%)、LLL(7.32%)、β-LOBe(6.28%)和β-LLBe(6.12%)。  相似文献   

13.
牡丹籽油亚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茂君  李静 《食品科学》2014,35(14):53-57
采用亚临界流体技术萃取牡丹籽油,通过正交试验对制油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此法所得牡丹籽油的脂肪酸
组成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0 ℃、萃取压强0.5 MPa、每次萃取30 min、
萃取3 次,该条件下牡丹籽出油率达24.16 %。所得牡丹籽油共鉴定出12 种脂肪酸,主要为亚麻酸(45.412 2%)、
亚油酸(38.119 9%)、棕榈酸(11.124 6%)和硬脂酸(3.648 9%)。其理化指标为:相对密度0.901 3、折光指数
1.474 2、酸值3.25 mg KOH/g、碘值175 g I2/100 g、皂化值176 mg KOH/g、过氧化值1.48 meq/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研究贡柑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营养特性。方法 以贡柑籽为研究对象, 采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贡柑籽油, 对其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脂溶性伴随物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 并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贡柑籽油提取率为32.18%±0.23%。酸价为3.65±0.12 mg KOH/g、过氧化值为(7.60±0.32) mmol/kg, 均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标准;贡柑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72.04%±0.51%), 主要是亚油酸[(44.63%±0.30%)和油酸(19.77%±0.10%);贡柑籽油主要脂溶性伴随物为生育酚[(242.03±1.82) mg/kg]、角鲨烯[(177.22±1.54) mg/kg]和植物甾醇[(1962.56±1.02) mg/kg]; 贡柑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 IC50值分别为8.25 mg/mL和1.90 mg/mL; 贡柑籽油中共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 包括烃、酯、醇、酮、醛和酚类化合物。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贡柑籽油在食品、医药、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皂化酸解工艺,对斑点叉尾鮰鱼内脏油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并对其提取工艺参数进行响应面优化。以KOH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作为影响因素,脂肪酸酸值作为响应值,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模型优化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KOH浓度0.22mol/L、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40min,预测脂肪酸酸值KOH为196.78mg/g,实际脂肪酸值KOH为195.92mg/g,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毛国兴 《中国油脂》2021,46(2):97-101
以番木瓜籽为研究对象,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番木瓜籽油,运用GC-MS对番木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对其理化性质和脂溶性伴随物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及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番木瓜籽油得率为(28.62±0.27)%;番木瓜籽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86.54%),主要是油酸((44.03±1.21)%)和亚油酸((42.25±1.32)%),脂溶性伴随物主要有β-谷甾醇((5.11±0.16) mg/kg)、菜油甾醇((0.33±0.02) mg/kg)、生育酚((150.41±3.13) mg/kg);此外,番木瓜籽油酸值(KOH)((1.25±0.15) mg/g)、过氧化值((0.25±0.04)mmol/kg)均符合GB 2716—2018要求;番木瓜籽油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效果,IC50值分别为9.21 mg/m L和0.53 mg/m L,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储藏稳定性和热加工稳定性。番木瓜籽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油料资源。  相似文献   

17.
蒋岩  杜研学  熊华  白春清  张忠  李捷 《食品科学》2011,32(15):34-38
采用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白木通籽油,对白木通籽的基本成分、白木通籽油的理化特性和热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白木通籽粗脂肪含量为39.33%,粗蛋白含量为17.97%;提取的白木通籽油酸价1.28mg KOH /g,过氧化值0.57mmol/kg,p-茴香胺值4.15,碘值74.12g/100g,皂化值198.6mg KOH /g;白木通籽油富含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总量高达93.73%;白木通籽油的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12nm,在220℃以下时热氧化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全国十三省茶叶籽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收集到的全国十三个省的茶叶籽油样品作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叶籽含油率中等,仁干基含油率可达30%以上,且茶叶籽油是一种低酸价、低过氧化值和高稳定性、高营养价值的油种。经测定,其酸价低于1.0mg KOH/g,过氧化值为0.2~1.6meq/kg左右,且氧化稳定性良好。茶叶籽油样品中脂肪酸种类较稳定,棕榈酸含量均值15.53%,硬脂酸均值2.92%,油酸均值57.28%,亚油酸均值22.30%,脂肪酸组成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为1:3:1,较为接近人体所需脂肪酸的比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