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浓度LiFSI对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浓度LiFSI电解液中,多硫化锂的溶解度被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减弱,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提高;但是由于锂盐浓度的增加导致粘度增加以及电导率下降,锂硫电池的循环性能劣化。锂硫电池采用2 M LiFSI电解液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
单质硫导电性问题是提高锂硫电池性能的关键。通过添加TiO2对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单质硫的导电特性进行研究,探索不同比例TiO2添加剂对单质硫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粒度分析仪对电池材料物相、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用高精度电池性能分析测试系统等对正极材料、电池进行分析,可得到添加剂放入的合适比例。  相似文献   

3.
锂硫电池的理论比能量为2600Wh/kg,被认为是继锂离子电池后最接近商业化的高比能量二次电池体系。基于锂硫电池的液态反应类型,一方面,多硫离子的溶解不可避免且对锂硫电池十分必要,但另一方面,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和循环性能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些都与所用电解液的组成等密切相关,从电解液的角度改善高比能量锂硫电池的性能显然更为有效。本文从溶剂、锂盐和添加剂的角度对近年来锂硫电池电解液的研发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锂硫电池具有理论比容量高(1 675 mA·h/g)、硫资源丰富、环境友好无毒和价格低廉等优点,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研究重点。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正极材料时,其导电性差、中间产物溶解及放电过程体积膨胀导致的电化学性能衰减,严重制约着锂硫电池的商品化。对单质硫进行复合是目前主要的改性方法和研究热点。综述了吸附型、包覆型和多元复合型等多种硫基正极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了硫基正极复合材料及锂硫电池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杨学兵  王传新  张行 《电池工业》2010,15(5):317-320
从两个方面综述了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一方面为含硫复合材料,它包括硫/碳、硫/纳米金属氧化物及硫/聚合物复合材料;另一方面为正极所含的粘结剂,它包括聚环氧乙烯(PEO)、聚偏氟乙烯(PVDF)、水溶性聚合物(LA)、白明胶(gelatin)等。此外,针对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对后续研究作了展望,提出选择具有多孔结构和良好导电性的碳材料是提升锂硫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同时具有良好粘结性能、高的导电性能及优异化学稳定性的黏结剂也对锂硫电池性能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蔡志鹏  曾芳磊  李宁  袁宁一 《电源技术》2023,(10):1268-1272
探讨了硫正极中掺入锂离子正极材料(磷酸铁锂LiFePO4、三元材料NCM、富锂锰基材料LRMB)对锂硫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富锂锰基材料最有利于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并且其添加量为10%(质量分数)时,效果最好。通过一系列电化学性能测试发现,硫正极中掺杂锂离子正极材料能够调控活性硫的电化学行为,促进可溶性长链多硫化锂(Li2Sx)向难溶性短链硫化锂(Li2S)的转化,进而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可逆性,降低电池的极化现象。这为提高锂硫电池的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锂硫电池硫电极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锂硫电池硫电极材料研究现状;介绍了正极制备工艺(如粘结剂、导电剂、添加剂、硫颗粒的尺寸等)和电解液对硫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展望了硫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采用充放电测试、交流阻抗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温度和添加剂对锂硫电池自放电的影响?。比较了锂硫电池在不同温度搁置后的自放电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低,锂硫电池的自放电程度越低;同时研究了添加剂对锂硫电池自放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硝酸锂为添加剂,可以在锂负极表面形成较为稳定的SEI膜,抑制聚硫与锂负极的反应。使用添加剂的锂硫电池5℃搁置10天放电比容量为1016mAg/g,自放电率为0.7%/天。  相似文献   

9.
当今锂硫电池由于其高理论比能量而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电解质作为锂硫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异程度对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简要介绍了锂硫电池体系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对该电池体系用电解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尤其是液态电解质;对上述电解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郑伟  胡信国  张翠芬 《电池工业》2005,10(6):336-339
采用多壁碳纳米管与升华硫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纳米复合材料。用该复合材料作为正极活性物质所制备的锂电池,分别在液态电解质和胶态聚合物电解质中进行了充放电性能比较。结果表明:胶态锂硫电池比液态锂硫电池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更高的比容量和比能量。这种胶态电解质抑制了锂硫电池中单质硫本身和正极活性物质的放电产物多硫化物的溶解。  相似文献   

11.
锂硫电池是以锂为负极、以单质硫或有机硫化物为正极的一种新型化学电池,具有资源丰富、无毒、环境友好、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优点。综述了国外锂硫电池的研究进展,指出锂硫电池是被广泛看好的新一代锂电池。  相似文献   

12.
罗虎  邓全道 《电源技术》2011,35(4):390-392
采用单质硫与KS6合成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硫碳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布鲁瑙尔-埃利特-特勒法(算比表面积)(BET)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循环伏安扫描和不同电流密度下恒电流充放电实验对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容量利用率高,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球磨和150℃加热处理,用单质硫与KS6合成石墨合成了硫(S)/碳(C)复合材料。SEM、XRD和比表面积分析表明:复合材料的粒径约为100μm,大部分硫以非晶态分散于碳骨架中,比表面积为0.04 m2/g。循环伏安扫描和恒流充放电测试表明:复合材料的容量利用率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好。以100 mA/g在1.0~3.0 V循环,复合材料中硫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715 mAh/g,在室温下第8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 030 mAh/g。  相似文献   

14.
高效复合固硫剂的研制与洁净煤生产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乐辉  万晓阳 《江西电力》2001,25(1):33-35,37
阐述了新型高效复合硫剂的研制和在工业应用中的固硫效果,提出固硫率的提高不仅与钙硫化有(Ca/S)关,且更要考虑固硫剂各组份的选择及其相互间的配比,从而在高温下起到明显的固硫效果,据此,投资建设洁净煤生产线,产品以密封车配送方式进入市场,同时,采用该固硫剂进行电站锅炉脱硫试验,以期为大型煤粉锅炉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实用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在真空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处理甘氨酸、碳纳米管(CNT)和单质硫,一步制备氮掺杂的介-微孔碳/硫复合材料。采用XRD、SEM、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制备的复合材料用作锂/硫电池正极,与普通热熔法制备的硫/CNT相比,电化学阻抗降低了38.1%,在1.6~2.8 V循环,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增加了24.4%,不同倍率下的循环性能平均提高21.4%。  相似文献   

16.
运用配对比较试验对不同范围的全硫值进行测试,通过t检验和F检验,得出全硫检测中用红外测定法与库仑滴定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差值的置信区间较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300 MW锅炉低温再热器首次发现斑点状坑腐蚀,腐蚀主要发生在背风面,分布较有规律。电厂采集腐蚀坑中腐蚀产物经化学化验,主要成分为Fe2(SO3)3。从入炉煤质控制分析了发生此种腐蚀的机理,从运行、检修等方向查找了腐蚀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碱吸收-微生物烟气脱硫是一类经济有效并应用较广泛的SO2脱除技术,可分为SO2碱吸收,厌氧还原与好氧氧化3部分,该文着重考察了好氧氧化部分。在有效容积为45L的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内,以含硫化物的厌氧段出水作为进水,利用无色硫细菌氧化硫化物为单质硫。经28d的运行,有机物负荷和S^2-负荷分别达3.73kgCOD/(m^3.d)1和1.09kgS^2-/(m3.d),相应的脱除率可达78%和90%以上,最大S^0产率为75%左右。生物学显微镜照片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ometer,XRD)分析显示出水富含硫颗粒和膜状硫。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S2-浓度和有机物浓度分别为200和800mg/L时,适宜水力停留时间为8h,最佳曝气量为60~90L/h。  相似文献   

19.
对于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判断其设备内部运行状态相对困难.通过分析检测SF6气体的分解产物是判断SF6气体绝缘设备内部运行情况的一个强有力手段.笔者模拟了SF6电气设备不同温度和湿度的过热情况下所产生的分解产物类型及其体积分数.为确定电气设备故障类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模拟试验得出.SF6在350℃时即开始产生较显著的分解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