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名词短语识别在句法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英汉机器翻译的瓶颈之一就是名词短语的歧义消解问题。研究英语功能名词短语的自动识别,则将名词短语的结构消歧问题转化成名词短语的识别问题。基于名词短语在小句中的语法功能来确定名词短语的边界,选择商务领域语料,采用了细化词性标注集和条件随机域模型结合语义信息的方法,识别了名词短语的边界和句法功能。在预处理基于宾州树库细化了词性标注集,条件随机域模型中加入语义特征主要用来识别状语类的名词短语。实验结果表明,结合金标准词性实验的F值达到了89.04%,改进词性标注集有助于提高名词短语的识别,比使用宾州树库标注集提高了2.21%。将功能名词短语识别信息应用到NiuTrans统计机器翻译系统,英汉翻译质量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2.
混合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种混合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BaseNP)识别模型,包括采用语法规则、统计方法和组合分类器方法。利用BaseNP词的信息、词性信息及上下文句法信息,构建组合分类器,提高判断的准确性。在中文树库(CTB5.0)上进行实验,F值达到了90.09%,证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BaseNP。  相似文献   

3.
以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为目标,实现了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自动识别系统。采用基于规则自动识别及人工标注的方法建立基本名词短语标注语料库,在此基础上,采用统计和规则相结合的识别方法,利用互信息进行基本名词短语边界预测,然后根据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构成规则对预测边界进行调整,加入标注符,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封闭测试的识别精确率分别为80.2%和82.5%。  相似文献   

4.
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非常重要的子任务。文中总结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方法,并对多种典型英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对照,提出并实现了边界统计和词性串校正相结合的英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方法。该方法把基本名词短语识别分成主次分明的两部分,边界统计作为主要部分能够正确识别出大部分基本名词短语,词性串规则作为辅助手段在对前者识别出的基本名词短语进行核对和校正的同时还对边界统计方法遗漏的基本名词短语进行再回收。此方法中,词性串规则弥补了边界统计无法顾及基本名词短语内部组合规律的缺点,提高了精确率和召回率。采用此方法,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的精确率达到96.22%,召回率97.59%,Fβ=196.90%,F值超出了目前报道的最好结果。  相似文献   

5.
以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为目标,采用基于规则的方法,从基本名词短语结构语法模型出发,利用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的词性标记信息及构形附加成分信息,建立了基本名词短语规则集,设计了哈萨克语基本名词短语自动识别系统,实现了对30万词级哈萨克语语料库的基本名词短语标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识别精确率达到80.8%。  相似文献   

6.
研究英语名词短语识别不仅是句法分析的基本问题,而且是进行机器翻译的基础.针对英语名词短语传统识别算法存在速度慢,效率低的难题,为提高识别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英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方法.首先综合考虑英语短语结构特性和上下文的位置来建立特征集模板.采用改进的频次和平均互信息相结合方法提取有效特征,表示为最大熵模型形式,最大熵原理完成最后的识别过程.对Penn Treebank语料库中的英语名词短语进行仿真,证明改进方法对短语识别正确率和召回率均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方法的识别率,是一种简单、快速、高效的英语名词短语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大熵方法的中英文基本名词短语识别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使用了基于最大熵的方法识别中文基本名词短语。在开放语料Chinese TreeBank上,只使用词性标注,达到了平均87.43%/88.09%的查全率/准确率。由于,关于中文的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的结果没有很好的可比性,又使用相同的算法,尝试了英文的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的结果没有很好的可比性,又使用相同的算法,尝试了英文的基本名词短语识别。在英文标准语料TREEBANKⅡ上,开放测试达到了93.31%/93.04%的查全率/准确率,极为接近国际最优水平。这既证明了此算法的行之有效,又表明该方法的语言无关性。  相似文献   

8.
缺少标注语料和难以识别动词和名词类是阻碍中文专利最大名词短语识别的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马尔科夫逻辑网的中文最大名词短语识别方法。该方法避免对开放类的名词短语的识别,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相对封闭的分隔符的识别上,利用句子自身特征、领域迁移特征以及双语对齐特征来识别最大名词短语的边界。结果说明,双语信息较好地促进了动词、介词、连词等MNP边界的识别。MNP识别的F值可达83.27%。  相似文献   

9.
基于转换的汉语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模型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基本名词短语的识别在自然语言信息处理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了汉语基本名词短语的概念,然后从语言信息处理的角度将用于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的知识分为两部分,即表示基本名词短语句法组成的基本结构模板(静态知识)与表示基本名词短语出现的上下文环境特征的转换规则(动态知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转换的基本名词短语识别模型,该模型可同时结合这两类知识识别基本名词短语。实验结果显示了较高的识别正确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统计方法和规则方法各自的特点,提出基于最大熵方法和转换规则方法相结合的中文基本名词短语识别算法,该算法是在一定词性标注的基础上实现的.在训练和测试两个阶段中,均先采用最大熵方法识别基本名词短语,然后将已具有一定精度的识别结果作为初始标注结果运用于转换规则方法中.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Agent系统(MAS)的开放信息集成体系结构分为界面层、协调层和模型层,每层均由MAS组成。为了获得构成模型层的MAS模型,该文结合信息工程论和面向对象方法而提出了模型层MAS模型获取方法,它从企业行为的功能主题出发进行分析而获取相应的对象模型,并将对象模型转变为相应的MAS模型;为了提高Agent技术的实用化程度,还讨论了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上实现基于MAS的模型层的方法;最后介绍了上述方法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2.
基于能量感知的数据汇聚和路由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高效节能的传感器网络数据收集和聚合协议,网络中节点根据与基站的远近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协议优先选择能量充足并且距离基站最近的节点直接与基站通信,其他节点的数据则通过邻接节点逐层聚合和转发,最后传送到该节点上.因为与基站通信的能量代价太高,直接与基站通信的节点能量消耗很快.当距离基站近的节点能量过低时,协议将选择距离基站较远的节点直接与基站通信.通过顶层节点迁移机制,MTP协议能够很好地将能量损耗均匀分布到所有节点.  相似文献   

13.
中文名词短语识别在自然语言处理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首先对名词短语识别问题进行描述,然后利用最大熵模型建立名词短语识别系统,通过实验选取最大熵模型的特征,最后利用选取的特征进行名词短语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间件与Web技术的发展,三层或多层分布式应用体系越来越流行。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Oracle三层体系结构的开发应用,通过实例讨论了一个建立三层体系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一种规则与统计相结合的混合语言模型来实现盲文到汉语的机器翻译,该技术把基于统计的Markov模型与规则量化模型相结合,用Viterbi算法寻找最佳汉语句子,取得了良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文Base NP识别: 错误驱动的组合分类器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错误驱动的组合分类器方法来实现中文Base NP识别。本文首先对中文和英文Base NP识别技术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概述,明确了中文Base NP识别的任务,然后,基于前人的工作提出了错误驱动的组合分类器方法,其基本思路是: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类型的分类器—基于转化的方法和条件随机场方法的分类结果,再利用支持向量机学习其中的错误规律,对两分类器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纠错,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整体性能的效果。我们在宾州中文树库转化得到的Base NP语料集上进行了Base NP识别交叉验证实验,与单独使用基于转化的方法、条件随机场方法以及支持向量机方法相比较,错误驱动的组合分类器方法的实验结果都有所提高,最佳结果F值达到了89.72%,相对于文中Base NP识别的其他方法,最大提高幅度为2.35%。  相似文献   

17.
基于姓氏驱动的中国姓名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文章基于姓氏驱动和上下文信息,利用从真实姓名样本库和文本语料库中得到的大量统计数据,提出了一种中国姓名识别的分级加权筛选模型,利用基于这一模型的识别算法和冲突解决策略,实现中国人名的自动识别。通过从《人民日报》随机抽取的500个含有人名的句子进行测试,表明:中国姓名召回率达89.2%,精确率达93.15%。  相似文献   

18.
文言信息的自动抽取有利于语言监测和语料库构建。同时该文的计算研究也验证了语言学界关于汉语文白系统连续性的自省结论。该文将从混合语料中标注文言文的问题视为短文本分类的问题进行处理。使用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的方法对文言文、白话文本进行分类。在基于规则的方法中,考虑文言常用虚词和句式的影响,对N-gram、朴素贝叶斯、最大熵、决策树模型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监测虚词系统的一元语言模型的F值达到了0.98。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defect tracking is used as a proxy method to predict software readiness. The number of remaining defects in an application under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allow one to decide if a piece of software is ready to be released. By comparing predicted number of faults and number of faults discovered in testing, software manager can decide whether the software is likely ready to be released or not.The predictive model developed in this research can predict: (i) the number of faults (defects) likely to exist, (ii) the estimated number of code changes required to correct a fault and (iii) the estimated amount of time (in minutes) needed to make the changes in respective classes of the application. The model uses product metric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do predictions. These metrics are selected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source code with regards to architecture layers, types of faults and contribution factors of these metrics. The use of neural network model with genetic training strategy is introduced to improve prediction results for estimating software readiness in this study. This genetic-net combines a genetic algorithm with a statistical estimator to produce a model which also shows the usefulness of inputs.The model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1) prediction model for presentation logic tier (2) prediction model for business tier and (3) prediction model for data access tier. Existing object-oriented metrics and complexity software metrics are used in the business tier prediction model. New sets of metric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presentation logic tier and data access tier. These metrics are validated using data extracted from real world applications. The trained models can be used as tools to assist software mangers in making software releas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