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曲面花瓣燃烧器煤粉燃烧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贴体坐标结构化网格对复杂曲面的花瓣燃烧器进行三维(360°)煤粉燃烧的数值模拟。给出花瓣燃烧器的流场、颗粒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分析花瓣燃烧器的稳燃及低NOx燃烧原理和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花瓣稳燃器的作用下,煤粉气流进入炉内能立即在瓣后着火燃烧,并在径向回流区中形成稳定的"值班火焰",为整个风粉气流的着火燃烧提供稳定的热量来源。花瓣燃烧器的火焰在炉内呈花瓣状,造成局部缺氧区,有利于降低NOx的排放和低挥发分煤在广泛负荷范围内的稳定着火和完全燃烧。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煤粉浓淡分流燃烧技术,它由可调浓度撞击分流器和V型稳燃器两部分组成。左右浓淡分流和横置的稳燃器在喷口出口产生空间交叉的高浓度煤粉层,这些煤粉层为煤粉着火和稳燃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图7表3参2  相似文献   

3.
锅炉在低负荷条件下的稳定燃烧是调峰的关键。强化高温烟气回流来加热未燃煤粉快速着火加强燃烧稳定性.介绍强化燃烧的理论基础和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的边界射流钝体稳燃器,中心回流稳燃腔、内外双回流稳燃腔和相交式高浓度煤粉燃烧器。几种稳燃器分别应用于海口、永安、耒阳、南昌等电厂均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马晓茜 《电力建设》1996,17(10):23-26
此文论述了电站煤粉锅炉的各类稳燃新技术,认为:在局部形成烟气回注、煤粉富集、低速高湍流脉动以及局部高温与分级着火来实现燃烧的稳定,最煤粉锅炉稳定强化燃烧的一般性规律。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型,求解得到燃烧器稳定着火燃烧的特征参数及燃烧器结构、运行参数地着火的影响,获得使煤粉稳燃的最小回流区长度及主流煤粉浓度,并结合工业性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可控浓淡旋流燃烧器浓淡分离的原理及试验结果,利用回流区搅拌均匀反应热理论模型,结合风粉射流浓淡分离特点及颗粒浓度分布实验结果,通过热质交换平衡分析,建立了一个旋流燃烧器浓淡煤粉在回流区着火及气流火焰稳定性综合模型,求解得到燃烧器稳定着火燃烧的特征参数及燃烧器结构、运行参数变化对着火的影响,获得使煤粉稳燃的最小回流区长度及主流煤粉浓度,并结合工业性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伶玲  周强泰 《中国电力》2005,38(11):31-34
针对旋流燃烧器燃烧低挥发分煤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能起到良好稳燃作用又能降低NOx排放的新型旋流燃烧器——花瓣燃烧器。该燃烧器充分考虑了煤粉气流与高温烟气的迅速强烈混合问题,能在其背流面形成径向和轴向多种回流区,增大进入回流区的煤粉量,有利于低挥发分煤(贫煤和无烟煤)和低负荷运行时煤粉的着火与稳燃,并降低NOx的排放。介绍花瓣燃烧器工作原理,分析其流场特性,论述其优越性。经在某电厂燃用贫煤的210MW机组锅炉中应用,取得了稳燃不结渣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锅炉稳燃的分析和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伯华 《湖南电力》2006,26(1):54-56
针对煤粉锅炉稳燃特性,根据锅炉运行情况,从锅炉着火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影响煤粉着火及燃烧稳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1.结构参数的选择稳燃器是保证燃油稳定着火的重要部件。目前它在运行中露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热烟气回流太强,造成喷咀结焦;二是热烟气回流不足,使油枪伸进较长,着火落后。燃烧器出口的回流强度不仅与稳燃器结构有关,而且与稳燃器所处的位置以及二次风出口动态有关。因此目前还未找到有关回流强度的定量规律。此外,不管是着火或结焦,还与喷咀的雾化角和雾化细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对稳燃器的最佳结构只能给出一个  相似文献   

10.
开缝钝体燃烧器是一种可使煤粉浓度局部富集,从而使析出的挥发分易于与当地氧气达到合适匹配;同时利用了回流区内高温、低速、高湍流度等有利于着火的条件的新型煤粉稳燃器。由于中缝射流的喷出,屏蔽了正面来的辐射热,而使开缝钝体不易被烧毁.本文报告了开缝钝体燃烧器的实验研究及工业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1.
可调浓度燃烧器波形稳燃体出口流场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玲红  池作和  岑可法 《热力发电》2005,34(12):52-54,58
提出在燃烧器出口加装稳燃体和中心风的设想,依靠中心风的大小控制高温烟气热回流量来实现煤粉气流的着火与稳燃。研究结果表明,稳燃体和中心风均明显改善了喷口外各段的中心回流区,并使得喷口外速度分布变化平缓,但过量的中心风可破坏回流区。优化采用稳燃体及中心风率(小于4%)将使可调浓淡燃烧器真正实现高效燃烧、低负荷稳燃和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12.
孙皓 《广东电力》2011,24(2):89-92
以广东华夏阳西电厂600MW超临界压力机组低负荷断油稳燃试验为例,分析低负荷稳燃的原理,指出通过尽可能降低着火热和加强着火供热,可使煤粉气流保持稳燃;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为了保证机组稳定安全运行,并满足其参与调峰的需要,该类锅炉的最低稳燃负荷以达到250MW为恰当.  相似文献   

13.
风扇磨直吹式制粉系统褐煤锅炉,由于褐煤高水份、高挥发性和低热量,存在着燃烧不稳定和低负荷稳燃的问题,装上煤粉浓缩稳燃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对煤粉浓缩稳燃器的研制工作,从其工作原理、设计和模化试验及其结果都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对海拉尔电厂采用的轴向式煤粉浓缩稳燃器的设计及其参数选取和试验,以及取得的效果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回流区火焰稳定的最低煤粉浓度的近似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粉浓度对着火和火焰稳定有很大的影响,要得到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的最佳浓度和最低浓度,必须结合具体燃换器和燃烧工况、回流区热平衡模型可以近似求出开缝钝体和钝体燃烧器在一定工况下保证火焰稳定所需的最低煤粉浓度。以此为判据,模型对能否稳定燃烧的预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锅炉煤粉预燃室和点火稳燃器等节油点火装置,分析了它们的节油原理和采用的煤粉火焰稳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直流煤粉燃烧器的煤粉火焰稳定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在紧靠燃烧器出口,组织好稳定的高温、高煤粉浓度和适当高氧浓度的“三高稳燃区”是实现煤粉火焰稳定和降低NOX排放的关键。据此剖析了国内新开发的一些燃烧器的稳燃性能,也剖析了国外引起的一些燃烧器及其稳燃技术,提出和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稳燃性直流煤粉燃烧器。  相似文献   

17.
新型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泉桂 《广东电力》2010,23(4):45-50
分析了国内超临界和超超临界锅炉采用的几种新型煤粉燃烧器的燃烧机理。主要特点是采用多级配风技术灵活控制燃烧器出口的煤粉火焰燃烧过程;实现着火初期低氧燃烧和火焰内NOx还原技术;在旋流式燃烧器内采用煤粉浓缩技术和环形齿状稳燃器或直流过渡风,在喷口附近煤粉气流着火初期,加强热烟气回流和维持高温及低氧燃烧,促进挥发分析出过程中的NOx还原,并实现快速着火和低负荷稳定燃烧;在A-PM型直流式燃烧器上采用带扩压管的缩放型小喷口结构,增强稳燃能力和维持高温和低氧燃烧,促进NOx还原,并均衡火焰温度,降低水冷壁的热负荷;设置可调节燃尽风进一步提高炉内脱氮效果和提高燃烧效率等。  相似文献   

18.
<正>配300MW机组1025t/h亚临界自然循环贫煤、无烟煤汽包锅炉(东方锅炉厂) 该炉燃用的晋东南贫煤和无烟煤不易着火与燃尽,为了确保稳定燃烧与运行,该炉采用新型多功能全摆动燃烧器,其特点是三高,在炉膛燃烧器喷口附近形成高煤粉浓度、高温和高氧区,使煤粉很快着火燃烧以  相似文献   

19.
锅炉着火稳定性及其有关技术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燃烧设备的起码要求是要保持着火的稳定性,我国在火焰稳定技术上发展很快,尤其是各种煤粉燃烧器及其稳燃技术研究成果很多,文中综述了现行的稳燃理论和技术,介绍了目前所应用的燃烧器及适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煤颗粒在快速升温过程中非傅立叶导热效应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电站锅炉煤粉燃烧过程中,煤粉着火前期的升温速率可达10^4K/s。而且煤粉在着火前期的升温状态直接影响到煤粉挥发份的释放速度和挥发份成分,进而影响到煤粉颗粒的着火和燃烧。该文针对煤颗粒快速升温过程中非傅立叶导热效应,利用热波模型和D-P-L模型对快速升温过程中煤颗粒的温度场进行的数值模拟,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并发现对于电站锅炉所燃用煤粉的粒径范围,在煤粉着火前的升温过程中考虑非傅立叶导热效应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