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预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IDS警报信息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警报信息实时融合处理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建立警报信息融合处理系统.实时融合来自多异构IDS传感器的警报信息,形成关于入侵事件的攻击序列图,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威胁评估及攻击预测.该模型中拓展了漏报推断功能,以减少漏报警带来的影响,使得到的攻击场景更为完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建立的融合处理系统应用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警报缩减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分布式入侵检测和网络安全预警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分析IDS警报信息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警报信息实时融合处理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建立警报信息融合处理系统。实时融合来自多异构IDS传感器的警报信息,形成关于入侵事件的攻击序列图,在此基础上进行威胁评估及攻击预测。该模型拓展了漏报推断功能,以减少漏报警带来的影响,使得到的攻击场景更为完整。实验结果表明,根据该模型建立的融合处理系统应用效果好,具有很高的准确率和警报缩减率。  相似文献   

3.
一个分布式高效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层次协作的分布式高效网络入侵检测系统-DENIDS(DistributedEfficientNetworkIntrusionDetectionSystem)。DENIDS系统结合了层次式IDS和结构式IDS的优点,并在系统中使用了目录服务器,从而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容错性以及可用性。同时引入信息融合和多传感器集成的观点,将多点生成的警报信息进行融合判定,消除虚假警报或无关紧要的警报,降低误报和漏报,从而能够在大规模、大流量、多管理域的网络环境下对各种分布式攻击和未知攻击方式进行准确而有效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梅海彬  龚俭 《计算机科学》2007,34(12):68-72
本文通过对警报数据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理论适合对大规模网络IDS警报数据进行实时宏观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正常情况下每天IDS警报数的自相似性来建立IDS警报数的季节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和警报数在宏观上的关系对网络中出现的像DDoS和蠕虫等大规模入侵进行预警。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及时发现网络中的大规模网络入侵并进行预警,并具有比基于网络流量异常的入侵预警方法准确和与IDS集成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网络管理员对入侵检测系统(IDS)所产生的警报还是以在辅助工具下的手工操作进行整理,从而得到一个高级别的攻击描述。为了有效融合多种入侵检测系统报警信息,提高警告的准确性,警报聚类自动分析工具被建议使用来产生高级别的攻击描述。除此之外,警报聚类自动分析工具还可以有效地分析威胁,融合不同的信息源,例如来自于不同IDS中的信息源。该文提出了新的警报聚类系统,以便把来自于多种IDS所产生的警报进行警报聚类,产生攻击描述。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警报聚类模块有效地总结攻击可以产生高级别的警报,并大幅度地减少了要提交给管理员的警报数量。此外,以这些高级别警报为基础还可以进一步地进行威胁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多个IDS的检测代理同时提交入侵警报时,现有的决策依据主要是警报危害度、网络攻击分类、攻击效果评价等,但这些概念并没有考虑响应时机和入侵发生的先后时间等因素,而只反映了静态信息。针对这种现状,首先提出了警报危急度的概念,警报危急度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1)警报的可信度与报警的次数;(2)开始报警到目前的已逝去时间;(3)响应该入侵需要的代价。然后,分析了影响危急度的直接因素及其影响的方式和幅度,以及与攻击有关的间接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最后,文章基于数学推理,给出了警报危急度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基于信息融合的入侵检测模型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入侵检测系统(IDS)研究现状,针对当前IDS系统误报率高和对时间及空间上分散的协同攻击无法有效检测的缺陷,引入信息融合和多传感器集成的观点,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IDS推理框架和原型系统.该原型系统采用贝叶斯网络作为多传感器融合的工具,用目标树的方法来分析协同攻击的攻击企图,并最终量化系统的受威胁程度.相比现有的IDS,该原型的结构更加完整,能够更容易发现协同攻击并有效的降低误报.  相似文献   

8.
面对入侵检测系统(IDS)产生的海量警报,提出了一种基于协议解析和传输控制协议(TCP)有限状态机的伪警报去除方法。对于无连接的请求/应答协议,同时分析请求数据包的攻击特征和应答数据包的返回状态码来去除伪警报;对于TCP,在协议分析的基础上建立TCP数据包的有限状态机的模型,通过判断系列数据包是否为同一TCP连接、是否包含攻击序列来去除伪警报。在DARPA2000的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的误警率平均降低了59.47%,对TCP和请求/应答协议的警报的识别率达到76.67%。该方法简单又有效,依赖IDS的攻击特征库,可以插件的形式在线实现。  相似文献   

9.
就单一传统入侵检测系统而言,其异构性和自治性使得针对同一攻击行为产生的警报,在包含内容、详略程度、不确定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大量重复性警报涌现.而这些大量、重复的警报信息不仅影响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性能,又不能体现出完整的黑客入侵过程.为了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入侵警报,提出了一种入侵场景构建模型--BPCRISM,其能够利用警报的检测时间属性的接近程度将警报关联分为两大类:警报概率关联和警报因果关联,然后给出了概率关联和因果关联的算法,并从关联的警报信息中分辨出完整的黑客攻击流程和重构出入侵场景.初步实现该模型后,使用DARPA Cyber Panel Program Grand Challenge Problem Release 3.2(GCP)入侵场景模拟器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基于警报数据关联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入侵检测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对入侵检测系统产生的警报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已经成为改善入侵检测系统检测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实际可行的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入侵检测警报数据关联模型,模型通过警报数据聚类和高层事件关联消除或减少重复警报,降低误警率,发现高层攻击策略。最后给出了警报聚类关联实现算法,该算法通过警报数据相似度的计算来实现警报聚类。  相似文献   

11.
协同和分布式的网络攻击对传统的网络安全防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对分布式入侵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有效融合多种入侵检测系统报警信息能够提高告警的准确性。首先给出了五维度报警信息关联的定义;然后设计与实现了带有实时响应机制的层次化关联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每一层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完成相应的功能;最后给出了报警信息融合模块的实现。实验证明:报警信息融合可以降低误报、漏报率,并能识别攻击意图,达到预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多源安全信息的告警校验与聚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琳茹  杨林  张志斌 《计算机工程》2006,32(15):129-131
针对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产生大量低质量告警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安全信息的告警校验与聚合技术,采用一阶谓词逻辑对告警校验进行了建模,并综合分析告警的时间、空间、攻击类型三维属性,对告警进行聚合。提出的方法能够实时、有效地滤除无关告警,消除冗余度,实现告警的精简。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IDS)存在的误报、漏报等问题,首先分析了存在误警的原因,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入侵检测报警信息融合系统的模型。该模型提出一种相似隶属函数对报警事件进行关联,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减少报警数量,降低误报、漏报率,从而提高了报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事件关联完成攻击场景的重构,为加深对攻击者攻击意图的了解带来了方便,达到预警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韩景灵  孙敏 《微机发展》2007,17(6):159-162
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IDS)存在的误报、漏报等问题,首先分析了存在误警的原因,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入侵检测报警信息融合系统的模型。该模型提出一种相似隶属函数对报警事件进行关联,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减少报警数量,降低误报、漏报率,从而提高了报警的有效性。同时通过事件关联完成攻击场景的重构,为加深对攻击者攻击意图的了解带来了方便,达到预警的目的,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海量重复告警、误报率偏高、告警质量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IDS告警预处理方法,用于减少误告警,聚合相似告警,生成代表单步攻击意图的超告警。首先,对IDS告警进行特征提取,用告警密度、告警周期值、源IP对应的目的IP数与攻击源威胁度这4个特征的信息熵融合结果表示一条告警所具有的特征信息量。通过与误告警的特征向量进行互雷尼信息熵的计算,从而识别出误告,并且去除误告。然后对误告去除后的告警按照IP对应关系,划分为2类:一种源IP对应一种目的IP的告警以及一种源IP对应多种目的IP的告警。分别对2类告警进行特征统计,构造5维特征信息熵向量,采用DBSCAN算法将信息量相同或者相似的告警进行聚类。最后对各个类别的告警进行动态时间窗口划分,并构建出代表单步攻击意图的超告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的告警预处理方法误告去除率为87.43%,告警聚合率达到98.63%,具有较好的误告去除效果以及较高的告警聚合率。  相似文献   

16.
Previous works in the area of network security have emphasized the creation of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IDSs) to flag malicious network traffic and computer us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lgorithms to analyze IDS alerts. One possible byproduct of correlating raw IDS data are attack tracks, which consist of ordered collections of alerts belonging to a single multistage attack. This paper presents a variable-length Markov model (VLMM) that captures the sequential properties of attack tracks, allowing for the prediction of likely future actions on ongoing attacks.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ble to adapt to newly observed attack sequences without requiring specific network inform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performance of VLMM predictors and their adaptiveness to new attack scenarios.   相似文献   

17.
入侵响应中基于事件相关性的攻击预测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IDS)中的响应单元只对检测出的当前安全事件做出响应,而忽略了攻击事件间隐藏的关系及攻击的最终目的。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IDS的响应单元中提出了一个利用攻击事件间的相关性对攻击的最终目的进行预测的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提高了网络的预警能力,减少了对误报的响应,并能发现分析引擎的漏报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