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解决水体重金属Cr(Ⅵ)的环境污染问题,以棉秆为原料制备生物炭(BC),再采用液相沉淀法将BC赋磁,得到磁性生物炭(MBC)。以二乙烯三胺(DETA)为改性试剂,对MBC进行氨基改性,制备出氨基改性磁性生物炭吸附剂DETA@MBC。用XRD、SEM、FT-IR、VSM对DETA@MBC进行表征,证实了Fe3O4成功负载在BC表面,MBC的氨基改性没有破坏Fe3O4的晶体构型,DETA@MBC表面有丰富的氨基功能团,且饱和磁强度良好。研究其作为吸附剂在不同条件下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值、吸附剂投加量、竞争性离子和温度等因素均会影响吸附效果。DETA@MBC对Cr(Ⅵ)的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KF=25.287 mg(1-(1/n))·L1/n·g-1,n=2.538,吸附容易进行,对Cr(Ⅵ)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溶剂热法制得的Fe3O4纳米颗粒为磁核,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造孔前体,间苯二酚-甲醛树脂(RF)为碳源,一步法制备蛋黄-壳介孔磁性炭微球(Fe3O4@C),并将其作为吸附剂用于去除水中的红霉素。采用TEM、XRD、FTIR、BET和VSM对Fe3O4@C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C核壳之间具有大空腔,比表面积为444m2/g,平均孔径为7.7nm,具有超顺磁性。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Fe3O4@C对红霉素的吸附平衡和速率,并确定了优化的操作条件。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投加量为1.0g/L、初始红霉素浓度为300mg/L、pH为10的优化条件下,Fe3O4@C对红霉素的吸附量为210mg/g。Fe3O4@C对红霉素的吸附过程是自发的、吸热的和不可逆的,遵...  相似文献   

3.
通过原位合成法将银纳米粒子和Fe3O4磁性纳米粒子负载于巯基功能化镁层状硅酸盐(MgSH)上,制备得到Fe3O4@MgSH/Ag纳米复合材料。通过SEM、XRD、FTIR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Fe3O4@MgSH/Ag催化NaBH4还原4-硝基苯酚(4-NP)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e3O4@MgSH/Ag保留了巯基黏土具有的疏松多孔结构,且银纳米粒子和Fe3O4纳米粒子均匀负载于MgSH表面。通过动力学分析可知,Fe3O4@MgSH/Ag催化NaBH4还原4-NP的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其表观速率常数kapp为0.160 8 min-1,并可在10 min内使溶液中0.5 mmol/L4-NP的降解率达到98%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酿酒酵母纳米Fe3O4复合材料为吸附材料,以去除率为响应值,对含铅工业废水进行铅去除效果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实验相结合对酿酒酵母纳米Fe3O4复合材料的铅吸附效果进行研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值为6,铅浓度为10 mg/L,投加量为140颗,温度为30℃,转速为200 r/min时酿酒酵母纳米Fe3O4复合材料对铅的去除效果较好。在单因素实验,选取对铅去除影响较大的pH值、投加量和温度三个因素,以铅的去除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BBD)探讨这3种因素对铅去除率的影响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酿酒酵母纳米Fe3O4复合材料最佳去除铅的工艺条件为pH值为6,投加量为140颗,温度为33.5℃,该条件下酿酒酵母纳米Fe3O4复合材料对小于10 mg/L的铅废水中铅的去除率大于92.3%,达到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常娟娟  李波  刘文  王浩江  郭睿  董川  乔洁 《化工进展》2016,35(Z1):265-269
利用聚乙二醇水溶性高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对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从而改善Fe3O4易于团聚的缺陷。通过一步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聚乙二醇/Fe3O4磁性纳米复合材料,使用FTIR、XRD、TEM和VSM对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超声法合成了阿霉素聚乙二醇修饰的Fe3O4磁性纳米包合物,用光度法对磁性纳米复合物的包封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平均包封率为54.83%,并通过四唑盐(MTT)比色法证明了包合物对K150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纳米复合材料拥有良好的形貌和载药性能,可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以达到靶向运输的效果,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赵珺  闵书学  林集端  陈国  王晓琴 《化工学报》2016,67(10):4246-4254
以环糊精聚氨酯β-CDPU包覆Fe3O4磁核及SiO2/Fe3O4复合粒子,制备出两种磁性吸附剂β-CDPU@Fe3O4和β-CDPU@(SiO2/Fe3O4)。考察了吸附剂对多酚类天然产物柯里拉京的吸附,并结合磁分离技术,从珠子草粗提液中直接富集柯里拉京。采用FTIR、XRD、SEM及热重分析法对两种磁性吸附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表明两种吸附剂中聚合物含量分别为41.5%和36.5%,β-CDPU的包覆未改变Fe3O4的晶型。吸附机理研究表明,二者对柯里拉京的吸附均符合Langmuir型等温线,但Fe3O4磁核对柯里拉京具有特殊的相互作用,造成柯里拉京洗脱困难,总洗脱率和回收率仅17.0%和10.5%。而磁核经SiO2修饰后,可以阻碍Fe3O4对柯里拉京的接触,提高柯里拉京的洗脱率(41.0%)和回收率(22.8%),实现珠子草中柯里拉京的初步富集。  相似文献   

7.
以废水污泥热解产生的污泥热解炭为原料,通过酸洗、活化、负载Fe、H2还原等方式考察不同污泥热解炭样品对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原样中的Fe2P、FeS等低价态的铁具有良好的脱硝性能,450~500℃时最大脱硝效率达到81%。经过HNO3酸洗和KOH活化后的污泥热解炭,因为去除了Fe2P、FeS等低价态的铁,脱硝效率大幅下降,在450~500℃的最大效率分别仅为30%和53%。而热解污泥负载样中的Fe主要以Fe2O3形式存在,其最大脱硝效率在450~500℃时只有50%。经过H2还原后,负载样中的Fe2O3被还原为Fe2P、FeS等低价态的铁,其最大脱硝效率在450~500℃时上升至94%。  相似文献   

8.
为脱除油田采出水中的Fe(Ⅱ)合成磁性吸附剂,本文以溶剂热法制得亲水性Fe3O4纳米颗粒,使用盐酸多巴胺(DA)进行包覆得到Fe3O4@PDA,再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在其表面聚合接枝得到Fe3O4@PGMA,后经精氨酸(Arg)修饰后得到功能化的Fe3O4@PGMA-Arg。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和磁化强度对制备的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3O4@PGMA-Arg中具有伯胺、亚胺双键、羟基和羧基官能团,其中伯胺基团和亚胺双键上的N可与Fe(Ⅱ)形成配位键,羟基和羧基的O可与Fe(Ⅱ)形成配位键,从而达到吸附Fe(Ⅱ)的目的。合成产物仍保持了Fe3O4的反尖晶石结构,具有好的磁响应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吸附条件对Fe3O4@PGMA-Arg吸附Fe(Ⅱ)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Ⅱ)的吸附量随着温度和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适宜的pH为4。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Fe(Ⅱ)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活化能为45.60kJ/mol,为化学吸附。Fe3O4@PGMA-Arg经5次再生后,对亚铁离子仍保持较高的脱除率。  相似文献   

9.
陈未凤  傅和青 《化工学报》2015,66(12):5135-5141
利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纳米Fe3O4进行修饰,得到了表面含有双键的改性Fe3O4。将纯纳米Fe3O4及修饰后的纳米Fe3O4分别和丙烯酸酯单体混合,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一系列丙烯酸酯压敏胶(PSA)。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纳米Fe3O4和PS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加入纳米Fe3O4后成功制备了具有良好磁性能的水性丙烯酸酯PSA,且PSA的磁性能随纳米Fe3O4含量的增大而增强,纳米Fe3O4加入量为4%(质量分数)时,PSA的粘接性能最佳;纳米Fe3O4的加入能显著改善PSA的热稳定性,提高PSA的粘接性能;相对于纯纳米Fe3O4,经表面修饰后的Fe3O4对热稳定性的改善效果更好,与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相容性更好,在压敏胶中分布更均匀而不团聚,但饱和磁强度稍有减弱。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Fe3O4纳米粒子,通过在磁性Fe3O4纳米粒子表面接枝高脱乙酰度羧甲基化壳聚糖(CMC),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纳米吸附剂。通过透射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进行了表征,着重研究其对Cu(Ⅱ)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溶液pH值能显著影响吸附剂对Cu(Ⅱ)的吸附效果,pH值为5时其效果最佳。等温吸附数据符合Langmuir 模型,T=298 K、pH=5、V=5 mL时,吸附剂的饱和吸附容量qm高达71.43 mg/g,吸附常数为0.0543 L/mg。  相似文献   

11.
以海藻酸钠为骨架,结合多壁碳纳米管和Fe3O4通过悬浮滴定CaCl2溶液法制备Fe3O4@SA/MWCNTs复合凝胶球。使用SEM、BET、XRD、FT-IR、XPS、VSM等表征手段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并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探究了Fe3O4@SA/MWCNTs对MB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e3O4@SA/MWCNTs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材料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其饱和磁化强度高达13.82 emu/g,属于软磁范畴;在30℃、pH为9的环境下,1.0 g/L Fe3O4@SA/MWCNTs对50 mL 20mg/L MB溶液吸附300 min后,吸附率高达97.01%,吸附量达到19.40 mg/g;同时此吸附剂在pH为4~10的范围内都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对MB的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模型,该吸...  相似文献   

12.
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运用溶剂热法制备了负载铁的球状生物质炭,系统研究了pH、醋酸锌(C4H6O4Zn·2H2O)与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O)投料质量比、碳化温度、碳化时间等条件对生物质炭制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生物质炭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在pH为2.26、C4H6O4Zn·2H2O与FeCl3·6H2O的质量比为0.51、碳化温度为203.96 ℃、碳化时间为2.92 h时,生物质炭的实际得炭率达到最大为56.82%,回归模型在研究区域内的水平显著,且预测的准确性较高。生物质炭的物相和形貌表征证明了四氧化三铁(Fe3O4)负载在球状生物质炭的表面,生物质炭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52 m2/g,负载Fe3O4相较于未负载Fe3O4的生物质炭对铜离子具有更好的吸附性,且吸附过程可以使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污泥生物炭作为载体负载铁纳米颗粒(Fe NPs)成功制备功能性复合材料Fe NPs/生物炭。通过FTIR、SEM-EDS和XRD表征技术对生物炭、Fe NPs和Fe NPs/生物炭的化学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在生物炭上的铁纳米颗粒呈现出网状结构,并且Fe NPs/生物炭是一种表面有丰富的官能团的介孔材料。材料的吸附性能的结果表明,在反应2h内,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率为30%,而FeNPs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率为68%,Fe NPs/生物炭对亚甲基蓝的去除效率为100%。此外,材料的催化性能评估结果表明,FeNPs/生物炭对H2O2和Na2S2O8(PS)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14.
氧化石墨烯负载纳米Fe3O4类芬顿处理制药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改进Hummer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负载纳米Fe3O4磁性催化剂(Fe3O4/GO),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量-色散光谱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多相类芬顿处理高浓化学原料药生产废水。结果表明,Fe3O4颗粒成功负载在GO表面,且没有出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当废水的pH为3,双氧水(H2O2的质量分数30%)投加量10 mL/L,催化剂投加量2 g/L,反应120 min后COD去除率达78%,UV254去除率高达81%。三维荧光光(3D-EEM)分析可知,芳香类和富里酸类物质在催化降解过程中得到有效去除。  相似文献   

15.
考虑到催化剂载体的高成本,寻求廉价的载体制备方案合成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热解青霉素菌渣制备多孔生物炭载体,以共沉淀法负载四氧化三铁,合成催化剂Fe3O4@PRBC。通过SEM、XRD、FT-IR和孔隙结构分析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Rh B)为目标降解污染物,考察了不同体系、催化剂用量、双氧水用量、溶液pH和RhB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四氧化三铁成功负载于生物炭上,Fe3O4@PRBC表面呈粗糙多孔状,比表面积达到1 210.54 m2/g。其中H2O2/Fe3O4@PRBC体系表现出突出的催化性能,当Fe3O4@PRBC用量为0.8 g/L、双氧水用量为30 mmol/L时、在pH=3~11时,Rh B的降解率均超过90%。催化循环4次,降解率仍能达到90%。自由基淬灭实验显示,催化降解Rh B的主要活性物质为·OH和·O<...  相似文献   

16.
金晴  徐建  杨自然  王臣辉  胡军  刘洪来 《化工进展》2019,38(9):4197-4203
吸附法是捕集分离CO2等温室气体的重要方法,磁性复合材料能实现气固相快速分离而备受关注。本文利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分别对磁性Fe3O4和分子筛前体进行处理,再通过水热法快速制备了Fe3O4/NaA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元素扫描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材料中Fe3O4/NaA含量比对CO2吸附性能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Fe3O4的质量分数为23.2%时,Fe3O4/NaA复合材料既具有优异CO2吸附能力(2.10mmol/g),又具有较好的磁性(25.92emu/g),同时CO2吸附-脱附循环稳定性高,是一种新型磁性CO2吸附剂。在采用流化床吸附捕集CO2技术中,有望实现气固高效磁分离。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琥珀酸酐改性果胶-四氧化三铁(Fe3O4)磁性微球吸附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吸附铅离子(Pb 2+)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琥珀酸酐改性果胶-Fe3O4磁性微球,改性果胶包覆四氧化三铁几乎没有改变Fe3O4的尖晶石结构,其表面疏松多孔;改性果胶-Fe3O4磁性微球对铅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600 min,吸附温度为40 ℃,溶液pH为5,吸附剂添加量为20 mg,溶液中Pb 2+质量浓度为800 mg/L。改性果胶-Fe3O4磁性微球吸附剂用于脱除毛蚶子、扇贝酶解液中的Pb 2+,Pb 2+去除率分别为76.47%和80.34%,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纳米Fe3O4磁性材料在生物医学、环保、催化及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但单独的纳米Fe3O4颗粒存在一些弊端,难以直接使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如此。对Fe3O4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改善其结构与性能,因此,备受科学界关注。对近年来Fe3O4磁性纳米颗粒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环境工程两大领域中的应用做了综述,并对今后发展趋势做了初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将Fe3O4@NH2磁性粒子与端氨基超支化聚酰胺(HBP-NH2)通过亲核加成反应,制备Fe3O4@HBP-NH2复合材料,分析了Fe3O4@HBP-NH2对模拟废水中Pb2+、Cd2+和Cu2+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Fe3O4@HBP-NH2复合材料已被成功制备,并且该材料仍然能够实现快速磁性分离。同时,吸附实验表明,当t=120 min、pH=4.5、T=55℃和Fe3O4@HBP-NH2添加量为1.0 g/L时,Fe3O4@HBP-NH2对Pb2+、Cd2+...  相似文献   

20.
王丽  赵玉喜  王家喜 《工业催化》2014,22(6):428-43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Fe3O4粒子,用SiO2对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包覆,用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对所得磁性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制备磁性纳米粒子负载钌催化剂Ru/PVP-DB-171/SiO2/Fe3O4。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所得粒子结构是面心尖晶石结构,Fe3O4为核,无定形SiO2为壳,纳米钌吸附在磁性载体表面。该粒子具有高分散性,可用磁分离实现固液分离。以甲苯液相催化加氢反应为模型,评价磁性负载钌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计算出甲苯氢化的活化能为16.6 kJ·mol-1,在433 K和4.0 MPa条件下,反应转换数达30 262 mol·(mol-Ru)-1,Ru催化剂可循环使用8次,添加助剂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催化剂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