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大用 《国外城市规划》2005,20(1):29-31,28
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有多快?20年后城市化地区的规模将多大?是规划未来中国的城市体系时遇到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乔全生 《园林》2008,(12):100-102
现有城市和环境是我们展望和计划未来的基础之一。过去二十余年中国新城开发,改变着大江南北的面貌,也为中国城市未来30、50年以至若干年后,尤其面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提出了新的命题。带着这样的思考,回顾新城开发的典  相似文献   

3.
专题研究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都市区”、“城市地区”等概念不绝于耳,经济、通讯、技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城市和区域。全球各地的规划师都在思考究竟城市和区域运行、发展的核心是什么?城市形态与社会形态之间的关系如何?如何管理新形态下的城市和区域等问题。2003年,中国中央政府在十六大三中全会提出的“五统筹"原则将对城市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新的发展观下,城市规划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着一种新的变革,“区域协调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城市规划的重要职责。《珠三角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环太湖城镇群发展规划》等正积极编制和相继出台,反映了中国的规划师在全球化浪潮下对中国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本期专题研究介绍的欧洲空间发展规划最新进展、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学会2003年会的主要内容以及英国皇家规划学会的规划新宣言等内容,反映了各国规划师对城市和区域规划的最新反思,希望能对读者思考新时期的城市规划有所帮助。——栏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4.
徐丰 《城市建筑》2010,(6):47-50
随着城市化本文以伦敦2012年奥运会场址城市设计及广西钦州3.4hm2规划为例,试图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审视城市发展,提出参数化城市设计这种新的城市发展思路和设计方法。以适应现在乃至未来城市丰富性和多样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丁沃沃 《建筑师》2014,(4):18-26
城市化给建筑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生存的基本环境,城市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生活空间。早在1977年,一群有见识的建筑师和规划学者针对城市发展的种种问题签署了著名的马丘比丘宪章,改变了人们对城市建设的认知和关注点。今天,经历了30多年城市化的中国城市已经凸显出当年宪章直指的问题,因此再读"马丘比丘宪章"作为对城市建筑的反思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6.
2004(6)现代城市研究中国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在上海出席“中国长三角战略发展与企业机遇论坛”上发表演讲时提出,长三角地区应冲破各自为政、盲目抬高商务成本和歧视传统制造业的三大误区。他说,长三角需要吸取中国其他一些地区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基础设施建设过热的现象,大、中、小城市的规划绝不能再各自为政,每个城市都盲目上马“花园城市”或高新技术园区项目。他同时指出,只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真正实现节约商务成本,提高长三角地区的核心竞争力。樊纲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趋势、城市化进…  相似文献   

7.
新的世纪是“城市世纪”、“城市时代”,未来世界将是城市化的世界。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结合考察国内外若干中等城市的实践,对21世纪城市文明建设新路进行了探索和思考。笔者认为.新世纪的城市文明建设需要从营造优美环境、提高市民素质、加强城市管理三个支点抓起: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欧洲文明的一个根本特征。从公元前700年起,城市化逐渐由南欧展开,并蔓延至整个大陆。城市及其形成的城市网络通常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塑造了它们周边的区域。城市与乡村的土地和可达性的两极分化仍然是景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及与之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确定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化水平由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其数值近期展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在欧洲大多数国家达到了约80%。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开始被遗弃。关于乡村地区的思考、评价和规划均主要由城市居民完成,而乡村的未来发展也主要取决于城市的需求。关于城市地区及与之相连的乡村腹地和影响范围的思考越来越复杂。城市空间的集群,以及它们在全球化和快速交通模式带来的可达性改变下的处境,是影响欧洲传统文化景观改变的一些新因素。城市化进程表现为以不同的方式在空间中扩散的演进循环。城市化阶段的发展在南欧和北欧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和速度。主要的城市首先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逐渐地影响较小的聚居地和更偏远的乡村地区。城市功能区是一个新的概念,同时对景观生态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地方尺度的景观变化只有将其放在更宏观的地理背景和所有相关的动态要素下才能被理解。乡村地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分为主要城市周边的村庄、都市型村庄和偏远乡村的村庄三种类型。未来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对这些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城市化景观是高度变化的、复杂的和多功能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关于景观状况的详细调研和变化监测,为合理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总体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我国快速城市化地区为研究范围,着重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县级城市的发展新特征,探索规划思路和方法的变革与创新,研究制定该类地区县级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新的内容框架,完善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管理机制,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县级城市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河南省方城县为例探讨传统农业城镇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弹性规划的规划方法。方城县是典型的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城市的发展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空间发展布局上如何弹性面对未来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种矛盾,如何在城市设施配套上避免造成规划不公平现象是城市规划中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试图在中小城市总体规划层面探讨如何进行城市化应对的弹性规划方法,具体从城市规划区范围的确定、城市产业空间的预留、历史城区的保护以及城市设施的弹性规划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试图探讨我国农业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如何在城市总体层面城市空间发展上应对城市发展阶段的跳跃式发展,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空间载体。  相似文献   

11.
1中国城市化的前景及城市规模 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有多快? 20年后城市化地区的规模将多大?是规划未来中国的城市体系时遇到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革新,随之产生了一些新的城市现象。"模糊地段"是巴塞罗纳国际建协第19届大会"现在与未来——城市中的建筑学"主题的分主题之一。本文对"模糊地段"的形成背景、改造类型以及其改造特点进行了理解与思考,并例举国外成功案例,寻求适合中国的城市更新方式,创造出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宋城意象     
欧阳桦  吴奕苇 《山西建筑》2008,34(17):26-28
从建筑现象和生活方式的角度分析了赣州古城的特色意韵及形成原因,论述了中国城市化战略下保留城市原生性在城市特色塑造中的重要价值,最后针对城市未来发展的问题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系统的发展有助于塑造城市形态,改变城市的空间结构。城市主导地位的交通方式决定着城市形态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化。西方发达国家小汽车交通的发展及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趋于稳定状态,小汽车交通与城市空间发展相对匹配。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城市小汽车交通的大规模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结构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将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体现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对城市规划和交通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近郊用地极易被蚕食而呈现出与城市内部“同质化”的空间特征,城市近郊因其所处的特殊空间位置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城市化的“前沿”,承载着城市的未来,在已进入城市化加速阶段中后期,对郊区用地的控制就变得异常重要。本文以广西南宁市外东环地区发展控制规划为例,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近郊区统一规划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建筑》2020,(2)
经历了40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城市社会,从欠发达国家转变为(接近)发达的国家。受精明投资者委托,并由有一定创意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建造的混凝土建筑遍布中国各地,这些建筑支配着中国的城市景观。正是这条混凝土巨龙塑造了中国在政治愿景和市场经济主导下进行城市化的成功形象。文章简要展现了中国城市在过去40年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同时提出城市规划者在未来几十年里必须面对的诸多挑战。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速度将放缓,城市修补将主导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战略,并影响地方政策和相关行业。修补混凝土巨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它将迫使地方政府重新思考城市发展策略,重点关注发展的质量和大众的感受,而不是数量。大学也需要重新思考教育方法,让优质的城市规划师应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最后简要阐述了在中国使用欧洲那样人性化修补城市方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超越渐进主义:中国的城市革命与崛起的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比中欧与东欧的休克疗法,中国似乎走的是另一条完全不同的市场转型轨迹.这种渐进的改革方式不仅使中国的经济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同时还保证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性.不过市场改革却大大改变了中国的城市景观.改革开放近30年,是时候对渐进主义的思想是否仍符合中国城市的现状问题做一些分析思考.因此也极有必要来对中国城市是否正成为新的制度空间、新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空间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设计实践伴随着快速、高密度、大规模的城市化,在物质性建构的需求推动下追求中观乃至宏观的空间形构,并具有显著的规划实施导向特征,在城市设计方案获得和规划执行方面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教训,伴随着理论缺位的困惑。城市设计实践与绝大部分都市主义理念所倡导的以实践改变城市具有相通性,如何通过都市主义思辨什么是好的城市及其空间范型,有助于认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对缺乏的“反城市”精神,并启发对未来中国城市设计的趋势及本土理论建构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谢舒逸 《风景园林》2019,26(6):103-108
从班纳姆对洛杉矶的"生态"解读入手,整理概括了意大利当代基于生态视角的规划实践。以博洛尼亚、安特卫普的结构规划为例,阐述它们如何通过生态视角识别、连接各具特色的城市片段以构建主题化的"城市之城",并提出相应规划策略来指引城市发展。以厦门鼓浪屿为例,探索这一新视角、方法在中国非均质的历史区域中的应用—通过定义"四个体系"和"四个区域"以庖丁解牛的方式建立起对鼓浪屿复杂的物理与社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的结构性与差异性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规划策略以平衡遗产保护、旅游发展、当地宜居性提升的多种需求。最后总结意大利基于生态视角的规划实践一方面为中国当前城市规划实践提供了新的认知角度和新的规划思路、方法与工具,另一方面其建立起的结构规划和战略规划框架能帮助丰富与完善中国现有的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 《城乡建设》2004,(3):34-35
“长三角”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功能建设 长期以来,"长三角"城市群次级中心城市都是作为孤立的市域行政中心城市进行建设的,没能主动大胆地按"长三角"城市群次级极核城市的区域城市化发展需要,引导城市的综合功能提升,在城市功能发展上引发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