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分支井技术将是21世纪油气田开发的主体工艺技术之一。结合多分支井钻井技术的特点,讨论了钻井液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其相应的解决措施,包括井眼净化、润滑防卡、井漏的预防和油气层保护。介绍了辽河油田2口多分支水平井钻井液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边台-HIZ和小35-HIZ井的钻井液工艺技术满足了多分支水平井钻井作业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2.
有机盐钻井液技术在大港油田水平井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港油田水平井钻井液以强抑制性水基钻井液为主,根据不同的钻井区域条件,采用不同的钻井液以适应钻井的需要.主要采用甲酸盐钻井液、硅基防塌钻井液和有机正电胶钻井液.以上钻井液体系解决了水平井的井眼净化、井壁稳定和润滑防卡等技术难点,满足了大港油田水平井施工的需要.但是.钻井液所形成的滤饼和进入储层的滤液堵塞了油气通道,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平井泻油面积大的特点.因此,渤海钻探泥浆技术服务公司开发了"双保"型有机复合盐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性能稳定,抑制性、抗污染能力强、环保、无固相,有利于保护油气层、提高机械钻速和提高固井质量等优点,解决了井壁稳定和保护油气层之间的矛盾,通过在大港油田的应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对目前钻井现场广泛采用的聚合物和正电胶钻井液体系的优缺点的分析表明。单一的聚合物或正电胶钻井液体系在泥页岩抑制性、水平井携岩效果和油气层保护等方面不能满足某些复杂地层和高难度井的需要。在聚合物体系钻井液的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正电胶和聚合醇形成了PHP—CFH—MMH钻井液体系。通过室内和现场试验,优选出了PHP—CFH—MMH钻井液体系的配方。现场应用表明,该体系性能稳定,在防止粘卡、泥页岩崩落和油气层保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塔河油田在钻井过程中,经常遇到钻井液难点:(4)445 mm大井眼中的携砂和造壁问题,(4)311mm井眼中的阻卡问题,(4)215.9 mm井眼中石炭系地层井径扩大和油气层保护问题,(4)150 mm井眼的漏失和井涌以及奥陶系地层的油气层保护问题.针对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的钻井液体系和适宜的钻井液工艺技术,解决了该地区不同井眼的问题.现场应用表明,在(4)445 mm大井眼钻井以维护为主,采用高粘度、高切力、小排量钻进;(4)311mm井眼采用包被剂、大排量、高效固控和短程起下钻措施,解决了该井段阻卡问题,井下钻井施工正常,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在(4)215.9 mm井眼采用"物理封堵"为主、"化学抑制"为辅的措施,防止井塌和井径扩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三维水平井钻井技术难点,从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井眼轨迹控制以及优选钻井液体系等方面给出了三维水平井提速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吉木萨尔地区油层属于低渗、超低渗油气藏,针对该地区油藏的地质特征和钻井特点,在钻井方案中融入"最优化储层改造"思路,优化水平井井眼轨道设计;通过对井震资料、邻井及导眼井的岩性、含油性对比分析,动态跟踪水平段井眼轨迹控制,确保油层钻遇率;优选钻头及辅助提速工具,建立了区块钻头序列和配套提速技术,实现了全井快速钻进;通过测井资料进行水平井井眼稳定性分析,优选钻井液体系和优化钻井液性能,实现了ф152.4 mm小井眼长水平段的安全钻进,最终形成了一套有特色的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藏的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为十亿吨级的昌吉油田开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涪陵页岩气田钻井关键技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涪陵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导致钻井机械钻速及钻井周期差别大、井下复杂情况时有发生。为了实现优质快速钻井,中国石化发展了适合涪陵页岩气田地质特点的系列钻井关键技术,通过攻关研究与现场实践,先后形成了涪陵页岩气钻井工程优化设计技术、浅层直井段快速钻井技术、二开定向井段快速钻井技术、丛式水平井三维井眼轨迹控制技术、适应于涪陵页岩地层长水平段钻进的油基钻井液技术、页岩气储层长水平段油基钻井液水平井固井技术、复杂山地条件"井工厂"钻井技术等,基本形成了适用于涪陵页岩气田的钻井工程技术体系。与此同时,在钻井中又出现一些新问题,为此提出了涪陵页岩气田钻井技术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国内类似页岩气区块的钻井提速降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页岩水平井用高性能油基钻井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内页岩油气水平井用油基钻井液(OBM)存在切力低、流变性能差等问题,难以完全满足页岩油气长水平井钻井施工井壁稳定与井眼清洁的技术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页岩油气水平井用OBM体系构建,在研发核心处理剂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高性能油基钻井液体系,对其综合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该钻井液体系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钻井液体系水平。该油基钻井液在彭页2HF井水平段钻进中进行了成功应用,并创造了国内陆上页岩气水平井水平段和水平位移最长的新纪录。高性能油基钻井液技术的成功研究与应用,提高了我国高性能油基钻井液技术的自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页岩气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海力  王琳  周峰  赵昊  张华 《天然气工业》2014,34(12):100-105
从国内第一口页岩气水平井开钻至今,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之一的威远区块已经完钻多口页岩气水平井,在钻探过程中,面临着表层井漏、机械钻速低、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垮塌、油基钻井液条件下固井质量差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井身结构优化、PDC钻头优选、井眼轨迹控制、油基钻井液优选、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固井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取得5项成果:1形成的水平井非标尺寸井身结构,对273.1mm套管的下入深度适当加深,起到了解决井漏、封隔易垮塌层的作用,而且各个井眼的尺寸均缩小,更有利于提高机械钻速;2优选出适合威远页岩气水平井的钻头序列,形成了"PDC+螺杆"的提速方式;3形成了水平井钻探的轨迹控制技术,提高了储层钻遇率;4优选出适合页岩水平段钻进的油基钻井液,保证了井壁稳定和井眼清洁;5形成了油基钻井液条件下的固井技术,解决了水平段固井质量差的问题,提高了后期储层分段改造的效果。所获成果为今后该区块开展页岩气丛式水平井钻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防塌与保护气层的钻井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电镜扫描、岩心流动、表面张力测定等试验,对胜利油田孤北区块中生界及上古生界易塌地层的矿物组构、理化性能以及气层损害主要机理进行了分析。在分析易塌地层井眼失稳与气层损害机理的基础上,依据化学力学耦合井眼稳定理论,针对易塌地层特点,确定了“强化封固井壁-强化抑制降高温高压滤失-合理密度力学支撑井壁合理的钻井水力参数”钻井液协同防塌技术。利用优选的高效防塌剂和新研制的气层专用保护剂,开发出了一套防塌与保护气层的钻井完井液体系,并进行了2口井的现场试验。2口试验井均未发生井下复杂情况,与邻井相比,井眼稳定性明显提高,气层保护效果较好,钻井液维护处理较简单,基本形成了一套与地层匹配、防塌、气层保护效果较好的钻井完井液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刘发起  林正权 《润滑油》1996,11(6):32-35
以大庆原油经深度精制的航空润滑油料为基础油,添加适量的抗氧剂、破乳化剂、油性剂、防锈剂、消泡剂等,研制出N100、N150、N220、N320油膜轴承油系列产品,其质量指标达到美钢-136油膜轴承油规格和美国莫比尔石油公司Mobil Vacuoline300系列油膜轴承油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对河南油田的页岩油及其馏分进行了详细的性质测定及分子组成表征,并与大庆原油及传统的油母页岩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河南页岩油与油母页岩油性质差别较大,与大庆原油性质比较接近,可采用与常规原油相似的加工方式进行加工。  相似文献   

13.
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重油研制橡胶用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英  边勇  于会彬  于海江 《润滑油》2001,16(4):22-25
采用溶剂精制工艺处理糠醛抽出油、催化裂化重油(回炼油和油浆),用以生产橡胶用油。通过实验证明,糠醛精制和KT液溶剂精制两种工艺均能生产橡胶用油,其副产物抽余油可作为催化裂化原料。同时对这两种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KT液溶剂精制工艺优于糠醛精制工艺。  相似文献   

14.
将油溶性聚醚(OSP)作为汽轮机油基础油组分,考察了油品的抗氧化性、清净性、油泥生成趋势和抗乳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SP具有很好的油溶性和独特的醚链结构,将OSP作为汽轮机油基础油组分是改善汽轮机油性能的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油中OSP含量的增加,新汽轮机油的黏度等级没有发生改变,而黏度指数增加,倾点降低,其它指标没有明显变化;OSP与复合剂F-2的互配性较好,加入OSP的油品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清净性、抑制油泥生成性能和抗乳化性。  相似文献   

15.
碳酸盐岩油藏原油储量计算的动态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整理了12种根据油藏开采动态资料计算原油储量的方法,包括8种可采储量计算方法和4种地质储量计算方法,根据华北油田14个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的应用结果,讨论了这些方法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分布规律,通过对比两种运移形式所需条件、分布特征及其控制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对青一段源岩生成油向下伏扶杨油层的倒灌运移和侧接运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油运移形式所需的条件不同,倒灌运移条件是青一段源岩具有足够大的超压和输导断裂,而侧接运移条件是断裂错断使上盘青一段源岩与下盘扶杨油层对接且地层呈倾斜状态;两种运移形式分布特征不同,倒灌运移可分布在三肇凹陷整个排烃区内,而侧接运移仅分布在鼻状构造区和断裂密集带两侧斜坡处;受两种运移形式控制形成的油分布特征不同,受倒灌运移控制形成的油纵向上从扶Ⅰ油层组至杨Ⅰ油层组分布,平面上可分布在整个排烃区内且主要分布在鼻状构造区;受侧接运移控制形成的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顶部的扶Ⅰ油层组,平面上可分布在鼻状构造区和断裂密集带两侧。研究成果对正确认识该区油分布规律和指导油勘探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油气》2008,15(3):17-18
Sinopec, Asia's largest refiner, hasn't really benefited from recent declines in global crude oil prices, because its refining costs still far exceed domestic oil product prices. China caps refined oil product prices at relatively low levels by world standards. Sinopec said that although lower world prices would reduce import costs, global crude prices were still well above the break-even point of 80 U.S. dollars/bbl for Asia's largest oil refiner. Sinopec imports about 80 percent of the crude it refines.  相似文献   

18.
用加氢裂化尾油生产润滑油基础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裂化装置是轻油型的二次加工装置 ,其尾油全部用于循环。通过采用 FDW-1 0催化剂 ,对该尾油临氢降凝 ,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 ,在实验室内得到了粘度指数大于 60的润滑油基础油馏分 ,经白土精制后完全符合润滑油基础油指标  相似文献   

19.
徐宪 《润滑油》1997,12(2):38-41,51
石油三厂采用加氢裂化末转化油经催化脱蜡工艺生产高质量润滑油基础油及白色油,替代了过去老三套润滑油生产工艺。生产的基础油具有很好的低温流动性能,且对添加剂感受性好,硫,氮含量低,饱和烃含量高,可以调合中,高档润滑油。  相似文献   

20.
利用5号白油原料油研制10号变压器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钦炎 《润滑油》1999,14(3):19-22
以5号白油为原料,经蒸馏切割、精制、脱蜡、添加适量添加剂等途径,生产10号优质变压器油。结果证明:研制的变压器油达到和超过GB2536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