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GM(1,1)模型在哈尔滨市城区地下水埋深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了GM(1,1)模型对哈尔滨城区2007年平均地下水埋深进行了预测,通过建模研究。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软件是由六个程序模块组成:1.菜单模块。2.测井年地下水资料显示。3.测井、小区及全灌区逐年平均地下水高程的运算与曲线显示。4.测井、小区及全灌区年地下水埋深及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的计算与曲线显示。5.小区和全灌区  相似文献   

3.
依据1991—2006年地下水位动态观测数据,运用Surfer软件绘制1996年和2006年平均地下水埋深等值线图,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偏相关分析法研究了小开河灌区地下水位和降水量、引黄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规律是输水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浅、输沙干渠附近地下水埋深较深;除滨城91A、惠民108A、沾化52和无棣63观测井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外,小开河引黄灌区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在1998年后下降趋势明显,地下水位变化幅度降低;灌区地下水位基本不受引黄水量影响,与降水量的相关关系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黄燕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4):323-324,337
介绍了阿克苏河流域地下水埋深近几年来动态变化过程。分析了这几年地下水埋深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地下水利用管理制度,在地下水埋深较浅的区域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同时,积极开展地下水的监测工作,防止地下水埋深过度增加影响生态环境和水质。  相似文献   

5.
阚艳彬 《陕西水利》2023,(7):36-37+44
选取廊坊市2002年~2020年逐日降水量及78眼地下水观测井的地下水埋深资料,(1)计算出廊坊市地下水埋深的多年月平均值、廊坊市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并绘制二者关系图,得出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规律与降水量季节性分配基本一致;(2)计算出廊坊市历年地下水埋深平均值、历年降水量并绘制二者关系图,得出地下水埋深的年际变化受降水量影响显著;(3)计算出年地下水埋深变幅、年降水量变幅并绘制地下水埋深变幅与降水量变化过程线及地下水埋深变幅与降水量变幅变化趋势线。分别得出:(1)地下水埋深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量变幅越大,地下水埋深变幅变化也越显著,即水位降深越大;(2)地下水埋深变幅与降水量变幅呈反比关系,即当年降水量较上年降水量小,当年地下水埋深较上年地下水埋深大。  相似文献   

6.
在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多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年际变化动态,并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绿洲地下水埋深动态表现为人为活动强烈干扰下的区域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和区域内地下水位不均衡;实际灌溉面积、机电井数量和年蒸发量是影响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决定因素,当年造林面积对地下水埋深有重要影响,耕地面积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结合喀什地区153眼地下水观测井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对其近20年以来喀什地区地下水埋深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近20年以来喀什地区地下水埋深总体呈现递增变化,6-8月地下水埋深递增变化趋势明显,地下水埋深年递增率均值为0.17m/10a。地下水埋深从南向北逐步递减,地下水埋深最大值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区,最大埋深为20m。气温变化对区域地下水埋深变化影响较大,相对贡献率高于50%,地下水开采影响相对贡献率高于30%。研究成果对于喀什地区地下水保护规划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西安主城区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8):56-59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选取西安市主城区58口潜水观测井1984年、2000年和2010年地下水埋深资料,分析了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性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地下水埋深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1984—2000年地下水埋深空间相关距离变短,地下水埋深的空间连续性较差,2010年空间相关距离增加,异性比从1984年的0.80减小到2000年的0.24,表明地下水埋深空间各向异性增强;2010年异性比增大到0.65,说明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分布各向异性减弱。Krig ing插值结果显示,研究区地下水埋深呈随地势高程而异的空间变化规律,增加幅度较大(0.30~0.61 m/a),空间变化明显,其变化主要受开采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对农业节水灌溉的响应规律,根据灌区2002—2017年地下水埋深、灌溉水量和种植结构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计距平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受农业节水的影响,卫宁灌区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2012年开始地下水埋深增大速率变大;受季节和农业灌溉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年内呈周期性变化,分布呈W形,年内5—10月地下水埋深增幅最大,原因是该时期灌溉水量减少最大;空间上,地下水埋深呈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分布格局,灌区西部及东南部地下水埋深变化速率较大;卫宁灌区种植结构的调整、灌溉效率的提升以及灌溉水量的减少是地下水埋深增大的主要原因,灌区灌溉水量减少对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最大,其次是灌溉效率的提升,种植结构的调整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单位面积的水稻产量为指标,分析本试验中不同地下水埋深处理的产量情况,研究水稻的产量和埋深的关系,看是否存在最优的地下水埋深。参照前人研究的相关成果,安排了相对旱作物较浅的地下水埋深,最大埋深为0.75 m。  相似文献   

11.
根据山西省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采用2006—2010年5个盆地222个测井地下水埋深(水位)资料,复核2004年山西省第二次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之后的地下水变化,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埋深变化、发生水位下降的区域及对局部地下水流向的改变。结果表明:2006—2010年山西省盆地内地下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埋深增大,超采区局部有所缓解;各盆地地下水埋深季节性差异明显,不具有一致性;大同、临汾、长治盆地分别有85%、71%、90%的测井地下水埋深增加,太原盆地地下水埋深存在剧烈变化的测点;盆地地下水流向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基于冻融期间大田测坑不同地下水埋深条件下,自然冻结土壤水分入渗试验,分析讨论了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相对稳渗率的影响和冻融期间土壤入渗能力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入渗能力的影响十分明显;土壤入渗能力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大而增大;冻融土壤的相对稳渗率随地下水埋深的减小而减小;冻融期间地下水埋深小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始终小于地下水埋深大的土壤的入渗能力。地下水埋深对冻融土壤水分入渗能力的影响通过其对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而实现。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季节性冻土地区冬、春灌溉合理灌水技术参数的确定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研究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异规律是管理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一项基本工作,由于不同的地区其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不同,研究区域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共享平台提供的商丘地下水埋深和降水量资料,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对商丘53个测井1993-2010年的地下水埋深进行克里格插值,分析商丘地下水埋深的年内年际以及空间变异规律,并运用小波变换方法探究降水量对地下水埋深变异的影响和周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探究丰南区丰枯季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异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提供指导。本文基于2001年和2014年丰枯季地下水埋深实测数据,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结合GS+和GIS软件,分析了淡水区潜水和咸水区承压水丰枯季地下水埋深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淡水区和咸水区丰枯季地下水埋深空间变化范围较大,丰枯季最大埋深差距明显,最小埋深差异不大,14年间埋深呈增加趋势,其中淡水区和咸水区枯季的最大埋深分别增加23.82 m和36.82 m。不同时期地下水埋深具有中等空间变异强度,空间变异结构可用球状模型进行描述,空间相关距离随年份呈减小趋势;空间分布趋势呈现出南深北浅,带状分布规律;随着人类活动增加,地下水开采量增大引起的采补失衡愈发明显,造成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补给修复效应减弱,人类可利用地下水的埋深段持续下移。通过研究探明丰南区地下水埋深丰枯季变化规律,可在压采稳产目标下,为地下水开采利用上的优化调控和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系统是一个高度复杂系统,针对地下水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建立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浅层地下水埋深模型,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模拟和预测。使用RMSE、MAPE和NSE三种评价指标,将所得结果与BP神经网络和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对比。以蒙城县1974—1999年前期降雨量、前期地下水埋深和利辛县前期地下水埋深作为输入层,以当月地下水埋深作为输出层,将蒙城县2000—2010年地下水埋深作为检验样本,计算结果表明:遗传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RMSE分别为0.22和0.34、MAPE分别为7.6%和9.21%、NSE分别为0.89和0.85,泛化性能良好,有效规避了过拟合现象,且拟合和预测的精度较高。该模型可为地下水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浅层地下水埋深的预测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埋深变化是地下水系统动态变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通过预测地下水埋深分析地下水系统未来演变趋势,对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地下水资源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00-2010年渭北旱塬区的两个典型监测井的地下水埋深数据,用灰色GM(1,1)理论建立预测模型,并对该监测井的地下水埋深进行短期预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说明采用灰色理论预测渭北旱塬区监测井地下水埋深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7.
涿州市位于拒马河下游,随着张坊引水工程的建立和地下水开采量的不断增加,对涿州市地下水产生了显著影响,因而迫切需要对其地下水埋深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涿州市2006—2017年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将GM(1,1)模型应用于地下水埋深模拟,根据2012—2017年实测值和模拟值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并预测2018—2022年的地下水平均埋深值。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结果合格,未来涿州市地下水埋深仍处于下降状态,但预测结果受地下水埋深变化趋势影响较大。掌握埋深变化规律有助于为该地区科学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引黄水量是银川平原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为了分析银川平原地下水位对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的响应,采用趋势分析、R/S分析及Arc GIS地理空间分析等方法,解析1995-2019年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黄河水量统一调度后的引黄水量变化为主,对影响地下水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甄别。结果表明: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在2001-2019年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由2001年的1.4 m增加到2019年的2.3 m;采用R/S分析法计算地下水埋深月平均值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为0.78,表明地下水埋深动态序列具有持续性;空间上以银川市和石嘴山市为中心,地下水埋深不断增大,其中又以银川市地下水埋深增加幅度最大; 2001-2019年的地下水年均埋深与引黄水量间呈显著相关,引黄水量的减少是导致地下水埋深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厘清了银川平原地下水埋深与引黄水量间的关系,为践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徐州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地下水埋深特征,结合徐州市近10年降水量、地下水开采量和承压地下水水位埋深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和曲线拟合等方法,分析降水量和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埋深变化的影响程度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徐州市承压地下水埋深整体呈上升态势,承压地下水埋深变化与降水量和开采量均有关系,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地下水开采量呈正相关,地下水开采是造成地下水埋深变化的主要因素,影响程度大于降水量。通过探求承压地下水动态规律,为徐州市地下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选取荒漠绿洲区磴口县1988年-2013年17个观测站逐月水位埋深数据,运用kernel K-means及经验模态分解(EMD)方法,探索26年来研究区地下水埋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7个测站分为三个聚类中心,第一聚类中心包括6个测站,地下水平均埋深最大。第二聚类中心包括4个测站,地下水平均埋深次之。第三聚类中心包括7个测站,地下水平均埋深最小;26年来第一和第二聚类中心地下水埋深呈增大趋势,增大幅度分别为0.014 m、0.26m。第三聚类中心地下水埋深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为0.08m;三个聚类中心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