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浓香型白酒压排期发酵时间较长,带来酒醅酸度大、活性低等因素不利于转排发酵,影响出酒率与酒质等,压排前后各一排的生产尤为重要。通过对压排前、压排、转排等的工艺分析,合理调整各阶段的配醅、调醅、入池参数、窖池养护等工艺细节,以期实现降温、控酸、合理调控酒醅活性、产质量稳定等目的。结果表明,对工艺细节的合理调整可实现出酒率与酒质的稳定与提高。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淡雅浓香型白酒生产中,转排前后所采取的工艺调整和必要的工艺措施.对夏季压排工艺和起排工艺的工艺参数进行合理控制,可实现夏季白酒生产粮醅的正常发酵,稳定夏季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3.
秋季转排是衡水老白干酒生产的关键阶段,由于夏季入池温度高,加之停产渡夏发酵期加长,出缸酒醅酸度大,酯含量高,阻碍发酵物质较多,极不利于酿酒功能菌的生长。围绕降低酸度,充分提取有益成分,排除发酵阻碍物质,把酒醅尽快转活,采取串蒸实验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十里香五粮白酒压排后发酵期长造成酒醅酸度大、活性低等诸多不利于发酵的因素造成出酒率及酒质降低的情况。通过对4月份至6月份压排前、9月份至11月份转排及12月份至第2年的3月份的工艺采取不同的生产试验研究,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入池参数。结果表明,对入池工艺参数调整可实现出酒率及酒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充分挖掘酿酒ADY耐酸性强的优点。解决因夏季压排;长发酵期酒醅转排生产因酒醅酸度高带来的困难;与双轮底发酵、串蒸技艺结合获得优质高产的新工艺。利用酿酒ADY的耐酸性与生料曲联用进行酒糟制食醋。酿酒ADY与酸性蛋白酶联用可另创一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清香型大曲白酒生产压醅工艺发酵周期多为56天,而传统工艺发酵周期为28天。试验选择72个原酒酿造班组所产的压醅工艺大米查、二米查原酒和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原酒各36批原酒为研究对象,系统比较两种工艺生产原酒的总酸、总酯、特优级酒率以及出酒率数据。结果发现,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酒总酸分别提高0.16g/L、0.04g/L;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大米查、二米查酒总酯分别提高1.76g/L、0.24g/L;其中压醅工艺所产大米查原酒总酸、总酯均显著高于传统工艺原酒。此外,压醅工艺较传统工艺特优级酒率提高了2.86%,而出酒率则降低了0.57%。通过本次研究表明,采用压醅发酵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清香型原酒的品质,从而为白酒企业产品酒体设计和品质提升提供更多优质基酒。  相似文献   

7.
张召刚  罗新杰 《酿酒》2006,33(4):68-68
利用醇溶技术,将液态法酒精粮食酒生产中的压排糟醅共同串蒸,使液态法酒精提升为大曲酒,而且使蒸酒后的糟醅中酸酯等抑制发酵的物质含量降低,使转排生产顺利。  相似文献   

8.
利用窖池长、短发酵周期的底醅,结合酒甑蒸馏提香特点,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双轮底醅、普通底醅结合窖池中、上层酒醅的串蒸工艺,合理配醅串蒸;以充分利用酒醅中的风味物质,提高原酒特优率,同时探究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与质量特征。结果表明,双轮底醅串蒸工艺在稳定出酒率的基础上,能有效提高原酒中特征性风味物质的含量,原酒特优率平均提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浓香型白酒安全度夏问题,深入探讨窖内发酵正常规律。本研究采用强化发酵的方法 ,将多种有益微生物组合成多微曲。实验表明,用多微曲调节酒醅发酵,在压排167 d的情况下,平均出酒率达31.73%,优质率达47.9%,己酸乙酯含量达352.2 mg/100 mL,比对照池平均提高3.65%、14.5%、144.53 mg/100 mL,多微曲较好地解决了安全度夏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利用1年新窖和12年成熟窖,在度夏压排时和压排后的粮醅中添加和不添加酯化红曲,比较分析其对糟醅、出酒率、优级酒率、基酒的风味成分、后续发酵酒醅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度夏压排的粮醅中添加酯化红曲,1年新窖池的出酒率提高1.23%,优级酒率提高1.80%;12年老窖池的出酒率下降1.27%,优级酒率提高3.60%;在度夏压排后的粮醅中添加酯化红曲,1年新窖池的出酒率微降0.80%,优级酒率提高2.20%;12年老窖池的出酒率微降0.84%,优级酒率提高4.10%.在度夏后第一排添加酯化红曲,试验组基酒的己酸乙酯提高9%~16%.风味成分显著改善,更趋平衡协调;并对后续酒醅的发酵出好酒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明显的"增己降乳"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筛选及固态发酵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清香型麸曲白酒中乙酸乙酯的含量,从已有菌株中筛选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将其应用于白酒固态发酵实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J-4,乙酸乙酯产量为1.38 g/L,经初步发酵实验表明,其最适固态发酵工艺条件为高粱粉与酒糟质量比1.0∶4.5,发酵时间7 d,酒醅入发酵容器后,以正常压力进行压醅(醅料密度为331.43 kg/m3),所得原酒中乙酸乙酯含量为1.31 g/L,出酒率为46.3%,均达到较高水平。进一步将酵母菌J-4应用于麸曲白酒酿造生产中,以不添加产酯酵母发酵为对照,采用相同生产工艺酿造白酒。结果表明,添加酵母菌J-4发酵生产原酒酒样中乙酸乙酯含量达1.07 g/L,比对照组增长50.7%,出酒率为45.3%,比对照组降低0.87%,原酒口感品质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酵母在清香型白酒发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固定化酵母发酵技术对传统白酒生产工艺进行部分改造,对其发酵工艺的研究结果显示,利用固定化酵母的效果均比对照组的产量和出酒率高3%,且不影响原酒的风味和其他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浅析大曲酒秋季转排实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压排母糟的特征,酵母菌、霉菌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水分降低,酸度增高,酒精分下降。叙述了秋季转排方法,采用清蒸或串蒸工艺;加粮降酸;提高入窖水分;强化发酵;及加大稻壳用量,适度退醅等。指出了转排基酒总酸总酯偏低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4.
麸曲白酒是广大消费者非常喜欢的白酒品种之一,其工艺过去以麸曲酒母为糖化发酵剂,随着酿酒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糖化发酵剂越来越多样化。设计了5组试验,探讨了糖化酶-干酵母,麸曲-干酵母,“正中醇”熟料曲等不同糖化发酵剂效果比较,并且对原粮加入麸皮,进行营养调整,使原粮出酒率提高了2%-3%,吨酒可多创效益200元,且对酒的品质和出酒率有所提高,正中醇熟料曲以根霉为糖化菌种,配比多种酶和酵母,是生产麸曲白酒的优良糖化发酵剂。  相似文献   

15.
TH-AADY在浓香型大曲酒秋季转排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希望  苏循亮  张彬 《酿酒科技》2005,(9):95-96,100
将TH-AADY应用于浓香型大曲酒秋季转排生产,能提高耐酸、耐温性能及补充酵母数量的作用,降低出池酒醅残糖量,促进发酵,保证酒质,提高转排效果,实现增产增效作用。从1999年以来6年间,公司使用TH-AADY后,转排后第一排出酒率年平均提高4.4%,双轮率年平均提高3.6%;转排后第二排出酒率年平均提高2.3%,双轮率年平均提高0.7%,年平均增加经济效益166万元,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16.
结合黄浆水所合成分和木薯原料酒精的生产特点,将黄浆水经预处理后添加到酒母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黄浆水作为酒母培养的氮源效果优于尿素;最适添加量为2%;成熟酒母发酵液中细胞浓度比尿素作营养盐时提高18%,出芽率提高16%,酒精发酵出酒率提高2.2%;可解决直接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用于木薯原料酒精发酵,发酵液中酒精度可达14.2%Vol,原料出酒率为35.5%。  相似文献   

17.
张涛  杨冠  张凤英 《中国酿造》2013,32(1):152-156
该文对以籼米为原料,纯种根霉曲作糖化剂,嗜杀酵母(Sa2)曲作发酵剂的小曲酒的生产工艺进行了探讨,并对影响小曲酒的出酒率和品质的因素(糖化温度、糖化时间、纯种根霉曲添加量、嗜杀酵母曲添加量、加水量和发酵时间)作了研究.确定了籼米小曲酒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纯种根霉曲加曲量0.4%,糖化温度30℃,糖化时间1d,加水量120%,发酵时间4d,嗜杀酵母曲种加曲量0.8%.  相似文献   

18.
串香白酒以薯干为原料,加入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后,将其串蒸酒精而成。用TH—AADY取代自培大缸酒母,既减少了繁琐的操作和染菌机会,又可提高出酒率3.8%,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平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玉米浸泡液作为原料,利用其中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发酵生产活性干酵母。探索并优化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玉米浸泡液浓度为14.00%,培养基pH为5.5,初始加入的葡萄糖为200.00 mg/mL,接种量为1.20%,发酵时间为46 h,得到的干酵母产量达到最高17.80 mg/mL,而且细胞存活率为96.40%。  相似文献   

20.
采用耐高温活性干酵母经训化成大酒母代替自培酒母,应用于黄酒丢糟再发酵,可以简化工艺操作,缩短发酵周期16h,提高丢糟出酒率3.67%,每年为公司增加经济效益191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