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刘成  崔彪  王杰 《中国给水排水》2014,(22):152-155
L水厂是内蒙古自治区B市市区的主要供水厂,供水能力为4.4×104m3/d,目前水厂仅设置无阀滤池用于去除原水中的铁、锰,而对砷的去除效果较差。针对L水厂现有工艺状况及出水水质特征,采用投加除砷药剂后对管式静态混合器、跌水曝气、过滤等工艺进行改造。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工艺出水中砷、铁、锰及浊度数值分别稳定在9μg/L、0.05 mg/L、0.02 mg/L、0.4 NTU以内,均满足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此外,工艺改造成本约为15元/m3,运行成本增加值0.01元/m3。  相似文献   

2.
2016年4月,由于企业偷排废水,酿成了江西新余仙女湖突发环境事件,新余市部分水厂停水。该事件主要污染物为镉、铊、砷,属重金属复合污染,应急净水的难度大。课题组在原有分别针对这几种污染物的应急净水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应对镉、铊、砷复合污染的水厂应急净水工艺,并在新余市的第三水厂和河下镇水厂实施了应急净水,及时恢复了城市供水。在应急净水的氧化处理技术上有新的突破,为了满足除铊效果,需要投加过量的高锰酸钾,为此在沉后水投加焦亚硫酸钠,用来还原剩余的高锰酸钾,并投加助滤剂强化滤池过滤效果,从而大幅度提升了工艺的可操控性和处理效果的稳定性。所确定的应对镉、铊、砷复合污染的应急净水工艺,易于改造和运行,净水效果稳定,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水厂,在应对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应急净水技术上有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措施及关键,并以某城市处理规模为30×104m3/d的水厂为例,进行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设计应用案例分析。该水厂以该市大(2)型水库水为水源,其水质具有低温、低浊、水体中胶粒电位高、微污染、处理难度大等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预氧化+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方案,介绍了相关工艺设计技术参数,并针对水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目前,该水厂已运行3年多,出厂水水质达标,其设计及运行可为类似水源地区的水厂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郑州市东周水厂铁锰复合污染条件下的含砷地下原水,经中试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在无混凝的曝气/接触氧化过滤除砷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投药量BP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在以出水As10μg/L为控制条件的前提下,进行不同原水水质条件下药剂投加量的模拟计算,并作为核心模拟算法模块,应用于水厂除砷自动控制加药系统中,完善了水厂当前的自控系统。  相似文献   

5.
刘成  崔彪  王杰 《中国给水排水》2014,(21):64-66,70
利用中试研究了针对内蒙古某水厂高砷地下水的除砷技术方案,并优化了其工艺参数,初步确定了其除砷效能。结果表明,针对当地地下水水质特征,其基本除砷方案宜采用投加除砷药剂反应后进行过滤的方法。其中,除砷药剂宜采用氯化铁与高锰酸钾的复合药剂,其配比(以铁和高锰酸钾的质量计)采用4∶1;除砷药剂投加后的反应时间宜控制在2 min左右;采用锰砂与石英砂的双层过滤单元,滤层总厚度不小于1.0 m,其中锰砂厚度宜大于30 cm,且滤速控制在5~7m/h为宜。针对优化后工艺参数的长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出水的砷、锰含量分别稳定在5μg/L和0.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6.
生物接触法除铁除锰水厂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含铁、锰水质的地下水源水厂,其处理方法多采用自然氧化和天然锰砂接触氧化工艺,不仅处理流程复杂,出水水质也难以得到保证。采用生物固锰除锰技术设计建设的水厂,不仅简化了工艺,也使处理后的水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将抚顺经济开发区水厂建设的实践予以总结,为类似...  相似文献   

7.
将沉淀/气浮串联工艺应用到给水厂的升级改造中,并在淮河流域某水厂建成了处理能力为2×104m3/d的示范工程。对微污染期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测定,除常规指标外,还分析了原水以及沉淀、气浮出水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及对不同粒径范围内颗粒物的去除特性。研究表明,当水厂原水处于微污染期时,沉淀/气浮强化常规处理工艺能有效削减污染物,并表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对保障后续臭氧高级氧化工艺和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正常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源突发镉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镉污染事件,采用连续流试验考察了常规混凝沉淀工艺、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粉末炭(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以及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对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有限,聚合氯化铝投量为4 mg/L时,对Cd2+的去除率仅为10.5%;KMnO4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PAC吸附/混凝沉淀工艺、KMnO4和PAC联用/混凝沉淀工艺对Cd2+的去除率均有提高,但出水水质仍不能满足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PPC预氧化/混凝沉淀工艺的除镉效果明显,当PPC投量为3.5 mg/L时,沉后水中剩余Cd2+浓度降低至3.3μg/L,达到了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去除率为95.2%。因此,PPC预氧化可以作为东江沿岸水厂应对镉污染的一种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仙家寨水厂的原水水质,确定了需要控制的指标;针对总氮、氨氮、铁、藻类等易超标项目的去除以及实际情况,论证了对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的必要性。改造后的运行效果表明,采用臭氧氧化预处理及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有效改善了出水水质,增强了工艺对水源水质变化的可承受性。  相似文献   

10.
济南玉清水厂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改造设计及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玉清水厂以黄河调蓄水库为水源,原水具有低浊、高藻、高嗅味水质特征,水厂原有工艺难以有效处理。为使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水厂将混凝/沉淀/过滤/液氯消毒工艺改造为强化混凝/沉淀气浮池/活性炭滤池/紫外线/液氯消毒工艺,改造后对藻类、有机物、嗅味物质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水厂水源现状,为满足饮用水水质提高的需求,在不同工艺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预氧化、活性炭吸附滤池及超滤膜处理工艺与现状净水构筑物结合达到提升供水水质保障供水安全的目标。工程实践证明,工艺选择合理,适应微污染水源水厂的升级改造,供水水质满足饮用水水质标准。出厂水浊度一般小于0.03 NTU,106项水质项目全部达标。  相似文献   

12.
强化常规工艺对苯酚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苯酚去除技术的优缺点,在综合考虑水厂现有条件及可操作性的情况下,分别采用水厂常规工艺及相关强化技术在去除苯酚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去除苯酚的能力有限,而同时增加粉末活性炭吸附和高锰酸钾复合药剂氧化,可大大增强常规工艺对苯酚的去除效果,苯酚去除率高达99.85%.当苯酚含量为0.068 3 mg/L时,投加30 mg/L粉末活性炭和4 mg/L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就可保证砂滤出水苯酚含量达标(<0.002 mg/L).  相似文献   

13.
天津芥园水厂DAF工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应对因原水藻类含量升高而导致出水水质下降的问题,天津芥园水厂对原常规工艺进行了改造,采用溶气气浮(DAF)工艺除藻.详细介绍了溶气气浮系统、喷淋系统、排渣系统的设计特点及相关工艺参数.实践表明,改造工艺运行效果明显,出水水质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4.
深圳市南山水厂的工艺设计与运行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圳市南山水厂一期设计规模为20×104m3/d,为保证供水水质达到直接饮用标准,采用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并对排泥水进行回用和污泥处理.详细介绍了水厂各构筑物的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运行实践表明,该工艺设计合理,出水水质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5.
滦河水质季节波动较大,仅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工艺处理,冬季运行压力较大。以引滦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臭氧预氧化、臭氧深度氧化、活性炭过滤、臭氧/活性炭组合处理等技术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考察各工艺对浊度、CODMn、UV254等指标的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若要求出水CODMn低于1.0 mg/L,采用1.0 mg/L的后臭氧强化工艺即可实现;若对CODMn的控制要求达到0.85 mg/L,应选用1.0 mg/L的预臭氧强化工艺,但此工艺对UV254的控制能力较后臭氧弱;对浊度而言,活性炭过滤的效果优于两种臭氧强化工艺,炭滤池出水浊度可降至0.12 NTU;最优的出水效果来自1.0 mg/L后臭氧/活性炭组合强化工艺,浊度可降至0.10 NTU以下,CODMn和UV254分别降至0.50 mg/L和0.043 cm-1,可为饮用水厂的提标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吸附除砷(As)工艺所存在的吸附剂制备成本高、再生操作复杂以及固液分离困难等问题,开发了一种采用纤维球、锰砂作为填充滤料,使用在线加药原位生成的铁锰复合氧化物(FMBO)作为吸附剂的除砷新工艺。选用农村地区的砷污染地下水作为处理对象进行中试,在Fe3+、Mn7+、Mn2+投加量分别为1.75、0.1和0.15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5 min的最佳条件下运行了5个周期,出水砷、铁和锰浓度分别稳定在10μg/L、0.3 mg/L和0.1 mg/L以下,均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中的限值要求,且运行成本仅约为0.91元/m3。与其他地下水除砷工艺相比,该技术更加经济高效。  相似文献   

17.
预处理强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处理、常规处理、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均能强化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项指标的去除,可提高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可强化AOC、BDOC的去除效果,达到生物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是适合我国水厂改造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某再生水厂设计规模为8×10~4m~3/d,出水水质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 A标准。该厂采用多段进水A~2O+MBR工艺作为主处理工艺,由于其出水COD很难稳定达到京标A标准的要求(COD≤20 mg/L),需增加COD深度处理单元。对目前可选择的深度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脉冲炭吸附、下向流炭吸附及活性焦吸附工艺就占地面积、投资、运行成本及工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占地面积最小,脉冲炭吸附和下向流炭吸附工艺初期投资较低,活性焦吸附及下向流炭吸附工艺运行成本更低。臭氧催化氧化、脉冲炭吸附、活性焦吸附工艺均有实际应用案例。综合考虑,最终确定脉冲炭吸附和活性焦吸附工艺是现阶段较好的COD深度处理把关工艺。  相似文献   

19.
高文宝  刘学明 《山西建筑》2011,37(21):107-108
以某再生水厂改造工程为背景,在对各种除盐工艺进行比较后,选择离子交换和反渗透两种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工艺技术及经济比选,并最终选择了反渗透系统作为除盐工艺,实际数据证明,反渗透系统运行稳定,产水水量、水质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受典型除草剂污染原水的应急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中阿特拉津和莠灭净浓度突增为背景,研究了混凝、PAC吸附和PAC吸附+混凝等工艺对它们的去除效率,同时根据原水水质的变化和水厂的常用工艺,分别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pH值、预氧化对混凝去除阿特拉津和莠灭净的影响,以及目标物初始浓度、天然有机物浓度和预氧化对PA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pH值及采取预氧化措施均能改善混凝对阿特拉津和莠灭净的去除效果,但其出水浓度仍不能达标;天然有机物浓度对PAC吸附的影响并非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同时投加氧化剂和PAC会相互削弱其作用,PAC吸附+混凝才是去除阿特拉津和莠灭净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