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双子表面活性剂1,2-亚乙基-双(十六烷基二甲基溴化铵)(16-2-16)在蒙脱土上的吸附等温线;分别以上述2种表面活性剂为插层试剂,制备了有机蒙脱土,并采用FTIR,XRD和SEM等技术对2种有机蒙脱土层间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比研究了2种有机蒙脱土在水溶液中吸附苯酚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6-2-16和CTAB在蒙脱土上的最大吸附量相当,但吸附层结构有显著差异;水溶液中2种有机蒙脱土对苯酚的吸附存在表面吸附和分配吸附2种机制,16-2-16有机蒙脱土分配吸附作用显著大于CTAB有机蒙脱土。  相似文献   

2.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有机改性蒙脱土为吸附剂,采用静态摇瓶试验,研究了改性蒙脱土对除草剂敌草隆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温度、离子强度、腐殖酸、溶液pH值对敌草隆吸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TAB改性蒙脱土对敌草隆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最大吸附量为20.31 mg/g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lich方程来描述;吸...  相似文献   

3.
复合插层有机蒙脱土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风起 《应用化工》2009,38(9):1310-1312
以钠基蒙脱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己内酰胺为原料,制备了复合插层有机蒙脱土。红外光谱分析(IR)、热重分析(TGA)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明,有机插层剂已进入蒙脱土的层间,CTAB/己内酰胺复合插层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大于单阳离子CTAB插层有机蒙脱土的层间距。Molau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蒙脱土在有机介质中表现出很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4.
制备季铵型壳聚糖插层蒙脱土,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图谱和扫描电镜分析研究表明,壳聚糖季铵盐—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进入到了蒙脱土的层间,使层间距增大,形成了插层复合物。利用所得产品对含Cr(Ⅵ)水样进行处理,在pH为4、吸附t为100 min、吸附剂质量浓度为2 g/L和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的优化条件下,季铵型壳聚糖插层蒙脱土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量为5.61 mg/g,去除率为89.73%。季铵型壳聚糖插层蒙脱土复合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22,(12):3088-3094
天然蒙脱土用FeCl_3、AlCl_3、HCl及NH_4Cl 4种试剂进行改性,加入海藻酸钠制成小球处理含镍废水。研究海藻酸钠和改性蒙脱土比例、小球投加量、pH、吸附时间、Ni(2+)浓度、温度对小球吸附Ni(2+)浓度、温度对小球吸附Ni(2+)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HCl改性蒙脱土对Ni(2+)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HCl改性蒙脱土对Ni(2+)去除率最高,2%海藻酸钠和10%蒙脱土溶液的最佳比例是1∶1混合。10 mg/L的Ni(2+)去除率最高,2%海藻酸钠和10%蒙脱土溶液的最佳比例是1∶1混合。10 mg/L的Ni(2+)溶液在自然pH下,投加量为5 g/L,在30℃振荡吸附3 h,Ni(2+)溶液在自然pH下,投加量为5 g/L,在30℃振荡吸附3 h,Ni(2+)去除率可达97%。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方程,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小球用5%HCl再生,连续3次吸附-再生处理,其对10 mg/L Ni(2+)去除率可达97%。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反应方程,吸附热力学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热力学参数ΔH>0,ΔS>0,ΔG<0。小球用5%HCl再生,连续3次吸附-再生处理,其对10 mg/L Ni(2+)去除率仍保持97%。  相似文献   

6.
陈际帆  周少奇 《应用化工》2009,38(6):827-831,835
为增加蒙脱土与有机物的相容性,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硅烷偶联剂(KH-560)对蒙脱土进行了有机复合改性。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的结果表明,CTAB已插入蒙脱土片层,平均层间距离从1.54 nm增大到3.98 nm和2.08 nm,而KH-560未插入蒙脱土片层,只是覆盖在蒙脱土表面,未改变蒙脱土的插层结构;分散性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和硅烷偶联剂有机复合改性的蒙脱土在苯乙烯、液体石蜡中的分散性好于其他改性蒙脱土;有机复合改性不仅增大了蒙脱土层间距,且改善了蒙脱土与聚氯乙烯的界面效果,提高了蒙脱土在聚氯乙烯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从而使聚氯乙烯/蒙脱土复合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提高和力学性能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烷偶联剂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作为复合改性剂制备有机蒙脱土,使有机蒙脱土的结构发生了改变.其中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与CTAB复合改性的效果较好,得到了插层效果较好的NR/OMMT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有机改性蒙脱土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信阳上天梯矿钙基膨润土为原料,经提纯钠化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澳化铵(CrMAB)作有机插层剂与蒙脱土层间的阳离子进行交换,制备出层间距不同的有机蒙脱土,用XRD、TG、DSC对产品进行表征.探讨了有机改性的工艺条件及所得有机蒙脱土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对50 mL质量浓度为50 mg/1,的苯酚溶液,在温度35℃、吸附时间50 min、有机蒙脱土投加量1.0 g条件下,对苯酚的脱除率可达76%~78%左右.  相似文献   

9.
剥离型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蒙脱土进行了有机化处理,使蒙脱土由亲水性变成亲油性。采用XRD、FTIR及TEM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及其在酚醛树脂中的剥离行为,制备了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测试了其层间剪切性能和烧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CTAB处理的蒙脱土与酚醛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且CTAB的含量较多时所制得的有机蒙脱土的结构较好,根据Bragg方程计算,CTAB用量超过蒙脱土量50%时,蒙脱土的片层间距由原来的1.48 nm增加到2.33 nm;有机蒙脱土用量小于5%时生成完全剥离型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与碳布增强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相比,碳布增强酚醛树脂/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烧蚀性能均有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层间剪切强度随蒙脱土含量的增多而增大,蒙脱土用量为15%时,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27.1%,线烧蚀率在用量为3%时降低了48.5%,质量烧蚀率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聚合铝蒙脱土的制备及其吸附染料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聚合硫酸铝对蒙脱土进行改性,比较钠基蒙脱土和改性蒙脱土对染料的吸附性能,得到两种吸附剂的加入量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吸附动力学曲线、等温吸附曲线.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的吸附能力远远大于钠基蒙脱土.  相似文献   

11.
舒世立  陈伟  贾献峰  王磊 《硅酸盐通报》2021,40(9):3046-3052
为了研究膨润土对含酚废水的吸附性能,采用羟基铁柱撑剂对钠基膨润土进行预改性,随后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改性,制备CTAB改性铁柱撑膨润土。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改性膨润土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考察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苯酚初始浓度和pH值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CTAB进入铁柱撑膨润土的层间和表面。当吸附剂用量为3 g·L-1、吸附时间为60 min、吸附温度为25 ℃、苯酚初始浓度为300 mg·L-1、苯酚初始pH值为7时,改性膨润土吸附量达到29.7 mg·g-1,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热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了蒙脱土对聚羧酸减水剂( PCE)的吸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蒙脱土对PCE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PCE浓度越大,其吸附量也越大。当PCE浓度为2.00 g·L-1(混凝土中PCE标准掺量)时,其吸附量为7.03 mg·g-1;当PCE为4.00 g·L-1时,其吸附量为14.61 mg·g-1;蒙脱土对PCE的最大吸附量(饱和吸附)约为21.18 mg·g-1。当PCE浓度≤2.50 g·L-1,体系pH值的变化对吸附量影响不大,但Ca2+、Mg2+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增大PCE吸附量,其中Mg2+离子的影响尤为明显。蒙脱土吸附PCE是一吸热过程反应,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平衡仅需5~10 min。  相似文献   

13.
花生壳吸附溶液中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燕  刘义保  花明  高柏 《水处理技术》2012,38(3):38-40,44
以废弃物花生壳为吸附剂来吸附水溶液中的铀,研究了花生壳加入量、溶液pH、铀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铀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对铀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当pH=4.0、花生壳用量为4 g.L-1、粒径为0.15~0.3 mm、铀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1、吸附时间为2.0 h时,铀的去除率达到了97.8%。等温吸附研究表明,花生壳对铀的吸附行为更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说明花生壳对铀的吸附是以单分子层吸附(化学吸附)为主,通过拟合得出最大吸附量为5.05 mg.g-1。  相似文献   

14.
交联膨润土吸附磷行为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讨论了交联膨润土吸附剂对磷的吸附特性。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公式:C/qe=0.17C+0.41。吸附热力学模型为lnC=-440/T-0.126,吸附动力学特性可用下式描述:log(qe-q)=logqe-Kt/2.303,ln[1-(q/qe)2]=-Kt。其中,K=(π/r)2D,lnD=-2.53-741.07/T。扩散活化能为6.161kJ/mol,表明吸附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朋  常亚洲  石林  郎笛  张迪 《化工进展》2019,38(2):1122-1128
蒙脱土及其改性后的吸附材料在环境领域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蒙脱土(MT-Na)及其Fe2O3改性后(MT-Fe2O3)用于去除不同pH条件溶液中的邻苯二酚。与MT-Na相比,MT-Fe2O3对邻苯二酚表现出更快速和高效的去除效果。随着pH升高,MT-Na从溶液中除去邻苯二酚增加,而MT-Fe2O3表现出相反的现象。双室一级去除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MT-Na的快室去除邻苯二酚来自于吸附,慢室去除主要是来自于降解;MT-Fe2O3快室主要是吸附和最初的降解,随着降解中间产物在表面的生成,阻碍了邻苯二酚在颗粒上的吸附,减缓了降解速率,表现为慢室去除。Fe2O3诱导生成的·OH是MT-Fe2O3高效去除邻苯二酚的主要因素。区分黏土颗粒去除邻苯二酚过程中的吸附和降解的贡献,将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评估黏土颗粒的环境功效和描述邻苯二酚的环境行为。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 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oups of xenobiotic chemicals enter- ing the environment. They are extensively used as herbicides, insecticides, fungicides, heat transfer me- dia, insulators, and lubricants[1,2]. Chlorophenols (CP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preserve wood and in pesticides, pesticides, herbicides, biocides and dyes[3]. CPs are persistent in the environment, are toxic, and cause increased risk to health[4―6]; therefore, the…  相似文献   

17.
镁浸渍生物炭吸附氨氮和磷:制备优化和吸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废弃的木薯杆制备了载镁的生物炭吸附剂。以氨氮、磷为目标污染物,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了不同镁盐改性、MgCl2浓度、碳化温度、固液比和碳化时间对氨氮、磷吸附性能的影响,制备最具吸附性能的载镁木薯秆基生物炭(Mg-BC),进行批量吸附氨氮和磷实验。利用等温模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探究其吸附特性,在其吸附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运用FTIR、XRD、SEM-EDS、XPS等表征手段对其吸附机理进行探讨。结果表明,Mg-BC对氨氮和磷的吸附过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多分子层的化学吸附,理论饱和吸附量分别为43.48 mg·g-1和96.00 mg·g-1。结合表征结果推测,Mg-BC吸附氨氮、磷主要通过官能团作用、络合沉淀和离子交换等多过程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18.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乳酸及乳酸与谷氨酸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筛选,得到大孔吸附树脂NKA-II,并用其对乳酸进行分离. 测定了该树脂对乳酸与谷氨酸的吸附选择系数,得到了乳酸在NKA-II上的吸附等温线,并对其吸附动力学和动态吸附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NKA-II对乳酸和谷氨酸的吸附选择系数KGL=16.19. 该树脂对乳酸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在26和48℃下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方程的特征参数n>1,属"优惠吸附". 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粒内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符合Kannan-Sundaram粒内扩散模型,相关系数R2=0.9906,粒内扩散速率常数kp=6.0129 mg×min0.5/g. 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乳酸的穿透体积比谷氨酸大110.6 mL,故该树脂可以成功地应用于乳酸与谷氨酸的分离.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房平  邵瑞华  任娟 《炭素技术》2011,30(2):12-16
进行了活性炭处理含苯酚废水的应用研究,考察了影响苯酚吸附效果的因素。确定了处理水中苯酚的最佳条件:吸附平衡时间为30 min;最佳pH值为6左右;苯酚初始浓度为10 mg/L;投炭量为20~25 mg/L;苯酚的吸附率高达97.4%;温度对苯酚吸附率的影响不明显。研究了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分别用伪一级动力学方程、伪二级动力学方程、修正伪一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对于不同浓度的苯酚废水都只有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程度比较高,伪二级动力学方程更为真实地反映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