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改进桂花浸膏制备工艺,提高桂花浸膏得率及品质,试验在多种风味水解酶中优选,确定采用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复配对桂花进行酶处理,酶处理的桂花用石油醚提取制备桂花浸膏,产物采用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复合酶法处理桂花制备桂花浸膏的工艺条件,并建立可靠的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pH为4.7、酶解时间2.6h、酶解温度46℃、液料比19.8:1(mL/g)、复合酶添加量54.4IU/g、β-葡萄糖苷酶占总酶活的48.1%,该条件下桂花浸膏得率为3.32%,比直接提取所得浸膏得率提高了62.75%。同时GC-MS检测表明采用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复配处理对桂花浸膏的品质有较大提升,浸膏中主要化合物的数量有所增加,与对照相比浸膏中二氢芳樟醇、γ-癸内酯、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酮、香叶醇、柠檬烯等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7.27%,116.36%,100.00%,247.06%,72.84%,14.29%,并检测出橙花叔醇和β-紫罗兰醇。桂花经β-葡萄糖苷酶和果胶酶复配酶处理后,其浸膏得率及呈香品质均能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桂花精油提取效果,本实验以桂花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在研究单因素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添加量、料液比、复合酶配比以及酶解p H对精油得率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酶法处理桂花制备桂花精油的条件,并建立了多元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当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添加量为50.7 IU/g,β-葡萄糖苷酶占总酶活的48.3%,液料比20.3∶1,在p H4.6、46℃下水解2.7 h,桂花精油得率由不加酶的1.77%提高到2.75%,提高了55.37%。提升效果是单一使用β葡萄糖苷酶处理提升效果的1.30倍。GC-MS分析表明,复配酶处理桂花可以使精油中芳樟醇、β-紫罗兰酮、β-二氢紫罗兰酮、β-紫罗兰醇、γ-癸内酯、香叶醇、紫苏醇、橙花醇含量分别提高56.33%、4.38%、21.54%、169.07%、56.52%、230.92%、157.47%和154.41%,邻苯二甲酸酯类下降到16.97%。复配酶处理提高桂花精油得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提高桂花精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量化分析桂花浸膏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规范桂花浸膏的质量标准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3种浸膏中的挥发性成分,利用谱库、标准品及保留指数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并用2-辛醇做内标物,对挥发性物质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共检出5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酯类、醇类、酮类,其中桂花浸膏1中共检出27种,桂花浸膏2中共检出31种,桂花浸膏3中共检出20种。半定量结果表明桂花浸膏2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最高,为959.50 mg/g,桂花浸膏1中挥发性成分含量最低,为89.37 mg/g。结论 3种浸膏中共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别为反式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2-乙基苯酚、二氢-β-紫罗兰酮、二氢-β-紫罗兰醇、γ-癸内酯、α-紫罗兰酮和β-紫罗兰酮。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萃取是脱除茶叶中的咖啡碱的一种方法。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会脱去茶叶中的一些香气物质。通过SDE香气萃取法和GC-MS香气分析的方法测定脱咖啡碱前后绿茶样品和萃取物的香气,结果表明脱咖啡碱前绿茶茶样的香气物质含量为21.44μg/g,主要香气物质有(E,E)-2,4-庚二烯醛、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正己醛、α-紫罗兰酮、青叶醛和芳樟醇等。脱咖啡碱后绿茶茶样的香气物质含量为9.27μg/g,主要香气物质有(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正己醛、间二甲苯、青叶醛和β-紫罗兰酮等。萃取物的香气物质含量高达31.80μg/g,主要香气物质有(E,E)-2,4-庚二烯醛、二氢猕猴桃内酯、β-紫罗兰酮、正戊酸和苯乙醛等。香气物质总的损失率为56.76%,其中苯甲醛、甲基庚烯酮、反-2-辛烯醛、香叶醇和(E,E)-2,4-癸二烯醛损失严重。因此超临界CO2萃取脱除咖啡碱的过程中香气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3种茶坯窨制桂花后的香气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感官审评和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桂花红茶、桂花美人茶和桂花乌龙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窨制后3种桂花茶中共检测出726种共有香气成分,324种差异香气成分(P<0.05)。桂花茶以杂环化合物、萜类、酯类、烃类及酮类为主,占比78.73%。桂花茶中的关键呈香成分(OAV>10)为呋喃酮、α-紫罗兰酮、芳樟醇、柠檬醛、脱氢芳樟醇、月桂醇等。其中桂花红茶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月桂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乙酸芳樟酯、苯甲醇、月桂醇等;桂花美人茶中主要香气成分为苯乙醛、柠檬醛、脱氢芳樟醇、芳樟醇、萜品油烯、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等;桂花乌龙茶主要香气成分为α-紫罗兰酮、吲哚、β-紫罗兰酮、月桂醇等。研究表明,桂花窨制能明显改善不同茶坯香气,赋予茶坯较浓郁持久的桂花香,其...  相似文献   

6.
桂花香型凤凰单枞乌龙茶特征呈香组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对桂花香型乌龙茶的特征呈香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PME法检测出桂花香型凤凰单枞乌龙茶汤的香气组分52种,桂花香气组分有57种.在桂花香型乌龙茶茶汤中检出7.72%的芳樟醇,其占桂花香气的68.71%,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在桂花或桂花香型乌龙茶呈现花香中起重要作用,属于主体呈香物质.苯甲醛、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紫罗兰酮、β-二氢紫罗兰酮等8种成分起到了突出香味并呈现特征香气的作用,是乌龙茶呈现桂花香味的特征呈香物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级别普洱生茶香气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采用GC/MS对不同级别的普洱茶原料绿茶样品进行香气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级别普洱生茶香气成分在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己醛、青叶醛、苯甲醛、苯乙醛、芳樟醇、α-松油醇、橙花醇、香叶醇等的含量均为级别高的原料较级别低的原料含量高;而(E,E)-2,4-庚二烯醛、芳樟醇氧化物、α-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α-紫罗兰酮、二氢弥猴桃内酯、雪松醇、法尼基丙酮等则在低级别普洱茶原料绿茶中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利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干桂花以充分释放桂花中的香味前驱体,然后用乙醚为溶剂萃取出水解桂花中的香味产物,得到桂花浸膏产品,从而达到提高桂花浸膏产品得率和产品质量的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了β-葡萄糖苷酶的用量、水解时间、水解温度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最终得到酶水解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取方法相比,采用酶水解后提取桂花浸膏,产品得率提高了40%以上,浸膏产品中的净油含量提高了11%,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以"京艳"桃果实(Prunus persica L.)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分析,共鉴定出67种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98.1%,主要是一些挥发性醇类、酯类、内酯类、醛类、酮类、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主要的香气物质为己醛、反.2.己烯醛、y.癸内酯、δ-癸内酯、β-紫罗兰酮、γ-十二内酯、苯甲醛、二氢-β-紫罗兰酮、2,6.二叔丁基.对甲基苯酚、1,8-桉树脑等,它们可能构成了"京艳"桃果实特有的香气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长链酯对桂花浸膏香气成分释放的影响,采用GC-MS对桂花浸膏中的长链酯进行了定量分析;采用APCI-MS分析比较了含有长链酯和不含长链酯的桂花香精香气成分释放量的差异;利用SHS-GC-MS进一步分析了长链酯含量与香气成分释放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定量分析方法的精密度较好(RSD≤6.71%),检出限低(LOD0.46μg·m L-1),各目标物线性良好(R2≥0.998)。(2)金桂和银桂桂花浸膏中含量最高的长链酯均为亚麻酸乙酯,其次是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亚麻酸甲酯,金桂桂花浸膏中长链酯总含量(15.1~24.4 mg·g-1)显著高于银桂桂花浸膏(2.6~7.5 mg·g-1)。(3)长链酯的存在会改变桂花浸膏香气成分的顶空浓度,且能显著改善桂花香精的香气;随着亚麻酸乙酯含量的增加,各香气成分的释放量均降低,随着混合长链酯含量的增加,反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顺式-氧化芳樟醇(吡喃型)、γ-癸内酯和芳樟醇的释放量先分别增加了33.2%、21.8%、9.0%和2.5%,然后降低。(4)长链酯含量对桂花浸膏香气成分的释放量有显著影响,且对不同香气成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桂花稠酒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桂花稠酒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发酵醪中还原糖、乙醇及总酸在发酵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蒸米时间,小曲用量,发酵室温度以及发酵时间四因素中,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是蒸米时间和发酵室温度。在每次投料25kg情况下,通过正交试验选出了最佳工艺参数为蒸米时间25min,小曲用量50g,发酵室温度22℃,发酵时间7d,并认为发酵后进行打浆处理,可有效改善产品口感。  相似文献   

12.
师江  吴荣书 《食品工业科技》2011,(3):301-303,306
采用3种方法:直接烫漂、护色液浸泡后烫漂、蔗糖溶液浸泡后烫漂,研究其对桂花的护色作用,比较选出最佳方法。烫漂后60℃条件下干燥。结果表明新鲜桂花花瓣用20%蔗糖溶液浸泡后90℃烫漂2min,干燥后色泽较好。  相似文献   

13.
桂花颗粒冲剂与桂花果冻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艳梅  何培东 《食品科技》2011,(7):103-106,113
以新鲜桂花为主要原料,研制了桂花颗粒冲剂和桂花果冻2种休闲食品。结果表明,桂花总固形物最佳煮提条件:料水比1:13,煮提时间60min,煮提次数2次;桂花颗粒冲剂最佳原料配方:桂花煮膏粉、麦芽糊精、蔗糖粉质量比2:3:3;而桂花果冻的最佳原料配方为:桂花煮膏粉、蔗糖粉、柠檬酸、卡拉胶的质量比2:10:0.6:1.2,可分别制得口感好、有桂花独特香味且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桂花颗粒冲剂和桂花果冻。  相似文献   

14.
以鲜桂花、蜂蜜为原料,研究了桂花蜂蜜酒的酿造工艺。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了桂花的浸提条件和桂花蜂蜜酒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果胶酶添加量0.1%、浸提温度50 ℃、pH4.5和浸提时间120 min条件下浸提效果最佳,所得桂花汁澄清透明,花香浓郁。桂花蜂蜜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初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22%、接种量0.10%、温度25 ℃和时间7 d。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桂花蜂蜜酒的酒精度为11.6%vol,残糖含量为0.95 g/100 mL,口感品质最佳,酒体呈琥珀色,澄清透明,花香、蜜香、醇香协调,怡悦爽口,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15.
桂花奶饮料生产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桂花奶饮料生产工艺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了原料配比,制成了口感适宜、营养丰富的桂花奶饮料。  相似文献   

16.
桂花种子皮黑色素提取及影响其稳定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碱性溶液提取、酸水解、多种有机溶剂萃取沉淀等工艺手段分离纯化了桂花种子皮色素,呈天然黑色,其得率为0.34%(以湿原料为准)。随后,对该色素的理化性质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桂花种子皮黑色素耐光、耐热;对还原剂较稳定;对强氧化荆不够稳定;碱性条件下较稳定;Cu2 、Ca2 、Fe3 、Zn2 等金属离子对该色素有护色、增色作用;Mg2 、Al3 、Na 虽有减色作用,但不明显,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天然黑色素。  相似文献   

17.
桂花果实多酚的超声波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酚得率为考察指标,利用超声波处理,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桂花鲜果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并对桂花果实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桂花果实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70%乙醇作溶剂、料液比1:8(g/mL)、以固定频率超声波提取2次、每次40min,桂花果实多酚的得率为0.283%(即2.83mg/g);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桂花果实多酚溶液还原力明显高于VC溶液,对羟自由基、亚硝酸根离子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6.3%和65.4%,并对猪油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本研究为桂花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唐巧玉  周毅峰  朱玉昌 《食品科学》2009,30(18):139-141
为确定桂花子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以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不同溶剂对桂花子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桂花子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醇、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温度90℃、料液比1:50(m/V)、提取时间5h。在此条件下进行提取,黄酮的得率为3.96%。  相似文献   

19.
以信阳大米和桂花为原料,通过改良黄酒发酵工艺拟开发一种新型发酵型桂花酒来提高桂花的附加值。以感官评分和酒精度为响应值,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其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在生酸过程中植物乳杆菌添加量0.1%,18 ℃条件下发酵60 h;发酵过程中糖渍桂花添加量5%,麦曲添加量0.3%,酵母添加量0.2%,发酵温度30 ℃,发酵192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桂花酒感官评分为81.9分,酒精度为14.51%vol,残糖、总酸含量为23 g/L、3.6 g/L,具有浓郁的桂花香气、酒体完整、舒顺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