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04L不锈钢在氢氟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904L不锈钢在氢氟酸和浓硫酸混合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氢氟酸含量低于2%(质量分数)时,对904L不锈钢在浓硫酸中的腐蚀有抑制作用;氢氟酸含量高于2%时,对904L不锈钢在浓硫酸中的腐蚀有促进作用。随着氢氟酸含量的增加,904L不锈钢的腐蚀由电化学步骤控制转变为传质和电化学步骤混合控制。EIS随着氢氟酸含量的增加从1个时间常数变为2个时间常数,即表现为高频容抗弧和低频感抗弧。  相似文献   

2.
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固溶温度对2101节镍双相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α相含量增加,γ相含量减少;Cl-作用下最先腐蚀的相为铁素体相,处于α相中未溶解的γ相的尺寸大小对2101节镍双相不锈钢耐蚀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1100 ℃温度下,α相中未溶细小的条状γ相使得耐蚀性严重降低。Cl-作用下最先腐蚀相为α相。固溶温度对α相中未溶解的γ相的大小及α、γ相界面均对其耐蚀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万能材料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研究了1 000~1 200℃固溶温度区间低镍奥氏体不锈钢的组织演变、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当温度从1 000℃升至1 050℃时,奥氏体含量上升,铁素体含量降低;到1 050℃后,随温度升高奥氏体含量降低,铁素体含量升高,1 200℃时铁素体含量明显升高且晶粒度减小。另外,固溶温度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在1 050℃时抗拉强度为780MPa。固溶温度对伸长率影响明显,在1 200℃固溶时伸长率最高,达39.98%。极化曲线测试表明,在1 150℃固溶时不锈钢的腐蚀电流密度为6.637μA·cm~(-2),耐蚀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超级奥氏体不锈钢904L在不同的高温高浓度硫酸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904L在浓度89 mass% H_2SO_4中耐蚀性逐渐降低,120℃时出现了负阻抗,由活化转为钝化;随着硫酸浓度的升高,904L在温度为60℃硫酸溶液中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最后又减小,在浓度为60 mass%的硫酸溶液中出现极小值,在浓度为80 mass%硫酸溶液中出现极大值,在高浓度的硫酸溶液中904L更容易发生自钝化。  相似文献   

5.
用化学浸泡、极化曲线、循环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固溶后直接时效状态的15-5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耐点蚀性能,并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其显微组织和析出相。结果表明,15-5PH不锈钢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自腐蚀电位减小,自腐蚀电流和腐蚀速率增大,耐点蚀性能下降。不同温度固溶后时效的基体组织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奥氏体,且均有NbC相析出。在1000℃下固溶后时效组织较均匀,析出相少,耐点蚀性能优异。在1070℃下固溶后时效组织中有Cu析出,进而导致其耐点蚀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化学和SEM、ED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时效时间对904L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在H2SO4和HF混酸溶液中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904L不锈钢经不同时效处理后,其显微组织为完全奥氏体,并有一定数量孪晶。时效温度一定时,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904L不锈钢的腐蚀电流密度增大,阻抗值逐渐减小;904L不锈钢在760℃,保温1 h下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电荷转移电阻最大,极化后表面无明显变化,此工艺参数下,904L不锈钢耐腐蚀性最优。  相似文献   

7.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研究了固溶处理(固溶温度范围为800~1200℃,保温时间为1 h)对06Cr23Mn22MoN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耐腐蚀性能主要受第二相、钝化膜及晶粒尺寸的影响;固溶温度由800℃升高到1100℃,随着Cr_2N的逐渐消除,实验钢的耐腐蚀性能逐渐改善;在固溶温度为1100℃时,Cr_2N向表面富集反应生成NH_4~+和NH_3并吸附在钝化膜表面,提高了钝化膜的稳定性,实验钢的耐腐蚀性能最好;当固溶温度高于1100℃时,晶粒长大会降低表面原子活性,形成钝化膜的速度减慢,导致实验钢的耐腐蚀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8.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常温下国产904L不锈钢在不同浓度食品级磷酸中的腐蚀行为,并观察电化学测试后的腐蚀形貌。结果表明,国产904L不锈钢在25%食品级磷酸中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随着磷酸浓度的增加,自腐蚀电流密度Jcorr先增加后降低,浓度在40%时Jcorr最大,抗腐蚀性能最差。EIS曲线由高频端容抗弧和低频端Warburg阻抗组成,表明904L的腐蚀由电化学反应控制转为主要由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处理试验、金相观察、力学性能检测等手段,研究了固溶处理对904L中板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溶温度在1000~1200℃,晶粒尺寸随固溶温度升高逐渐长大,析出相尺寸逐渐减小,晶界长大激活能Qm=268.2 kJ/mol;1000℃固溶时,晶粒尺寸随固溶时间延长几乎不变;1040~1200℃固溶时,晶粒尺寸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晶粒长大动力学时间指数n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先增加后降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904L中板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降低,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结合光学显微镜研究了超级双相不锈钢SAF2507焊接接头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在高温浓磷酸中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2507不锈钢固溶处理可以改善原始焊接接头的组织提高其耐蚀性能;其中经950℃固溶处理后的焊接接头自腐蚀电流密度和致钝电流密度较小,极化后的电极表面点蚀较轻;腐蚀行为受电荷转移电阻和有限扩散层的混合控制,符合半无限扩散过程的特征;经950℃固溶处理后焊接接头在高温浓磷酸中形成的钝化膜较为致密。  相似文献   

11.
固溶处理对304不锈钢焊缝腐蚀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种工艺对304不锈钢氩弧焊接接头进行固溶处理,并通过金相试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以及全面腐蚀的实验,比较分析不同工艺对焊缝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固溶处理后的焊接接头不锈钢可获得碳化物完全固溶于奥氏体基体内的均匀单相组织,从而提高其抗蚀性能;电化学腐蚀试验的结果也表明,在蒸馏水、5%H2SO45、%NaOH5、%NaCl和5%HCl介质中,经1200℃固溶处理的不锈钢焊缝的耐蚀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304不锈钢焊接接头的优选固溶处理工艺为1200℃下保温60min并用木炭作覆盖剂。  相似文献   

12.
将301L不锈钢试样在1050、1100和1150℃分别保温30、90和120 s,固溶后直接水淬至室温。通过对试样进行金相分析、SEM分析、XRD衍射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研究固溶工艺对301L不锈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的增加,不锈钢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晶粒内孪晶数量逐渐减少。固溶初期,301L不锈钢的硬度会略微提高,但随着固溶温度的提高和固溶时间的进一步延长,301L不锈钢中奥氏体晶粒得以长大,硬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中性盐雾试验、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固溶处理(固溶温度1080 ℃,保温时间90 min)对ZG40Cr25Ni20Si2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此固溶处理参数下,处理后的试样腐蚀电位下降,腐蚀电流密度升高,容抗弧尺寸明显低于铸态,耐腐蚀性能降低。中性盐雾试验中在96 h内固溶态和铸态试样均未出现明显的腐蚀,144 h后固溶处理态试样的腐蚀质量损失稍大于铸态,更容易发生腐蚀。  相似文献   

14.
采用OM观察、SEM观察、电化学动电位再活化法、电化学阻抗分析、动电位极化法等研究了不同固溶处理温度对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确定了该高氮奥氏体不锈钢合适的固溶处理温度。采用草酸浸蚀方法和电化学阻抗技术检测不锈钢晶间腐蚀发生和发展过程,初步建立了晶间腐蚀的电化学等效电路,分析了等效电路参数与晶间腐蚀敏感性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测试、质量损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化学镀镍处理对904L奥氏体不锈钢在氢氟酸中腐蚀行为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对904L不锈钢表面腐蚀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酸性化学镀镍使904L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获得了一层分布不均的珊瑚状镀镍层,与原始904L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含镀镍层904L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得到了提高。低浓度的氢氟酸溶液中,镀镍层904L表面可以迅速产生致密的氟化镍沉积层,避免904L表面贫铬区遭受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16.
固溶处理对2205双相不锈钢组织及钝化膜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不同温度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固溶处理,利用定量金相法及硬度法、电化学极化试验、电化学阻抗谱试验的方法研究固溶温度与2205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和钝化膜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固溶温度为950 ℃时,有σ相存在,分布于铁素体/奥氏体晶界,当固溶温度为1000 ℃时,σ相消失,铁素体相比例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奥氏体相比例则呈相反规律;电化学试验和阻抗谱试验结果显示,材料在950 ℃时钝化膜稳定性和耐蚀性能最差,在1050 ℃时钝化膜稳定性和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固溶处理工艺对双相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经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性能检测,并借助OM、SEM及电化学等分析手段对2205的显微组组织、析出物及耐腐蚀性能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固溶时,双相不锈钢中易产生大量的脆性析出相(σ相)是导致其塑性恶化及耐蚀性降低的原因;提高固溶温度可减少σ相的析出,有利于双相不锈钢的塑性和耐蚀性的改善;此外,双相不锈钢中铁素体含量随固溶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其所占比例受冷速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研究固溶热处理工艺对316L低碳奥氏体不锈钢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万能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固溶热处理工艺条件下316L不锈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1 080~1 150℃固溶温度和60~300 min固溶时间范围内,随着固溶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固溶热处理时间的延长,316L奥氏体不锈钢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硬度值整体变化不大,冲击功呈上升趋势;316L奥氏体不锈钢组织中小角度晶界和大于45°的大角度晶界占比相对较大,大角度晶界能阻碍裂纹扩展,小角度晶界能降低界面能,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强化产生积极作用;采用1 080℃、60 min固溶热处理后,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为264 MPa,抗拉强度为553 MPa,伸长率为61%,布氏硬度值为141HBW,20℃冲击功可达306 J,晶间腐蚀性能合格,综合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SEM方法研究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690合金组织结构,利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和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LEIS)等方法研究了其在Na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SEM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1095℃的690合金的晶粒较大,晶界上分布着连续的碳化物。极化曲线结果表明,固溶处理温度1090℃的690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电流密度最大;电化学阻抗表明,固溶处理温度1100℃的690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阻抗模值较大。局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表明,不同温度固溶处理的690合金在氢氧化钠溶液中的电化学阻抗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0.
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法的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254SMO不锈钢在3.5 g/L的Na 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借助金相显微镜(OM)观察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探讨了显微组织和腐蚀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固溶温度的升高,析出物逐渐溶解于晶粒内,晶粒逐渐长大,并出现大量孪晶;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1150℃时腐蚀速率最大;1250℃固溶处理可以得到良好的耐腐蚀性和均匀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