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我国特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严重的挑战,急需建构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走生态城市发展之路;同时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还应充分结合地域资源的特殊性,走富有地域化的特色生态城市之路。研究结合近年来西安生态城市建设实践,对西安生态城市构建策略和具体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西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特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邯郸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紧紧把握城市历史"文脉",从地区特点和地域文化出发,保持与发展城市特色,将古赵文化融合于绿地系统规划之中,充分利用城市自然条件和赵文化资源,构筑了城市生态体系,努力创造新的绿色邯郸.突出邯郸自己的城市文化特色,展现具有赵文化内涵的园林绿地环境.  相似文献   

3.
结合生态园林城市对绿地建设水平的要求,分析了贺州城市绿地的总量、质量、特色、树种、植物、生物存在的主要问题。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生态的角度,构筑"生态基质——绿水廊道——绿色斑块"的绿地系统生态格局。同时,对贺州的树种应用、生物多样性提出保护和建设相应对策与措施,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懿慧 《城市住宅》2021,28(4):127-129
生态田园城市是"田园城市"理念在当代中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城市模式.结合芒市规划实践,通过分析其特色条件和建设目标,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统筹城乡关系、导入绿色产业、植入本土特色等发展策略,为更多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明初西安城市格局的演进及其规划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明初西安城市规划背景的分析,探讨了其规划手法.明初西安城是在元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建的,扩建时系统考虑了城市周边的历史文化环境,尤其是大雁塔、小雁塔对于确定明初秦王府和西安城的格局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对这种规划手法的探讨有助于理解西安的城市文脉,有助于保护"明城的完整格局"和明城区的规划建设.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5,(Z2)
"绿地+"理念借鉴"互联网+"关于跨界融合的思想,促进绿地建设与智慧城市、低碳城市深度融合,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绿道、生态维育等的复合发展。文章基于"绿地+"理念,重点分析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格局,进行了绿地系统结构规划、绿地分类规划、景观系统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构建了防城港市绿地生态系统新格局,并确定了实施与保障措施,以期能为其他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21,37(5)
大西安生态绿色空间体系规划是大西安四大基础规划体系之一,其从大区域、行政辖区和中心城区3个层次出发,在充分分析和利用自然山水构架的基础上,构建合理的城市生态绿色空间体系,明确生态绿色空间的布局和发展方向。同时,通过对不同空间层次的绿地进行定性、定量和定位,力求建立合理的城市生态绿色空间。该规划创新了生态绿色空间的发展理念和方式,系统地进行生态修复,希望其规划思路能为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尹得举  吴左宾 《山西建筑》2007,33(21):29-30
结合泸灞河生态区旅游规划实例,以“水”、“生态”、“文化”、“休闲”为特色,针对泸灞河生态区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探讨了西安城市滨水区基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与对策,从而为西安城市滨水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特色的塑造需要基于自身的特点,自然山水对于城市而言可遇不可求,如何因势利导,为城市特色加分是个永恒的课题。重点探讨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特色塑造,以江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从江山城市山水格局、特质及现状与问题分析入手,以"尊重生态本底、优化山水格局、优化城市组织"为核心思路,提出生态营城、景观提神、空间点睛、交通维局的规划手法与途径,实现城市特色的塑造以及城市品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特色问题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当前西安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存在"古城风格丧失""元素消失过快""名片不够响亮"等问题。文章分析认为,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特色塑造需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解决"城市开发与文化保护""战略规划与分步实施""局部塑造与整体协调""建设速度与工程质量""古城特色与现代风情""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对矛盾;二是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法治保障、科学运作、公众参与"多方治理机制。结合西安城市建设现状,建议从城市景观格局、特色内涵载体、标识符号系统、形象标志、文化名片等方面改进和提升历史文化特色的塑造工作。  相似文献   

11.
西安城市空间特色的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西安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的分析,从塑造西安城市空间特色的角度,提出了保护老城、重塑新城的总体策略。在城市保护层面,注重保护西安的山水城市格局及众多的历史遗址遗存,制定相关的城市保护制度和法规;在重塑层面,整合城市历史资源与公共空间的基础上,一是实施"唐皇城复兴"规划,重新整合出老城的传统空间,二是注重提升片区的优势,打造特色新城,三是从城市形象的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并结合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如城市色彩、建筑风格等,建立城市总体设计的研究框架。所提出的总体策略和方法为西安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西安城市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在对西安城市生态基底审视的基础上,就目前的生态现状进行研判,对其生态格局的战略构思加以梳理,分析总结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同时结合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区的规划实践,探讨城市生态格局构建的基本经验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该文探讨了古城复兴"热"的时代背景,剖析了古城复兴存在七个方面矛盾的问题根源,总结了古城复兴的内涵及定义,提出了古城复兴的核心在于"古城文化传承、功能构成和风貌营造"三者之间的时空耦合,构建了古城复兴时空耦合理论模型,明晰了古城复兴的定义,并提出古城复兴规划的路径及三个层面、十五个方面的规划内容。该文基于西安城市文化资源梳理,将西安特色文化街区分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演绎街区及现代特色街区等三种类型,分别就三类特色文化街区复兴规划进行了示例说明。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城市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的优化,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主要途径。本文运用城市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太原市生态景观现状分析并结合太原市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因素与城市发展战略,总结出太原市当前所面临的主要景观规划问题,并以"斑块—廊道—基质"的方法提出建立太原市绿色景观生态格局的基本思路,探讨了太原市绿色景观生态规划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王浩  王亚军 《中国园林》2007,23(9):90-94
从城市特色及其构成要素的把握与辨识出发,分析了城市特色危机的原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缺乏特色的内在因素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意义。阐述了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的实践策略:即梳理城市自然脉络、挖掘地域性自然地理特色,构建以城市绿地系统为先导的城市空间结构,强化城市生态绿地空间格局、塑造结构特色,实现在自然环境中寻找特色;保护并营造城市整体文化风貌,通过绿地系统保育城市文化,实现在人文环境中塑造特色;通过城市绿地系统详细规划与园林设计层次特色的构建,实现在人工环境中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新区规划中的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延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浙江建筑》2009,26(7):1-4,12
阐述了在新区规划中保护与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的意义,即传承文脉和塑造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宏观布局上的三种规划策略:强化与再造历史城市空间格局,延续城市原有认知意象;用象形隐喻城市文化图形的方式来塑造特色城市空间意象;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创造一个全新的具有原生文化生态传承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7.
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例,剖析了城市景观生态现状和问题,阐述了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目标和原则,制定了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体现城市特色的途径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临汾市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要体现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围绕“华夏文明发源地和尧都根祖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北方“濒河傍水花果城”的地域景观特色,塑造独特城市景观,建设可持续的和宜人的人居环境。为此,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是:保持和提高城市景观异质性;协调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兼顾环境功能优化和生态可持续性;保持城市文化景观特色。景观生态建设的基本对策是:保护城市景观环境敏感区;建立和完善城市绿脉系统;开放城市景观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体现临汾市地域文化特色和景观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和城市绿地系统整体结构框架。  相似文献   

18.
刚刚批复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为西安市民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未来的12年内,西安市将会发生“质”的改变:“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将使城市布局更具特色;“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将使城市对外联系更加快捷:高标准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及配置齐全的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将使居民生活更加便捷;八水绕城和秦岭绿色屏障形成的山水城市格局将使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未来的西安将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相似文献   

19.
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有利于区域发展总体效益的提升,使核心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方向,"配角城市"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最优。文章结合漳州的实践,基于厦门、漳州、泉州的竞合关系及其比较优势的差异,构建了漳州"配角城市"多层次的发展路径:从规划层面构建符合区域优势的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原则与空间形态模式,综合引导市域生态空间组织;从实施层面组织生态公园竞赛,并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使漳州的发展符合"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职能需求。漳州的经验可为"配角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合理的城市职能分工有利于区域发展总体效益的提升,使核心城市主导区域发展方向,"配角城市"推动区域发展效益最优。文章结合漳州的实践,基于厦门、漳州、泉州的竞合关系及其比较优势的差异,构建了漳州"配角城市"多层次的发展路径:从规划层面构建符合区域优势的城镇体系格局、规划原则与空间形态模式,综合引导市域生态空间组织;从实施层面组织生态公园竞赛,并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使漳州的发展符合"厦漳泉"大都市区的综合职能需求。漳州的经验可为"配角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路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