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絮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6种絮凝性微生物,其中一细菌絮凝率高达86%。条件试验表明,以葡萄糖作碳源,以NaNO3作氮源,pH为4.0~7.0时,该细菌絮凝效果最佳。该细菌适合多种氮源,尤其以无机氮作氮源时,絮凝效果更好。絮凝试验表明该菌产生的絮凝剂能够加速污泥沉降,压缩污泥体积。  相似文献   

2.
针对鞍钢矿山较细全尾砂絮凝沉降存在底流浓度低和沉降速度慢等问题,通过选择及优化絮凝沉降参数来提高絮凝沉降效果。首先对全尾砂和絮凝剂等试验材料进行物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絮凝剂优选试验,确定了絮凝剂类型;其次采用Design-Expert软件中Box-Behnken响应面法(RSM-BBD)设计并进行了13组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响应面回归模型,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全尾砂絮凝沉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目标规划来优化全尾砂浆浓度、絮凝剂单耗、絮凝剂溶液浓度等参数的配比。结果表明:全尾砂絮凝沉降不仅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多因素交互作用影响;最优参数配比为全尾砂浆浓度19.79%、絮凝剂单耗37 g/t、絮凝剂溶液浓度0.2%。以此参数进行验证试验,得到底流浓度为69.55%、沉降速度为10.39 m/h,均满足要求。最后对全尾砂絮凝沉降机理进行分析,为全尾砂絮凝沉降参数设计及优化控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了国家标准考察四种水处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结果显示絮凝剂A在同样浓度下对浊度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其它种类絮凝剂,沉积时间也为最短。本试验同样确定了絮凝剂A的最佳投加浓度,通过比较浊度、沉积厚度、pH值等参数,显示最佳投加浓度为40~60mg/L。本试验证明了絮凝剂A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尾砂浓密中絮团结构与絮凝效果随絮凝条件变化发生改变,对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产生影响,但现有研究少有基于尾砂絮团结构分析絮凝条件产生的影响。为此,本文采用管道絮凝方式,对不同絮凝条件下形成的尾砂絮团结构高清获取,分析絮团等效直径以及絮团分形维数随之变化的规律,并对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开展研究。结果发现,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与尾砂颗粒形成的絮团结构最大,絮凝剂单耗、尾砂进料浓度、絮凝剂浓度和流体剪切梯度G对絮团等效直径、絮团分形维数、上清液浊度以及絮团沉降速度产生重要影响。絮凝剂单耗在90~105 g/t、尾砂进料浓度在25%~30%、絮凝剂浓度小于1/10000、流体剪切梯度30~50 s-1时形成的絮团等效直径超过1000μm、絮团分形维数在1.64~1.68之间、絮团沉降速度均超过9 m/min、浓密机模型内上清液浊度低于50 mg/L,絮团沉降速度加快能够提升浓密机内沉降区固液分离效率,该结论为膏体充填实际生产中控制絮凝条件参数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5.
联合絮凝的物理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系统分析联合絮凝过程中各种作用力的基础上,建立了“树枝—篱笆模型”,以便解释联合絮凝的某些实验事实。该模型揭示联合絮凝的最佳条件是:絮凝剂分子的线性尺寸远大于颗粒直径;一次絮凝剂与待絮凝颗粒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二次絮凝剂的电性则与颗粒相反。  相似文献   

6.
PAS-1絮凝剂的选择和专门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文章分析了拜耳法赤泥与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键合作用,针对铝土矿溶出矿浆的絮凝沉降过程以静电中和作用和氢键吸附作用为主,选择强阴离子型粉状絮凝剂为最优处理絮凝剂;在考察分子量对赤泥沉降分离效果的试验中,发现絮凝剂分子量在200~900万范围内,随着分子量的增大,絮凝沉降速度逐渐升高,分子量超过900万左右时,则出现因线状高分子不能充分伸展,赤泥聚沉效果逐渐降低的反常现象;粗选出适当离子类型的高分子絮凝剂,试验得出国产新型PAS1絮凝剂用于沉降分离的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外最优絮凝剂标准。通过对絮凝剂的专门处理技术研究,得出:新型PAS1絮凝剂溶解性能优良,其使用应预先配成01‰左右浓度,随用随配,溶解搅拌线速度以2m/s左右为宜;PAS1絮凝聚沉降分三个不同阶段,即分散期,絮凝反应期和沉降期,其对应的混合搅拌条件相差较大,应严格控制操作区域。  相似文献   

7.
全尾砂絮凝沉降技术是矿山充填工艺的核心环节.为研究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特性规律,以进料质量分数、絮凝剂单耗为影响因素,以固体通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混合均匀试验方案,开展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试验,建立全尾砂絮凝沉降固体通量模型,获得最优匹配参数.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试验,研究剪切作用和给料速率对底流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全尾砂絮凝沉降过程是膏体充填工艺的重要环节。为考察多因素耦合条件下尾砂絮凝沉降规律,开展全尾砂静态絮凝沉降实验,应用Design-Expert软件分析并筛选影响全尾砂絮凝沉降的重要因素,探究单位面积处理量最大时各重要影响因素的最优值。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耦合条件下,各絮凝沉降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呈现先迅速下降后趋于水平的趋势。影响絮凝沉降的重要因素为尾砂入料浓度、絮凝剂用量、絮凝剂溶液浓度,其最优值分别为16.02%、28.35 g/t、0.1541%,此时单位面积固体处理量最大,为3.04 t/(m2·h)。  相似文献   

9.
秦曾言 《轻金属》2004,(7):20-22
在混联法氧化铝生产中,絮凝剂的添加是赤泥快速分离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絮凝剂的絮凝原理,以及影响絮凝剂效能发挥的主要因素.在实验室中,仿照生产条件,针对絮凝剂自身的性能、絮凝剂添加量的变化及溶解絮凝剂用水碱度的变化这些对絮凝剂功效发挥的主要因素,进行的多次试验,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必须对各种絮凝剂的性能充分实验,才能做出对生产有利的判断及选择.选取适应生产的新型高效絮凝剂,采取合适的控制条件,更好地改善赤泥的沉降性能,从而达到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效絮凝剂(PAS—1)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劭  曹文仲 《轻金属》1997,(9):12-15
通过试验研究开发的新型高效絮凝剂———PAS1絮凝剂,特别适用于拜耳法溶出赤泥的沉降分离。经试验测定,絮凝效果良好,各项指标达到进口的ALCLAR600絮凝剂的水平。其用量仅为A1000絮凝剂的~。此项研究对提高我国拜耳法赤泥沉降技术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赤泥分离中的絮凝剂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综述了絮凝剂吸附、絮凝的机理 ,对各种絮凝剂的行为、影响絮凝沉降的主要因素及添加工艺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2.
铝土矿选矿尾矿性质及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降法研究了细粒铝土矿选矿尾矿在水介质中的絮凝行为,考查了pH值、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及阴离子型絮凝剂的分子量变化对细粒尾矿沉降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加入絮凝剂前后颗粒表面Zeta电位、界面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介质pH在7~7.2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细粒尾矿的絮凝效果最好;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细粒尾矿的絮凝效果较差;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最佳药剂用量为25g/t。  相似文献   

13.
聚硅酸硫酸铝絮凝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广西平果铝厂的中间产品氢氧化铝、水玻璃、硫酸为原料,制备聚硅酸硫酸铝(PASS)絮凝剂,研究了Al^3+/SiO2摩尔比及投加量对PASS除浊效果的影响,试验了PASS的最佳混凝PH范围。试验表明Al^3+/SiO2比为1时,所制备的PASS具有最佳絮凝性能,并具有较宽的pH适用范围。与传统的Al2(SO4)3和PAC比较,具有更优的絮凝性能,制备方法简便,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定硅酸二钙与高浓度铝酸钠溶液(ρ(Al2O3)≥180g/L)反应后浆液的絮凝沉降性能,结合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探讨絮凝剂与硅酸二钙的絮凝机理。沉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含酰胺基、羧基的絮凝剂A和B时,浆液不絮凝沉降;而含酰胺基、羧基和羟肟酸的絮凝剂C的沉降效果好,沉降初始5min的平均速度达到19.0mm/min。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絮凝剂A、B和C后,絮凝剂中的R—COO-基团均可与硅酸二钙中的Ca2+形成配位键。沉降后固相的有机碳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硅酸二钙可吸附约40%的絮凝剂A和B,或吸附91.04%的絮凝剂C,这直接导致吸附絮凝剂C的硅酸二钙的Zeta电位、接触角和固体表面能变化较絮凝剂A、B的大;在烧结法高浓度体系中,电中和脱稳不是主要原因,絮凝剂在颗粒表面的大量被吸附并通过疏水力增强或架桥作用的形成是改善浆液絮凝沉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姜学海 《轻金属》2008,(3):17-19
氧化铝生产中只注重絮凝剂的选型,对絮凝剂的配制和使用条件关注较少,通过对絮凝剂特性的分析和数据对比试验.确立了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的配制和使用条件.为絮凝剂在生产上的高效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轻金属》2017,(2)
通过对选矿产品精矿和尾矿进行理化分析,发现铝土矿浮选产品精矿和尾矿的化学成分和物相组成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两种产品的粒度分布特性也不同,导致沉降性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絮凝剂对精矿和尾矿的沉降效果差别较大。通过不同絮凝剂在不同p H值条件下精矿和尾矿沉降性能研究,考察产品的絮凝沉降机理,分析导致精矿、尾矿沉降差异的主要因素有矿物本身晶体结构,解离表面荷电性质差异、颗粒粒度分布等。提出精矿、尾矿沉降絮凝剂选择方法,精矿沉降在达到相同的效果时,AN7V絮凝剂用量较AN7B降低约30%。因此精矿和尾矿沉降性能的研究将有利于浮选产品沉降用絮凝剂的选择,合适的絮凝可减少药剂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小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1001/h水处理装置进行化学氧化-絮凝沉降法处理矿坑废水证试验。在Ca(ClO)2加量225-450mg/l、氧化时间10mins、絮凝剂PAM加量0.5mg/l的条件下,重金属Pb 、Zn和Cd的去除率均在92%以上,黄药未检出,出水悬浮物小于10mg/l,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应用于赤泥沉降的新型絮凝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立  吴若琼 《轻金属》1997,(11):17-21
新型絮凝L含有氧肟酸功能团,不但能起到架桥絮作用,学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絮剂不但能够改善溢流质量,降低底流液固比,而且在防止赤泥膨胀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本文探讨了新型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9.
铜在现代工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而氧化铜占总铜资源25%左右,难选氧化铜的开发利用是国内外公认的难题。本文以新疆某氧化铜矿为研究对象,该矿为长期风化的地表氧化铜矿石,铜品位为0.78%,-10μm以下的原生矿泥含量为8.5%,对浮选作业有很大的影响。使用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并以组合药剂作为捕收剂,采用絮凝浮选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铜精矿的品位为17.60%,回收率为69.66%。  相似文献   

20.
采用均相水溶液聚合法,新型水溶性偶氮引发剂M合成了用于赤泥沉降的聚丙烯酰胺絮凝剂.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合成的优化条件为:单体浓度为25%;引发剂浓度为单体质量的0.01%;引发温度30℃;介质pH值为6;EDTA -2Na用量为15mg/L;甲酸钠用量为350μg/L.该条件下制得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量可达2000万.通过赤泥沉降实验测试了絮凝性能,相对分子质量为1200万自制絮凝剂NP2用量为30g/t-干赤泥时,沉降速度为13.5m/h.优于Nalco9779,但澄清度不及Nalco97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