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首先从混合式P2P网络拓扑结构出发,结合DHT思想,提出了基于DHT的层次化P2P网络模型.其次根据在文档集巨大的情况下,用户提交的查询不可能"面面俱到",实际用来回答查询的文档仅仅是文档集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一思想,在层次化P2P模型的超级节点中建立了分布式缓存,运用分布式索引与缓存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多项查询问题.即由多项查询中的某个关键字key,根据hash函数定位到负责该key的超级节点,查询该节点上的分布式索引得到缓存具体存储位置,最终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如若缓存中没有所要查询的内容,则广播该查询,同时根据系统中的历史广播查询信息来计算某个待选缓存项的利益值,利益最大的待选项加入缓存.一般针对多项查询的泛洪算法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网络信息量,提出的方法牺牲了超级节点上一小部分的存储力,缓解了多项查询造成的网络拥挤现象.同时,基于DHT的层次化P2P模型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大量节点的动态加入或者退出而无法进行多项查询.  相似文献   

2.
P2P网络技术是当今网络技术研究的活跃领域,可广泛应用于校园网络设计,而网络模型研究是网络技术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在P2P网络中引入缓存技术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型P2P网络模型,可应用于校园网络设计。  相似文献   

3.
资源搜索是P2P应用领域中最为广泛的,然而节点动态的加入、离开,以及异质的网络结构,使得发现共享资源变得非常困难.针对于此曾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代理与分布式缓存的P2P资源发现策略,对分布式缓存的更新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由于资源数量的巨大,典型网格系统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就成为关键,而现有网格中有许多的资源发现算法主要是集中或分层方法。P2P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分布式模型,它具有动态性、可伸缩等优点。在现有网格之上提出了一个P2P虚拟层,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用于网格资源发现的分布式算法,从而解决现有网格系统中资源发现效率低、性能差、不具有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由于资源数量的巨大,典型网格系统中的资源发现问题就成为关键,而现有网格中有许多的资源发现算法主要是集中或分层方法.P2P已经被认为是一种合适的分布式模型,它具有动态性、可伸缩等优点.在现有网格之上提出了一个P2P虚拟层,并据此提出了一个用于网格资源发现的分布式算法,从而解决现有网格系统中资源发现效率低、性能差、不具有伸缩性和可扩展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P2P网络的数据性能和提高节点的缓存利用率,提出一种实施在应用层的缓存协作协议R/WGCC,它由分组协议和缓存协作管理协议两部分组成.根据P2P网络中节点不稳定的特点,分组协议分析了节点的四种不同的状态,把一个节点的邻居结点分为只读组和读写组,并提出一种区分节点状态的分组算法.缓存管理协议利用缓存替换算法中产生的信息并根据节点所在的分组,管理组内的缓存资源.R/WGCC平衡了各节点的缓存利用率,提高了缓存的命中率,有效的提高缓存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P2P是一种分布式网络,由一组地位相等的节点组成.这种分布式的结构同时也带来了如资源不能有效查找等很多问题.而Web服务对资源发布、绑定的操作有效增强了系统对资源的控制,加快了资源的搜索速度.通过比较P2P与Web服务的差异,分析现有4种P2P结构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Web服务在分布式系统集中方面的优势,构建了新的层次化P2P小区模型.最后对该模型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纯分布式点对点(P2P)协作缓存没有结合用户访问Web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纯分布式协作缓存——PWCache。在PWCache中,其下层路由机制使用SA-Chord,上层缓存定位机制使用基于URL划分的缓存定位机制,既能克服节点之间的差异性带来的性能问题,又能利用用户访问Web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基于P2P的协作缓存机制,PWCache具有更好的查询性能。  相似文献   

9.
无线Ad Hoc网络由于其传输时延较长,网络拓扑动态变化以及高丢包率,给流媒体在无线网络中的分发带来了挑战.但随着移动通信终端设备存储能力的提高,在无线Ad Hoc网络中进行P2P的流媒体分发服务成为可能.本文提出一种最小化网络总体有效传输代价的P2P流媒体分发启发式缓存算法,它是在网络总体缓存资源有限的条件下,综合考虑流媒体片段内部流行度、无线节点可靠性,以及片段实际缓存密度与期望缓存密度之差等因素,以减少流媒体分发总体传输代价为目标的启发式缓存算法,此算法能很好地减少流媒体分发起动时延,有效地减少流媒体分发在无线Ad Hoc网络中的传输代价.  相似文献   

10.
基于Kademlia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关成 《计算机工程》2008,34(18):111-112
根据基于分布式散列表(DHT)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方法,将虚拟节点引入结构化P2P系统,在拓扑形成时充分利用网络访问的区域性和物理网络中节点的邻近性来降低访问延迟并优化路由选择。构建一种改进的基于Kademlia的P2P网络资源定位模型,提高了网络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及网络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继承了DHT和Kademlia的优点,在路由选择、查找成功率和平均逻辑路径长度等方面的性能均优于原Kademlia模型。  相似文献   

11.
Traffic caused by P2P services dominates a large part of traffic on the Internet and imposes significant loads on the Internet, so reducing P2P traffic within network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ISPs. In particular, a huge amount of traffic is transferred within backbone networks; therefore reducing P2P traffic is important for transit ISP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network resource usage and reduce network capital cost. To reduce P2P traffic, it is effective for ISPs to implement cache devices at some router ports and reduce the hop length of P2P flows by delivering the required content from caches. However, the design problem of cache locations and capacities has not been well investigated, although the effect of caches strongly depends on the cache locations and capacities. We propose an optimum design method of cache capacity and location for minimizing the total amount of P2P traffic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assuming that transit ISPs provide caches at transit links to access ISP networks. We apply the proposed design method to 31 actual ISP backbone networks and investigate the main factors determining cache efficiency. We also analyze the property of network structure in which deploying caches a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P2P traffic for transit ISPs. We show that transit ISPs can reduce the P2P traffic within their networks by about 50-85% by optimally designing caches at the transit links to the lower networks.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描述移动计算环境下P2P的动态资源情形,提出了一种面向P2P的动态资源模型——PODRM模型。该模型首先根据P2P模式下的资源特性构造出P2P的网络资源空间,并抽取角色约束及操作约束,从而实现对P2P资源的静态描述。然后,对CPN进行了资源语义扩充,采用扩充了的CPN——E—CPN来刻画资源的动态特性。进而在此基础上构造TPODRM模型。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合理地描述了移动计算环境下P2P的动态资源情形,为动态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受限资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P2P中不同资源的搜索和定位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小世界聚类的资源搜索模型。以小世界模型为理论基础,构建具有局域聚集现象及短的路径的P2P网络模型,按照分级转发方式对资源进行全局搜索。仿真实验证明,这种基于小世界聚类的资源搜索模型具有较高的搜索成功率和较短的平均搜索路径。  相似文献   

14.
郭琳  杨晓军  王云泽 《计算机工程》2010,36(17):245-248
提出一个基于三层模型的点对点(P2P)网络多媒体实时共享系统。P2P网络层基于JXTA协议实现对等点对资源的搜索和发布。服务层实现请求信息的解析并根据解析出的信息查找请求的媒体资源。媒体应用层基于JMF实现视频音频流的传输和播放,并创建副本资源向P2P网络发布资源通告。系统采用沿节点缓存,加快资源的搜索,同时提出对等点服务评估参数的概念,以此来动态的选择最优点作为服务提供者,避免P2P网络中热点的出现,平衡网络负载。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P2P技术的网络流媒体模型,该模型与传统模型相比,可以充分利用空闲网络带宽,在占用少量服务器资源的同时达到理想的视频播放效果。文章进一步利用元胞自动机对该模型和传统模型进行了模拟及对比分析,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服务器资源占用和用户的支持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网络流媒体模型。  相似文献   

16.
P2P环境提供了便捷的资源共享和直接通信,但也使病毒等获得了更为方便的传播和感染渠道.提出一种基于免疫协作的混合式对等网络病毒检测模型,利用对等节点间的协作实现记忆检测器的共享,通过在中枢节点建立疑似病毒库降低病毒检测的漏检率和误栓率.在检测器生成阶段,提出基于二次成熟的否定选择算法以降低检测器集的冗余度;在病毒检测阶...  相似文献   

17.
资源的搜索是P2P网络的核心问题之一,同时也是P2P网络研究的热点方向。本文研究了集中式对等网络、非结构化对等网络、结构化对等网络与混合结构对等网络模型,并详细分析了各种网络模型的特点及其工作的一般原理。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P2P网络中存在的小世界现象,提出了一个基于兴趣域的无结构对等网络搜索模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Chord的P2P网络分层资源定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混合式P2P资源定位模型的优点,有效的利用数据和资源的局部性原理,针对现有Chord模型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Chord的分层资源定位模型:双层Chord,对该模型的节点分类和路由算法进行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该模型的系统仿真,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9.
For an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that has deployed P2P caches in more than one ASs (autonomous systems), cooperative caching which makes their cache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can save more cost of carrying P2P traffic than independent caching. However, existing cooperative caching algorithms only use objects’ popularity as the measurement to decide which objects should be cached, and cost on intra-ISP links that has great impact on the benefits of cooperative caching is not considered. In this paper, we first model the cooperative caching problem as a NP-Complete problem, which is based on our analysis about the cost of serving requests with consideration of both the objects’ popularity and the cost on intra-ISP links. Then we propose a novel cooperative caching algorithm named cLGV (Cooperative, Lowest Global Value). The cLGV algorithm uses a new concept global value to estimate the benefits of caching or replacing an object in the cooperative caching system, and the global value of each object is evaluated according to not only objects’ popularity in each AS but also cost on intra-ISP links among ASs. Results of both synthetic and real traces driven simulations indicate that our cLGV algorithm can save the cost of carrying P2P traffic at least 23 % higher than that of existing cooperative caching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20.
一种支持多维资源描述的高效P2P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  李瑞轩  卢正鼎  於光灿 《软件学报》2007,18(11):2851-2862
在分析现有P2P(peer to peer)路由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二阶矩定位、支持多维资源数据描述的高效资源路由算法--FAN(flabellate addressable network)路由算法.FAN算法将节点映射到统一的多维笛卡尔空间,并以节点相对空间原点的二阶矩作为子空间管理和资源搜索的依据.FAN路由算法具有O(log(N/k))的高路由效率,在节点加入和退出FAN网络时,更新路由信息的代价为O(klog(N/k)).实验结果表明,FAN路由算法具有路由效率高、维护代价小的优点,是一种P2P环境中支持多维资源数据描述的高效结构化资源路由算法.而且,目前部分基于CAN(content-addressable network)网络的改进算法也可以在FAN网络中适用,并获得更好的路由效率和更低的维护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