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新型的表面粗糙度非接触测量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于表面粗糙度非接触测量系统,该系统能用于软金属材料工程表面,纸张、木材、橡胶等非金属表面,光学元件、集成电路表面以及皮肤、动植物等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  相似文献   

2.
检测表面粗糙度的光纤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反射散射比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介绍了它具有的抗干扰能力强、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可测微小面积和孔洞底面等异型表面等特点。给出了实测结果 ,并对影响测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飞机座舱、机翼蒙皮表面划痕的准确测量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表面划痕测量系统.测量系统将物体表面划痕成像在CCD上,通过对划痕图像进行分割、变换、拟合等处理,最后得到划痕深度.这种方法较人眼瞄准方法减少了人员测量误差,提高了测量准确度和测量效率;通过对标准划痕的重复测量,实验标准差可达0.5μm,能...  相似文献   

4.
垂直轮廓剖面迹线法测定聚合物材料断面粗糙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垂直轮廓剖面迹线法测定了聚合物材料的断面轮廓线粗糙度参数RL及聚合物材料冲击强度和断口表面粗糙度参数Rs的关系。实验结果指出:聚合物的面轮廓线粗糙度与试样形状、断裂性质及断口形貌等因素有关。缺口试样断口形貌均衡分布时,试样两表面的测量值相等;断试样表面和心部测量结果相同;韧断试样表面测量结果大于心部测量结果。无缺口试样冲击脆断时,试样表面测量结果与断裂源位置有关,心部测量结果一般大于两表测量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非接触无损检测固体物质表面、次表面不均匀性和缺陷的激光光热偏转技术,设计并建立了测量装置。文中列出了对光学薄膜弱吸收率的测量,对碳素纤维材料、光学薄膜表面激光损伤和对金属材料次表面模拟缺陷的成像检测等一些应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加工检测效率,实现尺寸形位公差与微观轮廓的同平台测量,提出一种基于光谱共焦位移传感器在现场坐标测量平台上集成表面粗糙度测量的方法。搭建实验测量系统且在LabVIEW平台上开发系统的硬件通讯控制模块,并配套了高斯轮廓滤波处理及表面粗糙度的评价环境,建立了非接触的表面粗糙度测量能力。对标准台阶、表面粗糙度标准样块和曲面轮廓样品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粗糙度参数Ra的测量重复性为0.0026μm,在优化零件检测流程和提高整体检测效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影响轮廓仪测量精度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影响轮廓仪测量精度的因素——触针针尖半径及触针角度、测量力、测量基准线、测量头移动速度、轮廓仪校准后的基本误差。提出了评定表面粗糙度应依据的基本原则,即测量方向、表面缺陷、测量部位,以及使用轮廓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机械探针是粗糙度测量仪的不足提出并采用基于差动像散法的光探针技术测量表面粗糙度,采用小波包分析法分离表面粗糙度信号。研究表明该系统不仅测量分辨率高,而且对工件表面无任何划伤,尤其适合对光盘等含有信息的表面及软、脆材料制作的高光洁表面进行形貌测量。对Ra为0.012μm的粗糙度样板进行测量,其测量重复性为2%。  相似文献   

9.
李文杰  王博  章雪松 《声学技术》2016,35(6):550-562
以喷射虹吸式陶瓷坐便器为研究对象,按照国标GB/T 3768—1996《声学声压法测定噪声源声功率级反射面上方采用包络测量表面的简易法》规定的声学通用性导则,依据包络声源测试原理,探索建立了平行六面体和半球测量表面两种声学监测数学模型,制定了测量表面、测点阵列、测试参数、测试环境、测试步骤、安装条件、仪器设备、数据处理和不确定度评定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内容;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了在上述两种测量表面条件下同一坐便器声源样品冲洗噪声测量结果之间的离散性差异程度。研究表明,当显著性差异水平为5%时,按照平行六面体及半球测量表面法对5件陶瓷坐便器样品进行连续3次冲洗噪声测定后,每件样品的6个平均声压级及声功率级测量结果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超光滑表面轮廓的绝对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宏  薛实福 《计量学报》1995,16(2):104-108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量超光滑表面轮廓的绝对测量方法。采用微分干涉显微镜直接测量表面轮廓的差分,从而无需使用标准参考反射镜,并能有效在抑制机械振动等环境干扰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不采取隔振和恒温等环境控制措施的一般实验室场合下,就可达到优于0.1nm的垂直分辨率和0.15nm的表面轮廓重复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教研室,经过两年的奋战,完成了航天部下达的“表面粗糙度三维测量系统”的研制任务。该系统于1986年5月7日在哈尔滨通过部级鉴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该系统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某些性能方面达到了国际同类系统的先进水平。表面粗糙度三维测量系统,能够在三维空间测量表面粗糙度参数,画出表面形貌图和等高线图,真实可靠地评定表面轮廓,对磨擦、磨损,润滑等研究领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测量表面粗糙度和位移的光纤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测量表面粗糙度和位移的光纤传感器K.Zhang,等1.引言表面粗糙度和位移是制造业产品的两大重要特征。迄今在表面粗糙度和位移测量方面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最经典的测量方法是机械接触法。在过去的十年中,工业应用中开始使用光学法测量表面粗...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国际测量与仪器委员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于1997年8月底在黄山市联合举办了“亚太地区测量仪器学术研讨会”(APSI’97)。来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单位的代表共78人参加。研讨会发表论文112篇,内容涉及理论研究及技术应用的各个方面,有测量理论与传感技术、仪器仪表及系统测控技术、空间坐标跟踪测量技术、虚拟技术与仪器、表面离子波在测量中的应用、分形几何学在表面测量中的应用、模型化测量技术、在线扫描测量与模糊控制技术、微小尺寸测量技术等,充分反映了目前在测量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纳米级表面形貌样板的高精度非接触测量需求,研制了一种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以激光全息单元为光源和信号拾取器件,利用差动光斑尺寸变化探测原理,建立了微位移测量系统,结合光学显微成像系统,形成了高分辨力光学显微测头。将该测头应用于纳米三维测量机,对台阶高度样板和一维线间隔样板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光学显微测头结合纳米三维测量机可实现纳米级表面形貌样板的可溯源测量,具有扫描速度快、测量分辨力高、结构紧凑和非接触测量等优点,对解决纳米级表面形貌测量难题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些工业现场物体表面温度测量要求快速且精确,红外测温仪直接测温虽然快速,但准确性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发射率标靶的物体表面温度快速精确测量方法。采用高发射率涂料涂层制作标靶,通过在测量现场使用该标靶,可以避免物体表面发射率对物体表面红外温度测量准确性的影响,同时,对比直接测量和标靶测量结果,消除环境温度、大气温度、测量距离、大气衰减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实现物体表面温度测量的快速和准确性。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物体表面红外温度测量精度,平均测量误差小于1%。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了电容探针测量动态水膜厚度的若干影响冈素,并针对其中主要因素水膜表面波形态对测量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分析.同时,定性分析了影响测量的诸如电容探针有效截面、平板表面水膜覆盖情况和水膜波动速度及采样频率等其它因素对于测量的影响.误差分析表明,电容探针的测量误差与探针有效截面面积、探针截面与波动表面夹角成正比,与测量值的...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测量直线度的节距法已被广泛用于工程测量之中,而通常使用的又是它的接触测量形式。这种接触测量方式存在着易划伤被测表面以及反光镜(或水平仪)的自重会引起被测件弹性变形而影响测量精度的缺点,因此不适于测量光学表面和横截面单薄的细长零件表面。本文探讨了节距法的非接触测量方式,它特别适用于测量细长光学表面的直线度。和其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光泽分析的分光测色仪SCI误差修正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相同材质,不同光泽的物体表面进行颜色测量时,为了去除表面光泽对颜色测量产生的影响,多选择漫射照明、8?观察角、包含镜面反射光的照明观测条件。在理想情况下,由于积分球对照明光线的匀化,测量结果不会受到材料表面光泽的影响。但是在实际仪器结构设计中,由于测量结构设计的限制导致相同光谱反射率,不同表面光泽的测试样品颜色测量结果不同。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漫射照明、8?观察角、包含镜面反射光的照明观测条件下不同光泽材料表面测量产生误差的原因,设计了一种可以同时测量颜色数据和光泽数据的测量结构,提出了一种根据被测材料表面光泽数据对SCI测量数据进行修正的矫正模型,并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应用该矫正模型对测量结构进行修正可以显著减小该测量误差。  相似文献   

19.
三维表面测量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过去八年里,三维表面测量已经由一个新鲜事物发展成为评估工程表面特性的重要依据,并得到广泛应用。表面形貌对于表面特性,如摩擦、磨损、腐蚀、疲劳、涂层等,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了充分分析和研究表面特性,表面测量与评估应按三维考虑。近年来,许多世界上著名的学术团体已致力于研究一个系列的三维表面粗糙度标准。作者在本文介绍近年来三维表面评定和标准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Talysurf-4型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的智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介绍Talysurf-4型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的智能化改造。引入了PC机,可以实时实现数据采集、多种表面粗糙度参数的测量、绘图及屏幕显示、打印输出等全过程,并可对表面粗糙度信号进行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