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雄 《上海包装》1997,(1):43-45,13
由于彩色印刷品具有一定的直观艺术效果,所以,对“彩色印刷品质量”(以下简称“印刷品质量旬的评价与对其它产品质量的评价有很大不同。印刷品质量评价除涉及客观因素外,还与人们的主观心理因素有关。这就增加了评价的难度。印刷品质量是制版质量与印刷质量的综合反映,所以,评价印刷质量的优劣,只能从工艺技术的角度考虑。因为,无论从印刷品的商业价值、社会效益、直视艺术效果哪方面考虑,都不能对印刷品质量的整体水平进行准确地评价。CY/T5-91《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与检验方法》(以下简称《标准》)就是评价印刷品质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CCD的数字印刷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在分析数字印刷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开展数字印刷质量检测与客观评价方法研究的必要性,探讨基于CCD图像捕获设备进行数字印刷质量分析的可行性、评价要素及其具体实施技术。结合印刷样张实例,通过质量分析说明并验证了数字印刷质量检测与评价的具体方法。结果表明,采用基于CCD的数字印刷质量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地完成印刷质量的客观检测与评价,有效控制印刷质量,对提高和改进数字印刷承印材料、墨水及印刷设备等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王佳  司占军 《包装工程》2011,32(17):105-109,118
为了建立一套客观的印刷品质量评价流程,以保证印刷质量,针对数字原稿,扩展了传统评价方法,考虑了承印物的影响因素,对主观评价加以客观化,并精炼了客观评价的项目指标,最后进行了综合评价。根据国家标准及调研统计后得到的标准,设定了各个评价方法中各参数的等级标准,并设定了评价分值,用定量的结果评价图像质量的好坏。将该流程应用到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数字彩色图像,综合评价分数表明,该评测的标准图像为A等印刷品。  相似文献   

4.
印刷品质量实时检测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龚修端  刘昕 《包装工程》2003,24(6):45-46,49
介绍了印刷实时质量检测过程自动化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印刷过程控制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印刷品质量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其主要工作模块进行分析,对图像定位、图像匹配算法进行比较,完成了印刷品质量实时检测的理论与实践,实现了缺陷产品的自动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数字印刷品非均匀性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数字印刷品大面积填充区域非均匀性感知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及其评价模型进行了研究。方法结合噪声功率谱和人眼视觉传递函数计算数字印刷品非均匀性质量指标,利用心理物理学实验获得人眼视觉对数字印刷品大面积填充区域非均匀性的主观感知评价得分,通过对200个印刷色块的主客观质量评价实验创建了非均匀性感知质量评价模型。结果非均匀性质量指标能较好地反映大面积填充区域在人眼视觉中的感知质量,非均匀性质量评价模型可有效提供定量的非均匀性感知质量综合评价。结论采用定量方式描述数字印刷品非均匀性的综合评价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娇 《包装世界》2003,(3):49-50
高档印刷晶的彩色印刷,在市场上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提高彩色印刷质量,是印刷行业面临的问题之一。色彩的再现,就是要求印刷品能把原稿的色彩如实地再现出来。在彩色印刷品中,网点是油墨附着的基本单位,起着传递调子,组织色彩的作用。了解网点扩大如何发生,发生在哪里以及怎样控制,是提高印刷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印刷网点图像显微检测仪软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勇  彭彦平  马步庄  徐锦林 《包装工程》2007,28(5):54-55,97
为了提高印刷品质量,必须精确检测和控制印刷工艺过程.检测并控制制版印刷过程中的网点面积(率),是提高印刷质量的重要课题.阐述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印刷网点面积检测仪的软件系统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樊丽娜  周世生 《包装工程》2018,39(1):196-201
目的为了提高印刷品在线检测中颜色复制质量评价的准确性,构建基于iCAM图貌模型的印刷品在线检测色差计算模型。方法将印刷品在线检测系统中CCD相机拍摄的待检测样张按照墨区进行分区,基于iCAM图貌模型和IPT均匀颜色空间建立在线色差检测模型,并计算样张各个墨区的色差;设计视觉心理学实验评价样张各墨区颜色的复制质量;采用STRESS值评价基于iCAM的色差检测模型计算出的色差与视觉感受色差的一致性,并与基于CIELAB的色差进行比较,验证该模型的在线色差预测精度。结果基于iCAM的色差模型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视觉一致性,更符合视觉评价结果,且与传统色差模型相比,具有更高的在线色差检测精度。结论基于iCAM的印刷品在线检测色差计算模型考虑了人眼视觉的空间特性及色适应,适用于复杂观察条件,能提高印刷品在线检测中的色差检测精度,可用于实际生产中印刷品在线颜色复制质量的检测与评价。  相似文献   

9.
基于ISO 13660的数字印刷线条质量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金张英  郑亮  管雯珺 《包装工程》2012,33(15):97-103
根据ISO 13660标准建议的测量方法,使用基于扫描仪的数字印刷质量检测系统进行了线条印刷质量评价和分析。采用液体墨粉和固体墨粉的静电照相数字印刷机,分别在2种不同类型纸张上输出了数字印刷品作为测试样张。根据检测系统测得的数据,分别从线宽、粗糙度和模糊度等ISO 13660定义的线条和字符质量属性,分析和评估了2款数字印刷机输出的印刷品的线条质量。测量分析发现,由于2款数字印刷机在成像系统、结构设计和墨粉上的差异,使其线条质量上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印刷机上高效地控制印刷品的质量,是印刷工艺中的关键技术.传统方法通过目测进行控制,但难以及时检测印刷品状态.本文旨在研究GATF星标特性的基础上,以GATF星标为印刷品质量控制对象,通过摄像头获取GATF星标图像后,再对图像进行匹配和对比,判断印刷品质量,并对检测信息进行反馈,建立一套计算控制印刷品质量系统.  相似文献   

11.
印刷品的质量如何,与原稿质量,工艺措施、印机性能、纸张质量和操作者的技术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加强印刷过程的质量检查和控制,对于提高产品印刷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网点成色的网纹版印刷品,应该怎样进行质量检验呢?这是印刷质量管理和控制所必须掌握的检验知识。笔者特就网纹版印刷品的质量检验,谈点工作体会,供读者参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介绍印刷品质量的主观评价观测条件、评价指标等,对印刷品质量主观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在统一的观测条件下,利用定性指标评价法,能够使得主观评价结果获得较好的一致性,且可操作性好。  相似文献   

13.
刘筱霞  赵军  江林 《包装工程》2008,29(2):91-93,101
阐述了自适应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算法和结构,建立了印刷品质量评价体系,并提出了基于ANFIS的印刷品质量评价模型.通过运用大量的综合评价数据训练模型,弱化了评价体系中的主观因素,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为印刷品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包装》2011,(2):80-81
近日获悉,《浙江省包装装潢印刷品质量监督检查评价规则》(GZ2319S001包装装潢印刷品273—2010)评审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院、浙江省包装印刷协会、中国富康集团、中国曙光印业集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评审小组对其进行评审通过。  相似文献   

15.
基于空间频率响应的印刷品清晰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玲君  刘真 《包装工程》2013,34(15):120-125,134
利用CCD 图像捕获设备,把印刷测试图转换为数字图像,采用基于倾斜边缘梯度分析的空间频率响应检测算法,测量获得了印刷复制系统的空间频率响应特性,并把经过人眼视觉系统滤波后得到的空间频率响应曲线内的面积作归一化处理后,所获得的测量值作为清晰度质量描述因子。实验结果表明,清晰度质量描述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印刷品的清晰度复制质量,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定量检测印刷品清晰度的方法,为实现印刷品质量的自动化检测与评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李哲  张艳 《质量探索》2014,(4):57-60
科学的评价一个地区或行业的产品的质量总体状况,是当前质量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对于产品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总结了如何分析与选取质量指标、如何构建数学模型,对于将产品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具有基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冬娟  唐万有  陈丽 《包装工程》2013,34(13):109-111,127
介绍了当前科技发展形势下,国内外知名色彩管理公司的智能化印刷品质量检测系统PressSIGN 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分别从智能化生产、印刷密度控制、CTP 曲线补偿、支持多种国际印刷标准、支持干湿印刷品、自动生成颜色控制条等方面,论述了基于密度检测和色度检测的全方位印检系统PressSIGN 的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张正修 《包装工程》2008,29(6):71-72
分析了印刷透印产生的成因及对印刷品质量的影响,讨论了密度检测法、色度检测法及渗透深度计算法这3种印刷透印检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使用色度检测法作为印刷透印的检测评价方法,为印刷透印技术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上海包装》2007,(6):64-65
上海市各印刷企业、印刷品质量检测站和有关单位: 2006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印刷大奖”评选活动,对印刷企业间技术质量交流和印刷品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为进一步促进上海印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鼓励印刷企业不断提高印刷品的质量水平,实现上海印刷产业“十一五”发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印刷色彩质量进行评价.选择影响印刷色彩质量的性能参数作为模糊综合评判的因素集,建立因素之间的递阶层次结构.利用灰关联分析法确定各种性能参数对印刷色彩质量的影响程度,利用saaty 1-9标度法对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通过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然后分别通过一级和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印刷品等级.研究结果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可以用来考虑影响印刷色彩质量的多种因素及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客观确定各种因素对印刷品色彩质量的影响权重,评价结果能够细致划分印刷品等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