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羧酸盐在稠油乳化降粘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稠油中分离出天然羧酸组分,并用现代分析手段测定了天然羧酸的结构,详细考察了羧酸含量、结构与乳化降粘性能的关系;关在此基础上采用几种合成羧酸盐改善了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最后合成了一种羧酸和磺酸共缩聚型乳化降粘剂。试验结果表明,其抗钙、镁离子的能力可达700mg/L,所形成的稠油乳状液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新型耐温稠油降粘剂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稠油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而常规的热采技术到开采后期存在开采油气比低,原油粘度大,井筒举升困难等矛盾。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简称OP-10)和甲醛的共缩聚物与浓硫酸磺化后,再用NaOH中和后得到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耐温稠油降粘剂,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共缩聚物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加量为0.5%时,降粘效率高达90%以上,是一种高效的稠油降粘剂,对稠油的乳化降粘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稠油乳化降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制开发了稠油抗高盐含量的HFB型乳化降粘剂,讨论了影响乳化降粘的主要因素。实验室评价结果表明,HFB型乳化降粘剂对塔河3口稠油井开采的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降粘率均大于93%。  相似文献   

4.
采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简称OP-10)和甲醛的共缩聚物与浓硫酸磺化,再用NaOH中和得到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作耐温稠油降粘剂,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加量为0.5%时,降粘效率高达90%以上,是一种高效的稠油降粘剂。  相似文献   

5.
超稠油耐高温乳化降粘剂优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杜84块超稠油区块的油层特点、油品性质等因素,从配伍性、降粘效果、吸附损失、洗油能力及驱油效率等方面入手,对乳化降粘剂进行筛选评价。筛选出适合于超稠油区块的最佳降粘剂为CSL-1,降粘剂最佳质量分数1‰~2‰。CSL-1型乳化降粘剂具有耐高温性能,在300℃下其降粘特性不失效,完全适合于蒸汽吞吐井的井底降粘。  相似文献   

6.
超稠油水基降粘剂SHVR-01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杜84块杜55—53井超稠油乳化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以两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为辅剂按一定比例制备了超稠油水基降粘剂SHlFR—01。结果表明,该降粘剂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降粘率达99%以上),同时易于破乳脱水,是一种较理想的超稠油水基降粘剂。  相似文献   

7.
采用荧光法测定了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1702井特稠油乳化HLB值.以混合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快速渗透剂及碱助剂等为辅助剂,按一定比例合成了水基降粘剂SGVB-1.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降粘剂具有良好的乳化降粘性能(降粘率不低于99%)、自动破乳脱水性能和配伍性能(与破乳剂),是一种较理想的特稠油降粘用水基降粘剂.  相似文献   

8.
稠油磺酸盐及其对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乳化降粘开采稠油是一项提高稠油采收率的新技术,开发廉价高效的乳化降粘剂是该技术的关键。以大庆黑帝庙稠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合成了稠油磺酸盐。考察了酸烃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磺化反应的影响。确定了磺化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烃比1.6:1,反应温度为50℃-55℃,反应时间为2h。测试了其对稠油的乳化降粘性能,结果表明,35℃时,稠油磺酸盐对稠油具有较好的乳化降粘效果,降粘率达90%以上。复配后效果更佳,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由于黑帝庙油层温度低(15~20℃),对乳化降粘技术要求较高,自1998年就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乳化降粘剂的筛选评价工作,2000年完成了现场应用试验。1.降粘剂BL—1的性能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大庆黑帝庙稠油组分中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油层温度低的特点,以乳化稳定性和降粘效率为评价指标,开发出耐低温、耐盐、优质高效专用降粘剂,该降粘剂是由表面活性剂组合物与碱复配而成,其中,表面活性剂组合物既具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抗盐性高,发泡性低,易形成低粘度O/W型乳状液的优点;同时又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降低界面张力能力强、价格便宜的特点。2000…  相似文献   

10.
以环保型表面活性剂为主剂,聚氧乙烯聚氧丙烯丙二醇醚和快速渗透剂为辅剂,合成了可自动降解的环保型超稠油降粘剂GE—VR01,静置7d后降粘率由99.86%降至4.22%。室内实验结果表明,该降粘剂具有乳化速度快(1min)、乳化温度低(40℃)、降粘效果好(降粘率99.8%以上)等特点,同时与联合站破乳剂配伍性好。  相似文献   

11.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介绍了 2丙烯酰胺 2甲基丙磺酸 ( AMPS)的性能 ,综述了由 AMPS作单体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在石油工业及众多化工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酸(Ac)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Bis),用水溶液法在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高吸水性树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树脂吸水率的影响,较佳的合成条件是,AcAmps(摩尔比)为90~9510~5,Bis用量为Ac质量的0.05%~0.09%,Ac的中和度为70%~100%,单体质量分率为30%~40%。  相似文献   

13.
杂多酸催化苯氧化合成苯酚反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出 Keggin和 Dawson两种结构的钼钒磷杂多酸。化学方法分析其元素组成。用 IR、XRD等手段对杂多酸进行结构物相分析。并将其应用于苯氧化合成苯酚反应 ,研究反应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规律。在温度范围 60~ 70℃ ,催化剂浓度 0 .0 1 7~ 0 .0 2 7mol/ L,H2 O2 起始量为 0~ 2 .3 6m L条件下 ,苯酚收率 >1 8%,选择性 >9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有度考察了水对SO4^2-/ZrO2催化正戊烷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少量水对催化剂有减活作用,但有可逆性,可以通过干燥气体吹扫重新恢复活性;反应中微量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可以通过提高反应温度来消除;反应系统中存在大量水量,可以使催化剂的活性完全丧失,其原因是水降低了具有异构化活性的酸中心的强度,从而导致了失活。  相似文献   

15.
甲基多巴药物中间体MDP-2-P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异黄樟油素和过氧甲酸为原料 ,一步氧化合成 3,4亚甲二氧基苯基 2丙酮 ,收率可达 70 %以上 ,并用红外光谱法和质谱法对产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混合基质型金属清净剂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凌  李群芳 《润滑油》2001,16(4):18-21
叙述了混合基质型金属清净剂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硫化烷基水杨酸盐及由烷基水杨酸/烷基苯磺酸混合的清净剂的性能特点。说明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清净剂基质混合制备的产品具有较传统金属清净剂更好的使用性能,这一类型的金属清净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碳酸盐岩高排量酸压施工过程中由于酸蚀蚓孔不可避免地生成,常常出现酸液过度滤失情况,严重制约了酸蚀主裂缝的延伸。因此,酸蚀蚓孔扩展机理研究和考虑酸蚀蚓孔滤失的酸压计算模型研究非常重要。在研究酸蚀蚓孔发育机理和酸液滤失机理基础上,将蚓孔沿长度方向分段,考虑每段蚓孔上酸液流动摩阻、流速、压力以及酸岩反应等对酸蚀蚓孔几何尺寸的影响,同时考虑基质中流体流动的影响,建立了考虑酸蚀蚓孔滤失的酸压数学模型。模型能够模拟和再现注酸过程中酸蚀蚓孔随注入排量、施工压力和时间而扩展的过程以及酸液的滤失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与Frac PT10.1软件相比,计算结果更接近酸压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新型表面活性剂2-十四烷氧基丙酸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和十四醇为主要原料 ,首先合成了 2氯丙酸乙酯 ,然后制得了 2十四烷氧基丙酸钠 ;并对它的一些物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表明 ,2十四烷氧基丙酸钠是一种很好的乳化剂 ,并具有很好的稳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正>戊醛自缩合合成2-丙基-2-庚烯醛反应是工业生产2-丙基庚醇的重要步骤之一,针对该反应中液体碱催化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高、产物选择性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点,着重分析了固体碱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提高固体碱催化稳定性以及固体酸催化活性和选择性是今后的努力方向。并对开发具有高催化性能的酸碱双功能固体催化剂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影响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复合锂基润滑脂的组成、工艺和添加剂对复合锂基润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锂基润滑脂的制备宜采用黏度较大的基础油;最高炼制温度为230~240 ℃,冷却方式为慢冷方式;聚异丁烯可改善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抗水性,LaF3和三聚氰胺氰脲酸络合物可提高复合锂基润滑脂的抗磨性,硫代氨基甲酸盐可提高润滑脂的抗磨极压性。采用优化配方和工艺制备的复合锂基润滑脂具有高滴点,并具有良好的胶体安定性、机械安定性、氧化安定性、防腐性、抗水性和润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