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钢二钢轧厂现有2座顶底复吹转炉,转炉平均冶炼周期为32.3 min。针对转炉冶炼周期长的实际情况,采取优化氧枪喷头参数、冶炼终点焦丁调渣工艺、提高一次拉碳出钢率和转炉留渣率等措施。生产实践表明,吹氧时间缩短0.8 min,溅渣时间缩短0.5 min,一次拉碳出钢率提高到70%以上,留渣率提高到80%以上,转炉冶炼周期缩短4.2 min,达到28 min左右。转炉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国内同类型转炉具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钢新区转炉工序存在作业周期偏长且长短不一等问题,制约着炼钢过程高效冶炼生产及规范化操作水平的提升。为提高唐钢200 t转炉生产效率,通过对转炉工序内各事件-时间进行解析,找出薄弱环节,在转炉工艺优化、软硬件设施提升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结果表明,采用新的6孔氧枪喷头,供氧强度达到3.9 m3/(t·min),并结合供氧制度优化,使吹氧时间由13.5 min降低至10.8 min以内;将原160 mm出钢口改造为170 mm出钢口,使平均出钢时间缩短40 s以上;通过实施转炉自动出钢技术,转炉下渣指数平均值从35.6降低到22.9,降低了36%,下渣量明显减少,同时出钢时间缩短约5%~10%。通过以上系列技术攻关,转炉处理时间(兑铁-倒渣结束)由2021年6月的37.7 min缩短至2022年3—4月的30 min以内,单班最短达到26.8 min,为转炉高效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炼钢》2017,(5)
为缩短冶炼时间,提高转炉冶金效果,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炼钢厂在现用氧枪喷头参数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对喷头氧气射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以及对冶炼工艺制度的优化,将转炉供氧强度由3.0m3/(t·min)提高到3.6m3/(t·min),并取得了良好的冶金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提高供氧强度后,纯吹氧时间平均缩短1.7 min,初期渣形成时间缩短0.8 min;吨钢氧耗降低2.2 m3,终渣TFe质量分数平均降低1.49%;在辅料消耗降低的同时,脱磷率平均提高1.8%。  相似文献   

4.
张天  蒋鲤平  于飞  刘宇龙 《特殊钢》2021,42(5):52-55
通过优化氧枪的喷头参数,120 t转炉供氧强度由3.6m3/(min•t)提高到4.5 m3/(min•t),同时为了保证终点钢水成分满足生产要求,对转炉冶炼枪位和加料制度进行了优化。生产实践表明,采用新的氧枪喷头 组织生产,转炉终点成分与原工艺相近,转炉吹氧时间可由15.1 min缩短到12.8 min,冶炼周期相应缩短2.4 min,炉渣全铁含量可由18.5%降低到17.5%,预计年产量可提高12万t。  相似文献   

5.
炼钢厂新建的120 t顶底复吹转炉,通过采用TBM底吹深脱磷技术和新型6孔大流量氧枪,与80 t转炉比较,加快了熔池内钢-渣反应速度,使转炉钢-渣反应更趋于平衡,一倒脱磷率平均提高48.9%,供氧时间平均缩短3.5 min,冶炼周期平均降低5 min;转炉终点(FeO)降低2.93%;钢铁料消耗平均降低1 kg/t。  相似文献   

6.
陈均 《炼钢》2020,36(5):21-26,36
针对西昌钢钒半钢冶炼钢水及炉渣氧化性高带来的透气砖侵蚀快、底吹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对底吹供气元件优选、优化透气砖布置方案以及热更换方案,提高了全炉役底吹搅拌效果。工业应用表明,底吹工艺参数优化后,透气砖热更换时间平均缩短95 min,炼钢转炉全炉役钢-渣间L_P由78.0提高到92.5,终渣TFe质量分数由19.7%降低到18.6%,终点钢水碳氧积由0.002 8降低到0.002 3,在提高转炉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了冶炼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唐钢150 t复吹转炉上开发出适用于百吨以上顶底复吹转炉的音频化渣技术,并根据音频曲线实现了转炉吹炼操作的量化分级管理。该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有效控制了转炉吹炼过程的喷溅和返干,改善了冶炼过程的化渣效果,一次拉碳率从45%提高到66%,冶炼周期从41.45 min缩短到37.31 min,冶炼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迁钢转炉复吹的发展历程,并对迁钢新开发的转炉全炉役底吹稳定控制技术(SEBC)进行了介绍。采用该技术后,解决了低底吹搅拌强度下的转炉底吹效果难以稳定控制的难题,实现了转炉全炉役碳氧积稳定控制,平均碳氧积不高于0.002 0,即使在炉龄6 000炉次以后,碳氧积依旧能够保持稳定控制。以1号转炉为例,转炉复吹效果的提高和稳定带来转炉溅渣成本降低31.83%,转炉补炉料成本降低38.28%,转炉脱磷率由85%提高到87%,终渣TFe质量分数由17.29%降低到15.60%,溅渣时间缩短45 s,氧活度降低1.64×10-4。  相似文献   

10.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炼钢厂180t顶底复吹转炉投产初期,存在消耗指标高、冶炼周期长等问题。通过优化吹氧工艺、造渣制度及转炉操作工艺,并采用炉型控制技术,使顶底复吹转炉冶炼终点碳氧积控制稳定、氧耗降低2.3m^3/t,提高底吹透气元件使用寿命,缩短冶炼周期2min,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济钢在25t转炉扩容改造中,主要采取了改进炉衬砖型、氧枪改造、出钢口改型等技术措施,并对冶炼、连铸等工艺参数进行了调整。改造后钢水量由37.71t/炉提高到40.51t/炉,冶炼周期缩短14s,溅渣率达17.1%,炉龄达5253炉。  相似文献   

12.
当今钢铁行业竞争激烈,面对成本、质量等压力,钢铁企业为更好地生存,竭尽全力提升自身实力。舞钢120 t转炉在生产过程中冶炼周期长,无法满足高效生产要求,设计产能得不到有效发挥,极大地消减了其在行业的竞争力。通过整个工艺流程分析,发现装入量少、辅助时间浪费多,供氧时间长、终点命中率低、出钢时间长和设备寿命短是制约转炉发挥产能的主要因素。在保证转炉稳定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调整装入量、严控辅助工作时间分配、优化冶炼设备、升级氧枪枪头、出钢口由直筒型改为漏斗形并扩大尺寸、钢包车与渣罐并行、出钢的同时完成倒渣作业、改造刮渣器、快换氧枪,采用水补料与测厚仪相结合的补炉方式,优化操作工艺等一系列措施,转炉的冶炼周期由32 min降至27 min,出钢口寿命提高了300炉以上,氧耗、终渣氧化铁含量等指标得到改善,转炉产量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马钢第一钢轧总厂通过对120 t转炉底吹工艺不断优化与改进,将供气强度逐步提高到0.09 m3/(t·min),瞬间高强度达0.15 m3/(t·min),保证了底吹的效果,促进终点碳氧反应,终点碳氧积从0.0040逐步降低至0.0025左右;降低了转炉冶炼渣中带铁,渣中TFe含量平均值为17.01%;Mn合金收得率明显高于2#和3#转炉,平均值为95.19%.脱磷率变化不明显,平均值为77.11%,脱磷效果满足要求,并未出现回磷情况,通过转炉底吹工艺的优化,降低转炉冶炼的成本,减少了钢液的过氧化.  相似文献   

14.
天钢联合特钢有限公司现有三座120吨转炉,转炉平均冶炼周期为35.25 min。针对转炉冶炼周期长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低铁耗模式下影响转炉冶炼效率的因素,通过采取缩短转炉废钢加入时间、供氧时间、出钢时间及辅助时间,及一系列设备改造与工艺创新等措施,使转炉冶炼周期由平均35.25 min降低到平均23.43 min,提高转炉冶炼效率33.5%,实现了低铁耗模式下的高效冶炼。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解决大型复吹转炉吹炼过程中普遍面临主要难点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冶炼过程成渣、元素氧化规律的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最终形成了大型转炉高效率、长寿命冶炼工艺。基于大型转炉元素选择性氧化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和试验,得出顶吹供气强度提高到3.50~3.72 m3/(t·min),能兼顾冶炼前、中、后期成渣、脱磷需求和脱碳升温期的冶炼效率。底吹供气强度达到0.2 m3/(t·min) 能够有效降低熔池搅拌死区。底吹供气强度和流场是影响底吹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底吹强度、底吹元件类型、底吹数量、底吹模式及维护等技术单元的合理匹配可以确保底吹效果和炉底长寿命,通过10年不断优化和应用,形成了稳定、高效、可靠的大型转炉冶炼技术操作规则,转炉全炉役出钢碳氧积平均降低到0.001 5以内,一次性复吹炉龄达到7 333炉,冶炼效率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260 t转炉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炉复吹改造前后的冶金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底吹结构和工艺, 转炉终点钢水磷质量分数达到较低的水平,钢水中氧和炉渣中TFe质量分数有显著的降低。在整个炉役期间,钢 水中的碳氧积都能达到较低的水平。由于冶炼低碳钢较多,给炉衬的维护带来困难。研究表明,采用合理的溅渣 和调渣工艺,可保证转炉炉龄和底吹供气效果同步。  相似文献   

17.
对于转炉单渣工艺,为了实现转炉终点不倒渣出钢,关键在于控制炉渣的泡沫化程度。在理论分析炉渣泡沫化程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试验研究了加料方式和副枪测量后的二吹供氧量等因素对某厂180 t转炉炉渣泡沫化程度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改进转炉冶炼过程中石灰、轻烧白云石以及冷却剂的加入方式,同时依据TSC副枪测量信息严格控制二吹供氧量,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转炉终点炉渣的泡沫化程度。采取上述措施后,某厂180 t转炉终点的出渣角度由常规工艺平均84°增加到90.3°,转炉终点不倒渣出钢率由常规工艺10%增长到50%以上,出钢温度损失较常规倒渣出钢工艺降低了6~10℃,可减少转炉出钢等待时间2 min左右。  相似文献   

18.
《炼钢》2015,(5)
转炉冶炼低碳钢低磷钢时,终渣氧化性强,渣中w(T.Fe)高达20%~30%,影响到溅渣护炉效果和转炉炉龄。在溅渣开始时采用改渣剂对高氧化性炉渣进行改质,可以降低炉渣中的T.Fe含量,提高炉渣MgO含量,增加炉渣的熔化温度和黏度,溅渣时起渣的孕育时间小于1 min,炉渣中氧化铁与MgO-C炉衬中的碳反应受到抑制,防止溅渣层与炉衬之间气隙的产生,提高溅渣层的抗侵蚀能力,改善溅渣层与炉衬的粘结效果。对冶炼低碳钢低磷钢转炉溅渣护炉工艺的改进,显著提高了转炉的炉龄,吨钢补炉耐火材料消耗下降39%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进底吹透气砖工艺设计、开发新型转炉溅渣工艺、优化转炉智能炼钢及底吹模型等,实现复吹转炉碳氧积的降低并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利用激光测厚仪对炉型进行监控,确保炉型稳定,防止碳氧积波动;利用静止脱碳技术进一步降低碳氧积。工艺实施后,1~#~3~#120 t转炉碳氧积控制在0.002 5,4~#脱磷炉碳氧积控制在0.002 3;4座转炉终渣平均全铁含量由14.38%降为12.83%,吹炼终点钢水氧含量平均由520×10~(-6)降为450×10~(-6),长寿转炉碳氧积稳定控制技术年直接经济效益2 390.04万元。  相似文献   

20.
邱在军 《特殊钢》2020,41(6):51-54
在脱磷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低枪位冶炼和低终点氧出钢,增大出钢口直径和降低终点温度,并优化底吹工艺降低碳氧积,取得了较好的脱磷效果。生产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增大出钢口和优化底吹工艺后,300t转炉出钢时间缩短至5.1 min,缩短了1.9 min;IF钢终点温度降低至1 670.6℃,降低了17.4℃;碳氧积降低至13.3,降低了8.9;终点氧降低至422.5×10-6。在铁水磷升高0.010%,枪位降低30 cm,终点氧降低153.3×10-6的条件下,工艺优化后的平均终点磷含量为0.012 4%,能够满足转炉冶炼IF钢对脱磷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